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最美林業故事」杜紅巖:科研大愛為杜仲

不知是巧合,還是機緣,史上第一個發現杜仲有藥用價值的人姓杜,叫“杜仲”。今天,當杜仲產業逐漸崛起,又一位杜姓人成為主角,即我國杜仲種植專家、農學博士、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國家林業局泡桐研究開發中心)副主任杜紅巖。

因為杜仲,曾多次電話聯繫,但從未謀面。當論及成就和貢獻時,電話中的他總是“嘿嘿”笑著:“沒什麼,不說個人,說說大家,或者就說杜仲吧!”這次又因杜仲,特地前往河南鄭州,終於面見。但他還是低頭搖手道:“不說個人,個人力量有限,還是說說大家吧。”並把許多與杜仲有關的專家和聯繫方式一一介紹給我們。

有人曾說,杜紅巖對杜仲的熱愛,勝過愛子。而正是因為杜紅巖們的這種“科研大愛”,才使得我國的杜仲產果量提高了40~60倍,佔據了世界上99%的杜仲資源,推進著杜仲這一特殊新材料逐漸改變世界天然膠市場的格局。

「最美林业故事」杜红岩:科研大爱为杜仲

杜紅巖親自澆灌杜仲林

結 緣

杜紅巖26年來的杜仲情緣,有很多見證。

一踏進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的大門,就見一幅幅杜仲之照:三萬畝杜仲基地、杜仲茶、杜仲雞蛋、杜仲膠、杜仲良種等等,十分醒目。

走進杜紅巖辦公室,依舊滿眼杜仲。無論是辦公桌上,還是茶几、沙發上、書櫃裡,井然有序地擺滿了杜仲書籍、有關杜仲的報刊雜誌、杜仲產品。最為醒目的是一個櫃子,裡面裝滿他從日本帶回來的各類杜仲茶、杜仲飲料、杜仲果凍……

1986年,杜紅巖畢業於中南林學院(今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同年被分配至河南洛陽林業科學研究所。報到的第二天,他就參加全國杜仲種質資源調查。就此結緣杜仲,一晃已整整26年。

他一直站在國際杜仲研究前沿,創造了杜仲研究史上多個第一:建立了我國第一個杜仲基因庫和育種群體;主持選育出了我國第一批10多個杜仲良種;首創了杜仲果園化栽培模式;選育出了我國首批杜仲果用良種;首創了杜仲雄花茶及其加工工藝;建立了我國第一個杜仲雄花茶園;研究出了葉用杜仲園、寬窄行帶狀栽植等新的栽培模式,以及杜仲無性繁殖、平茬、剝皮再生、高接換優、營養調控、促花促果等新技術和杜仲油抗氧化專利技術;還研發出了專利產品——杜仲香菇等功能型食用菌等。

育種、栽培、加工等等,這一系列工作的終結目的,是為了推進我國杜仲膠規模化生產。他主持研究的杜仲速生豐產系列新技術,顯著提高了杜仲的綜合利用價值,在全國經濟林學術界、橡膠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最美林业故事」杜红岩:科研大爱为杜仲

杜紅巖建立的杜仲良種繁育基地

大 愛

“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這是杜紅巖電腦屏幕保護文字,亦是他的座右銘。

有人說,杜仲是杜紅巖的生命。

1989年,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教授嚴瑞芳主持的杜仲膠項目在洛陽進行中試,杜紅巖主動承擔了杜仲葉的收集工作。

時值初冬,妻子有孕在身,需要照顧。但為了杜仲膠中試研究的順利進行,他選擇了趕赴杜仲產區。

因為已是冬天,樹葉早已掉落,收集起來非常困難。他帶領的收集小組跋山涉水,踏遍了河南南陽、洛陽等杜仲產區。遇有積雪之地,他們扒開積雪;見到石頭縫裡有杜仲葉,就用自制的夾子將其夾出……

如此堅持了一個多月,收集小組收集了杜仲葉10多噸,杜紅巖穿破了3雙鞋子。

“杜仲是杜紅巖的"長子",應該說是愛子,甚至比愛子還親。”熟悉杜紅巖的人如此說。

在河南靈寶杜仲基地,一起進行杜仲研究的三門峽林業工作總站彭站長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

那是20世紀90年代初,杜紅巖的兒子才三歲,正值上幼兒園的年齡。孩子平時雖可全託,但週末也得有人照看。怎麼辦?杜紅巖夫婦倆就把孩子帶去基地,讓孩子在山上玩。

因怕孩子跑遠走失,在栽種杜仲樹時,他們就把孩子放在挖好的樹坑裡玩耍。1993年農忙季節的一天,也是杜仲管理的關鍵時節,夫婦倆照樣埋頭在杜仲園裡除草,沒注意到孩子已跟在了他的屁股後,一鋤頭下去,鋤把擊到了孩子眼睛。

