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股市上什麼叫踏空?

籃網資訊


股市上漲,你卻空倉,這叫踏空;

股市持續下跌後,突然出現連續的暴漲,這叫逼空;


股市不是漲就是跌,有些人怕自己踏空就選擇永遠持有一部分倉位,也有一些人在市場出現明顯的逼空行情時後知後覺,始終認為這只是普通的反彈,然後猶豫著猶豫著就成了踏空了。


股市的波動是連續的,試圖通過抄底逃頂來躲過每一次市場下跌和每一次市場上漲是不現實的,與其猜測市場的頂和底,不如始終持有一部分倉位跟隨大盤波動,然後再通過靈活控制倉位獲得超額收益。


最後,如果您認同筆者的觀點,請加關注並點贊。謝謝您的支持!


銳眼財經


股市中所說的踏空,就是指股票大漲了,而自己卻沒有股票,眼睜睜看著股票上漲,錯失了賺錢的機會,狠掐一下大腿:早知道滿倉了!

踏空是針對炒股的人來說的,如果不炒股的人,不存在踏不踏空,本身就沒有這種想法,便無所謂錯過機會。而炒股的人,則一直在盤算著通過股市賺錢、發財,錯過了機會,就稱為踏空,踏空一般分為兩類:

第一類,一直觀望但是沒有買股票,本來是看好股市的,也準備要買自己看好的股,但是擔心買了股票之後被套,總覺得要買也要等下跌之後去抄底,然後著著股票大漲了,漲了更不敢買,等著調整後再入場,結果股票不但沒回調,反而繼續大漲,結果一路看著股票越漲越高,形成踏空。

第二類,本來是重倉或滿倉持有股票,但是因為擔心市場不好,或者擔心利空消息,或者覺得股票的技術形態不好,總之不看好了,結果終於下定決心清倉止損。但是非常遺憾的是,剛剛把股票清倉之後,馬上就突然直線拉昇,然後連續大漲,正好賣在大漲之前,形成踏空。

無論是哪種踏空,都是讓人難受的,而第二種踏空又更加讓人痛苦,因為前一種踏空只是錯失了賺錢的機會,而第二種踏空本來是可以賺大錢的,結果還倒虧錢。踏空後投資者往往會很難受,自責,後悔,想抽自己幾個大嘴巴子。

然後,為了不再踏空,終於下定決心滿倉殺入,結果正好買到高點,被套牢了!

我接觸了大量的股民,其實我發現,對於大多數股票來說,踏空比被套更難受,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心理:“寧可套牢、也不踏空”,因為覺得股票就算被套了,只要不割肉,總有一天會回本,而踏空就錯失了賺大錢的機會,每個人來股市都是懷揣著一個發財夢的,導致很多人特別害怕踏空,導致在很多垃股股炒高後成為接盤俠。

這種心理不好,容易造成反覆犯錯。實際上,股市不會關門,永遠不會缺少賺錢的機會,就算現在踏空了這隻股,以後還有其他股,就算現在踏空了這個板塊,以後還有其他板塊。只要我們能保持克制、理性和思考,儘可能的先保障本金安全,就永遠不會缺少賺錢的機會,而一旦因為害怕踏空而過於激進的操作,導致本金鉅虧,就算以後再有大漲的機會,沒了本金,利就無從談起了。

所以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A股沒有踏空,只有套牢!


財經宋建文


股市上所說的踏空是什麼意思?

