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有的人在单位工作了十年,仍然还是一名科员?

cles


如果在市级以上十年了还是科员,那就有点不正常了。如果在县级及以下单位,20年还是科员也非常常见,很多人一辈子到退休还是股级干部,股级也是科员级别。如果不是县级及以下公务员和参公人员实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很多人还不能享受副科级待遇。



职数限制

全县就那么几个乡镇,提拔一般要先到乡镇任委员或者副乡镇长,有限的职数,僧多粥少,不好分配。一般是两办、组织部、人大办、政协办的提拔比较快,还有一些关系户也提拔比较快,其他人即使论资排辈也难等到。



不想下乡

很多在县直单位的股级干部,因为房子、妻子、孩子在县城,不想下乡,所以有些人即使有提拔机会也不愿意下去,但不下去就没位置安排,也就没有提拔。



编制所限

近几年提拔的几乎是公务员编制,事业编制的人比较多,但提拔受限,所以很多是九级职员退休。这类人又不能享受职务与职级并行待遇。



晋升通道不畅

县级以下能到处级的微乎其微,一千人里面有没一个人能达到,所以在县级正科是很厉害了,副科也是不错的,科员级别的还是占大多数。不过职务与职级并行后,很多股级干部已经享受了副科待遇,没有政治待遇就是了。


濯日漫谈


朋友就是这样的情况

在一个大公司上班,每天勤勤恳恳

业绩也一点都没有拉下

但是五六年过去了还是一个小职员

一个刚刚来的实习生职业都超过了他。

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学历差了点。

他努力肯干,但是公司制度就是那样

报考了继续教育,给自己提升学历

去年他通过了,然后他跳槽了,去了更好的公司,工资翻了一倍

他告诉我在哪里他备受尊重。

有时候一个人的努力还不如公司的一条制度

墨守成规不是错,但请看到他人的努力。

可能先前不是最好,但他一直在成长,祝他工作更上一城楼!


熊熊妈咪宝贝


正常情况下——

在地市级单位混个科级没问题

在省直单位混个处级没问题

在中央部委混个厅级没问题

如果十年还只是个科员,大概率的情况在县里才会出现。

事实上,在县里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县级的行政架构是处级,其直属部门及乡镇是科级,也就是说一般的局长、乡镇长和书记都只是正科级,副局长、副乡镇长、副书记则是副科,即便算上非领导职务的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在县里的部委办局和乡镇,那也只是少数人中的少数人。前两年,国家自上而下刚进行过一轮超职数清理,对领导职数和编制进行了梳理和控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在县里想要获得提拔,如果没有关系和背景,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别说是十年,有的十几二十年都有科员的。

好在,国家施行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县级以下公务员只要符合条件,在不提拔职务的情况下,只要符合如下条件,依然可以取得相应的级别待遇。

晋升科员级须任办事员满8年,级别达到二十五级;晋升副科级须任科员级或科员满12年,级别达到二十三级;晋升正科级须任副科级或乡科级副职、副主任科员满15年,级别达到二十级;晋升副处级须任正科级或乡科级正职、主任科员满15年,级别达到十九级;晋升正处级须任副处级或县处级副职满15年,级别达到十七级。

当然,在县里想要快速获得提拔,并不是没有捷径。至少通过以下两个办法,也许就可以快速获得升迁:

第一,高学历入仕。只要你是硕士入仕,转正后即可定级副科,在县里有副科起步,加上个人的努力,未来还是比较可期的。

第二,紧盯核心部门。有些单位和部门堪称领导的摇篮,比如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发改委等等,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打一转出来,你就是领导了。

我是小公,专注公务员考试、任用、提拔等体制类问答,感兴趣或有疑问咨询的,可以关注私信我,我将提供全方位的权威解答。


80后小公


雾里看花,岭南观察借您一双慧眼!最近有部反映职场的连续剧很火,叫做《岁月》,包括其他现代职场中,大家都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职场中晋升的艰难,实际上,有的人在单位工作了十年,仍然还是一名科员,个中原因是有多方面的。


要看是在什么样级别的单位,也就是说要看这个部门或机构的编志。比如说,在一个镇里面,镇长、镇委书记才是个正科,而副镇长才只是个副科级,也就是说一个镇有10万人的话,这个镇里面能上副科的人往往才那么几个人,而其他的镇政府部门领导即使挂了个股长、副股长的头衔,实际上也还是只是科员,只是多了职责和实际权力,在镇里面同样是科员的话,是不是有领导职务也相差很远。

