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头号玩家》,不玩游戏的妈妈们怎么看?

《头号玩家》,不玩游戏的妈妈们怎么看?

最近上映的《头号玩家》豆瓣评分9.2,很好的成绩。

当我和儿子坐在电影院时我才知道它演的是游戏!原来是游戏!

我从来不玩网游,而当妈的更是怕8岁的儿子会被游戏吸引。电影刚刚开始5分钟我就想走了。

事实上,我看的时候,电影院掌声一片,更有人兴奋地直接从椅子上站起来。而我看的也是越来越起劲,只能说9.2分不是假的。

电影里的各种武器、装备、称号、车型、人物什么什么的,我统统不懂(大家别取笑我是个游戏白痴啊。不知道其他中年妈妈们是不是喜欢玩,但让我玩游戏,不如去院子里跑几圈呢,个人兴趣不在这。)但是,金刚、侏罗纪、终结者、闪灵、我还是知道的。

后来我上网查了一下,原来电影里的车、动漫形象都大有来头,大有名堂。大多数是80年代的游戏、电影元素,好听的音乐Pure Imagination、Jump、The Power Of Love同样来自于80年代。

那么,我这个不会玩游戏的妈妈看到的《头号玩家》,好在哪里?

1、 铜钥匙——寻找答案不走寻常路

男孩韦德拿到第一把铜钥匙,使用的是逆向思维。所有人都要打败金刚,只有韦德从绿洲的创始人哈利迪的话里得到启发——后退。果然,后退的韦德轻松获胜。

当大家都在一条指明的道路上冲锋杀敌去闯关而多次失败时,你就要琢磨方法是否正确,指令的背后有没有隐藏什么。虽然我们从小被教育做人不要标新立异,不要特立独行。但是,显然,有时候只有特立创新才可出奇制胜

2、玉钥匙——不可绝对地扼杀孩子对爱情的向往

这部分电影加入了爱情元素。绿洲的创始人哈利迪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游戏,他自小就经常一个人在游戏前,成年后,因为性格、工作等原因,他错失爱人,留下很多遗憾,所以他把遗憾设计进了游戏里。

可见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性格和情商的重要性,爱情自然是情商的一部分。经历过、爱过、体验过、伤心难过、遗憾过,方可懂得珍惜。

爱情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太重要,看到这部分电影时,我在想一定要告诉儿子,长大之后有喜欢的女孩,就要勇敢地去追求,始终要相信爱情。

3、水晶钥匙——一件事情的结果会有多种,不被迷惑地坚持初心最关键

韦德获赢了,但是仍要接受考验。如果他只要哈利迪表面的承诺而忘记自己加入绿洲的初心,那游戏赢家就不会是他,拯救世界的也不是他。

一个人经过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会朝着好方向发展,这时会有别的利益诱惑来干扰。就像影片中游戏公司的头儿诺兰发现韦德的厉害之后各种围追堵截,并用工作和收入来引诱他,而内心坚定的韦德并没有上当。

4、只有现实生活才是真实的

观影时,我看到激烈的游戏打斗场景,心里非常担忧会给儿子带来负面影响,他会认为“游戏这么刺激好玩啊!”

可是电影完全让我小看了它的初衷,最后把无限的游戏和真实的生活交融在了一起,而且清楚地告诉观众:无论现实世界多么残酷无情、多么孤单冷漠、多么绝望无助,而游戏中多么英勇无敌、多么盖世英雄、多么优秀了不得,游戏始终是虚拟的世界,一个人最终要回归现实。

这部拯救世界的影片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挫败,都不要逃避,游戏可以玩,但不要让它主导自己的生活。

5、未成年人玩游戏要控制好“度”

游戏永远取代不了生活,我们也不能生活在虚幻世界里。因为过度解读了游戏的价值,使很多人特别是未成年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最终酿成悲剧。

去年我的一个同事的儿子因为家长不让玩游戏,半夜跳楼自杀了。孩子上初二,晚上不做作业一直在打游戏,妈妈十分生气,强制性关了电脑让回自己房间睡觉。

半夜爸爸妈妈被楼下的声音吵醒,才知道儿子从房间窗户跳楼了,不治身亡。孩子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不让我玩游戏的生活毫无意义,不如死了算了”。

扬子晚报2016年报道过一则新闻:一名16岁少年因为玩游戏打死另一名8岁孩子。两人一起玩游戏,16岁的小杰(化名)因为总是打不过8岁的小宝(化名),心里很不舒服,在回家的路上把小宝拉到河边用拳头殴打小宝的头部、肚子、小腿等,并把打至昏厥的小宝踹入河沟,等到家长找到时小宝已经死亡。

另外一则新闻更是触目惊心:13岁少年因为沉迷于游戏《王者荣耀》,为了购买装备经常偷家人钱。2017年12月1日,13岁少年弑母后继续平静玩游戏,被抓前数小时,他还转发了这款游戏的视频。

承然,悲剧发生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比如留守、心理、教育等,但导火索却都是“玩游戏”。孩子因为心智不够成熟,往往会把游戏和现实分化不开,没有自制力,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再加上不被家人理解,得不到正确的引导而毁掉人生。

在科技和网络如此发达的现实社会中,孩子一点也不接触游戏不可能。这就需要作为家长的我们更加全面地审视游戏,更加有效地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游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