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内蒙东四盟的人会认为自己是东北人吗?

胡航科


很好的问题。

内蒙东西距离太长了,而南北距离短,所以,很多风俗习惯是离着哪里近,就和哪里像。

内蒙东西距离没记错的话大概是2400多公里,而从内蒙呼和浩特出发,到福建,也不过2800公里。

2800公里是什么概念?内蒙,河北,北京,河南,安徽,江西,福建7个省份的直线距离。

7个省份的风俗习惯能一样么?天差地别吧!

距离上的遥远,造成了东西部文化,饮食,生活习惯等上的严重不同步。

记得以前交通工具没这么发达的时候,东部区领导来呼市开会,火车得走三天两夜,西部区领导一般一天也就到了。

因为距离太远,文化交流极端不畅通,所以形成了学习附近文化的习惯。

举个例子,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到吉林白城火车票7元,到呼和浩特火车票160元(均为硬座),你觉得这种距离差别,乌兰浩特风俗习惯是像吉林,还是会像内蒙?

以前距离遥远,西部区普遍经济形势也不好,东部区心里普遍不认同内蒙古行政划分,觉得自己是东北人也理所应当。

但如今,西部区发展越来越好,东部区反而有些落寞,经济形势的逆转,以及现如今交通越来越发达,飞机、大通道越来越便捷,东西部交流越来越密切,互相学习交流越来越便利,新一代的内蒙人对内蒙自治区也越来越认同,东部区说自己是东北人的也越来越少,说自己是内蒙人的也越来越多。



你猜NICAI888


首先普及一下常识吧,内蒙古的东四盟,也就是蒙东地区为:兴安盟、呼伦贝尔盟、通辽市、赤峰市。这四个地区紧挨黑吉辽,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东北人。

我的老公老家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兴安盟,他的家乡人自称自己为东北人。饮食习惯与口音都与黑吉辽的习俗类似,尤其在饮食上,爱好大葱大酱。老公全家来呼和浩特已经20多年,但生活习惯依然保持着东北人的风格。先说吃大酱吧,每年秋天,婆婆都要在阳台上自己动手做一大摊子黄豆酱,并说:东北家中没酱缸,生活就会缺了味。好吧,为了迎合婆婆一家人的生活习惯于口味,我也把自己潜移默化的融进了那方水土中。别说,几天不吃大酱大葱,简直就像炒菜没加盐一样。还有那猪肉炖酸菜、血肠,那浓浓的东北味道,是蒙东地区人的最爱。

这些饮食习惯沿袭着东北人的习性,所以,他们毋须质疑的成自己为东北人。

还有一点就是地方口音。这一点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方言,但总的来说是东北口音流传下去的。例如赤峰话与辽宁朝阳的方言差不多,所谓的热河官话。比较典型的几句赤峰话:小白菜,白又白,赤峰话为:小(xiu)白(bei)菜(cei),白(bei)又白(bei),这句最具代表性的话完全可以说明与东北人没有两样了。

还有一点就是,东北和辽东、关东、关外、满洲具有前后相继的承接关系,只不过具体所指的地域范围有很大差别。从历史上与近代的地区划分上就有很多丝丝缕缕的牵连,所以,狭义的东北指代东北三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或说东北四省区,包括内蒙古东四盟,这样的关系,造就了蒙东地区的人都会认为自己是东北人。


新华融媒新消费


说到这个问题,那就有几个词汇需要普及。

首先第一个词汇,东四盟

其实这个词现在来讲是一个错误的表述,蒙东四盟,一般指的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四个地级建制。那么为什么会有人称呼东四盟?是因为赤峰市原为昭乌达盟,通辽市原为哲里木盟、呼伦贝尔市原为呼伦贝尔盟,加上兴安盟统称为东四盟。而实际上东四盟共存的时期只存在于1980年至1984年,不到四年的时间。1984年撤昭乌达盟,建赤峰市,蒙东变三盟一市,1999年撤原哲里木盟,建通辽市,2001年,撤销原呼伦贝尔盟设立地级呼伦贝尔市。所以,实际上内蒙东部区为三市一盟。

