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定投识青年:普通特二文艺三类青年

本文为“聪明的投资者”投资理财征集活动参赛文章

记得在某个相声段子里将青年分为三类:普通青年、文艺青年、特二青年。段子的版本有很多,其中有一个版本是这么说的:三青年打车去郊外遭到抢劫。普通青年回答别杀我。文艺青年回答我把钱都给你。特二青年回答你先把计价器关了。作品用搞笑的方式将不同类型青年的特征展现的淋漓尽致。三类青年遇到基金定投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大多数普通青年是以一种懵懂的状态开始定投的,他们中大多数人对定投有一定了解,但又不完全明白。正因如此,他们中很多人开始定投的点位并不理想,但好在他们愿意在实践中学习,因此最后的结果还不算太坏。朋友罗罗于2009年,在指数5000点上下开始定投,选择在这时开始定投理由只有一个,指数已经从高点回落了1000多点。罗罗最大账面亏损曾经达到过30%。问她为什么没有考虑退出?罗罗说,一方面是专家不建议在指数处于低位时退出,另一方面就是自己觉得定投作为一种平均成本投资法,30%的亏损肯定不是常态。果然,经过一段日子的坚持,罗罗最后以10%的利润出局。

与普通青年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文艺青年在定投方面不喜欢按理出牌,即便是专家的建议也只能提供参考,他们会精心挑选入场的时机,在市场处于恐惧时他们会加大定投仓位,在市场处于疯狂时他们悄然退场。2008年同事麦子对她的理论做了一番经典演绎:当指数跌到2500点麦子开始定投。选择这个点位开始定投,理由只有一个,麦子认为估值很合理。当指数下跌10%时,她将定投额度调整到了2倍;当指数下跌20%时,她又将定投额度调整到了3倍;当指数下跌30%时,她再次将定投额度调整到了5倍。最后指数经历1664点,翻身向上,麦子大赚了一笔。对此,麦子总结到:无论是定投,还是其他什么投资方法,决定投资收益的始终是买点和卖点,如果你想尽快地赚到钱,请从一个估值合理的点位开始定投。

“特二”青年和普通青年在定投方面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都缺乏定投经验。不同的是“特二”青年经常有“神来之笔”,不过有时候因为节奏没有把握好,因此显得“特二”。同学小磊曾经有二次定投经历:第一次指数从6000点跌下来,被腰斩时,小磊进场了,当指数跌到2000点时,小磊觉得不能再坚持下去了,否则会显得很“二”。后来指数触及1664点后,一路高歌猛进,不过这一切与小磊无关。第二次开始于2500点,应该说这一次他运气不错,指数一直涨到了3478点,可惜他一直没有获利了结,后来在指数跌回2500点时小磊选择了割肉。综观小磊的二次定投经历,可以说每一次他都有赚钱的机会,可最终小磊都与盈利擦肩而过。我试着总结了一下小磊二次定投失败的经验教训。第一次:如果你的资金链没有问题,如果市场已经呈现出投资价值,不要仅仅因为指数在下跌而退出。第二次:证券市场是有风险的,要学会及时获利了结,否则你每次都只能坐过山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