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当飞机和子弹的速度相等,且两者平行时,如果在飞机上用手去拿子弹,能拿到吗?手会受伤吗?

亲娘嘞说不定影响仕途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法国一飞行员在战斗飞行时,发现附近有个小东西在动,他以为是个虫子,就用手抓过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枚德军的子弹。

当然这个故事是上世纪早期的,那时的飞机也都是低速敞篷的,早期飞机上没有装备有空中武器,主要做侦查等使用,互相在天空中碰到,也是相安无事。后来发生了敌对侦查飞机相遇,飞行员互相拔出手枪互射的战例。

这下,飞行员为了自身安全,也都把地面上的轻武器带上天了,所以子弹飞到驾驶舱里也是会发生的。慢慢飞机上也装备上各种轻重武器,发展出了战斗机,飞行员们一开始互相扔手榴弹,也发展出了轰炸机。

那么这个手抓子弹可行吗? 理论上讲,如果子弹飞行时和飞机具有相同方向和速度,子弹对于飞行员就可能是静止或者轻微的抖动,这个时候,飞行员用手去抓也是有可能的,虽然子弹可能在不断旋转,与空气摩擦也会发热,但带有飞行手套的手去抓,应该也不会受伤。


欢迎评论,关注量子实验室。


量子实验室


你的手不会被子弹打伤,但却有可能被空气吹断。

一个典型的子弹,其速度在一马赫上下。所谓一马赫,就是一倍音速(按340m/s算)。在这个速度下,空气不光会和一般情况一样,产生阻力,还会由于达到了音速,使得密度急剧上升,产生「音障」。

上图就是一架战机在突破音障时产生的水雾。注意白色的水雾本身不是音障,而是空气压缩、减压之后降温产生的凝结水雾。音障很难直接看到,在上图中,音障会以激波的形式在机头开始。

回到正题,说说音障有多厉害——最早试图突破音障的飞机,在空中解体了。

这种情况下,你把手伸出飞机外,很有可能手就没了……

而且机身破了一个口,会引发连锁的破裂,说不定飞机也解体了……

回到相对运动的问题上,很显然飞机和子弹之间是没有相对运动的,这样即便飞机碰上了子弹,也不会有任何伤害。

前面有朋友说,要看方向。其实在物理学中,速度是矢量。速度一样,就意味着速率和方向都一样,所以根本不需要担心迎面相撞的问题


章彦博




子弹的飞行速度是多少?可以达到每秒300米以上,也就是说一分钟60秒可到1.8万米,也就是每分钟18公里,算下来就是时速将近一千公里。你开摩托车开到时速80公里是什么感觉?头发都竖起来了吧?你开汽车走高速公路,时速开到140公里的时候把窗户打开,伸出手是什么感觉?别说了,太难受了。



你坐飞机时速800公里的时候,如果能把手伸出去,手估计就没了,前年四川航空的飞机挡风玻璃破了,机长是什么感觉?副机长是什么感觉?副机长都失去感觉了。这架飞机当时远远没有达到时速一千公里,也就是五六百公里,破坏力已经是相当惊人。时速在一千公里的时候可想而知其破坏力。



理论上,飞行速度相同的物体是可以相互接触,但是在实践中,不可能。就是说,你不可能坐在时速近一千公里的飞机上伸出手去接时速近千公里的子弹,因为你可以看见这颗子弹在你旁边飞,但是你伸不出手,若是伸出了手,你不但手没了,基本上连人都被吹出去了。这是现实,所以说你不可能坐在高速飞行的飞机上能把伸出手去接高速飞行的子弹。


坐看东南了


若子弹在飞机中射出,也许会有瞬间

飞机和子弹的单速度会是一样,也是平行。但若碰它会咋样呢?肯定把爪子给伤了~~~~~就像在飞机中我叠个纸飞机飞你脑门疼不疼👀

若去除子弹易燃易爆炸旋转跳跃等等一切特殊性,且也是在真空环境下测试。

也不考虑人在超速情况下,手脱离飞机的风险。否则直接问人体暴露在超速下有没有伤害就好咯

在这中极限环境下就没伤害了

就仿若你手空心相握,子弹在其中,彼此相对静止。再慢慢握紧,子弹在拳心和自己的手指有区别么?

当然这种极限测试不成立的,所以就不要nozuonodie啦

再丧心病狂的极端一点环境:

1、飞机很长,人坐在前舱,子弹从尾舱一路自由是方向的加速度到最大,无阻力的继续飞行到你身边会是怎样结果?

2、飞机和子弹足够快,再快,快到和光速一样,甚至超越了光速!又会是怎样的一副奇思妙想

再来第3、第4........

