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她攻克发动机核心技术,打破外国封锁,中国发动机不再受制于人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我们见证了我们国家在各个不同的行业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但在一些重点领域:芯片、发动机等等,我们仍然缺失核心技术,其中之一就有燃气轮机,燃气轮机是衡量一个国家的重工业标准,素有“装置制造业明珠”之称,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是一体两面,燃气轮机技术好, 航空发动机水平也会跟着起来,相对来说,航空发动机面对的情况更加复杂。


她攻克发动机核心技术,打破外国封锁,中国发动机不再受制于人


一个国家,燃气轮机是它重工业的心脏,燃气轮机牵动着发电站、大型舰船等等多个方方面面,一直以来这项技术是西方国家独有的。但我国有这样一个团队,一个平均年龄只有34岁的团队,打造出了属于我们中国重工业的“心脏”,下面让我们来一起了解这个团队和这项核心技术。

团队负责人--段方苗,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在读博士,她带领着团队研究制造出了我国自主设计的重型燃气轮机的一级静叶,如果他们是“心脏的创造者”,那么一级静叶就是“心脏的保护者”。


她攻克发动机核心技术,打破外国封锁,中国发动机不再受制于人


燃气轮机的燃气温度在1400度-1600度,但一般合金的熔点只有900度左右,这相差的500度温差一直是难以攻克的难题。一级静叶的产生,成功突破了这难以攻克的500度温差。只要一级静叶能够承受的温度越高,那就能保证燃气轮机的性能越好。

我国此前一直无法突破重型燃气轮机关键技术,必须花大价钱买外国产品,保养也要用进口零件太费钱。段方苗对此的说法就是:一片小小的叶子,却比一辆汽车都贵,你花钱买了,但这仍然是别人的知识产权,你还得处处受制于人。


她攻克发动机核心技术,打破外国封锁,中国发动机不再受制于人


2010年的段方苗还在电厂工作,她见证了我国在燃气轮机中处处受制的残酷现实。核心技术一日造不出来,我们就得花钱求人买东西。她暗想我们国家一定得早日造出这个东西来。

2015年,我国启动了“航空发电机及燃气轮”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面对突如其来的机会,段方苗毫不犹豫的加入到了这项研究当中,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干了起来。

带着吃苦耐劳的精神,面对我国零基础、起步晚的情况,这群年轻人没有任何一丝的动摇,凭着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勤奋,他们坚信他们总有一天能够造出来。因为中国向来如此,别人5年造出来的东西,我们抱着10年的心态去做,结果三年造出来了;别人20年造出来的,我们多花一倍的时间,结果10年造了出来。中国人,勤奋精神是与生俱来的。


她攻克发动机核心技术,打破外国封锁,中国发动机不再受制于人


面对这项工程,段方苗形容的就是他们就像在打造一种能够使冰不在沸水中融化的东西,难度可想而知。因为静叶的作用就是使达到了近两倍熔点的合金不在燃气轮机里融化,要求这个叶片来保持它自己的性能。

为了实现这个奇迹,他们开始了一级静叶的制造工作,为了让叶片能够提高高温承受能力,要么改进叶片材料,硬抗高温,要么提高叶片撒热能力,降低温度,一般都是俩个条腿走路,其中撒热需要给小小的发动机叶片打孔,让空气中叶片孔洞中流过,带走高温,于是小小的叶片,就打了近400个的冷却孔,每一孔的小小打造误差都可能造成前功尽弃。每一个孔的精度都小于0.1毫米,高精确的要求下,内部缺陷也层出不穷。这个团队,经常在费了大力气的情况下把尺寸做好了,临近最后一步它的内部要求又不达标准,一切又从头开始。


她攻克发动机核心技术,打破外国封锁,中国发动机不再受制于人


实验中的一次次失败和重来,没有打败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他们反思、总结,一次次攻破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终于在2018年,该团队成功设计出了我国第一批自主研究设计的一级静叶。

收获到暂时的成功后,这个团队却比以往更加清醒。他们知道,接下来等待一级静叶的是无数的实验来验证它,也许这会推翻他们之前的种种努力,这只是他们的长征路上的第一步。

面对接下来的无数次验证,段方苗说她们不怕。她认为这个叶片要投入到实际中,可能还需要等待十年的时间,十年的时间,这群年轻人也必定会坚守初心、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到那时,我们国家会拥有不用买的重型燃气轮机。


她攻克发动机核心技术,打破外国封锁,中国发动机不再受制于人


就像段方苗所说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这是也中国在这么多年的发展道路中领悟到的。我国攻克过许多项的核心技术,在它的背后是一群又一群的人把自己的个人价值与国家的价值联系到了一起,他们耐住了寂寞,坐了几十年的“冷板凳”,面对国家的需要,他们奋不顾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