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冬日里的人间烟火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即使现在出现了很多新的年俗,但贴春联依然成为人们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一副红色的对联往门口两边一贴上,春节的气氛马上就显现出来了。


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冬日里的人间烟火

新年年货街上的春联 图片来源:新华网

孟昶

新年年货街上的春联 图片来源:新华网


现在春联多数是有现成的,买来一贴就行。只要记得,春联是自右向左读,也就是说,面对大门,右边的是上联,左边的是下联,别贴错了。喜好书法,能有一笔拿得出手的毛笔字的,如果能手书一幅,那就显得与众不同了,最好,春联内容如果再是原创,那就更是独一无二了。要记得喔,这幅春联可是在大门上贴一年的,慎重、慎重、慎重。


年年贴春联,但春联是怎么来的?有各种版本的传说。


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冬日里的人间烟火


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冬日里的人间烟火


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冬日里的人间烟火


与春联有关的桃符的传说


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冬日里的人间烟火


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冬日里的人间烟火


传说,在东海有一座山,叫度朔山,山上住着两位神将,一个叫“神荼”,另一个叫“郁垒”。山上长着一棵大桃树,覆盖有三千里!再说桃树梢上蹲着一只金鸡,每当清晨打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妖怪,必须经过桃树赶回巢穴。于是玉帝就派这两位神将在桃树下把守,如果妖怪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神荼”和“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这传说很是奇妙吧,是关于规矩法度的颇为纯真的故事化。这就是与《黄帝内经》、《周易》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百科全书——《山海经》里面的故事。


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冬日里的人间烟火


后来,天下的妖怪都害怕“神荼”和“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趋利避邪。再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和“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在民间传说里,桃者为五木之精,亦称仙木,有辟邪镇宅的作用。如盖新房用桃枝钉在房屋四角,以保家宅安宁,大吉大利;迎亲嫁娶用桃枝,意为婚姻美满,富贵平安;逢年过节门边挂桃枝,用来镇宅接福。


说到这,估计您得骂小编跑题了。别急,其实春节的这些传统习俗,本来大多数都是互有关联的。今天写春联的那两张红条纸,最早的时候,就是桃木呀。当然,春联上面得要有字,而且是有关联的一对,否则怎么能叫“对联”呢,顾名思义,关于春节的对联就是“春联”。


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冬日里的人间烟火


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冬日里的人间烟火


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冬日里的人间烟火


这是个生活有品的国君


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冬日里的人间烟火


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冬日里的人间烟火


关于谁是第一个写春联的人,故事的主人公叫孟昶,五代后蜀国国君。孟昶国君做得不咋样,但是很是风雅,也很会玩。他最宠爱的妃子更是有名的美人花蕊夫人。孟昶建水晶宫,由此有了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的诗句就是这么来的。


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冬日里的人间烟火


孟昶


公元964年的一个除夕,喜欢标新立异的蜀国国君孟昶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由此开始,不仅用桃符来替代“神荼”和“郁垒”,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据说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另据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世界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幅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该遗书记录了十二幅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较后蜀主孟昶的那幅“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早240年。


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冬日里的人间烟火


到了宋代,人们开始普遍在桃木板上写对联。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充分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后来,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桃符所肩负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美好心愿的春联。


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冬日里的人间烟火


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冬日里的人间烟火


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冬日里的人间烟火


微服私访,专为看春联的落实情况


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冬日里的人间烟火


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冬日里的人间烟火


“春联”的大力推广又跟一位皇帝有关。据说是当年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年除夕贴桃符,于是就想推广一下。有一年,在除夕之前颁布了一道御旨,要求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春联,贴在门框上,以迎接新春。


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大家赞赏。


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冬日里的人间烟火


这种专门出门视察自己推广的文化项目的成效,朱皇帝还真是认真踏实呢。

传说,朱元璋在巡视时,为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这朱元璋还真是重口味呢,很有出身草莽的本色。单看这春联,论起气势和立意新颖,都是不俗。想来单冲着这幅对联,这屠户肯定是一年四季生意兴隆。


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冬日里的人间烟火


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冬日里的人间烟火


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冬日里的人间烟火


清代一开始是流行挂白联

清朝入关后,有许多满族民间风俗逐渐带到宫廷里来。民间过大年要贴门神,贴春联,清代宫廷也不例外。不同的是,皇家的门神和对联是挂,而不是贴。

而且满族人在早期的时候是贱红尚白,春联不是用红纸,而是用白纸或白绢书写。直到乾隆年间,受汉族影响,满族平民的春联才渐渐改成红色。但是,皇室贵胄府邸的门联许多还是白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