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文科生现在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吗?

喳哩吱


“文北大、理清华”已经成为我们心中的执念,一直以来,尽管文科生中诞生了诸多“大师级”的文豪,诸多有才华的青年为祖国文学、政治、文化扥全方位发展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文科虽不至于到“弱势群体”的程度,但文科生,乃至文科整体的社会地位都不够高。

一、原因分析

文科生容易被认为是“弱势群体”,原因主要是由于文科生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对于“优秀”又没有相对明确的标准和上限,文科生所需要掌握的内容也很容易根据人们的主观意识来判断。这也是诸多学习成绩不够优异的学生选择文科的重要原因,也是文科生总是处在“鄙视链”底端的一大原因。除此之外,文科生和理科生相比,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很难量化,并且很难在短时期内体现,包括工作初期,替代性较强,也是造成文科生是社会上“弱势群体”的重要因素。


二、理性看待文科

文科虽然没有理科显性功能强,不能创造过多的显性经济增长,但不得不承认,文科在个人、文学、乃至国家文化的塑造上都功不可没,甚至是很多理科无法做到的。到工作阶段,虽然文科生期初工作可替代性较强,大部分理科专业属于在青春时期创造辉煌,许多文科专业则属于小火慢炖,积累性的增长,很多文科工作和专业,如历史、文学、新闻、语言等学科,就是靠岁岁年年的日积月累不断进步和成长,属于越老越吃香型。


三、自己能力强,就不会被当做是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本质不是通过文理科来划分,还是通过自身的学习、综合能力来体现。自身能力强,就是文科生,也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我在美国等你来


不得不说文科生确实会给人一种“弱势群体”的感觉,以我自身经历来看,我觉得“弱”只是一时,最终您将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年轻的时候多经历一些挫折并不是坏事。

我高中学的是文科,大学学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当初就是因为数学不好才选的文科,大学的微积分和会计学原理都曾经挂科,险些没能毕业。反正在学生时代,只要和计算有关的科目,我的成绩都不会太理想。

2013年,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又遇到了困难,学人资的实在是太多了,想进大公司进不去,进小公司要么是工资低,要么是人家根本就不需要,就这样高不成低不就地在社会上混了两月多,才找到一份销售的工作,大家都知道,销售这个行业并不好做,领导和客户的脸色都得看,这份工作干了1年多,手里也没有攒下钱。我这时开始思考,难道我的一生就要这样碌碌无为地度过?后来虽然发奋图强,考上了本地的公务员,虽然这份工作也不轻松,但是胜在稳定,社会地位也要高一点,这并不是在炫耀,也不是证明公务员比销售人员更优秀,只是凭自己努力追求到了自己更喜欢的职业。

人穷则思变,文科生相对于理科生而言,在刚刚踏入社会的时候,可能处于劣势地位,但是只要踏踏实实干,遇到挫折不退缩,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您以前积累的文科知识一定能够爆发出来,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观策者也


这个问题提出来肯定是有存在的理由,如果是北大,或者中国人民大学等985或者211院校毕业的文科生,那么他未来不是官员就是企业家,但是普通本科甚至专科校毕业的文科生,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在竞争中没有优势,就业就显得很困难。很多富人的孩子学文。穷人的孩子学理比较多,这种现象是存在的,因为富二代们可以在毕业之后直接去家族企业上班,但是穷人家的孩子不行,试想一下你学个行政管理,历史学,心理学,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管理学,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学等理论性强的文科专业,很多专业也就只能考研或者考公务员,这也就是为什么文科生一直是考公务员的主力。但是大的环境就是现在大学生就业难,而这个时候如果你又学的是文科,就业难上加难。很多文科毕业的学生其实是做的销售,但是销售这行不是每个人都能混成精英的,淘汰率也高。而理科生就不那么容易被替代了,从大学时的学习课程和学习时间就可以看出来。理科生甚至在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就被用人单位抢购一空,而这个时候的文科生还在四处碰壁,即使找到了岗位也会因为专业性不强而被淘汰掉,文科生其实更多了一些随意,替代性强。这也决定了在就业市场上文科生没有什么优势。

不过时代在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如果你觉得你头脑灵活,知识充沛也可以发挥你的文科生的创意,表达演讲能力,写作能力,有人欣赏也是很不错的,加油,未来是文科生的。


高考志愿填报快易通


有人认为文科生是弱势群体,主要由于文科学生的就业及薪酬以及在社会岗位的可替代性问题。



在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基本只招文科生的有文史哲,而文学中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学,而后两类专业文理兼收。而其他专业像法学,经济,管理学也是文理兼收,学校平台好,个人能力强,文科生也有很好的就业发展途径,所以不能单纯的讲文科生弱势。



当然文科生确实也有一定的尴尬,原因在于在上段提到的文理兼收领域除了法学,管理学里会计审计财务这些需要专业技能以外,其他很多偏文的专业领域技术性不强,具有可替代性,这样的人才就不稀缺,这是造成文科万金油的一个方面。



但是,个人努力一样可以创造个人很好的发展。尤其在这样一个个性发展的时代,让自己变的独一无二就有可能创造奇迹,所以好好修炼自己!


