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覺得讀哪些書可以改變自己?

月夜涼太


“讀書能改變什麼?”
這些答案,你可能已經聽到耳朵起繭子了:讀書改變命運、改變心態、改變一切......

讀書的作用,被誇大了太多。


我不否認讀書帶來的好處。我自己就通過讀書,三年內從一個商場營業員“蛻變”成新媒體運營,並且在工作之餘參加自考,兩年半拿到專科、本科雙學歷。並且,我還堅持三年、每年讀完100多本書。

接下來,我就通過讀書給我帶來的三次改變,來分享一下這三個“改變自己”的步驟。


第一次改變:一年讀完100本書

我是一個特別愛買書的人,但我讀書的速度卻非常慢。“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就是我的寫照。
我羨慕那些讀書特別快的人,常常在想:如果我能一個星期讀完一本書,那就太棒了!後來看到臺灣文案天后——李欣頻曾經對學生們說的那句話:“每天看一本書,一年就能與別人有365本書的差距。”

這句話刷新了我的觀念:原來讀書可以這麼快呀!

雖然這樣的說法有點兒誇張,但我還是開始了自己的嘗試——那段時間正好離職在家,每天有充足的時間。為了提高閱讀速度,我開始學習各種高速閱讀法、爭取提升自己的閱讀速度。

當然,《論語》這樣的經典、《飄》《追憶似水年華》這樣的大部頭、或者《高數》這樣的教科書不適用。而且,其中還有不少是“囫圇吞棗”看完的。我選擇的書,大多數是最近出版的職場、經管和技能類圖書。

第一年,我讀完一百本書,平均3天半就讀完一本書;第二年,我的速度更快,讀完了一百二十本。就這樣,我堅持了三年,帶來的改變也是非常可觀的——我進入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做項目助理,從最基礎開始打雜,寫軟文、做項目助理、寫文案開始。這些工作都需要進行大量的閱讀,而我的眼界,也慢慢比以前更加開闊。

這就是“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第一個步驟:通過大量的閱讀、掌握高效率的方法。


但是,高速閱讀的侷限也非常明顯:聽過很多道理,依然做不好一件事。迷茫了一段時間,直到後來在群裡遇到一個大神,才促成了我的第二次改變。


第二次改變: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我在某讀書社群裡面,認識了一位做服飾造型搭配的專家。
他曾經也跟我一樣,嘗試過“一年讀完一百本書”;但跟我不同的是,他能夠在工作中、非常熟練地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並且還能深入淺出地把書中的內容講出來。
據說,這位專家為了能熟練的教別人,自己花了很多錢,把市面上最受歡迎的各種形象造型課、設計課程都學了個遍;此外,他還關注大量的時尚雜誌,並且積累了豐富的時尚培訓經驗。

通過對比,我發現:原來是我們閱讀的“段位”不同。

我的閱讀水平停留在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能快速讀完一本書,但只能記得零零散散的碎片知識,無法提煉書中的核心內容,更不能教別人;而這位搭配專家的閱讀方法卻非常的系統化。
他讀完後,不僅能夠快速理解書中的核心觀點、找到支持核心觀點的論據、論證,還能舉一反三,將其中觀點引申到其他領域。

這種方法被稱為“構建知識體系”。


讀書不應該是“死記硬背”,而是要將我們學過的內容,組建成一個完整的結構。在這個結構中,哪些知識是重點、哪些比較偏重理論、哪些是實用性比較強的,都可以一目瞭然。並且隨時可以拿出來運用。
簡單來說,構建知識體系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1.發現問題、找到問題
2.針對你的問題,大量閱讀
3.將碎片知識整合、結構化
4.將學到的知識用自己的語言分享出去
5.將知識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6.創新:嘗試打破那些規則
完成最後一步,我們腦海裡的知識就開始成倍增長了。

這就是“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第二個步驟: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橋樑,事半功倍地學習。

可是,任何方法都有它的侷限性,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自己又陷入了一個怪圈——努力和收益不成正比。
我想,很多職場人士都有過這樣的遭遇:自己每天都很忙,但隨著效率的提升,手頭的事情卻有增無減;而且工資卻遲遲漲不上去。
接下來,就要聊到我的第三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改變了。


第三次改變:將努力的價值最大化


古典老師在《躍遷》一書中提到:這個時代真正的高手,幾乎都有一個特點——他們既懂得如何驅動自己持續努力和積累,也懂得藉助社會和科技趨勢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

意思很簡單:真正的高手,並不是力氣最大的人,也不是最勤奮、最刻苦的人;而是那些懂得使巧勁兒、“四兩撥千斤”的人。
我們公司有一個攝影師同事,參與拍攝過很多場婚禮,在“視頻拍攝”領域可謂輕車熟路;但是,他有個缺點是:拍照不好看,而且設計感也稍微差了一些,無法擔任美術指導這個職位。

