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 “传奇”的一月天子——明光宗

“传奇”的一月天子——明光宗

影视剧照

在明朝有这么个天子,从十九岁做太子,直到三十八岁还是个太子,他老爹明神宗太能活了;好不容易把明神宗熬死自己做皇帝了,可是朱常洛仅做了一个月的天子就去世了;看来朱常洛没有做皇帝的命呀,做了十九年的太子,一个月的皇帝;但是他的命比朱标要好,起码自己还做了一个月的皇帝,朱标可是没等到朱元璋去世;

这个朱常洛在所有的明朝皇帝里面几乎是很出名的,他只干了一个月的皇帝就翘辫子了。是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连年号都还没来得及实行,所以经常有人把泰昌元年当成万历四十八年对待。朱常洛可是个“传奇”皇帝,这个传奇是加了引号的,并不是说朱常洛的文治武功,在一位个月朱常洛的施政方针根本体现不出来。说他传奇是说明末三大案(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都跟这位一月天子有关;

那个梃击案发生在朱常洛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是一个叫张差的手拿一根木制的棍子闯进了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而且是光明正大的,见人就打,很快就被侍卫拿下。就这一个事件就被人拿做权力斗争的工具来打击政敌;有人说这个张差是受郑贵妃指示的,具体由身边的两个太监指示张差怎么做,因为郑贵妃希望自己的儿子朱常洵做皇帝,派个张差来行刺太子;还有一种说法这就是郑贵妃的政敌故意导演的,目的就是嫁祸给郑贵妃。万历皇帝交由法司审问,但是结果明显往郑贵妃身上引,万历最后只是处死这个张差和郑贵妃身边的两个太监结案,没有搞牵连;怀疑是郑贵妃指示的,因为御史在初次审问的时候什么都没审出来,张差就是疯疯癫癫的,说了一堆不着边际的话;后来被提到刑部继续审问,刑部主事王之寀(cai)却通过私下审判居然审出来郑贵妃要害朱常洛,之前什么都审不出来,王之寀私下审问,把在场的人几乎都命令出去,只是威胁张差不说实话不给饭吃,然后张差就招了这个惊天阴谋。一些史料把这件事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又把郑贵妃对此事的反应着重记录下来,以此来证明自己说法准确,就是要坐实万贵妃要搞死太子这么件事。无论说的多么符合逻辑,天衣无缝。但是张差明目张胆的去行刺太子太可疑了,郑贵妃怎么会派一个言语不清,还大白天,光明正大的行刺太子,还见人就打生怕不知道自己,如果行刺太子,不应该派张差这样的人;更不应该有恃无恐进入慈庆宫,还见人就打,慈庆宫房屋这么多,宫女太监侍卫也很多,能不能找到太子都难说,就这智商还去行刺太子?郑贵妃得蠢到什么程度才会这么干?这么天马行空的结论实在让人难以信服;但是有人说是文官或者朱常洛本人导演的一幕,就是来打击郑贵妃的;这个说法也没有证据指向这个方向。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这个脑子不太好使得张差误打误撞进了太子居住的慈庆宫,神经病发作见人就打,很快被制服;就这么个偶然事件却被拿来攻击政敌。这个梃击案的真相永远没人清楚,是明末三大疑案之一;但是东林党人已经下决心利用梃击案攻击万贵妃等人,已经不在乎梃击案的真相是什么,要的是自己希望的“真相”;张问达乘机弹劾郑贵妃的弟弟郑国泰擅权枉法,认为梃击案可能是他策划的(无论这个梃击案多么扯,已经被上升到政治斗争的高度,脱离了事情本身的真伪)。郑贵妃一个妇道人家是斗不过这么一帮子政治斗争高手的,只有发挥自己的特长,凭借自己获得万历皇帝的专宠向万历哭诉自己是冤枉的,希望皇帝支持自己。东林党等人最终也没有利用梃击案整倒郑贵妃。

“传奇”的一月天子——明光宗

影视剧照

红丸案是个更有名的明末疑案,主要就是说朱常洛做皇帝后很快就病倒了,登基不到一个月就死了。东林党等人又发挥自己的特长:把这起红丸案升级为政治斗争。有一种说法是明光宗好色导致纵欲过度,还指出明光宗病倒就是因为郑贵妃给光宗敬献的几名美女,导致明光宗沉迷女色,最后纵欲身亡;光宗先前以太子之尊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已经三十八岁的光宗孩子都好几个了,妃嫔一大堆,如果纵欲应该死的更早,偏偏等做皇帝了才开始纵欲?话说回来纵欲要不了人命,也就是今天说的精竭人亡的说法是不靠谱的,明光宗乱吃春药对肾极大的伤害,但不会立马要了命。还有一种说法归结到那个红丸上;因为光宗吃了红丸很快就死了。皇帝不明不白的死了,朝臣一定要弄个明白,当时当时的内阁首辅方从哲在明光宗驾崩的当天拟写的遗照里面赏了李可灼;这下朝臣尤其东林党可不淡定了;

