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湖北不能没有武汉,武汉太重要了

武汉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武汉人在这里过早,吃夜宵,工作,生活。春天看樱花,夏天看海,秋天有红叶,冬天有飘满珞珈山的雪。

但武汉并不只是武汉人生活的地方,还有非常多的湖北人、外省人来到这里。

对于非武汉的湖北人来说,在武汉定居是他们奋斗小半辈子的目标;在武汉找一份工作,也是刚刚毕业的湖北学生们脑海里最先出现的念头。


如果你问一个湖北人要从哪里坐车出省,多半会经过武汉;如果你问他们亲戚家孩子在哪读书,多半也是在武汉;如果父母凑了一套首付的钱想给孩子买个房子,多半也买在武汉;如果在一线城市打拼累的湖北人,想回到家乡也是先落脚武汉。

也是因为武汉跟湖北的联系如此密切,当新型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时,整个湖北省也迅速被波及。春节前夕从武汉离开的外来人口,来到了湖北各地。

湖北人突然发现,原来武汉已经变得如此重要。原来湖北人,早已离不开武汉。


湖北以全省之力,托起武汉


武汉在湖北,一城独大。

很多人追溯武汉的崛起,喜欢从晚清洋务运动开始讲起。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建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修铁路、开银行,试图将武汉建成近代化城市。

早在20世纪初,武汉就被称为“东方芝加哥”,这两座城市都以处于铁路货运中心以及强大的重工业而兴盛。


湖北不能没有武汉,武汉太重要了

从地理区位和资源来说,武汉的崛起几乎是必然的。

1949年后,武汉尤其占尽优势:1957年建成通车的武汉长江大桥,打通京汉、粤汉两条铁路,1965年的“三线建设”,为武汉带来了中国第二汽车厂、葛洲坝工程等国家级大项目。

但当下这个一城独大的武汉故事,并非始于武汉的崛起,而要从其衰落开始讲。


武汉的命运转折点在改革开放。

改开初期的发展重点是珠江三角洲,80年代末的着力点是长江三角洲,90年代受宠的是京津唐和渤海三角地带,之后又是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

曾任武汉市市长的李宪生说道:所有的政策都和武汉擦肩而过。


湖北不能没有武汉,武汉太重要了

由此导致武汉在90年代给人以落后的感觉,基建薄弱、经济乏力,大武汉因此得一尊号:“中国最大的县城”。


一个概念开始引起热议:“中部塌陷”,指的是中部地区六个省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安徽、江西)在经济角逐中的落于下风。


从人均GDP上看,1980年中部地区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88%,1990年降到83%,2003年只剩下75%;


从居民收入看,2002年中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69元,甚至比西部还低183元。


湖北不能没有武汉,武汉太重要了

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中部确确实实塌陷了一个大坑。


湖北的友邻湖南,早早提出“湖南向南”的概念,转身投向“大珠三角城市群”的怀抱[2]。


而湖北必须为自己找到发展的动力。武汉,就成为湖北全省的希望。


武汉和湖北的机遇在于21世纪初的“中部崛起计划”。2006年,国务院等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成为中部崛起的纲领性文件。


而有趣的是,中部崛起反而引起了中部各省之间的激烈竞争。争端的焦点之一,就是:哪座城市才是中部的核心,才能引领中部建设?


郑州提出“要成为中部崛起的中心城市”,开始建设“郑州城市圈”。2005年两会期间,《北京青年报》作过调查,郑州成为中部领头城市的民意支持率最高。


湖北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湖北不能没有武汉,武汉太重要了

2005年,武汉市政协主席刘善壁曾说:中部要崛起,不能“齐步走”,发展应该有重点。


而这个重点,当然就是武汉。


湖北省委政研室的研究员肖玉明在当时撰文称:湖北要复兴,必须采取“非均衡的发展策略”,因为湖北各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均衡发展的话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一起落后[4]。


话里的意思就是:湖北太穷了,要赢得中部崛起的竞争,希望只在于武汉。


于是,武汉一城独大成为定局。


武汉,最像直辖市的非直辖市


武汉确实没有辜负全省的期望。

各种数据表明,武汉在湖北省内的经济地位是其他城市难望项背的。

就拿紧随武汉的湖北第二梯队城市襄阳和宜昌来说,比起武汉差距不止一点点。

从2010年到2017年,武汉的GDP占整个湖北的总量总在35%左右。


湖北不能没有武汉,武汉太重要了

2011年,湖北GDP第二是宜昌,只有武汉GDP的32%;2017年,排第二的襄阳,只有武汉的30%

2012年,武汉的工业增加值比排第二、第三的宜昌和襄阳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固定资产投资则差不多是宜昌加襄阳总和的两倍。