物理定义就是一个被不断打脸的过程

楼主问题能让大家的思想无线延伸,不仅仅是局限于问题本身


东木趣谈


受伤是会的。虽然相对静止,子弹看上去每什么害处,不过可别忽略了其它一些东西。


不知道有没有朋友玩过,总之,在这里我只是说一说,请勿尝试。以前那会儿岁数小,家里几个小伙伴都有自行车,一天到晚骑自行车成了最大的爱好,特别喜欢溜坡,以前村里有个很长很直的坡,就喜欢从上往下溜下来。一个驮着一个,边骑边打闹,有时你就会发现,当二辆自行车速度差不多时,手拉手根本没啥事,要是哪个一加速,很可能就要翻车了,这就是所谓相对静止。


按常理来说,子弹如果和飞机速度一致,那么二者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你用手去拿是没什么事的,可我刚才说到,我们忽略了一些东西,那么忽略了什么呢?

忽略了子弹的旋转速度,早期的枪支在子弹出枪膛后,受阻力飞行一段时间后,有时会出现反转情况。后来,通过把枪膛中的直刻线改成螺旋线,这样子弹就变成了高速旋转而不翻转。

以7.62步枪子弹为例,有些枪支子弹的旋转速度高达2000多转每秒。虽然处于相对静止,但是这种高速旋转下,你用手去拿……你可以自己想想是什么后果。

一次世界大战曾经有个记载,法国一位飞行员,在高空飞行的时候,感觉旁边有个什么在游动,用手一抓,发现是一颗德国子弹。子弹与空气摩擦产生的高温烧伤了它的手。

所以不是火云邪神,你不要想……


壹点科谱


我们以前都听过一个这样的小故事,在一战的时候,那时候一名飞行员驾驶着飞机在天空飞行时,突然发现耳朵旁有一个小东西,用手一抓,竟然发现是一颗子弹!当时以为这是真的,那么用现在的思维来考虑,这有没有真实性呢?

首先,飞机飞行员如果可以做到抓到子弹,那么肯定要和子弹相同的速度,不能快也不能慢,而飞机在天上飞行时,子弹从后方追上,那么到飞行员旁边时的速度正好跟飞机相同,这种概率是特别小的,而且子弹发射如果是从地面往天上发射,那么也几乎不可能和飞机平行。在者,那个时代的飞机制造水平和如今没法比,当时的飞机大约速度是一百公里每小时左右,换成秒也是二十多米每秒,而子弹的初速度大概几百米每秒,如果速度真降到三十米,那么估计早就掉到地上了。还有,子弹发射出来以后其实并不是直着往前飞,而且旋转着前进,同时还伴随着高温和空气摩擦等,如果贸然用手去抓,那么免不了会皮开肉绽或者被烫伤,所以说,这个传说真的可能性并不大,估计是发生了类似的事情然后经过添油加醋以后传开的。

如果这种事情放到今天,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件事,如今的飞机不像以前敞篷式,因为现在的飞机速度太高,甚至可以超音速,如果不封闭那么驾驶员早就承受不住,第二如今飞机高度极高,一般子弹也达不到这个高度。


诸葛小彻


哈哈,这个问题,我最有发言权。


记得村姑当年毕业的时候,在无锡威孚油泵油嘴工厂实习,那里的内燃机用油泵油嘴是用铜合金或者其他合金加工的,极细小的孔(0.25mm直径),是经过加长钻头加工出来的,工件,也就是油嘴棒料,经过空气泵带动,旋转速度是20000±100转/分钟,钻头是固定不动的,进料机构将棒料(Φ7.5)推向钻头,然后退出来,反复多次,空气泵吹出的高速空气,正好冷却钻头,后面有个连杆机构,将棒料推出来,大小和子弹相似,为了防止高速旋转的油嘴在下落的过程中受到碰撞损伤,90年代,工厂师傅就是用带着薄纱手套的手接住掉落的工件,那可是20000转/分钟!而工人的手套,一个上午也没见有什么损伤。

后来,到了浙江义乌,那里有个小工厂,加工什么圆柱形滚珠,也是高速旋转切割,工人直接用手套接,扔到塑料框里面。(这是危险的操作,不要模仿)


这个正好符合问题中的场景,相对速度是0,旋转速度很高,这样情况下,飞行员用手抓住子弹,完全可能。其实,7.62mm口径子弹在出膛后,旋转速度也是逐渐降低的,比如捷克式轻机枪。一战和二战通用的来复枪步枪/机枪子弹,出膛速度在700~900m/s,旋转速度在18000转/分钟上下。


当然,如果是马克沁或者其他高射机枪子弹,口径超过11.5mm的,不建议用手拿取,弹头质量大,高速旋转的东东,受到干扰,强大的旋转角动量会让子弹瞬间变得狂舞,在舱内乱飞,那你就得祈祷上苍了。同样,敌方战机发射的航炮子弹,你也是不可能徒手拿取的。

(生命收割机:马克沁重机枪)

(四联装高射机枪)

如果是高射炮弹,你连用手拿的资格都没有,那是无线电近爆引信,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间隙,控制触发引信,靠碎片杀伤敌机,在机舱外爆炸的。


诸葛村姑


这个问题涉及到物理学中两个概念:

其一是相对速度

假设战斗机飞行的速度和子弹飞行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根据物理学中相对速度的原理,战斗机和子弹此刻的相对速度为零,即相对静止,就像火车上的乘客可以随便走来走去,就是因为乘客相对火车是静止的,所以在理论上如果速度相同,徒手抓子弹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实际操作有难度。