其实明光宗吃完红丸暴毙一事本身应该不存在政治阴谋;泰昌帝无论什么原因在没吃红丸前已经很病重了,都已经交代后事了,自己也认为自己很快要不久于人世了;服用红丸只不过是死马当活马医,抱有侥幸的心理。泰昌帝暴毙做大的负责人是他自己。但是东林党人接受不了,因为东林党人跟万历皇帝斗争好不容易把自己扶持的明光宗扶上皇位,这么死了肯定接受不了,一定要把事情往大了搞。

泰昌帝驾崩当日内阁首辅就拟写了遗照公布;遗诏中直接赏了李可灼(就是进献红丸的那个人),而泰昌帝恰好是吃完第二颗红丸才死的。就此认为泰昌帝的死跟方从哲脱不了关系。礼部尚书孙慎行说方从哲“从哲纵无弑君之心,却有弑君之罪。欲辞弑之名,难免弑之实。”这给追查“红丸案”元凶定了基调。”就此认为方从哲存在弑君的事实,这是多重的罪名呀,要被灭族的。在泰昌帝想服用红丸的时候方从哲是建议皇帝不要服用的,建议听从太医之言,缓慢调理;可泰昌帝不听非要试一试,命李可灼进宫。李可灼第一次进宫方从哲等人还要李可灼本人先行试药,这说明方从哲不但没有弑君的想法,而且还要防止别人的不轨举动;李可灼这个人也不是方从哲推荐给泰昌帝的;弹劾方从哲“轻荐狂医”的罪名根本不成立。方从哲在遗诏中赏了李可灼,这也成为弹劾方从哲的理由,但是这个赏李可灼是泰昌帝生前的意思,方从哲只是依照泰昌帝的遗志办事;不存在方从哲跟李可灼密谋的可能,如果真的合谋就不会这么干,这不是明摆着被任何怀疑自己嘛。

在泰昌帝服用红丸前就已经因为病重服用了太监崔文升给开的药,就是泻药。导致泰昌帝一夜上了三四十次厕所;病情愈加严重。惩罚崔文升是对的,但是他主观上没有要还是泰昌帝;但是官员们扒出来崔文升的经历:原来是服侍郑贵妃的,朱常洛登基后被提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因为郑贵妃跟朱常洛有过节,所以就认为背后的主使是郑贵妃。但是朱常洛的死对崔文升一点好处都没有。但是那个大黄的确加重了朱常洛的病情,理应受处罚。

作为太子身份的朱由校一直在皇帝身边伺候,对皇帝的病情应该了解,没服用红丸前已经很严重了。一个健康的人服用红丸绝不会立即要命,因为李可灼试药了。这个仙丹现在来看里面应该含有铅之类的重金属物质,服用会造成慢性中毒,不会顷刻要命的。

明朝的皇帝平均年龄也在三十多岁,朱常洛死的时候已经三十八岁,算是正常年龄了(可以理解为正常死亡),他比朱标命好点,朱标都没熬到朱元璋死;但朱常洛熬到了万历死的那一天,因为登基一个月就去世,他的死显得格外引人注意。如果朱常洛早死一个月或者万历晚死一个月那继位的一定是东林党政敌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了,明朝的历史又将被改写。

“传奇”的一月天子——明光宗

明光宗像

也就是围绕泰昌帝之死升格为政治斗争。东林党等人把这个当做政治工具打击政敌,搞牵连,莫名其妙的上纲上线。几乎所有的朝臣都在追究方从哲、崔文升、李可灼等人,但是很少有人分析朱常洛在自己的死中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或许朝臣只会认定皇帝是被害死的,也不会这么想。御史郑宗周、南京太常寺少卿曹珍等指此一事件与明末另一大疑案“梃击案”出于同一“奸谋”,即有人必置泰昌帝其人于死地;刑部主事王之寀更直指光宗之死与郑氏、光宗宠妃李氏等阴谋夺权有关。这些人都是东林党等人想要搞死的人。但是最后还是默认了泰昌帝的过失:方从哲阻止进献红丸;李可灼也是奉旨行事。崔文升被贬到南京,李可灼被发配充军。红丸案暂告一段落。但是其中掺杂的政治斗争不会结束,好多疑点没有解开,如朱常洛究竟患的什么病?死后也没有尸检,今天我们根本无法考证朱常洛的真正死因。之后的魏忠贤又重提红丸案,几乎在红丸案中积极的官员都被打击;如礼部尚书孙慎行曾经的弹劾奏章给了方从哲很大的打击,魏忠贤剥夺了孙慎行官衔,并发配戍边;还有那批东林党都被惩罚;但是等到崇祯朝东林党因为很得重振信任,东林党人又把魏忠贤对红丸案的定论翻了过来,受到迫害的东林党人也被平反。总之这个红丸案更可以说是明末各种政治势力斗争的体现。