而这三市一盟,在1969年至1979年间,还有一段特别的历史。

1969年7月5日,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管辖——1979年,昭乌达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69年7月,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1979年7月,哲里木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69年7月5日,呼伦贝尔盟划归黑龙江省,但呼伦贝尔盟的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划归吉林省白城地区管辖——1979年5月30日,恢复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7月的原行政区划,将时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自治旗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吉林省白城地区的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从7月1日起正式变更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

1969年,随着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的变更,原兴安盟的扎赉特旗随呼伦贝尔盟划归黑龙江省,科尔沁右翼前旗、突泉县划归吉林省白城地区,科尔沁右翼中旗随通辽划归吉林省——1979年,内蒙古自治区恢复原建制,扎赉特旗、科尔沁右翼前旗、突泉县划回呼伦贝尔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仍属通辽

至此,曾属于东三省的四盟,正式划归内蒙形成盟东四盟。

第二个词汇,东北人

东北人,是指生活在中国东北三省和蒙东三市一盟的人口总称。东北,又称关东。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部,土地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东北和辽东、关东、关外、东北具有前后相继的承接关系,只不过具体所指的地域范围有很大差别。与中国其他地理大区的情况不同,东北地区的居民对“东北”这一概念的认同感大于对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内蒙古东五盟市及河北东北部的个体认同感,即首先认同“东北人”的身份,其次才是对省籍的认同。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与该地区的独特历史、风俗习惯及语言的统一有有关,发源于东北的乡土娱乐有二人转、秧歌、吉剧、踩高跷。

第三个词汇,东三省

东北三省又称“东三省”,为东北清朝末年以后的三个行政区,与地理文化上的东北地区没有关系,只是东北地区其中三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总称不同时期,其名称和范围有所变化。在当代中国,东北三省为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长期以来,其范围不等同于中国东北地区。

综上所述,您的问题就已经很明了了。在概念上和实际上东四盟人口绝对属于东北人无疑。再从认同感上来讲,作为来自蒙东地区的蒙古人,我可以确定的告诉您,我们从小的认同就是自己是一个东北人,然后才属于内蒙古。可能东四盟的人一辈子没去过首府呼和浩特,但是,很多人去过沈阳、哈尔滨、长春。所以最终答案是,东四盟的人认同自己是东北人。


琴行运营叨逼叨


国内的地理普及教育任重而道远。 首先中国有东北、华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概述的说法,东北地区本来就是东三省加内蒙东部四盟市,并不是认为不认为的问题。 比如说,呼伦贝尔,兴安盟乌兰浩特由于靠近黑龙江,看大病的时候都去就近的哈尔滨,通辽去长春,赤峰去沈阳。 需要明确的是东, 东北≠东三省,东三省也≠东北,这虽然是个常识,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 另外内蒙古是一个东西跨度极大的狭长型省份,横跨了东北华北西北三个区域。

具体说来,内蒙古一共十二个市级行政区,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归属在东北地区,由于这几个城市的城市规模个人口,所以说东北地区是以东三省为主,也包含内蒙古东部的地理划分。

从东往西,过了这四盟市后就是锡盟,乌兰察布,呼和浩特,这三个城市又被划分到了华北,记着当前俄罗斯航空北京有雾在北京外围绕圈圈吗?就是在乌兰察布,离北京近,飞机和人口也少,绕圈的绝佳位置啊。

再往西,包头,巴彦淖尔,乌海,阿拉善又划分到了西北地区,至于鄂尔多斯,有时算华北有时算西北。地貌算西北,位置又基本属于华北和西北交界。

我以前亲眼就见过两个人的对话,一个呼盟小哥和一个地理白痴妹子妹子! 你哪的, 东北的, 东北哪的, 呼伦贝尔的, 呼伦贝尔不是内蒙的吗你为什么说是东北,呼伦贝尔就是东北啊, 难道呼伦贝尔不是内蒙的? 既是东北也是呼伦贝尔,有冲突吗? 有啊,内蒙古是内蒙,东北是东北,怎么可能都属于呢?😂



浪人甲


可以肯定的是,从地理位置上讲,蒙东地区属东北没毛病,纯正的东北地区。东三省起初这么称呼的时候,辖区并不是现在这样。当年东北三省本来就是包括现在的蒙东。然后从文化上说,内蒙靠近吉黑两省的汉族人基本都是闯关东来的,结合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吉黑一衣带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你我。只是本后来的行政规划给分开了。从这层意义上讲,他们也是东北人。另外,说到文化,夹于华北和东北的比如赤峰,他们的认同感就会差些。其实这可以理解。比如大连,地理上,政区上东北无疑了吧?但是很多大连人并不认同东北人这个头衔。也难怪,大连和东北腹地的文化确实差别较大。

