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看待大專生畢業後將成為社會底層人民?一點出路都沒有嗎?

鍾舒漫shersher


大專生畢業後將成為社會底層?一點出路都沒有?這個說法顯然是荒謬的。

一、從學歷上說,大專在當前和未來都屬於中高學歷

根據2010年的第六次全國普查戲顯示,我國具有大學及以上學歷(包括大專)的人口接近1.2億,約佔全部總人口比例的9%。八年後的今天,以每年大約畢業800萬大學(包括大專)畢業生來看,目前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包括大專)的人口大約1.83億,約佔總人口比例的13%,也就是平均每100人中,有13人具有大專或以上學歷。這說明,在當前,擁有大專學歷,仍然屬於少數具有高學歷的群體。只是在高學歷群體中處於墊底的位置,所以,說大專屬於中高學歷,是比較恰當的。

這個結論並不僅僅侷限於當前。以目前每年大約增加800萬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口來看,也就是每年那個比例增加大約0.6%,再過20年,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口也只佔總人口的大約25%,擁有大專學歷依然屬於整個社會擁有較高學歷的群體。

二、從就業上說,大專生就業競爭力不強

以當前及可見的未來的就業市場的情況來看,面對招聘要求動輒本科乃至研究生的實情來看,大專生在就業市場上競爭力確實處於劣勢。像考公、考各種事業單位、國企、大型民企等單位,大專生的機會確實很少;像設計、研發、工藝技術、分析、研究、財務、行政管理等比較有專業含金量的崗位,也很難見到大專生的身影。大專生更多地是進入中小民企,在銷售、生產、營銷、操作等崗位上發揮作用。

三、社會的多元化,大專生也會有多元化選擇,並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

儘管在具有較高專業要求的崗位上,大專生的競爭力較弱,但社會是多元化的。目前,在商品流通領域,一些大專生成為了銷售精英,成為公司發展的重要力量,也實現了自己較高收入;一些大專生運用互聯網經濟的優勢,通過開店甚至開公司等方式創業,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即便在生產領域,我們也不難發現,在一些製造型企業的生產車間,很多大專生以較高的學歷、嫻熟的工作技能,成為優秀員工,成為基層生產組織者和管理者,以大專學歷而收入超過那些擁有本科乃至研究生的同事的例子,也是屢見不鮮。

四、未來社會會更加多元,每個群體和個體都有無限可能

隨著國家現代化的進一步深化,隨著現代文明理念的進一步深入人心,中國社會必然會更加多樣化,更加具有活力,選擇也會更加多元,社會價值觀和評判標準也會更加多元,每個群體都會發揮自己的作用,每個群體和個體都會有無限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