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在事業單位工作高級工33年,退休時能領取多少退休金?

鋒味小火鍋


在事業單位工作33年的高級工,退休時能領的退休金多少,主要看你所在地區工資水平的高低。事業單位高級工的退休金由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技術等級工資構成,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這是老辦法計算退休金。



2014年10月1日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全面和企業單位並軌,在事業單位工作了33年,今年退休也就是“中人”的退休待遇。  “中人”,是指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施前參加工作、改革實施後退休的人員。和企業職工一樣按本人工資收入為基數、按8%比例進行養老保險繳費,養老保險並軌前在事業單位工作年限為視同繳費年限,與個人繳費後的實際繳費年限合併計算為繳費年限,退休時以上年度本地區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本人月平均繳費工資和繳費年限來計算基礎養老金。“中人”的養老金計算公式為: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其中

基礎養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參保人員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全部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

過渡性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2014年9底前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014年9底前本人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4%。


將新老兩種退休金的計算辦法計算的養老金進行比較,老辦法高於新辦法的按老辦法計發,新辦法比老辦法高的按新辦法計發,高出部分,以每年計發10%進行發放,在對“中人”設置的十年過渡期內逐年增加10%,直到過渡期滿,領到100%的基本養老金。

高級工是工勤崗位,退休前工資由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構成,兩種計算方法計算後,按高的辦法發的基本養老金還不算真正的養老金,只能算“中人”高級工的養老金。

我所在的四線城市,事業單位高級工工作33年的基本養老金為3700元左右,獨生子女家長每月有106元的補貼,可領到3800元左右。


花貓53


事業單位待遇高,工作條件好,所以大家都擠破頭想進事業單位。

不過,在90年代,我們的事業單位待遇是遠遠趕不上企業的。那個時代,事業單位非常好進。隨著我們國家事業單位待遇的不斷提升,事業單位競爭越來越嚴格,從2003年之後,幾乎是要求逢進必考了。

為了破除企業跟事業單位的退休待遇計算方法不同的問題,解決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有財政供養的問題。

2014年10月份,我們國家實行了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出臺了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保險計算新辦法。跟企業的完全一致,僅僅多了一項職業年金。

2018年2月1日,我們企業版的職業年金髮布了出來,國家鼓勵和引導企業為職工建立補充養老保險機制,也就是我們的企業年金。

但是為了縮小新舊老辦法之間的差距,國家規定了十年的過渡期。

目前,由於一些制度銜接上的問題,至今還沒有理順。所以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仍然使用的是老辦法計算退休待遇。老辦法是這樣的。

老辦法主要有三塊內容。一是按照計劃比例發放的2014年9月的基本工資。

二是,2014年9月前的職務所確定的退休補貼。

三是,2015年確定的對2014年10月之前退休的人員所增長的退休金。按照職務職級確定。

這三項相加之後,再乘以每年的增長率,這就是具體到哪一年的老辦法待遇。

利用新辦法,將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再加上職業年金相加之後,與上述的待遇比較,如果有多出的差額,就發放該年度對應的發放比例。

但是,目前有一塊沒理順的,就是地方性的一些非規範補貼,比如河南省有600元的文明獎。如果老辦法算上這些非規範補貼。那麼幾乎總是老辦法高,就失去了改革的初衷。

這也是各地為什麼遲遲沒有理順的原因。不過目前來看,寧波,上海,山西等一些地方都開始了理順工作,今年應該能夠很快理順到位了。

一般來說,像題中所說的事業單位高級工33年工齡,退休時可能領取的待遇僅僅會比當地社會平均工資低一點。這是許多企業可望不可及的。

希望我們國家通過規範企業職工的參保繳費,讓我們的養老保險待遇也能實現早日並軌。


暖心人社


你好!在事業單位工作高級工33年,退休時能領取多少退休金?你作為事業單位的“中人",有33年的工齡,應該是1985年參加工作。既然你連退休時間丶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退休時間、繳費基數、男女性別都沒有介紹,又叫別人怎麼去幫你這個忙呢?事業單位中人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職業年金四部分構成。其中: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x繳費年限x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內養老金儲存額÷計發月數;

過渡性養老金=(參保人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x視同繳費年限ⅹ1/4%。

為方便解答和計算,假設你的繳費年限為33年(其中視同繳費年限為29年),繳費指數為100%,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4200元,退休年齡50歲。基礎養老金=(4000+4000)÷2X33x0.01%=132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為個人儲存額除於計發月數(你的退休年齡,如果你50歲退休,計發月數為170。

假設你個人賬戶的儲存額為41000元,那麼你的個人賬戶養老金=41000÷170=241.176元;

