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黄浦军校的首任校长是谁?

梓杰医药袁以江


黄埔军校是在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东省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校址是原来的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当时校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9年正式更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那么黄埔军校的首任校长是谁呢?

黄埔军校的首任校长是蒋介石,当时蒋介石就任校长之前还有一段小插曲。黄埔建校的时候,关于校长人选,最初孙中山的决定是由程潜担任。蒋介石和李济深为副校长人选。那么后来蒋介石为何当上黄埔军校的校长呢?


蒋介石呢,不想在程潜之下。自己和孙中山先生当时也走得很近,蒋介石对孙中山表现得及其殷勤,并且很忠诚。他本身也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并且又年轻有为。蒋介石那时候才刚刚30出头,因此得到孙中山的信任。蒋介石深知自己和孙中山的这层关系,并且在办学之前曾到苏俄考察过军事。就冲这一点,校长理应是他,而不是从程潜。于是蒋介石就跑到上海,并派好友张静江找孙中山说情。

孙中山考虑到蒋介石确实有才干,智谋过人。蒋介石早年曾在保定陆军学校,和日本士官学校受过军事教育。蒋介石又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并且毛遂自荐的志愿要当这个校长。于是考虑再三,介于程潜本人也不想和他争夺此位。因此决定由蒋介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


当时蒋介石出任校长一事,在国民党内部曾有较大的争议。不少人反对蒋介石,并要求孙中山出任校长。可是孙中山坚持自己的主张。最后还是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首任校长。

孙中山为什么执意要选蒋介石为黄埔校长呢?这不是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

分析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因为蒋介石是陈其美的徒弟,而陈其美呢,很早以前就追随孙中山先生,深得孙中山的信任。后来陈其美介绍蒋介石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因为这种关系,孙中山对蒋寄予厚望。蒋介石参加过讨袁斗争,并提出过北伐作战计划,深受孙中山的好评。特别是在孙中山广州蒙难时,蒋介石更是冒着生命危险,秘密的登上永丰舰,为孙中山出谋划策。因此得到孙中山的器重。

二,蒋介石接受过正规军校的培养,有较高的军事素养,并且在日本留学四年。并且去过苏联,进行过军事政治考察。蒋介石具有一定的军校组织领导能力

三,当时在民国时期,孙中山属下军事人才匮乏。曾经有几位略懂军事的人才。都先后遇刺身亡。所以孙中山考虑到必须要创办一所正规的军事学校。办校宗旨就是为国民革命培养有能力的部队军官。而蒋介石恰恰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介于当时的情形,也只有蒋介石适合当这个校长。因此,孙中山综合考虑,最后才决定由蒋介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

就这样蒋介石成了黄埔军校首任校长。


任驰赢天下


蒋介石啊!但是是国父孙中山建设成立的,黄埔军校是中国早期军官的摇篮,现在也经常把培训特别好的地方比喻为黄埔军校,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

黄埔军校简介:

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建立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上,所以叫做黄埔军校。孙中山任军校总理,并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苏联派来十余名优秀的军事干部在校任职,并提供 办校经费和军械器。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先后到军校任职,学科为补兵炮兵工兵等。

黄埔军校的最大特点是把政治教育提高到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学校一共招收了6期学生,其学生曾经参加过东征、南征等战役和北伐战役,为革命做出了贡献。

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的原因:

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相继失败以后,孙中山认识到自己过去所进行的不懈斗争,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历次斗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挽救国家危亡。

黄埔军校建设的意义:

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为锅里国民革命机奠定了基础!


