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记忆中妈妈的味道是什么菜?

热爱生活的鑫鑫


“留心”的饺子


母亲对年三十包的饺子,有着特别的讲究,就连摆放也有定规。放饺子要用圆形的盖帘,饺子要先在中间摆放,一圈一圈地向外逐层摆放整齐,不可乱放。俗话说:“千忙万忙,不让饺子乱行。”

母亲告诉我,这叫“圈福”。

这顿饺子要在夜里十二点吃。虽说半夜里,没有什么食欲,但是煮了,谁也会吃几个,没有谁愿意跟美好的寓意较劲。

每到此刻,母亲都是自己动手煮饺子,不让别人动手的,原来煮饺子时,要把盖帘中间的那几个饺子留下,俗称“留心”。

那是给出嫁的闺女留的。留的这些饺子,就是要等到初二这天闺女来家时,给闺女吃的。

我每次年初二回娘家时,进门先吃到的就是母亲留给我的这几个饺子。

虽然,现在已是常来常往了,可这样的习俗还一直保留着。

每年初二,回家的我,都会吃上母亲留给我的素馅饺子,素食对于我这样的食肉者来说,从来都觉得味道是如此的寡淡,有一点世仇的感觉。

可此时此刻,觉得母亲包的素馅饺子,是天下最好吃的美味。母亲做的杏鮑菇水餃,是一道纯素馅的水饺,最让我回味。

杏鮑菇水餃,用的馅料是杏鲍菇、胡萝卜、木耳新鲜食材,是一款清新爽口,营养丰富的素馅水饺,轻轻咬开来,杏鲍菇那种菌菇特有的清香味四溢,嚼到嘴里有一股清新雅致的香气回荡,很香,很干净的香,在饺子里头缠绵着,欲罢不能的撩人。

出嫁的女儿成了客,都说女大不中留,留不住女儿的人,大概母亲总希望留住女儿的心,念着家里的好。

每年正月初二这天,我皆不知要怎样才好,只觉人世有这样好,珍爱之不尽。

菜谱:杏鲍菇素饺子

材料:杏鲍菇400克,胡萝卜1根,泡发木耳100克,面粉400克。

调料:葱10克,姜10克,盐4克,生抽10克,鸡精、油、香油适量。

做法:1.杏鲍菇洗净切碎,放入碗中。

2.胡萝卜切碎放入碗中,葱姜切末放入碗中。

3.木耳切碎放入碗中。

4.将馅料中加入盐、生抽、鸡精、油、香油搅拌均匀。

5.面粉和成面团,醒15分钟。

6.将面团下剂,擀成饺子皮,饺子皮中放入适量的馅儿。

7.捏成饺子。

8.锅中做水大火烧开,下入包好的饺子煮熟即可。

厨房小语:素馅的搭配可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


梅依旧


记忆中妈妈的味道是青辣椒炒鱼(小炒鱼),记得小时候读书都是带米带菜去学校,带的菜呢基本都是梅菜,因为梅菜不容易馊掉,能吃一个星期,还有就是豆腐卤,每个星期必带,那个时候吃的真的是腻呀!可是没办法呀!家里条件也不是那么好,生活在农村,所以记忆中最美好的味道就是5-6月自家种的青辣椒配上自家养的鱼🐠,每次吃饭都不够,又辣又鲜,最下饭了,所以这也成为了漂泊在外的我最想念的妈妈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





活着的温度


有一种味道,叫妈妈的味道


妈妈的味道,是浓郁的饭菜香,是屋子里温暖的暗香,是家的味道。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妈妈的味道已然成为了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从小学到大学,每天放学回来都是香气扑鼻的饭菜已经上桌,吃完以后盘光碗净是妈妈最快乐的一件事。

我的记忆中妈妈的味道不是一道菜,是数之不尽的早餐中餐晚餐,一道道可口的佳肴在脑海中回荡。“妈,我饿了”是我在慢慢长大中,对妈妈的味道的一种呼唤,是妈妈工作辛苦了一天,又拿起锅碗瓢盆在厨房中穿梭的动力。

从古至今,太多华丽的句子歌颂伟大的母亲,我今天想表达的也是如此,俗套但是真诚。高三的那年,放学很晚,虽然学习不好,但是每天放学回到家里,父亲母亲都会等着我吃饭,妈妈也是变着法儿的做好吃的。“好辣呀,不吃了”我匆匆地把剩下的米饭吃完就回屋了,母亲特意做的我爱吃的辣椒炒肉有些辣,父亲母亲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的把剩下的菜都吃完了。那时候我还是很叛逆,没有想想父母的感受,总觉得在家里我想怎么样都行,步入社会以后才明白只有父母才能容忍我的坏脾气。