所謂的踏空是指股票上漲,自己把手中的股票賣出了,錯過股票上漲行情,也就是指錯過一波上漲行情。其實錯過股市上漲都沒什麼,只要股票賣出盈利就好了,有的人永遠滿倉,他們大部分都是被動滿倉,因為他們手中股票極度的套牢狀態,又捨不得割肉,雖然沒有踏空,也沒有賺錢,這也不能代表什麼。

踏空

股市經過一波下跌調整,止跌企穩,股市開始上漲展開了一波上漲行情,如果股民朋友在這一波上漲行情中,沒有買進股票,錯過了這一波行情,就是所謂的踏空,踏空其實並不可怕,主要因為股市有上漲也會下跌,我們可以等股價下跌時,我們再買回來,可怕的是上漲到一定程度股價要展開下跌行情了,這時您買進股票,不但這一波上漲行情,沒有賺到錢,反而買進繼續虧錢,這就是很多朋友為啥在股市裡面,資金越來越少,虧錢了。


總結

踏空股市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永遠做錯股票,有的股票明明是上漲,買進可以賺錢,這時沒有買進股票,當股市要下跌時,反而買進股票,造成股票虧錢,不停的做錯誤的事情,得到錯誤的結果,這樣炒股怎麼可以賺錢呢,時間久了,你的資金會越來越少,想要了解股票怎麼運行的原理,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我會在專欄裡面詳細講解的,通過系統的學習,可以找到賺錢之道。

關注財神道,投資不盲目

歡迎在下方留言,點贊,轉發,謝謝大家!


前灣財神道


踏空:幣市術語——股票漲了,你沒買、空倉沒賺著,就叫踏空。

簡介:踏空的意思,舉例說,有隻股票,你估計它明天會跌到每股4元,於是你打算在4元的時候買入,第二天開市之後,你就下單4元買入。

但是它開市就 4.20元,然後一路上漲再也不回頭。

你當然就沒有買到,到了第三天,你還是期待能在4元買入,但是它還繼續上漲,

第四天竟然漲到了5元以上,這時候,你後悔應該在 4.20的時候買入就好了。

但是已經不可能了。

這就叫踏空。在股票市場中,與踏空具有相反含義的是套牢。


【物語最近在更新系列視頻“記錄自己外匯10萬美金實盤翻倉100萬目標”,滿滿的乾貨,感興趣可以關注我,共同學習,研判後市!】


水形物語ll


什麼叫做在股市中踏空呢

行情回到2019年元旦過後,經歷了2018年一整年的下跌,行情終於在觸及到2440的支撐位後止跌;行情慢慢的上漲,這時候很多人的交易思路還沒有轉變過來;2440向上的行情到底是下跌的反彈,還是觸底反轉?當時很多人都在糾結;有一些大膽的人就開始嘗試建倉;畢竟行情走得再大,只有才持倉的時候才有意義。

另外一部分人在觀望;不敢建倉,但是隨著行情的上漲。不去是越來越明朗;有的人開始建倉,有的人還是沒有減倉,因為價格開始上漲,相較於2440的最低點已經浪費了一部分盈利的空間;一部分投資者的想法是等價格回踩之後,但買入這樣不論是持倉的價格和止損,都會更合理。

但行情走勢再也沒有給這部分等待回踩進場的人機會,行情一路上漲,越走越高越高越不好追。於是眼睜睜的看著行情,從2440點,走了兩個月的多頭,直接到了3288點。兩個月的時間看錶演,看別人賺錢,看股市上漲,唯獨跟自己沒有關係,這就是股市的踏空。

簡單來說就是在市場中遇到了上漲行情,卻沒有買入一直空倉。


到底該怎麼理解空倉呢?

我的觀點:交易框架之內的踏空是允許也必須會存在的;在交易框架之內的踏空是不被允許的。

涉及交易就一定要討論交易系統,或者是交易框架。世界上絕對沒有完美的交易系統能夠應對各種不同的行情;或者說世界上絕對沒有完美的交易系統可以在任何行情裡邊都賺錢;也就是說任何交易系統都會有踏空的時候,都會有不符合交易系統的行情出現,在這種時候作為交易者都會踏空。

但任何事情都是具有兩面性的,有不適合你的行情,就一定有適合你的行情;有你踏空的行情,就一定有你能夠吃到利潤的行情。

因此:任何一個做交易的人都會在市場中踏空。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在交易中執行自己的交易系統,做正確的事情,掙到自己交易系統該有的利潤。至於交易系統之外的,不要去考慮,也不要奢望。


覺得有收穫就點個贊,有問題可以留言、私信。


八位數花園


自己空倉,卻又遇見股市漲不停的情況,用兩個字來形容,便是“踏空”,顯然,踏空的心情比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會更酸爽,那麼,一旦無奈地遇到這種踏空的情形,又該如何呢?