教科书中为了说明相对速度的概念,还专门举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行员开着敞篷飞机抓飞虫抓到德国士兵子弹的故事,如果这个故事为真,说明德军士兵真是胡乱来了一枪,敞篷飞机速度不可能太快,说明这时子弹速度已经很慢了,子弹慢了会有一个明显的抛物线效应,即如果德军士兵瞄准的是飞行员,这时子弹根本不可能打到飞机上,所以德军士兵是胡乱开枪的,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德军士兵考虑到了子弹抛物线效应,枪口微向上开枪。

中期结论:如问题中假设的情形下子弹可以被抓到。

其二是陀螺稳定效应

实战中,为了更准确的击中目标,提高子弹飞行的稳定性,枪管内刻有膛线,子弹射出枪口的一瞬间是高速旋转的,利用陀螺稳定效应,子弹就会更准确的击中目标。这个旋转的速度在强大的火药推动下并不低,网上查询到的旋转速度入下:

M193式5.56mm步枪弹,15万转/分,相当于2500转/秒;SS109弹头,20W/分,相当于 3333转/秒,AK47的转速是2958转/秒,合17w转/分,45mm口径的柯尔特手枪,转速为327转/秒(不到20000转/分钟)。

普通电钻的角速度大概是1500转每分钟左右,如此高的转速,角速度方向是无法抵消的,如果徒手去抓,大拇指和食指将会同时消失。

中期结论:即使飞机飞行速度和子弹飞行速度相同,徒手转子弹也是不切实际的。

最终结论:按照问题中所假设的条件,徒手抓子弹是无法实现的。


核先生科普


会,但是这件事不可能。

有题主提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一个法国飞行员在飞行的时候从脸上拿下来一个子弹的故事。

在W君看来就是尽量说些不存在臆断的事情啊。

脑子是好东西啊。不能人云亦云。

法国在一战期间综合性能最好的战斗机是纽波特17,在现在看来甚至比村里面洒农药的农用飞机还要简陋。

简单说下数据。

纽波特17装备110马力发动机最高时速为177公里/小时,这个最高时速是在加大马力俯冲的时候得到的,时速再高飞机就解体了。因此常用的平飞速度限制在90-120公里/小时。现在我们在高速公路上深踩一脚油门的速度都比纽波特17快。

再说纽波特17的爬升速度,大约是每秒3.2米。爬到这架飞机最大飞行高度上需要半个小时。而且纽波特17在1500米高度以上就很难操纵了。因此通常的情况下一战的战斗机空战的高度范畴基本维持在300-900米的高度,在2000米高度上基本上没战事。

再说下一战典型的空战战术:从对方六点钟方向接近向上仰攻或者是在对方上空向下俯冲攻击,平飞咬尾狗斗的方式实际上并不存在大家几乎都是不断的做前滚翻或后滚翻。原因有二,一是一战期间机载武器精度都很差,也没有hud等辅助瞄准设备。因此大部分时候总是要在目标投影面积最大的方位开火;二是飞机性能问题很难让一战的飞机作出小半径的转弯,过小的转弯半径会使飞机立刻失速坠毁。

因此在一战的空战战术中子弹很难出现沿着飞机平飞方向飞行的状态。

另外,即便是子弹的速度和飞机的速度相同。简单的计算大约是100公里/小时吧。换算成米/秒大约是27米/秒的速度。一战的机枪性能低咱们按照最低的420米/秒的膛口水平速度计算依靠空气阻力减速到水平27米/秒大约需要13秒左右。13秒的时间会将子弹经过重力加速度加速出一个127.4米/秒的垂直向下的速度,子弹根本就不会出现在飞行员的脸边。

至于一战法国飞行员2000米高空处抓住在脸边蠕动飞行的子弹这件事恐怕是某个二把刀初中物理老师给学生讲相对运动的时候遍的,不足为信。

抓住飞行的子弹真心的只能存在于纯物理理想环境的假说中。


另外,一战的时候机枪普遍已经带有膛线了。

膛线就是这种从机枪枪管看进去螺旋的线,膛线会使子弹在射出的时候旋转,其转速等于速度除以缠距。现代高速步枪子弹的转速可以达到30万转以上,在一战的机枪射出的子弹也在12万转到15万转之间。一只人肉长成的手怎么能握住旋转的那么快的物体呢?即便是降低到1万转也是很难的吧。


军武数据库


如果子弹和飞机的速度相同,子弹是可以轻松地被飞机上的人抓住的。

曾经在学校上学时,老师讲过一个故事,二战时期,一颗子弹打进了机仓,飞行员感觉有东西在脸旁晃动,顺手抓下一看,原来就是一颗子弹。

当物体同速运动且方向一致时,本来就是相对静止的。

怎么会抓不住呢?

当然,如果在机仓外就别想了,在飞机高速飞行时,只要飞机打开门,人直接吹出去了。汽车高速时开窗的滋味大家知道吧!何况是飞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