过去的年代,冬天里没有什么菜,无非就是萝卜白菜,每天的白菜萝卜,让我看着都饱了,“又吃白菜,都吃腻了”有时我会有这样无端的抱怨与埋怨,现在想想每天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是多么幸福的事,一家人在一起又会在意吃什么呢。一个人生活以后,总会回想起以前母亲在身边的时候,饭来张口,不会因为晚上有没有饭吃,吃什么而发愁。现在每次回家我偶尔也会为母亲做上一两道菜,想找到当年妈妈的味道,也知道了每天下班后做饭是多么辛苦的一件事,我总是后知后觉。母亲退休了,有更多的时间做饭了,可是我已不在身边,生活就是这样的无奈。

妈妈的味道,是一种味道,也是成百上千种数不清的味道,已经记不清在成长中吃过母亲的每一道菜,现在只有端起家里的碗筷就会知道这是母亲的味道,家的味道。无论在外面吃过什么山珍海味也赶不上妈妈的味道,它是一种依赖,是我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味道。


大茶缸美食


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生活很困难,难得有一些好吃的,这里好吃的特指的是肉。

但我出生的地方是水乡,特别的多的湖泊河岔,所以我们从小就不缺鱼吃,想吃鱼了就下河去抓,可以讲是很简单的事情,家里如果来人,马上下河就可以抓鱼回来烧。

那我小的时候我母亲经常给我炒的菜让我特别喜欢吃的有辣椒炒小干鱼小干虾、辣椒炒鸡蛋、炒莲藕。

小干鱼小干虾用辣椒炒,这个一直到现在我都特别的喜欢吃。这个南北方应该说都喜欢的一道下饭菜,尤其是就稀饭就馒头,卷饼卷煎饼,下米饭,特别下饭的一道菜。

辣椒炒鸡蛋呢,不同的人不同的做法,我喜欢我妈妈给我做的那种做法。

我妈妈是把辣椒切成丝,切一点葱,几个鸡蛋,一般两三个人吃的话就四个鸡蛋,打在辣椒里面,加一点盐加一点味精搅一起,搅匀之后稍微的放置几分钟,等辣椒进盐味,然后锅烧热之后加入植物油,然后将鸡蛋倒进去翻炒,特别香,一直到现在我都特别的喜欢吃这道菜。

炒莲藕,我们老家特别多的湖岔河岔,里面长最好的莲藕,妈妈劳作之后有时会从荷塘里面挖几节回来炒给我和弟弟吃,

妈妈的炒法是,姜切细碎颗粒,葱切细碎颗粒,干辣椒切小段。锅烧热之后,加入葱姜辣椒爆香,然后加入莲藕翻炒,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就是忘不掉妈妈炒的莲藕,也吃了很多炒法的莲藕,都没有妈妈炒给我们吃的那种炒法好吃。一辈子忘不掉!

还有炒豆芽,走了很多地方,见过各种豆芽,但,我的家乡江苏宿迁的小豆芽却很难找到,很多地方的豆芽要么是豆很大,要么就是芽很长要么就是毒豆芽,但我家乡的小豆芽,小黄豆生的,芽小手指长短,下锅一炒特别的好吃特别的香,尤其口感特别的好,有的时候我弟弟到我这里来,还专门让他带一点老家的小豆芽。


食赏


妈妈的味道大概就是辣椒炒茄子,还有虎皮辣子了吧!小时候家庭条件有限,那会夏天最喜欢的菜就是这两道了,因为我一直很喜欢吃辣,所以这两道菜就完全满足我的味蕾了!

辣椒炒茄子好像在陇南地区才会这么吃吧,因为我曾在北京务工,就没有吃过这道菜,做法很简单,热锅冷油,油热后放点猪油,然后放蒜片炸香,切好片的茄子和辣椒一起下锅翻炒,炒软后放盐巴,味精,鸡精,花椒面,十三香,继续翻炒,出国前放生抽还有蚝油就可以了。记得那会在北京,我一个朋友回老家带来的茄子辣椒,西红柿,当时住的是宿舍,没有地方做饭,然后就找了一家饭馆,让他按照我说的做了从老家带来的辣椒茄子,虽然味道不是妈妈的,但是依然多吃一碗饭!

还有虎皮辣子,这个就很普通了,不过家里做的时候基本都是自己家里种的很辣的小辣椒,洗干净后撕开点小口子,锅里放油,油热下辣椒,小火炒成虎皮状,放盐味精,生抽成醋,让你一点生蚝就可以出锅了,酸酸辣辣,绝对好吃。




跳跳龙漂流记


我这道题的回答可能没人点赞,毕竟吃过马齿苋的很少,虽然我妈妈做的饭菜很香,唯独这道菜我切身体会到妈妈的味道,因为妈妈一辈子不容易,但是会想办法让我们有菜吃!