还有一大明末大案——移宫案;这个移宫案也跟泰昌帝有诸多关系。朱由校也就是后来的天启帝是在万历年间出生的,因为朱由校的生母王氏去世的早,朱由校被万历钦定朱常洛的妃子李选侍抚养,因为朱常洛十分喜欢李选侍。朱常洛一登基就册封李选侍为皇贵妃,但是这个事还没办完朱常洛就死了;在朱常洛的遗旨里面也有把李选侍封皇贵妃的事办完的说法。但是朱常洛一死东林党等人就不想追封李选侍了,主要是李选侍是未来的天启皇帝的养母,有母子名分,那就是未来的太后;可是李选侍又跟万贵妃关系不错。东林党等人为了防止以后被清算,必须防患于未然拒绝追封李选侍为皇贵妃。这个移宫一事,在光宗生前李选侍作为妃子侍寝光宗,可以居住在乾清宫;但是光宗死了,李选侍是以朱由校养母的身份住在乾清宫是不合适的,因为乾清宫是正殿,不适合前朝妃子居住。东林党就照此发挥要求李选侍移出乾清宫;但是李选侍并没有搬出乾清宫。这下可给了东林党借口,东林党就发挥自己的特长,说的好听点叫利用舆论,难听点就叫造谣。就跟今天美国老是把中国视为敌人,拿不存在的威胁吓唬自己;这时的东林党跟今天的美国一个心态;美国是要维持自己的世界霸权;那是的东林党是要达到把控朝政,清除一切障碍的目的。说李选侍不搬离乾清宫是想挟持皇太子搞垂帘听政;更扯的是又引用历史上的典故,这些文官干事老爱引用以前的事来论证自己的看法多么正确。这次说的是武则天和李治私通的事作类比,认为这时的朱由校已经十五六岁了,跟李选侍住在一起难免会做出有伤风化的事,所以李选侍必须搬走。真佩服士大夫们的想象力。先来说这个类比多好笑,武则天可以搞垂帘听政是因为武则天在李治做皇帝的时候已经掌握实权,培养了大批效忠自己的人才;即是李治的皇后又是新皇帝李显的亲妈,这些条件李选侍都不具备;李选侍既不是光宗的皇后,之前也没有实权,也没有效忠自己的势力;更不是朱由校的亲妈,怎么可能搞垂帘听政。再说明朝对后宫的管制很厉害的,没有出现过垂帘听政的情况,因为文官权力很大,文武还分离。文官是不允许后宫染指政治的。说李选侍跟朱由校搞出丑闻更是扯淡,武则天在唐太宗时期只是一个才人,很大可能都没临幸过;跟李治更没有多少关系;可李选侍跟朱由校已经有了母子名分了。这些都是毫无根据的污蔑。

光宗驾崩当天朝臣就考虑朱由校继位的事,刘一燝(zhu)、周家模、杨涟、左光斗等人去乾清宫向李选侍索要皇太子朱由校商量继位之事;李选侍起初不允,朝臣们软磨硬泡之后允许见朱由校的面,但是朝臣见到朱由校就带离了乾清宫。不再让朱由校回乾清宫,断绝和李选侍的联系;还派太监王安监视朱由校。然后再次催促李选侍离开乾清宫。最后都打了李选侍的太监刘朝、魏忠贤等人,李选侍力争不过带着女儿仓促离开乾清宫,移居仁寿宫内的哕鸾宫。东林党然后给天启帝洗脑说天启帝生母王氏就是李选侍害死的。天启帝真的以为东林党在帮自己就相信了他们,下旨不再执行先帝遗旨追封李选侍的要求。

东林党这么上纲上线要求李选侍移出乾清宫,其实还是在搞政治投机。因为他们在打击郑贵妃的时候尝到了甜头,光宗继位东林党就被重用。所以他们依法炮制,做出驱逐坏人,保护太子,显示出自己多么坚持正义,捏造根本不存在的危险,这样等朱由校继位后自己依然可以获得重用。

内阁首辅方从哲是主张执行光宗遗旨,追封李选侍为皇贵妃的。但是他经历了明末三大案,又是内阁首辅,东林党就把三个案子放到一起跟方从哲算总账,给方从哲扣的帽子是勾结万贵妃,害死光宗,袒护李选侍的罪名,东林党在弹劾方从哲的时候已经把自己看成正义的化身,自己的行动不应质疑,反对的都是坏人。在《明史》当中对三案的描述也是极力贬低政敌的口吻,给自己多少溢美之词都不为过。政治对手基本都打败,东林党大佬刘一燝成功坐上内阁首辅的位置,东林党夺权成功,《明史》把东林党主政的时间看做“众正盈朝”,就是朝中都是正直之臣,国家强盛有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