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水果蔬菜的毛利有多少?是怎麼定價的?

合肥美食達人工作號


水果蔬菜的毛利潤有多少?是怎麼定價的?關於這個問題,我來說說。

早幾年,我開快餐店,剛開始的時候,不知道門道,每天都是去菜市一個固定的菜攤拿菜,可以比別人優惠5毛到一塊/斤。那個時候,我感覺還是比較划算的。隨著生意越做越熟,菜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後來有人告訴我說,可以自己早上去早市批發蔬菜,像我們這些拿貨拿的多的更划算。於是我天天都去批發市場拿貨,終於知道了做蔬菜生意的利潤。

我記得那個時候,店裡賣的最火的就是荷蘭豆這個菜,不論是炒肉或者清炒,都非常受人歡迎,我每天最少得準備二十斤右的量,我如果是去普通菜市拿貨的話,那個時候零售多在5塊一斤,我們開店的去,一般是可以優惠一點,4塊一斤可以拿到。而如果自己去批發早市拿,直接在大車上批發的那種,有時候2塊5,有時候3塊可以拿到,但是你要的量必須符合要求,因為三五斤一般是不會賣的,最少十斤或一件起批。

是怎麼定價的?這個蔬菜定價,菜販要將租金、人工、損耗統統算在裡面。你想一下,做蔬菜生意的,每天要想拿到好一點的貨,每天早上3~4點就必須去菜市拿貨,拿貨回來,還要對菜進行部分摘選,這些損耗都是自己承擔的。因為去拿批發都是整件的拿貨,基本上不會給你挑三揀四的機會。把這些所有成本算上,加上菜販起早摸黑的人工費,一斤菜,一天不賺個一二塊一斤,那還不如去打工。

總之,蔬菜之所以賣到市民手中貴,主要還是需要流通的環節太多了。小菜販們,所有的收入來源都在菜上面,不漲價,他們吃什麼,他們賺的也不是很多,只是一份應得的辛苦錢而已。如果你想通過市場做蔬菜生意賺大錢,基本上不可能,但是夠養家而已。


壞男人說小龍蝦


想吃魚的貓 查看 : 909 評論 : 2

以前我丈母孃是做水果生意的,做了也有大概30多年,我本來想去幹的,然則也是由於安逸的生活停滯我的想法。水果生意就靠前面的百分之30的銷售量,由於水果不能存放光陰太長,前面百分之30的銷售量大概能賺百分之20左右,後面百分之30大概能賺百分之10,再後面的就不太新鮮 能保本就很不錯了。

做水果一定要因地制宜。

失常來說,水果店的毛利基本上都在30%到50%左右。有的水果店毛利特別高,有的水果店毛利低。之所以價格不同,想必是周邊情況和消費水平的影響。不過,定價不可墨守成規,有時刻必要隨機應變。要依據商品的庫存,成本價,質量等隨時停止調整。

有句老話說得好,存在即正當。所以做水果店,一定要多學多看多思考。透過表面看本質。無論價格怎麼浮動,要明白的是定價始終圍繞著成本價和質量來控制的。

季節性較強的商品定價:

這類水果季節性很強,一般來說能佔據門店銷售量50%左右。也被稱為敏感性商品,重要是由於其大量上市被大眾隨意可見,所以不同的水果店不同的價位對受眾影響比較明顯。

這也就能理解為什麼有的人一進店就說你們家水果好貴的緣故原由了。由於你的敏感性水果商品定價沒有做好。

敏感性商品的定價好壞與否間接決定了顧客對你們水果店整體價格的衡量。尤其是季節性水果剛上市物以稀為貴的大情況狀態下。所以建議在定價原則上不高於競爭對手,最好採用平進平出的定價策略。比如剛上市的山東櫻桃成本15元1斤,那麼定價原則能夠是:

①同質量時:定價略低於市場和競爭對手。質量較好時,定價和市場持平。

②剛上市時:商品取低毛利,乃至負毛利。能夠再控制進貨量的時刻培育市場佔有率。那麼此時櫻桃能夠定價為14.8元1斤或許15.8一斤(每日只採購固定的數量,比如2箱,售完便可。這裡只是舉個栗子,然則一旦對此款產品採用低毛利的時刻後期這款水果自然而然便是你的引流款了,後期能夠對引流款繼續分級,做出差異化)。

③到旺季時:定價不高於競爭對手,然則要取一定的毛利。前期由於培育了市場佔有率,所以自然而然你的水果銷售就會比較多。這是一個連帶過程。

④到尾季時:商品少,且質量差,定價能夠略低於市場和競爭對手的價格。

常規性的水果定價:

一般來說,常規性的商品多采用以質量取價,比如分級銷售(提升顧客滿意度),比如新鮮度正當漲跌(保質保量)。舉個栗子:早上到了一批新鮮葡萄定價為8.8一斤。到了晚上還有半箱未賣出,這個時刻就要實時降價和促銷了。對於這類新鮮度決定質量和價格的產品要學會隨時應變。

不要覺得這個事情是理所當然,實在在很多水果店而言,他們的店長是沒有這類意識的。

而類似於蘋果這樣的水果絕對而言就無需這麼採用時效定價的方案了。成本為5元的蘋果,一般來說能夠分級銷售,比如小的蘋果5.8一斤,而經過分揀的蘋果質量好且個頭大能夠定價為8.8元1斤。當然還能夠更高。重要取決於你是幾級分級。一般來說,兩到三級分級銷售足矣。

①引流產品定價:毛利在-5%到15%左右。當然土豪開業的時刻是適合負毛利,限量,正當控損。

②主力產品定價:這類產品重要是提高銷量和毛利,走的是以量取利法則。一般毛利在25%到35%左右。在定價上能夠靠近競爭對手,做單品促銷的時刻能夠略降為20%到25%左右。不過做促銷的時刻陳列一定是門店的最佳地位。陳列和地位決定了單品能否爆破和能否提高毛利。

③優質產品定價:這類產品重要是高質量精品類水果,一般來說毛利在35%到45%左右。能夠恰當漲跌。

以上便是常規性商品定價結構的價格帶。不同的毛利決定了顧客對你水果店的整體印象。

促銷水果的定價:

促銷商品的選款實在是依據很多情況的。一般來說常見的如下方。

①周邊競爭對手創利潤的水果。假如抉擇這款水果停止促銷。這個時刻定價就要價格稍低或許低價促銷來給自己提高人氣的時刻順便打壓對手。

②庫存過大時刻。本款水果取低毛利或許負毛利清貨,儘快的削減損失。畢竟能削減損失實在便是賺錢。

③天氣晴轉下雨或許下雨轉晴時刻。本促銷款水果定價不高於競爭對手。

④某款水果市場進價堅持前一天走低的趨勢。大量進貨,定低價走大流量。這個實在是必要水果店老闆自己的魄力。膽量小的話是沒法做促銷活動的,由於畢竟有些風險。所以對於剛入行未滿一年的新司機,必要多觀察。水果的行情雖然每天都在變,然則從大數據的角度而言,基本上浮動是極具相似的。

依據商品質量定價,同比增高。一來是顧客對價格和產品敏感度不高,再做出一些差異化的話能夠銷量是能夠提升的。當然你也能夠選款促銷。活學活用為主。節日水果的定價就沒有太多的講究了。



銘銘視野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水果和蔬菜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流通也很大,接觸的也比較多,大家肯定很好奇,為什麼菜市場賣菜的和賣水果的商戶為什麼這麼多呢?難道是暴利嗎?

其實呢並不是這樣,二十薄利多銷走量,毛利大概是一半。

我媽媽以前買過水果,這裡面的門道我還是略知一二的,小商戶從果蔬市場批發水果蔬菜,然後加價賣出,賺差價!