在公司呆了半年後,他卻突然升了職。

因為,最近這段時間,抖音短視頻特別受歡迎,公司也順勢推出了“汽車測評”的視頻欄目;這位同事充分發揮他“擅長攝像”的優勢,完美勝任了新的崗位,把汽車測評欄目做得風生水起,後來還得到重慶交通廣播電臺金牌主持人——林海的邀請,每個月都有機會參加全國各地的車展。
如今,視頻平臺多如牛毛,但真正能稱為“頭部平臺”的,恐怕要數抖音了。

這位攝像師同事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在於他懂得藉助“抖音”這個風口上的平臺,將自己的優勢結合起來。在大家都努力做加法的時候,他就像做了乘法、一口氣將自己的價值翻了好幾倍。

同理,做PPT是我的優勢。
如果我的PPT能力、只是用來幫同事做好工作總結,除了幫我結交一些人緣、鍛鍊技巧之外,就沒什麼價值可言了;相反,如果我的PPT能夠幫助公司做好外部宣傳、做好客戶提案、幫助公司多拿幾份訂單合同,那麼,我做的就是高價值的事情。

前者是幫助我做加法,後者卻是在做乘法。


《孫子兵法》說:“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善於指揮作戰的人,所造成的態勢就像從千仞之高的山上滾下圓石一樣,用力極微、其衝擊力極大,勢不可擋。
古典老師也說:世界發展這麼快,佔住這個頭部,捕捉下一個頭部的機會是最好的戰略。把握當下才能擁有未來。

這就是“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步驟:躍遷知識——發揮自己的最大價值。


總結一下我們分享的內容:如何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


三個重點:1.高速閱讀:通過大量的閱讀、掌握高效率的方法;
2.構建知識體系: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橋樑,事半功倍地學習;
3.知識的躍遷:將自己的價值最大化。


簡單來說:改變的原因不在於讀書本身,而在於你讀完之後、獲得了什麼啟發?之後你又做了什麼事情?
讀書不會在一夜之間給我們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它更多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一點點地潤澤你的心靈。

堅持閱讀,總有一天你會成為自己想要的改變!


5分鐘讀書


對於成年人來說,想要改變自己,就要不斷提升自我價值,建議多讀以下幾種類型的書。
1、專業類書籍
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上生存,都需要通過工作來實現自己的價值。無論是哪種工作,都會涉及到相應的專業技能。

多讀些提升專業技能的書籍,可以幫助我們更加遊刃有餘地應對工作,同時也會得到職業生涯的進階。

從長遠的角度上看,這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不僅可以提升競爭力,也是自我升值的關鍵。
2、認知類書籍
要想提升自己,除了工作能力以外,我們還需要提升自己的認知維度。一個人思考的深度不同,他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會不同,遇到問題給出的解決方案也會有所不同。

所以,多花些時間閱讀一下認知提升類的書籍,從思想上改變自己,進而達到提升自我的目的。

3、人際溝通類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僅有自己,還有各種各樣的關係,能妥善處理好人際關係,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煩惱。
所以,在時間允許的時候多去閱讀一下人際溝通類的書籍,瞭解一下溝通的方法,不僅可以增加生活的幸福感,還可以讓自己變成一個受歡迎的人。

4、拓展眼界類

這類書籍沒有特別的限制,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隨便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拓展自己的眼界,瞭解未知的世界,還可以激發出個人的創意。
前三類書籍都是有目的的閱讀,最後一類可以認為是沒有目的的閱讀,這類看似無用之書,恰恰可以拓寬我們的知識面,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將自己已有的知識串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我是職場達人歐陽芊雙,如果答案對您有所啟發,歡迎點贊關注。


歐陽芊雙


這個問題有點廣泛!

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很多方面,比如:識字能力、理解能力、修養、心境、氣質、提升某方面專業知識、思考能力……等等;

我們讀書,有時是為了打發無聊時間;有時是為了學習相關專業知識;有時是為了某種考試;有時是為了提升自己氣質;有時是為了陶冶情操;有時是為了開闊視野;有時是為了提升思考力……等等,無形中帶著某種目的在讀書,從而也提高了讀書的效率。

在如今高速發展的社會,我們有時會發現自己的學習速度趕不上了社會的的進步速度,從而有的人發現讀書的學習效率太慢,從而轉移到了互聯網學習。

我想說的是,互聯網知識量很多,也很好,但過於雜,過於亂,要是咱們自己沒有過人的自律能力,往往有時會發現,本來要搜索個東西,卻被互聯網廣泛的東西帶偏,反而降低了效率。時間一長,大家會有所依賴互聯網,當遇到不懂不會的知識時,第一想到的就是“我查查,我搜搜”。

讀書,雖然慢,但給人留出了思考的時間,無形中也從讀書的過程中養成了獨立思考的能力。讀書的過程是一個“內消”的過程,在讀書的過程中,夾帶著一個人好多品質的養成。

至於讀哪些書可以改變自己;我個人認為,首先你得弄明白“我想要改變什麼?”然後選擇相應的書去看,需要堅持一段時間。

總之,帶著目的去讀書,效果會更明顯!