酱油君趣科普


黄埔军校可谓是中国近代军事人才的要,人才辈出,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抗日将领,而黄埔军校的首任校长更是凭着这个得天独厚的资源,成为其叱咤风云的资本,但他险一些就与校长职位失之交臂,可能就没有后来的故事了。

黄埔军校,重建于1924年,又孙中山先生一手创立,而且还是一所军事学校,其目的就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因为位于广州的黄埔岛,因此简称黄埔军校,创立之初它叫“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的首任校长差一点就与蒋介石失之交臂了,当时孙中心先生本来打算让程潜担任黄埔军校的校长,而蒋介石任副校长。这一下蒋介石不同意,他认为自己的职位太低,不甘居于人下,他请辞职位,以退为进,最后在多方的斡旋下,改有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的首任校长。后来,蒋介石就是凭借着黄浦军校的军事人才,叱咤风云,假如他当时真的错过了这个校长职位的话,就没有他的出头之日了。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军事人才的摇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成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脊梁,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密探零零发


黄浦军校的首任校长当然是蒋介石。


喜爱看抗战片的人,常常会在剧中听到这样一句熟悉的台词:校长亲笔来信;校长亲自来电。都是指的蒋介石。


时间追溯到1924年,孙中山为了培养革命军人才,在苏联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区兴办了一所军校,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当时正式的校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其实,孙中山当初决定兴办黄埔军校时,校长的第一人选并非蒋介石,而是程潜,蒋介石和李济深担任副校长。


埔军校和以往的军事培训学校不同,它的主要是为革命培训人才。


孙中山在成立黄埔军校的时候就给当时的学员说:"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正因为蒋介石深知黃浦校长权高位重,关乎着国民革命的成败,所以他势在必得。为了成功得到校长之位,蒋介石可谓是处心积虑,机关算尽。


当他听说孙中山有意向任程潜为校长时,一气之下负气离开广州去了上海。但是他在上海可没有消停。


他一次次地给孙中山写信,试图说服孙中山将校长之位委任给自己。后来见孙中山迟迟不应,只得搬出了自己曾经的结拜大哥,孙中山的左膀右臂之一的陈其美。


一提到陈其美,孙中山自然有愧疚之心。要知道,陈其美为了给革命筹集资金,不幸中了特务的圈套被杀身亡。


在陈其美被刺的第二天,各大报纸的号外头条赫然刊登着孙中山手书的四个大字“失我长城!”


而且陈其美死后,由于种种原因,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只有蒋介石冒着生命危险前去收尸。



孙中山为此一直觉得愧对陈其美,同时也对蒋介石玩命为兄弟收尸深表感激。


再加上后来廖仲恺、许崇智等人又前去说情,最后孙中山只得同意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兼任粤军参谋长。


在抗战时期,黄埔军校,尤其是前六期,为革命输出了大量的军事人才。


在这之后,更是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中,和解放战争中闻名遐迩的军事指挥官。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黄埔军校,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


荒海拾书


咱们今天都知道黄埔军校的首任校长是蒋介石,但这中间还有段典故。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选址于广州黄埔,最早的校长人选是程潜,蒋介石、李济深是副校长。选程潜一方面是他资历够深,对孙中山有大功,是孙中山大元帅府大本营军政部长;另一方是程潜有办军校的经验,1920年就在广州建立了一所培养军事人材的军校。

然后咱们的蒋介石蒋校长就不满意自己的地位,撂挑子不干和孙中山闹情绪,实际上就是一个以退为进的手段。同时蒋介石暗中让自己的结拜大哥“革命圣人”张静江帮自己奔走联络,最后把黄埔军校校长的位子抢了过来。蒋介石怕别人影响自己的地位,还要求不要设副校长职务。

反正经过一通折腾,最后黄埔军校正式成立时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蒋介石成了整个黄埔权力最大的人。

之后蒋介石利用职务之便,拉拢军校教官何应钦、陈诚、顾祝同、陈继承、刘峙、蒋鼎文、钱大钧等人成为自己的党羽,黄埔系渐成规模,成为蒋介石篡夺国民党军政大权的最有力帮手。


当狗容易做人难


★黄埔军校首任校长是谁,地球人都知道!他就是蒋介石!然而您知道他是怎样当上黄埔军校校长的吗?孙中山给宋美龄介绍的对象一开始不是蒋介石,孙中山选定的黄埔军校的校长也不是蒋介石!


他们是一个人吗?是的!那是谁?福垊在回答那是谁之前,先提个问题:您知道黄埔军校的招牌是谁题的吗?他是一个进士,他是湖南人,他与谭嗣同、陈三立并称湖湘三公子,他与陈三立、徐仁铸、陶菊存号称维新四公子。他是政治家、书法家、美食家。曾任两广督军,历任三次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还是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他的书法师承颜体而号称颜体大家,他是民国四大书法家(其他三位:于右任草书、吴稚晖篆书、胡汉民的隶书)之首。他的组庵湘菜乃湘菜之源。知道他是谁了吧!



