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中醫古典醫方說」大青龍湯


「中醫古典醫方說」大青龍湯


大青龍湯出自《傷寒論》第38條,言“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符合“發熱惡寒,身體疼痛,不汗出而煩躁”即可用之。寒邪束於肌表,失於宣洩,故發熱惡寒,身體疼痛不汗出;熱邪久鬱於裡則內熱壅盛,煩躁不安,當用大青龍湯發之。

仲景又云“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此為逆也”。“脈微弱”,為陽氣虛弱之象,若見此脈象貿然用大青龍湯,必使陽氣過度發散;汗出惡風已是表虛之象,再發其汗,更虛其表。這兩種情況皆會導致大汗亡陽引發逆證。此兩條可作為大青龍湯的禁忌之證,後世長鬚識此,勿令誤也。{潘萍 ,趙英霖.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河南省中醫院}

***

大青龍湯是《傷寒論》中的一首方劑, 成無己曰:“風並於衛者, 為榮弱衛強;寒並於榮者, 為榮強衛弱。今風寒兩傷, 故為榮衛俱實, 所宜大青龍湯主之也。”喻嘉言指出:“解肌兼發汗, 義取青龍者, 龍興而云升雨降, 鬱熱頓除, 煩躁乃解, 青龍湯為太陽無汗而設, 與麻黃證何異, 因兼煩躁一證, 煩為風, 躁為寒, 非此法不解也”。又曰:“石膏一物, 入甘溫隊中則為青龍, 從清涼同氣則為白虎”。大青龍湯這種外有寒, 內有熱, 在同一證候中出現寒熱兩者截然不同的表現稱之為寒熱分離現象{趙有德 ,王飛。山西省應縣人民醫院 山西省大同市礦區新勝安居街社區衛生服務站}

***

大青龍湯為麻黃湯重用麻黃加石膏、生薑及大棗而成,為臨床發汗重劑。全方以麻黃為君藥,起到發汗、解衛氣之鬱之功;臣藥桂枝溫經散寒、透達營衛,助麻黃髮汗解表之功,除身痛;配伍佐藥杏仁目,使肺氣得降、風寒得散,與麻黃一宣一散,共奏解鬱平喘之功;炙甘草調和麻、杏宣降之功,又可緩和麻、桂峻烈之性,使汗出而不損傷正氣,具有使藥和佐藥的雙重作用;配伍辛、甘、微寒的石膏,使裡熱的以透達肌表,與麻黃同用,又可防止石膏的寒涼傷中之弊;姜棗通用,使寒熱得以調和。{肖佩玉, 萬正蘭 ,黃際薇。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藥劑科 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藥學部}

***

大青龍湯方中麻黃屬於君藥, 可解表散寒、宣肺平喘;桂枝屬於臣藥, 可散寒解表、溫經通脈、平衝降氣;杏仁可止咳平喘, 配伍麻黃, 達到宣肺降氣效果;甘草、生薑、大棗可溫中, 滋補脾肺;生石膏可解肌散熱, 全方可解表散寒、清熱宣肺, 祛邪扶正。{吳娟 ,鄭尚飛.福建省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東二環分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