实惠的彩虹


弱势群体倒谈不上,但是从现实发展的角度,本科学一门技术专业,研究生再学一下管理其实未来的上升空间会更加的广阔。而且现代职业要求一专多能,在懂得所从事工作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还得会很多其他技能。学会化在工作后持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拥有较大的就业自由。

我自己是工科化学专业出身,在刚出校门找工作时确实比文科要容易的多,虽然工资并不高。在职业初期是进工厂技术部做技术员,不仅要用课本知识尽快了解熟悉工厂实际的生产流程、工艺,还要承担新技术开发的任务,同时周报、月报、半年报、年报都要斟字酌句,国外新技术文摘翻译都需要文字外语的知识,而例会时PPT的制作又涉及电脑软件和美工。目前转行到咨询法务行业,看报表需要财务审计知识,管理公司需要学习的就更多了,为了这些我工作之余一直在进修学习。

现在的文理分科本身就不太合理,在工作后继续学习非常重要,一方面补强其他能力,一方面更新知识结构防止被淘汰


海外信息小砖家


同情弱者是人类天性中善良的成份,因此,大家都想当弱势群体。近年来,弱势群体很多:农民工,下岗工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现在这个群体在不断扩大,教师,医生,公务员也有人说是弱势群体。今天又看到文科生又入列了。

什么是弱势群体?弱是实力小,势力差,由此看来:弱势群体实则是指老弱病残这个群体。其它的群体都不要戴这顶帽子了。虽然任何一个群体里不乏没能力势力弱小的人,但同样有很出色,收入和地位超越常人的人。有的人收入虽少,势力也没有,但从事一个简单劳动,省力省心,也从不错。至于文科生称自己为弱势群体,主要是针对理科生讲的,那么,真是这么回事吗?

不可否认,理科生近些年确实很吃香。但文科生并非没有优势。文科生的优势在哪儿?法律,金融,教育,文化,还有很多。如考公务员,写申论,文科应该略胜一筹吧?同样,物以稀为贵,在一个放眼看去滿是理科生的环境里,少量的文科生就是宝贝。我知道两个文科生,学校并不是特别好的学校,很平常的师范院校学生。一个被国企招去,专给老总当秘书。一个先当教师,后考公务员,又考选调,现在省政府工作。头一个工资不少,第二个工资少些,但社会地位同龄人望尘莫及。

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是在动态发展中不断平衡的。如改革开放之初,全民经商,学财经的就很吃香,理工院校没人去,现在翻过来了。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是说这个。道家有个阴阳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你说哪个好?哪个厉害?一样的。兵法上常讲:兵无长常势,水无常形。你说什么东西能永远保持不变?都不行。所以不要总是赶潮流。有的东西看的很火,也许是迴光返照。有的东西看似己跌到谷底,可能反弹的时机就来了。因此,要耐得住寂莫,要善于等待。要不断修练自己,因为虽然不是弱势群体,却总有弱势的个人。


天太2


社会价值观

目前的普世社会价值观首当其冲的是物质财富,而能够带来较多物质财富的方法则主要来源于你对于社会创造的、别人愿意买单的价值。在物质生活还未完全充分满足的情况下,精神方面的需求相对就会放在靠后的考虑位置。

而文科方面学习的知识,则倾向于感性方面和上层建筑的建设,自然在物质生活还未满足的时候不是大家重视的一个方面。

文科生的价值再造

随着知识经济,自媒体时代,艺术、娱乐产业,收藏行业的崛起,文科生也在逐渐发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方面。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再过十年可能流传的一句话:“你男朋友不会写诗啊?那你嫁给他岂不是很无趣~~”


圆猴说


我承认文科生确实属于弱势群体,主要体现在就业和收入方面。

主要原因是文科生的专业岗位,可替代性太强了。

举一个例子,一个理工科的程序员,经过一两个月的培训,完全可以胜任科技类杂志的编辑,相反一个汉语言文学毕业的文科生,经过一两年的培训,可能也无法胜任程序员的工作。



当然文科生里也有大牛,不过文科这个东西,除了看努力,还得看天赋。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贾平凹,余秋雨,毕竟这还是一个低概率的事件。