没错,他就是谭延闿。起初孙中山给他介绍宋美龄,他比宋美龄大二十来岁。他不喜欢宋美龄,也不愿得罪宋家,更不想让孙文伤心,就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认宋美龄的母亲为干娘,认宋美龄为干妹,他的拒绝的主要原因是跟亡妻感情好,不想续弦。然后他把宋美龄介绍给了蒋介石。




而蒋介石在陈其美死后,混得很不如意。为了给国民党筹措资金,他一头扎入股市,要做孤神,结果赔得差点做了股鬼。不是他想不开,而是债主想不开,没钱就偿命!蒋介石这个小散,急中生智,持了个门生帖,拜了黄金荣这个码头。老黄说:“志清(蒋介石的字)是的人,谁要钱找我。”那么想不开的债主,一下就想开了。其中一个大债主还让蒋介石当上了黄埔军校校长呢!他是谁?您看到后边才知道。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开学典礼,校长是蒋介石。可黄埔军校校长最初人选却是谭延闿,然而谭延闿以不悉兵事为由谢绝。后来孙文以程潜为校长,以李济深、蒋介石为副校长。蒋介石也不干,因为蒋介石想以退为进,不仅要当校长还要去掉副校长。蒋介石辞职(副校长)后,立即找到了孙文称之为“革命圣人”张静江。



这张静江非同一般,他与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并称“国民党四大元老”。张静江怎么就能当元老?张静江出道早,经商高手,而且把经商的钱都投入了革命,除此之外还不断救助革命志士,对孙文帮助很大。那蒋介石为什么找张静江?因为张静江说得上话,而且说话很有用。张静江凭什么帮他?

早在蒋介石还是炒股小散大失败时,老蒋除了结识了黄金荣外,另一个人就是张静江。张静江看他虽然落魄,但英气逼人,志向远大,勤奋有才,就有意结交他。而蒋介石面对这个贵人,自然不用白不用,要用就得好好用。不仅是黄埔军校的问题,就是后来他当了霸道总裁也总是有难事找张静江。霸道总裁尊他为“革命导师”。



在张静江的努力下,蒋介石如愿以偿,后来老蒋还学会了PS,见上图。试想如果谭延闿娶了宋美龄,并当了黄埔军校校长的话,那霸道总裁也不会霸道了,甚至老蒋压根就当不成总裁了。谭延闿的女儿嫁给了陈诚,把干妹妹介绍给了蒋介石,不久就进入了蒋时代。


福垊


1924年2月21日,时任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向孙中山递交辞呈,称“自维愚陋不克胜任,请另选贤能”,辞职不干了,他取道上海,跑回老家溪口去了。是什么原因使一直力求上进、出人头地的蒋介石撂挑子跑路了呢?

陈炯明叛变革命炮轰总统府后,孙中山深感建立一支革命队伍的必要性。1923年8月,孙中山命蒋介石、张太雷等人组成以蒋介石为团长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军校建设,为筹建军校作准备。代表团在苏联考察学习了苏联军队建设、政治制度等,三个月后回国。

1924年1月24日,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成立。王柏龄、李济深、沈应时、俞飞鹏、邓演达为筹备委员,蒋介石任委员长,可见孙中山对蒋介石是非常器重的。这是因为陈炯明炮轰总统府时,孙中山脱险登上永丰舰,蒋介石随舰护卫,与孙中山生死与共。后蒋介石还写了一本书《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记叙此事。孙中山为此书作序称蒋“忠诚侍从,筹策多中”,孙中山对蒋介石的忠诚备加赞许。

蒋介石做上筹委会委员长后,对黄埔军校校长之位志在必得。因为他太渴望拥有一支自己的武装力量。可当时的蒋介石资历尚浅,孙中山属意的校长人选是时任总统府陆军总长程潜和国民党军事部长许崇智。许崇智是日本士官学校二期生,程潜是日本士官学校六期生,资历都比蒋介石老。

