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孩子安全感不足,可能是这三个原因

女孩小易(化名)在后台留言说自己受父母关系影响很严重,遇到爱的时候,外在很想逃,内在想靠近却又担心失去。

女孩告诉我家庭母亲很强悍,很容易就暴躁,在她的印象里,父亲是常常受委屈的那个人,所以他总是拼命的维护父亲的尊严,他自己觉得和父亲的关系很好,但是长大之后,在对待异性的问题上,却总是问题重重。


孩子安全感不足,可能是这三个原因


类似这样的情形在很多成人的咨询中经常出现,归根结底都是童年安全感不足引起的。所谓安全感就是孩子能够感受到外界环境带给自己的稳定感和归属感,能够享受兴奋,宁静和愉悦的生活。而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父母的影响是最直接也是最深远的。


孩子安全感不足,可能是这三个原因


哪些因素会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形成呢?

一、是否有稳定的“重要他人”

从妈妈怀孕开始,孩子就认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直到半岁之前都会这样认为,自己就是妈妈,妈妈就是自己。所以也就自然而然的认为妈妈就是自己最重要的人,一刻也不想离开妈妈。

孩子饿了会哭,在妈妈把奶瓶放到孩子嘴边的那一刻孩子就笑了;摔倒了孩子会哭着来找妈妈,当孩子抱起孩子安慰的那一刻,眼泪就止住了,因为睡的不舒服,孩子会哭闹着告诉妈妈,而妈妈也会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的接纳和包容以及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爱自己,对自己最重要的人。


孩子安全感不足,可能是这三个原因


后来孩子慢慢长大,开始意识到原来妈妈和自己不是一体的,妈妈是妈妈,自己是自己。虽然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但这并不影响他继续将妈妈视为自己最重要的人,因为他信任妈妈,爱妈妈,想和妈妈在一起。

这个阶段如果妈妈能够一直照顾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形成稳定的归属感,并且发展出安全的依恋关系,建立安全感。这样的孩子情绪平和,心态稳定,只要妈妈在身边孩子就可放心的玩,妈妈离开会哭闹,但是只要妈妈回来,孩子就会又回到妈妈怀里。

相反的如果妈妈在照顾孩子一段时间后,照料人发生变化,比如爷爷奶奶来照顾或者请保姆来照顾,新的环境和陌生人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和不安,这个时候孩子会表现出睡觉不踏实,食量减少,容易哭闹,这些都是孩子焦虑和不安的表现。


孩子安全感不足,可能是这三个原因


因为对于重要他人孩子感到混乱,无法确定妈妈是不是还会像以前一样爱自己,同时也会对新的照料人产生警惕和警觉,而这些都会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第二 对自我的认知

孩子对于自我的认知分为三个阶段,父母对我的认知—外界对我的认知—我对自己的认知。有人说孩子天生是一张白纸,虽然几个月的孩子大脑发育已经接近70%,但是大脑的突触却是需要依靠后天的活动和经历去完成。

孩子认为的父母对自己的认知,主要是通过其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来判断,婴儿是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绪的,当他们饿了,或者尿了又或者不舒服了,这时候父母的行为就至关重要。


孩子安全感不足,可能是这三个原因


及时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是三岁以前父母需要重视并且做到的事情,很多父母常常以训练孩子为由,孩子哭了就让他哭吧,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而事实却是孩子是哭累了,但也是放弃了,因为他的需求不能被满足,从而他认为自己不应该有这样的需求,自己的需求是不合理的,所以他停止了寻求帮助。

而这样的影响一直会持续到成年,就像曾经有人说,他的印象中自己就应该一直让着妹妹,父母从小就就告诉她要让着妹妹,所以只要是自己和妹妹都喜欢或者都想要的东西,最后她都只能让给妹妹。

后来即使已经成人,她也认为自己就应该让着妹妹,甚至于现在工作了,只要是和别人有竞争的东西,她都觉得自己应该让,不应该去争取。而这一切的根源都只是因为他从小受父母的影响,认为自己就应该让别人,不让就不是好孩子。


孩子安全感不足,可能是这三个原因


三.积极的情绪体验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调皮的小象拴在木桩上,刚开始小象各种拖拽拉扯,但是因为力气小,小象无法逃离木桩,时间久了,只要把小象系在木桩上,小象就知道自己无法逃脱,也就开始变得安分了。

这样的实验在心理学上也有很多,例如一敲铃就给食物,反复三五次之后,即使不给食物,狗听到铃声就会流唾液,类似这样的实验巴普洛夫称为条件反射,那么孩子也是一样。

一个刚开始总是喜欢挑战新事物,比如一个总是喜欢按照自己想法行事,不断给老师带来挑战的孩子,如果总是受到父母的阻止或者强迫修正,那么时间久了,孩子一有新的想法就会想到父母凶狠的表情和斥责,然后放弃自己的想法。


孩子安全感不足,可能是这三个原因


很多年龄小的孩子一进超市就要东西,不给买就躺在地上哭闹,然后父母就妥协,孩子顺利达成自己的目的,那么时间久了,孩子自然就形成了条件反射。

只要有想要的东西,孩子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躺在地上打滚,因为他知道父母会妥协,我们常常也把这叫“反控制”,父母常常总是试图控制孩子,其实孩子也在用同样的方式控制父母。

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反控制,我们都不难发现这个过程中孩子情绪体验的重要性,如果一个孩子总是从自己的行为中感受到不安,恐惧,失望,难过,那么他就很难对这个事情产生愉悦感,就像我们经常看到的父母要求孩子写作业,孩子就会想到遭受批评和斥责,所以即使他假装答应父母写了作业,但写作业这件事也并不是让他感到愉悦和开心,在这样的状态下孩子就很难有安全感。


孩子安全感不足,可能是这三个原因


安全感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的存在,甚至可以被测量。经常有人说我们懂得了那么多,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很多有用的认知模式也只是一时有效,归根结底还是安全感除了问题。

很多时候人其实是抗拒成长的,因为热爱和恐惧会同时存在,就像安全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而安全感的另一面是焦虑,恐惧,不安,以及为此做出的错误决定的循环往复,作为父母,我们都期望孩子能够拥有足够的安全感,能够享受生活带来的喜悦,宁静和快乐,但这一切的来源都和父母有着重要的关系,所以育儿先育己,让我们从自己出发,成为一个拥有内在安全感的人,孩子自然也会受益匪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