相比之下,不少年轻人如果有机会在一开始就考进了省厅级或省局级单位,那就不同了,这也是大家比较清楚的“庙大”,也就是建制高、编制多,在这些单位往往三年就能从科员晋升到副主任科员(相当于是副科级),然后再过五年就能晋升到主任科员(也就是正科级的非领导职务),但是这种非领导职务是可以直接参加现职副处长职务的晋升的。



有的人所在的单位,其实也有编制,如果说正常来讲,这个人工作表现不要太差,而且为人做事不能让大家印象不好的话,那么往往正常晋升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有的人就是因为自身毛病多,比如说干活的时候要推托,见到功过就是想揽,见到责任就想逃,而且还经常喜欢背人讨论人,甚至喜欢无事生非,让领导和同事都很讨论,所以,等到他要晋升的时候,虽然说各方面的条件都符合,但是有一个程序就是群体的民主测评,这一关如果说有一半的人投反对票,那么不好意思,也是通不过的。



现在基层单位晋升难,包括非领导职务晋升难的问题,其实也在一步步好转了,因为现在机构改革也在重点解决这个问题,以后不管是在大机构还是在基层小单位,从科员到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甚至副调研员的晋升,只要时间一到,就会按照流程去实现的,大家要有信心,只是时间问题。



亚北农产品


我觉得这种人应该受到尊敬和表扬,在单位工作了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依然是一名科员,说明这样的人才是真正默默无闻与世无争的人,说明这样的人是诚实可靠的老实人,也说明这种人骨子里是不屑一顾以及鄙视名利的人。 一般而言:精明人士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会巴结领导,讨人欢喜,溜须拍马,从而能得到提拔,当然,晋升不再话下。

所以,未必级别高,专业就高人一等,未必级别低,就一无是处。善于钻研名利者,处不知白发有多少,心思有多累?

如果能做到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有谁不想活的轻松自在?如果真能放下这个名利场,岂不甚好?

借用前几年特别有感触的一个短信来表达以及劝慰老实人的心情:

好好活,慢慢拖,一年还有几万多;

不要攀,不要比,不要自己气自己;

少吃盐,多吃醋,少打麻将多散步;

按时睡,按时起,打拳跳舞健身体;

父是天,母是地,尽孝父母要牢记;

夫妻爱,子女孝,家和比啥都重要;

行点善,积点德,多做善事多积德;

官再大,钱再多,阎王照样往土里拖;

开心活,开心过,少发牢骚多唱歌;

只要能吃饭,钱就不会断;

不怕嫌钱少,就怕走得早。


米1468


这样的单位一定是机关或者是事业单位,工作十年仍然是个科员,这个现象一点都不奇怪,话分两头说,这里面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

客观上;这些人能入职这样的单位,都是具有高学历,通过严格考试,综合素质都不错的年轻人。起点都很高,从一开始就处在了竞争位置上,但是由于所处单位的岗位所限制没有机会,比如;

1. 在每个岗位新人都要轮岗,岗位变换频繁,并且都是属于平行岗位,造成没有在一个固定岗位,积攒足够的经验和资历,这样一轮下来后,两三年就过去了,还没有积累到宝贵的经验。

2. 所在单位的编制的影响,如果编制满额,提拔空间较少,如果单位领导是那种作为一个年轻人,今后的机会还很多,多锻炼、多积累经验观念人,提拔就不会急于一时了。

3. 主观因素,是自己的成熟度不够,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强并不代表他的成熟度,也不等于领导就完全放心和信任,即便给你一个职务干,由于领导力人及际关系不够,也无法让人信服。

4. 运气,成功不仅仅取决于自身能力,也需要运气,即便是同等条件、同样的能力、所遇不同风格的领导机会就有所不同,这个规律可以贯穿其他行业,遇到一个好伯乐,职场发展会顺畅很多。

如果一个级别这处级单位工作了近十年,依然停留在科员位置,自己就要反思一下了,对自己这么多年的工作进行复盘和思考,对职业规划、专业能力建设、作为机关干部的成熟度等各个方面深刻反思,并进行优化调整,使自己有更大的进步。在此祝广大职场年轻人发展顺利并得到认可。