拼在国际庄


妈妈离开我已经10多年了。妈妈的厨艺很棒,只要是她烧的菜我都爱吃。如果用一道菜形容妈妈的味道,那就是梅干菜炒肉。如果再加一道菜,那就是红烧肉。



一、梅干菜炒肉

梅干菜炒肉我提过好多次,是我老家的特色菜。因为我上小学、初中和高中,妈妈经常做梅干菜炒肉让我带到学校。刚出锅的梅干菜炒肉,香味扑鼻。带点热度的梅干菜入口,蓬松感在舌尖上跳跃。里面的肉裹着梅干菜的香味,加上盐的味道,吃起来特别美味。就算是梅干菜里面的肥肉,吃起来也很有嚼劲。



二、红烧肉

妈妈做的红烧肉,家里人吃了以后赞不绝口。每逢家庭聚餐,妈妈总是会做这道拿手菜。妈妈做的红烧肉色香味俱全,甜而不腻,肥肉很有嚼劲。


晓晓私语


粉蒸肉

小时候,炎炎夏日天气热,这时候最好的就是几个小伙伴一起结伴去水塘,摸螺蛳踩河蚌,还记得我们家门前有一个水塘养鱼的……

有一年,小外公忘记放青鱼下去了,水塘里的螺蛳,跟河蚌成堆成堆的……只要你肯下水,一定能摸上一大桶的螺蛳跟河蚌,特别是河蚌,一踩一个准……



妈妈特别喜欢把我们摸上来的螺蛳给水煮熟,然后用牙签或者针把螺蛳肉一个一个挑出来……河蚌则用刀剖开,去内脏,肉留用,都弄好了,洗干净,准备好五花肉……



老妈再拿上一大碗米,用石磨磨上一小盆粘米粉,再将磨好的粘米粉调成米糊状。小火一边煮一边搅拌,切些姜丝放进去,在将田螺肉跟河蚌肉都放进去,腌好的五花肉也倒进去,搅拌好,关火,添进盆里,切些葱断放上面,上锅蒸至五花肉软烂最好……

小时候妈妈做这个菜的时候,我总是能吃上一大碗饭,我喜欢用吸取了螺蛳肉跟河蚌肉的鲜及五花肉的油腻的米糊拌米饭,味道特别的好……


栈时


妈妈的味道就是一种忘不了的情节,因为妈妈的手艺早已在你童年的记忆里储备下了印象。所以说只要是这道菜,马上你就会想到妈妈做的是最好吃的,现在我一提到这个题目,马上就想到我妈妈给我炖的油豆角。

不是东北人,还真不知道油豆角是什么样的蔬菜,说句实话,油豆角是东北这个高寒地区比较低产的一种蔬菜。这个豆角又厚又宽,非常的好吃。我母亲做这道菜其实也是一种很简单的做法。我记得那时候我家里有一口大锅,当时夏天的时候妈妈把新鲜的豆角从地里摘回来,然后起锅烧油,并且从冬天里练出来的荤油快一些出来。等到锅里邮箱散发出来的时候,我妈妈就会往锅里,倒一勺子农家大酱。然后再把油豆角放在锅里不停地翻炒。等到豆角炒成绿色以后,我妈妈在天堂加水。然后老人会在锅的豆角上面覆一层饼,或者是贴一层大饼子。总之这道菜让我非常的喜欢,到现在我还时常想念着这道菜的美味,所以我说这个永远是妈妈做的味道。



现在条件好了,总想让妈妈还用老方法做一点豆角,但是我妈妈说荤油对人的身体健康不好,所以说现在妈妈炖豆角儿都用五花肉或者是用排骨来做了,虽然食材档次提高了,但是没有先前那种味道了,所以我说最好的永远是最原始的,最宝贵的永远是妈妈做的饭菜。


伊春美食美客


最让我怀念的是饺子~

我从小到大都不爱吃饺子,家里一包饺子。

我就吃方便面。大年三十是必须吃饺子的,妈妈就给我弄出一碗来给我,我转一圈这个分两个那个分两个。最后碗里还会剩下叫三个就必须自己吃了,那会真的很讨厌家里包饺子。

可自从家里出来以后就开始吃饺子,发现只有这个才有家的味道!

还有家里的粉皮,不是那种条的。是一块一块的,以前也是极讨厌的,可是现在让妈妈从家里带过来给我吃!

以前讨厌的都变成了现在及其怀念,想着吃的东西!下面是妈妈带给我的粉皮,我用它做了炖鸡。你们有小时候死都不愿意吃的,可是现在也可以接受的吃食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