在招商引资方面,武汉同样赢家通吃。

2017年4月,湖北自贸区挂牌成立,分为武汉、襄阳、宜昌三个片区。三个月后,整个自贸区新增注册企业4523家,注册资本额336.27亿元,而武汉就占了其中的3851家和274.07亿元。

湖北不能没有武汉,武汉太重要了

在这样的资源倾斜下,武汉在湖北自然一城独大。

而作为全省的希望,武汉也确实赢得了中部的竞争。

就中部六省来对比,河南在GDP上一直独占鳌头,湖北和湖南长期竞争老二的位置,从2012年之后,湖北超越湖南坐稳了第二,且正在逼近河南。

但是如果只看省会城市,则武汉才是当之无愧的霸主。其GDP一直领跑六省省会,且和第二名长沙的差距还在逐渐拉大。2014年,武汉就率先实现GDP破万亿,而郑州、长沙一直到2018年才赶上万亿的步伐。

中国指数研究院在2012年对各中部城市的商业繁荣度发布排行榜,武汉当选榜首。

湖北不能没有武汉,武汉太重要了

2016年12月,武汉和郑州同时被列入“国家中心城市”,成为继成都之后的这一行列中的非直辖市。武汉早已甩开中部城市,跻身一二线城市的行列。


2018年,首部《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报告》出炉,在“综合实力”一项上,武汉超越天津和重庆,仅排在北上广之后;综合评估的排名,武汉则排在京津沪渝4座直辖市以及广州之后,实力逼近直辖市。


而考虑到湖北省在全国省份中的经济地位与存在感,说武汉最像直辖市恐怕并不过分。


这一切,正如上面所述,当然和武汉汲取了绝大部分省内省外资源分不开。从武汉再到宜昌、襄阳和鄂州、黄冈,你会觉得这简直是两个世界。


武汉,是湖北人的武汉


从人口上讲,武汉更是湖北的中心。


截至2018年底,湖北全省有常住人口5917万,其中武汉市常住人口1108.1万。武汉一个城市的人口,就超过了全省人口的六分之一。

不仅武汉的本地人多,湖北其他地区的居民更是愿意往武汉跑。全国很少有一个省会,会受到本省居民如此集中的青睐。

2015年,武汉净流入人口突破230万人,相当于一座大城市的常住人口,即便在当年全国所有的省会城市中,这个数字也仅次于广州。


湖北不能没有武汉,武汉太重要了

不同于广州包括整个华南地区的巨大辐射范围,武汉市的人气基本全是靠湖北省撑起来的,全市迁入人口的75.4%,都来源于湖北省内。

湖北省内,湖北人几乎只选择武汉——流向武汉的人口占湖北省内流动人口的六成以上,而孝感、咸宁、仙桃、潜江的跨市流动劳动力,更是有九成以上都去到了武汉。

从2010年的数据来看,武汉省内流入的人口规模排在全国第四,连北京、上海都排在它的后面,虽然不是全国第一,但武汉对本省人的吸引力可见一般。

大部分去武汉的湖北人,都是为了一份工作。

根据2019年的一次调查,武汉流动人口的目的大多是工作或者经商。和其他的大城市差不多,这些外来的打工人员同样分布在批发零售、制造、社会服务和住宿餐饮业。

和其他大城市不一样的是,湖北省内人不仅来武汉打工的多,来武汉上大学的也特别多。

武汉百万大学生的名气,应该有相当多人都听过。每年武汉市都号称要把大学生留在武汉,为此还制定了5年留住100万大学生的“百万留汉”计划。


湖北不能没有武汉,武汉太重要了

创办于1893年的武汉大学,被许多人称为“中国最美大学”


而最终能留下的,绝大多数都是湖北省内的学子,其数量占到了留汉毕业生总数的71.9%[18]。


湖北人爱去武汉,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针对武汉市流动人口的调查显示,武汉的流动人口收入略高于户籍人口。也就是说,外地人比本市人收入还要高。


湖北不能没有武汉,武汉太重要了

武汉是一个包容了无数外地人的城市,人们经由这里四通八达的铁路和江河往返故乡,也在这里定居生活


要知道,在同一年的上海,有八成外来人口的平均收入,都达不到户籍人口的水平。至少从这点看,武汉没有亏待外来人口[19]。


可能是这个原因,来武汉的湖北人,还是挺认可武汉人这个身份的。


流动人口和本地人互动频繁,四成的流动人口与本地人有日常交往,其他城市平均只有三成。


相对友好的融入环境使得“湖北人”加速变成“武汉人”,这从语言上就能看出来,三分之二的流动人口会讲武汉话,这可不是湖北人的天赋技能。


在流动认可中,接近四分之三的流动人口打算在武汉长期居住。


武汉并不只是武汉人的武汉,来到武汉的不少湖北人,对于武汉都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很难想象,没有武汉的湖北会是什么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