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解讀《邯鄲市住房制度改革實施方案》

 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張紅軍)按照“雙創雙服”活動總體部署,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總體定位,邯鄲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牽頭制定了《邯鄲市住房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加快培育住房租賃市場

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增加供應、支持消費,盤活存量、優化增量,政策扶持、強化監管,力爭到2020年基本形成供應主體多元、經營服務規範、租賃關係穩定的住房租賃市場體系。培育機構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鼓勵發展國有租賃企業。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物業服務企業開展住房租賃業務,增加市場供給。規範中介機構服務行為,豐富租賃市場房源。

強化住房租賃監管。加強和規範住房租賃市場管理體制,建立監管機制,健全企業主體備案、誠信建設、分類管理等制度,推行統一合同範本,實現合同網上備案;各方可在“邯鄲市住房租賃監管服務平臺”租賃板塊上查詢和發佈租房信息,辦理房源委託、合同網上籤約、網上租賃登記備案等業務,核實每條房源信息。建立信用管理制度,促進房地產租賃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推進棚戶區改造

按照“2018年、2019年重點攻堅,2020年掃尾”原則推進棚戶區改造,邯鄲市將著力解決棚戶區居民居住環境髒、亂、差和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問題,破解棚戶區改造項目資金短缺瓶頸,同時防範棚改融資中的金融風險。

在落實棚改項目上,層層分解任務。多渠道籌集資金,準確測算改造成本,可以按照“地塊自行平衡、縣區綜合平衡、市域統籌平衡”原則,優先安排改造現有的國有工礦棚戶區、林場棚戶區、墾區危房、城市危房(C、D級)、城市棚戶區、城市建成區內城中村。嚴格控制將改建工程納入棚改範圍。安置房品質不低於同小區開發的商品房,杜絕“半拉子”工程。以工程質量終身負責製為核心,落實建設、施工、監理等八大主體責任,逐步推廣裝配式建築。切實保護好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

強化相關政策落實,對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做到應保盡保,嚴格落實相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減免政策。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推進棚改土地徵收、項目手續、建設進度、工程質量、審計等規範運作。10月底棚戶區改造工程開工率達到100%,11月底前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嚴格考核問責,實施目標責任制管理。採取召開調度會、月通報、督查、約談等方式,督促各地工作進度。市安居辦、市建設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等單位各負其責,條塊結合,主動作為,營造齊抓共管良好氛圍。

完善住房公積金制度

邯鄲市公積金管理中心已實現資金交易的實時結算,支持業務辦結資金秒級到賬,提高資金結算效率。住房公積金綜合服務平臺由服務渠道、數據接口、綜合管理系統和安全保障體系組成,承載信息查詢、業務辦理、信息發佈、互動交流等功能。目前,綜合服務平臺八大服務渠道全部開通運行,四類服務功能基本實現,綜合管理系統高度集成,安全保障體系完整,運行績效分析實時生成。綜合服務平臺運行平穩,方便職工自助辦理住房公積金業務,有效提升服務水平。

為擴大住房公積金繳存範圍,為推進個人繳存擴面,將個體工商戶、進城務工人員及在邯鄲就業的港澳臺同胞等納入繳存範圍,肥鄉、永年、涉縣、大名、磁縣、臨漳、邱縣、雞澤、館陶、曲周共10個縣(區)財政供養職工單位繳存比例尚未達到12%的,2018年統一調整為12%,個人繳存比例均不低於8%。

嚴格整治房地產開發企業拒絕購房者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行為,邯鄲市住房公積金貸款業務對住宅開發項目不再設置項目合作集中審批,對五證齊全、建設工程不涉及重大法律問題,開發商未被納入失信企業名單、未涉及非法集資的項目實行開放式合作。對拒絕或變相拒絕購房人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或房屋銷售中介機構責令整改。對拒不改正的公司,中心將向 “信用邯鄲”“開發企業信用平臺”“企業金融信息基礎數據庫”推送失信信息,進行懲戒。

探索共有產權住房制度

住房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明確,納入國家計劃的政府投資公租房分配率達到90%。全市棚改開工16456套(戶),任務已分解落實到各區縣和具體項目。截至3月,公租房基本建成753套,佔年度任務目標的103%;列入國家計劃的政府產權公租房已分配35957套。

為促進保障房資源分配更加公平、合理,充分發揮改善民生和房地產市場調控雙重作用,將探索適合邯鄲市的共有產權制度,主要就適用對象、申請條件、申請流程、房屋籌集模式及產權形式等方面進行初步考慮。

共有產權住房政策,將通過實行政府與購房人按份共有產權方式,政府將其持有的部分產權的“使用權”讓渡給首次購房人,最大限度支持夾心層首次購房需求。今後不論從住房品質、管理水平、供應規模上均會進一步提高,固化發展共有產權模式,多渠道解決群眾住房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