一凡數理課堂


確切說,讀什麼樣的書都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

讀一本好書,可以改善自己的人生;讀一本壞書,可以摧毀自己的人生。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顏如玉和黃金屋是書中的營養,在不同的人眼裡是不同的價值觀念,所以,不同的人看同一本書,角度不同,取裁不同,效果也會有差異。

弗郎西斯·培根的《論讀書》中說:

讀史使人明智,因為"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

讀詩使人聰慧,因為詩是最精簡美麗的語言 ;

演算使人精密,因為心會和數字一樣細如髮 絲;

哲理使人深刻,因為看問題的角度會更多元 ;

倫理學使人有修養,因為道德是每個人心中的準則 ;

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因為出口成章靠的是邏輯。

書,是前人的智慧、經驗;讀書,是人生修行的捷徑。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讀書,並且要讀好書,從中汲取營養,用以改善提高自己的人生質量。






春風詩書畫


讀什麼書能改變人生?人類在世生存需要陽光.空氣.和水;但更需要真理.智慧.能力!只有這三樣豐富了.才能不在世上白活一回!要想真心得到.請君靜下心.認真查考.學習聖經.能使愚拙變智慧.能使不能變全能.能使失敗變成功!我深有感悟.領受.用感恩的心實話實說。


公平公義572李洪良


必須體系讀書,亂讀沒用。

現代主義文學的閱讀之路(1)馬拉松第一程慢跑

序言

~這是我們讀書群的一次馬拉松,歷時一年讀一百本小說的長跑計劃。這個計劃分兩階段,第一階段41本(六一節前,兒童節快樂),第二階段59本(2018年11月底)

第一部分:現代主義文學(很多作品很難說是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不必拘泥)(必讀18本,再另選10本)

1自然主義(現代主義過度階段,讀一本)

左拉

2象徵主義(詩歌愛好者四選一,其他讀者瞭解一下)

馬拉美,艾略特,魏爾倫,蘭波。

3唯美主義(三選一)

王爾德《快樂王子》,川端康成《雪國》《伊豆的舞女》

5迷惘的一代

菲茨傑拉爾德《了不起的蓋茨比》

6垮掉的一代

傑克·凱魯亞克《在路上》

7黑色幽默(三選一)

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品欽的《萬有引力之虹》、馮古內特《第五號屠宰場》

8魔幻現實主義(三選一)

胡安·魯爾福的小說《佩德羅·帕拉莫》

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小說《百年孤獨》

秘魯作家馬利奧·略薩的小說《城市與狗》

9法國“新小說派”(三選一)

法國作家阿蘭·羅布-格里耶《橡皮》 《窺視者》

瑪格麗特·杜拉斯《情人》

10意識流(至少兩本)

首選:福克納 (先讀他短篇集《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再讀《喧譁與騷動》)

其次:馬塞爾·普魯斯特、詹姆斯·喬伊斯、弗吉尼亞·伍爾芙、

11新感覺派(選兩本)

日本:橫光利一、川端康成(也屬於唯美主義流派);中國:施蟄存 短篇《梅雨之夕》《將軍底頭》

12超現實主義(瞭解一下就可以了)

詩人布勒東、阿拉貢、艾呂雅和畫家達利等。

13“結構現實主義”

略薩《酒吧長談》

14表現主義(二選一)

卡夫卡《城堡》《審判》

15新寓言(四選二)

 圖爾尼埃 短篇《禮拜五或太平洋上的靈簿獄》

莫迪亞諾《暗店街》

克萊奇奧作品《流浪的星星》《訴訟筆錄》

16存在主義小說(二選一,都不長)

加繆《局外人》

薩特《噁心》

第二部分:後現代主義 (和上面書單有些重疊)(選5本)

約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條軍規》

庫爾特·馮尼格特《第五號屠宰場》

托馬斯·品欽《萬有引力之虹》《V.》

納博科夫《洛麗塔》

羅布—格里耶《窺視者》

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英國

福爾斯的代表作《法國中尉的女人》

中國

劉索拉《你別無選擇》

博爾赫斯【阿根廷】《小徑分岔的花園》

加拿大

阿特伍德《盲刺客》

------------------------------------------------

以下作家至少讀5本(和上面書單不要重複了)——

納巴科夫 《洛麗塔》

太宰治

陀思妥耶夫斯基

波德萊爾詩歌《惡之花》

.葉芝 詩人

村上春樹

托馬斯·曼 [德]

勞倫斯

加油站(3本)

美學著作(二選一)

李澤厚《美學三書》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

心理學(二選一)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

榮格《人類及其象徵》

哲學(選一本)

薩特,尼采,叔本華,孔孟子老莊子


尋虎


看你缺什麼,看重什麼,就讀什麼樣的書,能給自己帶來幫助的書


crhk


自己必須知道想要改變成什麼樣子


鐵臂阿童盼


我覺得只要是正規出版的書刊,都可以啟示自己,生活本來就是多知多彩的,多看書,確實能對生存,生活有益


叢1418203217


一是勵志的書,要有不屈服命運的堅強意志和毅力。二是科學技術方面的書,改變命運不是一句空話,要有真才實學。三是如何做人即修養方面的書。要做一個誠實守信,勤勞致富的帶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