醉美395



这很正常,不是人家不进步,但是没有


后台,又不肯厚着脸皮跑关系。 现在若想被提拔,不送币子不

送礼可能吗?我说的是实话,其码在我周围没有。


雪中风车


题主你好,我是一位长期从事人事工作的退休干部,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应该说,这种情况与你所在单位的建制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讲在一个科级单位,或股级单位这种情况比较常见。


因为,每个单位都有严格的职数限制,包括领导职数和非领导职数。领导职数就是每个单位的领导数量,非领导职数就是享受相应级别待遇的人员数量。

单位的建制和编制决定了职数配备的多少,一般来说,规格越高、编制越多则职数越多。

只有当这些职数有空缺的时候,才能有晋升的机会。



所以说,如果一个单位老同志多,且没有达到退休年龄,其领导或非领导职数的空缺就少。

因此,后面进入的新同事其晋升机会就相对要少。


晚间欣文


工作十年仍然是一名科员,对于个人职务晋升来讲,的确有点慢,它取决于诸多原因,不能一概而论。

1.取决于单位的级别

科员是什么级别?要说清楚这个问题,还得搞清楚行政级别和职务等级。中国行政级别划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司局级、县处级、乡科级等五级,各级分为正副职。根据《国家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如果单位级别比较低,就意味着非领导职数有限,因此,十年的科员没有晋升副主任科员,也就不难理解了。

2.取决于本人的学历

科员晋升副主任科员,还取决于学历水平。根据《新录用公务员任职定级规定》,新录用的公务员一年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按以下规定任职定级:直接从各类学校毕业生中录用的、没有工作经历的公务员:高中和中专毕业生,任命为办事员,定为二十七级;大学专科毕业生,任命为科员,定为二十六级;大学本科毕业生、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任命为科员,定为二十五级。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任命为副主任科员,定为二十四级;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任命为主任科员,定为二十二级。由此可知,定级为科员,说明工作时学历不够高,还得在职继续学习提高学历。

3.取决于单位人员年龄结构

不同的单位,不同的规模,不同的性质,就有不同的员工规模,在人员年龄结构上也不尽相同,有的单位年龄结构合理,有的单位缺乏梯队层次,表现在人员招聘上,可能在同一个比较集中的时间段招录了一大批人员,这些人又处于相同或相近的年龄段,这样就会造成大批的同龄人处于同一个起点上,假如大家学历层次相同,在职数有限的情况下,就很难从科员晋升到副主任科员,需要排队等待。

4.取决于个人工作表现

除了上述因素,科员晋升副主任科员,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个人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根据《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晋升副主任科员职务,应当任科员三年以上。如果是一个级别较高的单位,意味着其科级非领导职数宽裕,考核合格都能按期正常晋升,科员工作三年就能晋升为副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三年后就能晋升为主任科员。只要努力工作,能够正常履行工作职责,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就能按期晋升的。

总之,十年的科员本身说明:要么就是单位级别不高,要么就是个人学历不高,要么就是单位人员结构不合理,要么就是本人努力不够。从情理上讲,如果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工作十年,还是科员,于情于理都说不通。尤其是基层公务员,任劳任怨,勤政为民,十分辛苦,非常值得尊重,职务却长期得不到晋升。好在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其中规定:晋升副科级须任科员级或科员满12年,级别达到23级。由此看来,十年的科员再过两年就可以晋升副科级了,这算是一个好消息吧!


吴山天风HR


这是很正常的!并且可以说这是基层常态。



举个例子:某县某局共有干部职工80个,其中局长是正科级干部,副局长是副科级干部,乡镇分局局长是副科级干部,如果这个这个局有1名正局长,4名副局长,5个乡镇分局局长,那么该局80名干部职工中,副科级以上的只有10人,其余的都是科员身份。



那为什么还有不少被称为科长的人呢?

对了对应市局的科室,县局也会设置对应的科室,这些科室负责人也叫科长,未来适应上级单位的组织架构,就对象派生了一个叫做股的级别,即县局里的科室负责人是正股级干部,副科长是副股级干部,但是在正规的行政级别里边他们都还是科员身份。

由此可见,在县以下的基层单位里,混上副科的都是厉害人,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是科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