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僅對1996年以前參保人員有效。視為繳費年限是你1985年參加工作到2014年10月開始繳納養老保險期間的年限,所以你的過渡性養老金=(4000+4000)÷2ⅹ33x0.014=1848元; 職業年金。

假設你的職業年金為每月200元,所以你退休後的養老金總額=1320+241.176+1848+200=3609.176元。

當然,這只是個假設的計算結果,因為你沒有提供具體數據,這個養老金數額是對你養老金的一個參照計算方法。

其實,“中人"基本養老金的計算是釆取新老兩種辦法對比計算方法的,即老辦法是按照2014年10月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前的工資標準來計算,新的是按照參保人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標準,然後對兩個辦法的計算結果採取“限高保低"的辦法。如果老辦法比新辦法低,就向新辦法看起,如果新辦法比老辦法高則要限高,把高出的部分以過渡期時間用百分比進行調節,然後把調節數加上老辦法的得數之和,就是中人最終的養老金額。

我是葉公講故事,專注於為你解答社保、社會等方面的問題。如果覺得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別忘了關注和點贊。大家有什麼好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葉公來幫忙


在事業單位工作高級工33年,退休時能領取多少退休金?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group_id": 6482579192058741262, "media_id": 51052764558, "vname": "80\\u540e\\u7684\\u9000\\u4f11\\u91d1\\u95ee\\u9898.mp4\


天笑講職場


在事業單位工作高級工33年,退休時能領取多少退休金呢?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group_id": 6537149425393861123, "media_id": 1582777337041934, "vname": "35\\u5e74\\u5de5\\u9f84\\uff0c2018\\u5e743\\u6708\\u4efd\\u529e\\u7406\\u9000\\u4f11\\uff0c\\u6211\\u53ef\\u4ee5\\u9886\\u53d6\\u591a\\u5c11\\u9000\\u4f11\\u91d1\\u5462\\uff1f.wmv\

天天聊社保



桃子175849549


在中國,人們普遍認為事業單位待遇高,工作穩定,環境優雅,硬件條件好,因此,人人都瞅著,擠破頭也想進事業單位。 不過,有句俗話:“只看見賊吃肉,看不見賊捱打”!事業單位有些方面確實有比企業佔優勢的方面,尤其是大鍋飯期間,優勢更加突出。曾經的糧店、油店、肉店……統統都是多少人嚮往的地方。曾有多少人多麼嚮往進城?做個事業單位看大門、環衛工也是多少人渴望的啊?



可是,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90年代以後,國家的好多事業單位待遇越來越差,遠遠趕不上企業單位;有的事業單位甚至轉企、下崗、轉崗、待崗……日子才叫那個難熬!真是不入鬼門關,那知那個難!其實,那個時代,事業單位還是相對好進的。



近年,隨著國家待遇的不斷提升,事業單位競爭越來越激烈。國家為了解決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有財政供養的問題,破除企業跟事業單位的退休待遇計算方法不同的問題。 2014年下半年,國家實行了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及其退休人員的養老保險計算新辦法。這與企業是完全一致的,僅僅多了一項職業年金。



2018年初,國家企業版職業年金辦法發佈,鼓勵和引導企業為職工建立補充養老保險機制,即企業年金。同時,國家規定了十年的過渡期,以便縮小企事業單位之間的差距,理順制度銜接。所以,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仍然使用的是老辦法計算退休待遇,這個得搞明白。老辦法主要內容有:

一、按照計劃比例發放的2014年9月的基本工資;

二、2014年9月前的職務所確定的退休補貼;

三、2015年確定的對2014年10月之前退休人員所增長的退休金,按照職務職級確定。

以上這三項相加數,再乘以每年的增長率,這就是某一年的老辦法待遇。



利用新辦法,將基礎養老金,過渡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職業年金相加之後的值,與上述待遇作比較,如果其中多出的差額,就是該年度應對應的發放比例,按此比例發放。

當然,全國各省,因為地方性的一些非規範補貼,比如有些省有精神文明獎等,而有些省已沒有該項,還是不統一的。如果按老辦法,把這些非規範補貼計算在內。那麼,幾乎總是老辦法算出來養老金高,這不符合改革的初衷。 這也就是各地為什麼遲遲沒有理順政策的原因吧。不過,有些省正在抓緊養老金理順工作,但願今年能夠理順到位。



題主事業單位高級工33年工齡,退休時可能領取的退休金與當地平均工資很接近,至於高還是低,那已無關緊要了。

祝願國家規範企事業職工的參保繳費成功,早日並軌民眾的養老保險待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