簡單來說,發現自己踏空了,最直接的補救方式自然是及時糾錯,立刻馬上進場買買買較為合適,以免繼續踏空而繼續心桑。

當然,話說回來,在實際之中,不少股民在股市行情上漲的時候踏空,進場之後又發現成為無奈的接盤俠了,這簡直是兩種傷害,因此,確實要提升自己對行情的判斷力,如此才能避免踏空,又規避接盤。


傑克財富


股票漲了,你沒買、空倉沒賺著,就叫踏空。

踏空:幣價上漲,而原來拋出幣品的投資者,因某種因素沒有及時買進,這種現象為踏空。

與“空”沒有任何聯繫。當一隻股的股價一路上升,因判斷後市股價會回落,於是將該股拋出,想在低價位把已拋出的股票買回,誰知股價卻沒有回落,仍然一直上升,這麼一來,這“高拋低接”的一腳就算“踏空”了。


彩貝股票APP


如果你去買股票,最大的風險是什麼?

”虧錢唄!“相信很多讀者,一定會這麼回答。

沒錯,買股票最大最主要的風險是虧錢。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風險也會給投資者帶來巨大損失,那就是踏空風險。

股市的回報,都來自於表現最好的8%的時間

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從1927年到2018年,在這92年間,投資美股(標普500指數)的回報,為每年10.1%。但是如果我們去除回報最好的92個月,還能獲得多少回報呢?答案是:0。

92年,一共有1104個月。這其中回報最好的92個月,大約佔整個樣本量的8%。如果投資者在這8%的時間段裡,沒有買入股票。那麼即使他堅持投資90年,獲得的回報也只是0。

為什麼這個數據很重要?這是因為,我們大部分投資者,擔心的是買入股票以後,股市很快下跌X%。但我們現在反過來想:假設投資者持幣觀望,由於各種原因而沒有買股票。然後股市在投資者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忽然上漲X%。這兩種情況,就像一對鏡像組合,它們對於投資者回報造成的影響,是一樣的。

【有些讀者可能會說:虧損是實實在在失去了原本屬於自己的資金,而踏空是沒有賺到更多錢,並不意味著失去已經屬於自己的資金。這樣的想法貌似有理卻不夠嚴謹。更理性的思考方法,應該是這樣的:假設第一天有100塊錢可供投資,你可以把這100塊錢以不同的組合方式放在銀行裡/股市/房市/債市等,我們最後比20年後這100塊錢變成的市值。因此對於這位投資者來說,如果沒有買到上漲的股票,就是實實在在的損失。這個道理,和很多中國人在30年前沒有買房,到今天其銀行中的現金存款購買力大大降低,背後的邏輯是類似的。】

把時間維度拉長,如果一國的股市長期來看是上漲的,那麼股市中上漲的天數和幅度,肯定大於下跌的天數和幅度。從這個角度,你就能想明白,有錢不投,錯過股市上漲的概率,其實反而比投在股市中虧錢的概率更大(前提是堅持長期)。

這個規律,並不僅限於美國股市,在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股市中,有一定的普遍性。

舉例來說,從1970年到2018年的49年間,歐洲和亞太股市(MSCI EAFE)的歷史回報,為每年9.1%左右。而這期間,上漲最多的49個月(佔樣本量的8%左右)的累計回報,為每年9.6%左右。也就是說,整整49年的投資回報,其實都是在49個月中獲得的。如果不幸錯過了這些月份,哪怕你堅持投資50年,回報也會讓人大失所望。