所以当蒋介石得知出任校长无望时,负气辞职不干了。孙中山令廖仲恺代理蒋介石的委员长之职,又电令蒋介石复职。蒋介石也没闲着,他跑到上海,找到他的拜把大哥张静江。张静江曾巨额资助孙中山革命,可以说是孙中山的恩人。他致信孙中山,称蒋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希望孙中山能委任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本来孙中山也很器重蒋介石,对他在广州蒙难时蒋介石随舰而侍备加赞赏,这时他所敬重的张静江又极力推荐,就顺水推舟,同意由蒋介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一职。


1924年4月21日,蒋介石返回广州。5月3日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参谋长。6月16日,黄埔军校开学,蒋介石成为黄埔军校第一任校长,直到1947年卸任。黄埔军校校长一职,是蒋介石起家的政治资本,此后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大多成为忠于蒋介石的嫡系。


岁月是一条河流


黃埔軍校歷任校長具體下如下:

第一任1924年5月~1947年10月蔣介石委員長

第二任1947年10月~1949年9月關麟徵中將

第三任1949年9月~ 1949年12月張耀明中將

第四任1950年8月~1954年8月羅友倫“中將”

第五任1954年9月~1957年3月謝肇齊“中將”

第六任1957年4月~1960年12月徐汝誠“中將”

第七任1961年1月~1965年3月艾靉“中將”

第八任1965年3月~1970年3月張立夫“中將”

第九任1970年4月~1973年2月林初耀“中將”

第十任1973年2月~1976年3月秦祖熙“中將”

第十一任1976年4月~1977年12月言百謙“中將”

第十二任1977年12月~1979年12月許歷農“中將”

第十三任1979年12月~1981年6月朱致遠“中將”

第十四任1981年7月~1983年6月盧光義“中將”

第十五任1983年7月~1985年6月黃幸強“中將”

第十六任1985年7月~1986年12月黃耀羽“中將”

第十七任1986年12月~1989年6月湯元普“中將”

第十八任1989年7月~1991年6月胡家麒“中將”

第十九任1991年7月~1993年9月楊德智“中將”

第二十任1993年9月~1996年7月馬登鶴“中將”

第廿一任1996年7月~1997年7月童兆陽“中將”

第廿二任1997年7月~1998年1月丁渝洲“中將”

第廿三任1998年1月~2002年2月張岳衡“中將”

第廿四任2002年3月~2005年6月楊國強“中將”

第廿五任2005年7月~2006年6月王根林“中將”

第廿六任2006年7月~2006年8月,賈輔義“中將”

第廿七任2006年8月~2010年7月陳良沛“少將”(降為少將缺)

第廿八任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全子瑞“少將”


憂鬱的文學兔子君


从1924年到1947年,黄埔军校校长一直是蒋介石,他这个首任校长干了23年之久。他最喜欢属下的黄埔毕业生称呼他校长,而不是委员长或总裁,因为他终身以黄埔军校校长为荣耀。

那么,蒋介石是如何当上黄埔军校校长的呢?这多亏了孙中山的信任和器重。

第一,蒋介石是陈其美的小弟,足够忠诚

陈其美是革命老前辈,跟孙中山渊源深厚,深得孙中山信任。蒋介石年轻时也是热血青年一枚,追随陈其美干了不少大事,成为其左膀右臂。1908年,陈其美介绍蒋介石加入同盟会,后来还把自己的这位小弟兼同乡引荐给孙中山,使得蒋介石初次见面便得到孙中山欣赏。

1916年,陈其美遇刺身亡,孙中山开始倚重陈其美的小弟蒋介石。

第二,蒋介石具备较高的军事素养,算是海归派。

蒋介石曾进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前身)学习,算是科班出身,后来又东渡日本在东京振武学校学习(他自己对外宣称在逼格更高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但事实证明这是他伪造的假学历),也算是海归镀金派,自然是有军事基础的。