當時,只見孩子眼睛處鮮血直流,孩子哇哇大哭,嚇得夫婦倆急忙扔下鋤頭,抱起孩子就往山下跑,直奔村裡衛生所,邊跑邊流淚。

萬幸,經檢查,鋤把沒有碰壞孩子眼珠,而是碰在了眼眉骨上。“就差那麼一點點。現在想來都讓人直冒涼氣。孩子才三歲啊,要是撞中了眼球,孩子這輩子咋辦呢?”現在回憶起來,彭站長都心驚膽寒。

2009年8月,杜紅巖在江西南昌進行杜仲產業調研,不幸摔斷了鎖骨和3根肋骨。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然而,他僅僅在病床上躺了10天,就實在躺不住了,爬起來在電腦前半小時、1小時、2小時、4小時地工作,20天后就開始了正常工作。

為杜仲,杜紅巖全家齊上陣。說及夫人,也是很巧,同樣姓杜,叫杜蘭英,同樣學林,同樣畢業於中南林學院。

記得那天我們前去採訪,只見一位腳穿旅遊鞋、身著長風衣、手拿雨傘和塑料袋,面容十分和善的女士微笑著走了進來,一齊進來的同事向我們介紹道,這是杜紅巖的夫人杜蘭英,剛出差回來。

採訪的第二天,她又準備前往商丘,帶研究生做實驗。她客氣地說:“不好意思啊,不能陪你們了。”同行者道,杜蘭英在每年造林、嫁接等關鍵時期,幾乎天天去基地,帶研究生實習,觀察、撫育苗木生長,手把手地培訓當地林農嫁接。

「最美林业故事」杜红岩:科研大爱为杜仲

杜紅巖在杜仲良種基地試驗觀測

育 種

我國杜仲研究起步較晚,生產上一直沿用實生苗造林,苗木良莠不齊,嚴重影響了杜仲產業的發展。

由此,杜紅巖瞄準了杜仲良種選育。20世紀80年代,工作條件比較艱苦,我國貴州、四川、湖南、湖北、河南、陝西等杜仲主產區的交通十分閉塞。為了尋找一株杜仲樹,往往要徒步好幾十公里的山路。

渴了,飲一口軍用水壺中的涼白開;餓了,停下來背靠草垛啃幾口自帶乾糧。1987年冬季的一天,杜紅巖準備到三門峽山區採集杜仲優樹種根。他清晨出發,當走到鄉里時天空卻飄起了雪花。這時,從鄉里再到杜仲優樹所在地還有40多里的山路,沒有任何交通工具。沒辦法,杜紅巖想:既然來了,只有冒雪去目的地。當採集完優樹種根回到鄉里時,他已全身溼透,褲腿都結冰了。

為了讓優樹種根保持新鮮,他又馬不停蹄地徒步20多里,乘當天的夜班車趕回洛陽。到達洛陽時,已是凌晨2點多。

而事後回憶那些經歷,在他看來,不苦、不累,挺正常的,沒有太多感受。

就是這樣,杜紅巖執著地堅守著每一份成果,研究著每一項技術,從不停歇。他提出了以提高杜仲皮產量和活性成分含量的良種選育目標。1986年始,在優樹選擇、無性繁殖、無性系測定、區域試驗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1995年,他主持選育出的我國史上首批杜仲良種“華仲1—5號”通過了專家鑑定,填補了國內外杜仲良種之空白;1996年,此成果榮獲河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0年,通過河南省林木良種審定。為我國杜仲中藥良種化、產業化起到了很好的示範推廣作用。

為了解決杜仲樹產膠量低、綜合效益差,嚴重製約我國杜仲膠健康發展的突出問題,杜紅巖根據我國天然橡膠和新材料產業的技術需求,提出了以杜仲果實利用為育種方向,以提高產果量和產膠量為育種目標,選育杜仲高產膠良種。

他首次闡明瞭杜仲果實、杜仲皮和杜仲葉內杜仲膠的積累規律,系統研究了杜仲膠群體和個體變異規律,為杜仲高產膠優良品種的篩選提供了重要依據。

「最美林业故事」杜红岩:科研大爱为杜仲

杜紅巖主持選育出的高產杜仲橡膠良種‘華仲6號’碩果累累

1993年始,他率領的研究團隊從全國篩選出128株杜仲高產膠優樹,進行反覆對比研究,經過十多年的系統測定,2005年,首批杜仲果用良種通過國家林業局科技司組織的成果鑑定,填補了我國杜仲高產膠良種之空白。“華仲6~9號”杜仲亦是我國首批通過國審的杜仲高產膠良種,2011年榮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取得了我國杜仲研究又一個歷史性突破。

育種工作仍在繼續。杜紅巖率領的研究團隊曾先後4次組織了全國杜仲種質資源調查、優良種質資源和育種資源收集工作。目前已收集杜仲變異類型、優樹、特種變異單株、無性系、家系、良種等種質資源700餘份,審定杜仲良種12個,為我國杜仲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最美林业故事」杜红岩:科研大爱为杜仲