給大家舉個例子,我兒孃家在常州賣西瓜,批發價價是8毛到1元,賣價1.8元到2元,一天能賣兩千斤左右,這樣下來一天也能賺個2000塊錢左右,收入還是很可觀的。

那麼是怎麼定價的呢?

1、以批發商的批發價作為參照制定。

2、根據自己的批發、運輸、門面租金、人工工資等制定,保證盈利。

3、根據品質來定價,一般都是批發價再加上百分之40~50來定價的,當然時間長會有消耗,比如不新鮮了就可以適當調低賣價,一般情況要比超市裡的便宜一點。

總結:至於水果蔬菜的毛利大概在百分之40~50左右,定價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周圍環境,保證盈利的情況下制定均可!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一點點小建議,歡迎批評指正!


路亞club


你好。很高興為你回答。我是三農達人阿旭。

水果和蔬菜,特別是蔬菜夏天的時候很多葉菜放一會就乾巴了,然後沒人要了,甚至很多的菜乾巴之後你折價賣都沒人要,加上很多人挑挑揀揀,最後都是損耗。所以我去買菜我從來不挑,每個人都不容易。一般來說蔬菜的利潤在50%左右,有的可能會高一點,損耗特別大,加上運費人工房租等你也能算出來的。

相對於蔬菜,水果的利潤更小,甚至很多水果是不賺錢的,比如香蕉,因為一般的水果不指望賺錢只是為了吸引客戶而已。其他水果利潤一般在50-100左右,進口水果的利潤更高,一句話總結就是,損耗太大了,如果量起不來很多水果蔬菜都是損耗。

怎麼定價,平常好放的,便宜的自然定價要低一點。進口的不好放容易壞掉的佔用資金搞的。需要冷藏的,自然定價要高。賣一半需要把成本收回來。



古蔡阿旭


你好,作為一個從商10年蔬菜批發的我來解答一下,蔬菜的毛利是非常低的,作為批發商都是靠走量來實現變現的,我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比如說,正常2天賣一車貨,一車貨裝1000件貨,一件貨的毛利為8元,那麼就是8000元,去除【運費4000+市場管理費1800+小工卸車費600自己開支200】那麼就是6600,到手也就1400,一天合計700,但是你還不能保證2天就可以賣完,還有就是在賣貨的時候有些正常的消耗,【比如說箱子裡面的貨個別出現變質的】還要給買家退換。還有就是市場競爭激烈,風險太大。





蔬菜伴侶


水果蔬菜如何定價,要看你是這個鏈條上的哪一個環節,不同層次的供貨商價格也自然不同,定價標準也不一樣。

如果是農戶,賣出去的話,要考慮種子的價格、肥料和藥水的成本、播種和收割採摘的人工費用,所以從種植到成熟摘果的成本和費用,還要考慮其他農戶的價格,市場同期的價格等等。

如果是採購商,就需要考慮收購的價格,人工採摘和運輸的費用,拉到市場後需要考慮貨物的儲存和損耗,市場租位的價格,市場上同層次的價格。

如果是水果店或超市,那需要考慮採購的價格,運輸的費用,人工搬運的費用,保存和損耗的費用,店鋪水電費以及員工的費用,還有參考其他超市或店鋪的價格。蔬菜的毛利是非常低的,作為批發商都是靠走量來實現變現的,我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比如說,正常2天賣一車貨,一車貨裝1000件貨,一件貨的毛利為8元,那麼就是8000元,去除【運費4000+市場管理費1800+小工卸車費600自己開支200】那麼就是6600,到手也就1400,一天合計700,但是你還不能保證2天就可以賣完,還有就是在賣貨的時候有些正常的消耗,【比如說箱子裡面的貨個別出現變質的】還要給買家退換。還有就是市場競爭激烈,風險太大。



阿軍視野


不管是水果或者蔬菜的毛利還是相當可以的,要根據每個地方的行情價格而定的。

當然銷售當中很多人都想用最便宜的價格能批發最好的農產品回來賣最好的價格,不過這種是很少的沒有便宜的農產品沒質量的便宜出售跟你的!批發商每天早上三點多就要到農貿市場或者水果批發市場進貨了也是不容易的,當然付出還是有回報的只要你堅持努力就會有回報的