1922年6月,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派兵攻打大总统府,孙中山所处形势一度危急,蒋介石不失时机地赶赴广州,贴身保护孙中山,40多天不离左右,积极为孙中山出谋划策,抗击叛军,忠心耿耿的态度和崭露头角的军事才华,使得他进一步取得孙中山的信任和器重,不久先后被任命东路讨贼军第二军参谋长、大元帅府大本营参谋长。

第三,孙中山属下军事人才匮乏,矬子里拔将军。

国民党内部真正懂得军事的人才并不多,陈其美、邓铿、朱执信算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几个,但不是遇刺身亡,便是战斗牺牲。数来数去,既忠诚又聪明,还年轻有干劲,懂军事擅谋略的似乎只有蒋介石一个人,矬子里拔将军,蒋介石也是最合适的人选。

第四,蒋介石曾赴苏联考察,具备现代军事建设知识。

1923年,孙中山与苏俄达成合作协议,8月至12月,国民政府派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考察学习,担任代表团团长的便是年轻有为的蒋介石。期间,代表团访问了苏军第144步兵团,考察了苏联的军队建设、训练、政治和党务建设等军事管理经验,并达成了苏联给予军事支援的协议,这就包括派出优秀师资,帮助中国训练军事人才。

这次苏联考察,实际上表明孙中山已经把蒋介石视为未来军校负责人的主要人选了。

1924年筹备黄埔军校时,有许多人想都谋取校长之职,为自己的仕途发展积累资本,但孙中山明确表示:“新办的军校,如果不叫介石当校长,宁可不办。”

蒋介石作为当时最高领袖,为何兼任黄埔军校校长,一干就是23年?

我们知道,终蒋介石一生,其最核心的军政班底便是黄埔系师生,既包括黄埔军校教官出身的所谓“八大金刚”(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诚、刘峙、张治中、陈继承),也包括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众多军事人才(如胡宗南、王耀武、宋希濂、郑洞国、 杜聿明等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黄埔系”。

黄埔军校不仅教授军事知识,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蒋介石尤其强调“忠义礼智信”这套儒家伦理观念,因此黄埔军校培养的不仅仅是优秀的军事人才,更是忠于国民党、忠于蒋介石个人的爪牙鹰犬(此处无贬义),正因为如此,蒋介石才把黄埔军校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一直到1947年,蒋介石终于不再兼任黄埔军校校长,改任名誉校长。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黄埔军校的校长一直是蒋介石。

网友们耳熟能详的史料我不说,我讲点你可能不太熟悉的。

当年孙中山心目中的首任校长人选是同盟会老资格的程潜,李济深、蒋介石均是副校长人选。为什么最终老蒋能上位,原因之一是蒋的盟兄张静江的推荐,张静江是对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作过极大贡献的,他曾对中山先生经济上提供过极大帮助的,他是孙中山生命中的贵人;二是蒋介石当年在陈炯明发动反革命叛乱、炮轰孙中山的总统府时,情况万分危急,孙中山化装成医生才成功脱险,怀孕的宋庆龄在警卫营长叶挺掩护下,才突围,但庆龄因此流产。蒋介石值此危难时刻,登上永丰舰追随孙中山,这个出身于上海交易所、青红帮的,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投机,从此深得中山的信任。



蒋介石当上了校长,为自己在军界培植了膨大的个人势力。

蒋介石利用黄埔军校校长之有利地位,大肆培植个人势力,最终成为国民党的总裁、国军总司令、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开始了在大陆的二十多年统治,甚至到了台湾,仍大权在握。

第三点要强调的,蒋介石还是很会笼络人心的,仅举四例。

他在黄埔时,遇到江南来的学生动辄发四十块大洋,而出身西北的学生只十块大洋,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别呢?江南富、西北穷。

杜聿明有严重疾病,淮海战役双方激战正酣时,他竟然派飞机去接前线总指挥杜聿明回南京!他还在杜的母亲大寿时,派儿子亲送贺礼!

他还赐中山剑,赐合影、授特别通行证给极少数有功将领,甚至对薛岳、卫立煌、傅作义、黄伯韬等非黄埔系列的也予以重用!最终,黄伯韬在淮海为他殉葬!

他喜欢让出身黄埔的师生称他校长,拉近了黄埔师生和他的感情!

望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