所以说,是不是东北一方面是地理位置上说,一方面是行政区划,最重要的还有文化及人文习惯的认同等等。当你把“东北”作为一个地理名称时,蒙东就是。当你把“东北”硬要往“东三省”这个行政区划上靠,他们就不是。当你从风俗习惯,人文文化以及心理认同上找结果,那他们有的是,有的不是。


与小普吉


我是兴安盟人,东四盟人对自己的认同就我接触的人来看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首先,赤峰市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和其他三个说东北话的盟市不同,赤峰方言是完全不同的京朝片。从文化属性上距离东北的文化距离更远一些。其他三盟,和东北一样,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汉族,多是山东的汉族内迁过来的。很多人能说出自己祖上出自山东哪个县城。因此从文化上对于同宗同源的东北并不排斥,而且也很有亲切感。

虽然文化上具有先天的亲切感,但最终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给予自己的归宿感,让多数东盟人更认同自己的内蒙人身份。我们是听着长调,吃着手把肉长大的,这里的蒙族小孩东北话说得比汉族溜,汉族小伙喝酒比蒙族冲,大家早就融合到一起了。

所以如果身在异地他乡有人问起我,你是哪的人?我会很自然也很自豪的告诉他,我是内蒙来的,我们那骑马上学,我们那高考考射箭,哈哈哈~


唐饥可得


鉴于大家对赤峰议论较多因为作为一个赤峰人而且同学遍布全赤峰境内的人来发表一下我的看法。。。。赤峰面积太大。大过任何一个市级地理面积,这也是为什么分歧多的一个原因。因为赤峰北部有大部分蒙古族而且有很多纯蒙族,说蒙语的。至于汉人口音更贴近蒙东发音,有些方言比如单沟意(意为儿化音)赤峰南部根本不懂。赤峰南部以汉人为主也有纯蒙族的村子。村内说蒙语但是与北部蒙语说不到一起。生活习惯同汉人。南部人口音为辽西方言。同辽宁朝阳话。习惯同辽宁。。。不信?酸菜。火炕。杀猪菜。血肠。粘豆包。粘糕。玩高跷。扭秧歌。唱二人转和评剧(评剧应该是华北居多吧。这个不太懂)种地,民国时作物是谷子。高粱。荞麦。用毛驴拉犁。。大家告诉我这是哪?


坤风286


本人通辽生人,赤峰市上学生活,现在天津,如果有人问我是那里人,我会说内蒙,因为从小就是这个概念,但是我的同学和邻居都是汉族人,大多从东三省过去内蒙的,赤峰1976年还属于辽宁省,所以听到有人说东北人不好的话,我心里不太愿意。虽然有口音,但是我觉的东蒙的汉族人就和东三省的人没啥区别,只不过属于内蒙古自治区。


用户5783894975


内蒙古东四盟市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组成一个完整的中国🇨🇳大东北。一般人以为东北就是东三省那是不对的,沒有了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四盟市那将把东北去掉了一半,所有的大兴安岭林区都在内蒙古自治区所辖区内。








Zh凤舞东方


东北人是汉族人概念,东四盟的汉族人分为老移民和新移民,从东北二次移民过来的新移民当然认为自己是东北人,但是时间久远的关内移民,并不完全认同这种说法,有语言习惯方面的相似之处,更多的是不同的,甚至说某种程度上来讲东四盟中的赤峰等更靠近北京,河北的地区的汉族,他们很早就移民到这里,然后其中的一些人才又去了东北,这里才是好多老东北人的根,老的东北话并不类似与现在被小品影视剧夸张强化的版本,所以时至今日,东四盟中的汉族人,有些认为自己是东北人,更多的是认为自己有独特之处,并不完全认同,直观感觉就是与东北人是邻居。另外,东四盟,是蒙古族同胞最集中的地区,我希望大家讨论的时候不要用地区直接代表人,这样等于无视了蒙古族同胞他们才是这片土地的原住民,能与汉族同胞和谐相处,大家也要说话做事多考虑周全才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