不同蔬菜和水果的批發價當然是不一樣的哦,你想賣多少錢一斤,那也要隨時瞭解你周圍的情況哦!不過你想知道利潤怎麼樣,這也不難,自己到批發市場和零售的地方問一下就知道了,每一天的價格在不斷的變著





紅土地8陳光


蔬菜和水果都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所以人們對於水果和蔬菜的關注和接觸是很多的,並且在經常的關注和接觸中,很容易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經營水果和蔬菜的人和店這麼多,可是在不同的人經營的不同的店裡,蔬菜、水果的售價卻有著驚人的一致呢?曾聽到有許多人猜測說,這是那些小商小販們互相商量串通好了的,所以,才會導致賣出的價格都是差不多一樣!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在生意場中,同行就是冤家,就是互相競爭、相互拆臺的對象,怎麼會有互相商量串通好的可能呢?

所以,生活中所見到的這種在不同的店子裡,所經營的蔬菜和水果的價格卻是大致相同的現象,只是因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零售的蔬菜和水果都屬於它們銷售的最終端,所以,它們的零售價都是以批發商的批發價作為統一參照後製訂的。

二,零售商因為有門面租金,運輸費用,人工工資,銷售過程中的損耗等,肯定會考慮到底要在批發價和零售價中加上多少的差價才能實現盈利。

三,目前,在做蔬果生意人的共識中:蔬菜類必需要保持50%以上的毛利進行銷售,水果最低要保持40%以上的毛利進行售賣,才能有利可圖;因為,水果和蔬菜都屬於保鮮期很短的生鮮,它們在銷售過程中的損耗也是很大的;所以,它們最後的實際盈利是不會有這麼高的。如果毛利不定高一點,很有可能就根本無利可圖。

四,在生意場中,“一分錢一分貨”就是一種市場規律,所以,在批發市場上,肯定會因為蔬菜水果品質的不同而出現批發價格的高低;但是,做為零售商在為蔬果定價時,都是在批發價上再加40%或50%以上毛利的差價銷售的,因些而出現相差幾毛或者一塊的差價的不同,實屬於一種正常的現象。

五,在同一個地方的眾多零售商中,大都是以生意比較好的、敢於明碼標價的、稍大點的、超市中的蔬果售賣價為參照物的;因為,許多人氣不怎麼旺、生意不怎麼好的小店零售商,肯定會經常先到生意比較好的超市去查看價格,通過對比再製定出自己比超市裡略低的價格,這樣,才能以低價多拉到一部分人氣,提升一部分銷量。……

所以,我認為,人們在市場中見到的蔬果零售價都是大致相同的現象,只是眾多做零售生意人的一種共識的市場規律而己;因為,在批發價大致相同,加上的差價又大致相近,還經常因為相互競爭而相互參照售價的情況下,它們最終的零售價肯定會出現驚人的相似和一致的現象,生意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全心全意歡樂


通常老百姓買到的蔬菜,一般是經過三到四次加價。

具體過程如下:菜農 ——> 一級批發商 ——> 二級進貨商 ——> 三到四級零售商

中間每次加價的幅度不定,往往要根據市場決定,但進價越低蔬菜就存在越大加價空間。

但總的說在半數情況下,每次中間環節 每斤蔬菜加價不超過1元。

不過我也見過一些零售商3元進的蔬菜,回去賣5,6元的。

所以行業內有句俗話:種菜的不如賣菜的精。

經銷商定價!


寒暄一夏


水果的利潤是非常高的,也是最容易腐爛的產品!就說柑橘吧,基地批發3到5毛,批發商拿去市場7到9毛, 二手販子零售1.5到2元一斤 市場是個神奇的地方[大笑],包括西瓜、蘋果、香蕉等蔬果都是賺對半!做生意是很累的,要精力去做。賺多賺少,全平一張嘴 。 希望能幫助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