是的,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要想好就业,要想收入高,你就必须有一技之长,而且要做到别人不能够替代你。


三味杂谈


我想说,作为一个文科生在社会上真的很不被重视,出租车司机都在“教育”我社会的现实。有一次我出租车司机和我聊天,我说这个社会对我们文科生的歧视真是越来越大了,最明显的就是高考分数线了。

然后司机师傅立马对我说,现在社会就是需要理科生。所以,你们要学会接受现实。

当时就觉得气闷地不行,我从来不是那种一定要说是文科强还是理科强的人,但我真的觉得人们对于文科生的社会认知真的太低了。

在他们眼里,学文科的都都是学习不好的,都是学不会数理化才去学的。因而,文科生在人们眼里的印象就是死记硬背。

其实,我们通常所说的那些民国时期的“大师”有几个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他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凭着渊博的学文的深厚的人文底蕴教化当时处于蒙昧状态下的国民。那是一个大师辈出得年代,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这不可以不说是与人文学科的发展相关联的。

现在社会上有一条莫名其妙的学科鄙视链:学工科的鄙视学理科的,学理科的鄙视学文科的,学文科的人里面学经济金融法律的鄙视学文史哲的,学文史哲的鄙视学艺术的,学艺术的鄙视学体育的。

真不知道这个鄙视链有什么意义与作用,你说一个普通二本院校里学工科的能鄙视得了北大清华里人家学中文的吗?但不可否认,这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人们逐渐意识到,如今我们的社会问题变得越来越多,老人不敢扶,乞丐不敢给,东西不敢吃……实用主义大行其道,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人们过分轻视人文学课是有一定关系的。

而与此同时,文科生也逐渐变成了社会里的“弱势群体”。


小原的屿


这是一个很取巧的问题,稍不注意,两边都得罪了。只有抽丝剥茧的分析,会有相应的依据和道理,就不会片面的厚此薄彼了。

一是从性格而言,文科生的性格更温和点,比较容易听的进道理。理科生的话,大多数理科生感觉性格较犟,如果你说的话不符合他的价值观我感觉很难交流。这是线性思维养成的习惯,没有对错。


二是从相互的判断而言,我感觉理科生对文科生的那种偏见还是蛮大的,我记得有一个文理还没分科的时候班上一个同学,理科特别好,后面高三的时候,他选理我选文,他发短信给我要出去玩,我回我要在家读书,他就嘲讽地说:“文科那么容易,只要背书就够了,哪像我们理科” 我那个时候才发现理科生对文科生偏见是如此之大,其实文科科目的学习远没有理科生想的那么简单。而且或许是理科生考上本科比文科生容易很多,理科生总感觉在读书期间比文科生要闹腾的多,所以性格也偏痞一点。这是我对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印象。


三是从优势而言,回归主题,我觉得理科生智商比文科生高,情商文科生比理科生高。特别在男生身上体现,我觉得文科班的男生在社交上更懂说话的艺术,而且更具有幽默细胞,理科男生比文科男生工作,学习都更加努力,而且理科生团队精神比文科生要强。



四是从社会需求而言,1、现在社会趋于交际、人脉、情商社会,文科生的语言、文字、情感累积和拓展更有利于这样的社会,其实也一直都是这种社会。2、文科生的工作性质相对闲适自由,如作家、画家,理科生相对竞争大,压力大,科技一直翻新。3、文科生基于艺术、思想、理想的成份很大,对生活、感情等更有空间和优势去思考、追求、理解、感受,理科生不大具有这方面的顺路成分。


回到主题,到底谁是弱势群体?既然说到势,分为优势和劣势,那么就应该放在相应的区域、时间、发展阶段来判断,这样才不会偏颇。需要大干快上的地区,基本设施建设、网络电信、土木化工等行业蓬勃发展,自然是理科生的天下,文科少去这些地方;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地区,社会管理、心理学、培训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统计分析、基础算法,这些地区需要文理兼修了,大家各取所长,充分融合竞争;已经领先发展的城市,形成自己的逻辑和特色,要根据它的主业和未来新产业的形态来分析一下适合什么,创新都是这些城市的灵魂,创新需要学科交叉和技术融合,还有就是不断的基础投入,对技术、管理、思维、艺术、音乐、环境等的要求更高,这个时候文科的包容性会略高于理科,当然大家都在融合,谁胜出还不一定,也不重要了。


总体来说,我觉得文科生让社会更加稳定和谐,有利于文化的发展。理科生则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本来就是感性和理性并存的,我觉得文科生就是感性的代表,理科生是理性的代表吧,二者缺一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