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从“清宫剧”看清代女旗鞋

在清宫剧中,满族妇女总给人身材修长的感觉,除了发式要比汉族妇女高出五六寸外,

在清朝满族女子还有自己的专有的鞋子——旗鞋,也比普通女鞋高两三寸。

穿上花盆鞋的女星们,小心翼翼,摇曳身姿,显得尤为婀娜。

从“清宫剧”看清代女旗鞋

一双旗鞋可以串联起《还珠格格》《甄嬛传》《步步惊心》《如懿传》《延禧攻略》等清宫剧。

今天小银子就和大家聊一聊这旗鞋

从“清宫剧”看清代女旗鞋

1、旗鞋分类

其实清代女旗鞋,根据其鞋底形状之不同,可以有花盆底、元宝底、马蹄底等区分。

花盆底,清代花盆底鞋,是清朝时满族妇女穿的一种鞋子。其以木为底,鞋底高5-15厘米,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

《步步惊心》若曦多数情况下穿的就是花盆底旗鞋,穿越不久的若曦活波可爱,穿上旗鞋更显窈窕和俏皮。

从“清宫剧”看清代女旗鞋

元宝底,鞋底中部的木台早期多做成倒置的台形,这种上宽下窄的形状很像元宝。元宝底鞋一般不高,由厚平底鞋发展而来。这种元宝底鞋外形酷似小船,也被称为“船底鞋”,多为中年以上的后妃们穿用。

《延禧攻略》小主们多穿元宝底旗鞋,这里普通宫女也穿其实是不对的。

从“清宫剧”看清代女旗鞋

马蹄底鞋是花盆底的一种,不过其木台底形状为“两头宽,中间细”,即上细下宽,中间凹型,底部前平后圆,有的呈四方形,因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子踏出的印迹,马蹄底鞋较为美观,深受宫廷贵妇和年青女子的喜爱。

而《如懿传》中的妃子们多爱穿马蹄底旗鞋,衬托得小主们很有气质。

从“清宫剧”看清代女旗鞋

从鞋跟的薄厚来区分,大致可以分为平底鞋、厚底鞋和高底鞋三类。

平底鞋与一般鞋履一样,鞋底普通薄厚。。这样的女鞋一般俗称为“绣花鞋”。

具象化就是这样:

法国国际鞋类博物馆藏的清代满族橙地梅花竹叶纹绣花鞋。

从“清宫剧”看清代女旗鞋

厚底鞋,则是在平底鞋的基础之上,鞋底增高一两倍,通常是以木头作底;厚底鞋有保持原本鞋底形状的,也有鞋尖翘起翻上,与鞋面像平的。这种鞋尖翘起的,被称之为“平头鞋”。

具象化的话像这样:

故宫博物院藏的清康熙绿色缎缉米珠珊瑚珠凤纹头尖底鞋。

从“清宫剧”看清代女旗鞋

2、为啥要穿旗鞋

明清两代,裹脚之风尤为盛行,汉族女子以穿弓鞋为多,而大清入主中原后,在这个崇尚妇女“天足”的骑射民族,看见了一个满是“小脚女人”的世界,男人娶妻,非小脚不可的天下。清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竭力推行满族发饰与服饰,并禁止满族妇女缠足。

其实大清还未入关时,太宗皇太极就于崇德三年(1638年)谕旨“有效他国衣冠、束发裹足者,治重罪”。不过满族女子虽不缠足,那为何要穿这种旗鞋呢?

其实关于旗鞋的起源,民间相传,有三种说法:

第一、认为满族妇女爱穿旗袍,置高底,可使旗袍不拖地,又不暴露双脚。

第二、认为满族妇女,为了增其身高,表现女性的婀娜多姿、故置高底。

第三、满族妇女上山劳动为防蚊叮,同时免使鞋底遭泥湿。故习惯在鞋底部附木块,后发展为花盆底鞋。

无论哪一种缘由,都是满族女性爱美的体现~

从“清宫剧”看清代女旗鞋

在清朝文献中,出现了这样的解释:“所以鞋用厚底者,乃因旗眷衣垂至地,以长身立玉为尚,用此辅助,益增其美耳。”

娴雅的旗装配上高底旗鞋,使满族女性更显得婷立修长,走起路来小心谨慎,更显摇曳多姿、轻盈端庄。

魏璎珞的厚低鞋,小主们的增高利器~

从“清宫剧”看清代女旗鞋

不过高底旗鞋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

随着年龄增长,鞋底高度也逐渐降低,一般老年或劳动妇女,多穿稍矮的或平底鞋。其前端着地处稍削,以便行走。

从“清宫剧”看清代女旗鞋

19世纪晚期花卉纹旗鞋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藏)

3、旗鞋有严格的规定

清代女旗鞋,根据身份和场合的不同,使用情况也不同。

清朝的服饰制度在乾隆皇帝在位时期逐步成熟,各级贵族、官员、命妇们的穿衣打扮都有严格的规定,旗鞋也不例外。按照朝廷的规定:“富家的多以缎为质,贫者以布为之,皆彩绣花卉图案,素而无花者,最为禁忌,以其近凶服。贵族妇女常在鞋面上饰以珠宝翠玉,或于鞋头加缀缨络,少女十三四岁始用。”

从“清宫剧”看清代女旗鞋

在清代的官方服饰制度中,女性在穿着朝服、吉服等时,需要穿着女靴,又名女朝靴。而制度之外的,在日常生活中穿用的则是鞋。

其实一般人家日常只用平底鞋,方便行动和干活,遇到正式场合需要盛装时,则改用厚底鞋,以示庄重。而官宦贵族人家,遇到正式场合盛装时,妇女则一律用高底鞋。

普通宫女是不能穿的,尤其是低等宫女。

像《甄嬛传》中就很好的把握了这一点。

从“清宫剧”看清代女旗鞋

而且 满族忌讳素而无花的鞋,满族旗鞋千姿百态,色彩妍丽、异彩纷呈,旗鞋的主要装饰区域是在鞋头的位置,宫廷及御用的旗鞋装饰还会扩展到花盆底的四周,装饰材料也丰富为亮片、珠宝、玉石等。

旗鞋也一定程度上表达和代表了满族女性独特的审美~

从“清宫剧”看清代女旗鞋

清代蓝缎彩绣暗八仙钉料彩珠花盆底鞋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4、穿旗鞋的不便之处

由于旗鞋的鞋底太高,走路或者起身有可能出现重心不稳的情况。因此,需要侍女或者太监们在旁边搀扶。

想必大家都还对《还珠格格》印象深刻吧,像小燕子就因为穿不惯这种鞋而跌了一个四脚朝天,足见这种鞋很难穿。

从“清宫剧”看清代女旗鞋

满族统一全国后仍然实行"八旗制度","旗人"的社会等级最高,高底旗鞋自然就成了地位和身份的象征,要是小主们对自己的身高不满,穿这种旗鞋还可以增高,瞬间就有了自信,某些功能就跟现代的女性高跟鞋一样。

旗鞋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是越做越精致、越奢华,已经是清代服饰的标志之一,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却是一种时尚和身份的代表。也是满族人们智慧的结晶,承载的是一方文化。

其实不论后世如何更迭,女士们的爱美之心都是一样的。

最后,你觉得旗鞋好看吗?

从“清宫剧”看清代女旗鞋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小银子壁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