03.04 疫情時期,一位中學班主任在班級群發的道歉信,看了你有何想法?

相濡以沫518


疫情時期,一位中學班主任在班級群發的道歉信,看了你有何想法?

班主任在班級群裡的道歉,實際上道出了很多農村學生在寒假“停課不停學”中的實情。為何這麼說呢?像我們這樣的農村中學,很多學生在學校的時候都不學,只是勉強呆在教室裡而已。家長對孩子通常也不報有任何希望,所以通常也是不管不問,只想著反正應付完初三就行了。現在在家裡叫這樣的“熊孩子”拿著手機學習,想想也知道這種可能性有多大。對於這種情況,無論是領導還是普通老師,都心知肚明,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家長都不問,你老師硬要問,學生本身就不想上學,你老師要把他問跑了,現在又來了個控輟保學,校長早已多次強調,哪位老師管跑了學生就請哪位老師再到學生家裡把學生給請回來。所以老師們對這些不學習的“熊孩子”,只能視而不見,班主任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對待這樣的學生,只要他能呆在學校裡別往家裡跑,那就謝天謝地了。

可是現在,寒假的網上授課或叫“停課不停學”,都喊著不能漏掉任何一個學生,每節課都叫學生打卡,而這些對於在校都不聽話的“熊孩子”,你叫他打卡他就打卡了嗎?,他不打卡,老師就反應給班主任,因為打卡是很多學校的硬性要求,班主任沒辦法就只好給這些“熊孩子”的家長聯繫,誰知,“熊孩子”的背後卻往往也有個同類的“熊爸爸”“熊媽媽”,那班主任就沒有辦法了,“熊孩子”遠在自己家裡,父母都不管或問不了,班主任也沒有萬能神力,而學生打卡人數不夠數,就影響了上課老師的完成率,班主任就覺得因為自己班的學生不聽話而影響了老師的得分或評價,好像虧欠了課任老師似的,所以就出現了班主任老師給課任老師道歉的微信圖片。

其實,這樣的“熊孩子”不是個例,農村中學的很多學生都是這樣,就算有些“熊孩子”稍微“慫”一點,他們即使能在群裡給你按時打卡或能在群裡答到,但也只是打卡答到罷了,想叫他們跟著老師的指揮棒去學習,那隻能是老師的夢想。

那麼,我們聽到這樣的事情有什麼想法呢?我的想法如下。

學生在假期的學習,需要家長配合老師督促下自己的孩子;班主任很無奈,作為普通課任老師要理解班主任的不易;打卡只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形式,不能作為學習人數的真實數據去統計。

最大的感想,當班主任不易,當農村孩子的班主任更不易,當“熊孩子”的班主任那是不易中的不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