杜紅巖主持選育出的‘華仲17號’杜仲良種

創 新

杜仲作為我國特有的經濟樹種,其經濟價值近年來越發被關注。據悉,杜仲不僅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橡膠資源的匱乏,改變世界天然橡膠市場的格局,還能滿足航海、航天、冶金、機械、塑料、醫療等諸多領域特殊市場需求。

為了真正推進產業進程,杜紅巖從多角度創新。

「最美林业故事」杜红岩:科研大爱为杜仲

杜紅巖主持研發的國家發明專利-杜仲亞麻痠軟膠囊

為解決杜仲高活性亞麻酸油易氧化酸敗的問題,杜紅巖研發出了杜仲油抗氧化保鮮方法,可使貯藏時間延長到2年以上,並獲國家發明專利。

針對杜仲生產存在的資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等問題,提出了利用杜仲枝椏材、杜仲葉為原材料開發杜仲功能型食用菌的新思路。

此外,他帶領團隊培育出的“杜仲香菇”、“杜仲木耳”、“杜仲平菇”等含有綠原酸等杜仲活性成分的功能型食用菌不勝枚舉。

栽培是杜仲產量突破的關鍵。1993年,杜紅巖首創了杜仲果園化栽培模式,並獲國家發明專利,實現了杜仲培育技術歷史性的重大突破。1998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杜仲產業化發展論壇上,杜紅巖第一次報告了杜仲果園化栽培研究成果,引起了與會人員的高度關注。

此後的十多年裡,杜紅巖率領的杜仲技術創新團隊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大規模果園化杜仲高產膠研究和產業化示範基地,開展了以提高杜仲產果量和產膠量為經營目的的優質高效集約栽培技術研究,這使得杜仲產果量比傳統栽培模式提高了40倍。

「最美林业故事」杜红岩:科研大爱为杜仲

杜紅巖研究員首創的國家發明專利“杜仲雄花茶”

依舊是應用。在推進杜仲全樹產業化過程中,杜紅巖發現了杜仲雄花獨特的經濟開發價值,開始研發杜仲雄花茶。

製茶對杜紅巖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他從買《製茶學》等書籍潛心學習茶葉加工基礎理論開始做起,並用炒菜鍋進行杜仲雄花茶加工試驗。

針對杜仲雄花茶浸泡後湯色易褐變的現象,他多次深入河南信陽等茶區向炒茶師傅討教,反覆摸索炒茶工藝和關鍵技術。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終於首創了“杜仲雄花茶及其加工方法”。經過17年的不斷研究,杜仲雄花茶、杜仲雄花紅茶等加工技術和工藝日臻完善,目前“杜仲雄花茶”已逐步發展成為國內功能食品知名品牌。

今天的杜紅巖,早已擔當起了改良杜仲、挖掘杜仲寶貴价值的歷史重任,與他的同行們一道,正在努力籌建“國家林業局杜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臨別前,記者望著他與研究生們肩挑背扛各類儀器遠去的身影,眼睛不禁溼潤了。感動、敬佩,間或是羨慕。杜紅巖樂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杜仲綠色產業承擔更多的責任,投入畢生精力。而正是有了他、他們及她們,我國的杜仲產業一定會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最美林业故事」杜红岩:科研大爱为杜仲

學術名片:

杜紅巖,1963年5月生。河南中牟人。杜紅巖,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國家林業局杜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杜仲產業綠皮書》第一主編,中國經濟林協會杜仲分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杜仲產業發展促進會副理事長。

杜紅巖研究員從事杜仲研究32年,在杜仲定向育種、高效栽培與高值化利用方面成績卓著,成為我國杜仲產業科技支撐的領軍人物。收集國內外杜仲種質資源1800餘份,核心種質300餘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杜仲基因庫和核心種質庫;篩選出高產杜仲橡膠、杜仲α-亞麻酸、高產杜仲雄花、藥用和材用杜仲良種和優良無性系100餘個,主持選育出杜仲良種22個,其中國審杜仲良種10個,解決了我國杜仲生產長期無良種的局面;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11部;取得研究成果20餘項,榮獲國家和部省級科技進步獎10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0餘項;主持完成杜仲全基因組精細圖繪製,獲得了大量杜仲橡膠和藥用成分合成相關的功能基因;首創杜仲果園化等栽培模式和系列技術,取得了我國杜仲研究歷史性的重大突破,杜仲果實和橡膠產量提高40倍,填補了國內外空白,大大促進我我國杜仲產業化進程;提出杜仲全樹綜合利用的新思路,首創杜仲雄花茶及其系列產品、杜仲籽油及α-其亞麻痠軟膠囊等系列產品、杜仲功能飼料和功能型食用菌等功能產品。研究成果先後16次在中央電視臺專題報道。

榮獲第六屆中國林業青年科技獎、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中國林業產業突出貢獻獎、中國林業產業誠信功勳人物、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先進個人、首屆生態文明·綠色發展感動人物等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