發展中國家股市(MSCI EM),也是類似。從1988年到2018年,這31年中,全球新興市場的股市總回報,為每年10.4%左右。而這期間表現最好的31個月,股市的累計投資回報,為每年12.5%左右。股市的回報,都來自於表現最好的8%的時間,這個規律再次得到驗證。

我知道,有些朋友可能會問,那我們中國股市怎麼樣,是不是也有這個規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歷史最長的上證綜合指數(000001)。

從1990年12月底算起,到2018年12月底,在這28年間,上證指數從127點上漲到2493點,平均年回報11.2%左右。

其中,回報最好的月份,是1992年5月,單月上漲177%。其次是1994年8月,單月上漲135%。下跌最狠的月份,首推1993年5月,單月下跌31%。其次是1993年3月,單月下跌30%。

在最近15年,上漲最大的月份分別是2006年12月(上漲27%)、2007年4月(上漲20%)和2014年12月(上漲20%)。下跌最大的月份分別是2008年10月(下跌24.6%)和2016年1月(下跌22%)。

如果我們選取上漲最大的28個月(8%的樣本區間),得到的回報是多少呢?答案是:+25%!差不多是28年股市總平均回報的2倍多!

也就是說,在這長達28年的時間裡,如果股民沒有在那8%的時間裡擁有股票,那麼即使他堅持炒股30年,基本肯定虧錢。

有些朋友可能會說,上證綜指的編制方法有缺陷,不能代表中國股市。依照相同的邏輯,我們也可以基於滬深300指數做一個類似的分析。

當然,滬深300指數的歷史要短得多(2004年年底開始)。基於這有限的歷史,我們如果對比滬深300指數在14年中的總回報,和期間回報最好的14個月,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2004~2018年年底總回報:每年平均8.19%。上漲最大的14個月(8%的樣本量)的平均回報:17.75%。錯過這14個月的投資者回報:每年平均-9.56%

我們能夠學到什麼?

1)中外股市,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股市中的投資回報,主要來自於少數幾個牛市區間(低於8%的樣本量)。如果錯過了這樣的牛市,那麼投資者的回報,會很糟糕。

2)要想戰勝市場,有兩種方法:擇股,和擇時。大量的研究表明,在A股市場,只有少數基金經理能夠戰勝市場。而他們戰勝市場的方法,主要靠擇股,而非擇時。

3)如果想要靠擇時來戰勝市場,那麼投資者就需要做對兩件事:第一、在市場大跌前撤出。第二、在市場大漲前買入。哪怕只是做對其中的一件,都是非常困難的,更不要提兩件都做對。

熱衷於擇時,或者所謂“智能定投”的投資粉絲,他們想的是,可以通過這些方法在低點買入,在高點賣出。但他們沒有考慮到的,是買入以後市場繼續下跌,賣出以後市場繼續大漲的可能性。

很多時候,市場的大漲,和大跌一樣,是毫無預兆的。往往在整個社會和輿論最悲觀的時候,股市忽然開始發力,開始了一波大牛行情。如果投資者不幸錯過股市大漲的那段時間,那麼他的投資損失,和買入以後大跌的結果是類似的,很可能再過二三十年都無法趕上市場。

4)如果不想折騰選擇買賣的時機,或者對自己的擇時能力有自知之明,那麼投資者更好的選擇,就是通過多元資產配置的方式,長期持有一個低成本的多資產組合。這個方法,可以保證我們能夠抓捕到所有的牛市。同時,由於投資組合多元分散,加上有效的再平衡系統,我們在熊市中反而能夠購入更多下跌的資產,提高自己長期的投資回報。控制成本、長期堅持、有效系統和多元分散,是避免投資者虧錢和踏空的關鍵。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伍治堅:中國的基金經理能否戰勝市場?


伍治堅


踏空,說得直白點:就是某支股票,在你認為它還處於橫盤區或者下跌區,不完全看好後市,而選擇觀望未買入的情況下,該股卻大幅上漲,讓你不敢追高買入,只能看著它一路高歌,絕塵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