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在抗日戰爭中,一方拼刺刀而另一方也要和他們對拼刺刀,難道是沒有子彈嗎?還有什麼目的?

西瓜愛體育


拼刺刀這種戰術主要是在一戰以前被運用的比較廣泛,因為當時的西方國家使用的是前裝彈的滑膛槍,裝彈過程十分繁瑣,速度也很慢。

早期落後的軍事技術和戰術,導致了刺刀戰的興起。

在早期的熱武器交戰時,兩軍先是排隊互相“槍斃”,等兩軍接近到一定距離的時候,就必須要上刺刀衝鋒,使用白刃戰來沖垮敵軍。

這種戰鬥方式,到了一戰時期還比較流行,因為那個時候的世界各國軍隊,由於軍工技術不發達等原因,大多數還是使用手動步槍甚至單發步槍。

這種步槍換彈速度慢,在換彈的期間,如果敵軍突然接近的話,往往會讓己方軍隊在近戰時處於劣勢,當敵方軍隊發起刺刀戰的時候,我方軍隊必須要同時以刺刀戰對敵,不然就會被密集的敵人用刺刀沖垮防線,造成己方軍隊潰敗。所以這個時候的陸軍還比較重視白刃刺刀戰的。

比如一戰前發生的日俄戰爭,俄國軍隊就是在日本的“豕突”戰術下,被日本軍隊用刺刀戰沖垮了軍隊而敗北。所以一戰、二戰期間的日本陸軍,由於廣泛裝備了手動換彈的三八式步槍,因此對於刺刀戰非常的重視。並將拼刺刀作為戰鬥訓練的重要科目來進行訓練。

日本都是這樣,中國軍隊就更不用說了,到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武器裝備先進程度還不如日軍呢。由於中國軍隊也是大量裝備了手動拉栓的中正式步槍,因此在近戰的時候,也必須要上刺刀打白刃戰,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避免手動換彈的時候被敵軍沖垮隊伍。

二戰時期,世界各國已經在全面淘汰刺刀戰。

當然了,到了二戰時期,由於陣地戰戰術不斷的更新,以及坦克、大炮、機槍等先進武器被大量投入使用,步兵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作為戰場的主力被投入使用,所以像一戰中那樣發起大規模步兵集團衝鋒的情況不是很多。

而且在衝鋒時一般多以班為單位或者採用三三制進行散兵線衝鋒,所以像一戰時那樣的大規模刺刀戰基本上就不多了。

而且到了抗戰後期,中國軍隊開始逐漸換裝美式連發武器,這個時候就刺刀戰的出現概率就更少。理由也很簡單,敵軍在衝鋒的時候,我軍可以憑藉自動武器的密集火力直接將敵人消滅在進攻的路上,自然也就不需要打什麼刺刀戰了。

說到底,一個戰術的使用,主要還是為戰場服務的,在戰場上進行白刃格鬥對自己有利的時候,自然就會使用白刃戰,如果白刃戰對自己不利,那還使用什麼白刃戰?大家又都不是傻子。

當然了,抗日戰爭有關的電視劇或者電影裡倒是會常常放一些白刃戰的鏡頭,這個主要還是為了渲染抗日戰爭的艱苦性和殘酷性,突出劇情的緊張程度。在真實的抗戰中,出現白刃戰的情況並不是很多。


落下m


題主問抗日戰爭中,為何一方拼刺刀另一方也要和他們拼刺刀,巴山夜雨涮鍋為您做如下回答:(1)響應拼刺刀的,一定是認為這樣對自己比較有利,或者沒有太不利(2)這種刺刀禮儀也並不是總被遵循。


先說說大規模拼刺刀發生的幾種情況。

情況之一,是進攻的一方已經衝到了陣前,雙方距離極為接近。這時候,由於中日雙方都缺少強大的近距離火力,槍彈又容易在混戰中誤傷友軍,這時候上刺刀與敵人肉搏成為了相對最有利的一種戰法。當然,這種刺刀會戰的發起有不同的情況。有時候是進攻方直接端著刺刀衝進防守方針線,有時候是防守方面臨敵人衝入陣地,以刺刀發起逆襲。不管哪一種,對方基本沒有其他選擇,只能應戰。

情況之二,是雙方膠著戰鬥中,其中一方因為彈藥不繼,或者處於絕對劣勢,被迫以刺刀發起困獸之鬥。畢竟刺刀不消耗彈藥,而且也能最大限度拉低雙方兵器上的差距。不過,這種情況下,中國軍人主動發起的刺刀搏鬥,比較容易得到日寇的響應。因為日寇有所謂武士道精神,對刺刀很狂熱,且自恃刺刀技術好,認為用刺刀擊敗中國軍隊更顯得皇軍威武。相對而言,中國軍隊沒有那麼教條,在能用火力解決的情況下不會去和鬼子拼刺刀。電影《臺兒莊會戰》中最後十幾個鬼子退到膏藥旗下,企圖發起刺刀玩命,直接被一梭子掃翻了。

情況之三,是雙方在遭遇戰中忽然相逢,形成混戰。這時候火力難以發揮,就只能靠刺刀見真章了。

除了上面三種情況外,有時候在雙方火力都沒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也可能出現一方發起刺刀挑戰,另一方迎接挑戰,都試圖以刺刀戰勝敵人的默契。這種情況往往是雙方都士氣高昂,要用刺刀見紅的精神壓倒敵人。在百團大戰中,八路軍攻打日本據點時,出現過我軍一個排與敵軍一個不滿編的小隊進行刺刀決鬥,最後雙方几乎同歸於盡的慘烈戰鬥。


巴山夜雨涮鍋


有網友問:抗戰為什麼有那麼多拼刺刀的戰鬥,難道迎戰的一方都沒有子彈了嗎?抗戰每次戰鬥都靠拼刺刀決勝負,其實那只是影視劇帶給觀眾的印象。在整個抗戰,刺刀傷連1%都不到。

就是白刃戰最頻繁的華北游擊戰,刺刀傷也低於4%,發生在1938年的張鼓峰戰役,日蘇戰爭,蘇軍的刺刀傷為1%,日軍刺刀傷更是低於千分之4。其實在抗戰的刺刀戰遠沒有影視劇表現的那麼誇張。

而且刺刀衝鋒的最終目的,也並不是拼刺刀,而是,鼓勵士兵進行勇敢的30米-50米距離衝鋒,日軍也沒有什麼拼刺刀卸子彈的說法,這在日本任何一本步兵操典上都沒有。

日軍要求的刺刀衝鋒是,機槍從兩翼側射掩護,擲彈筒和迫擊炮在正後方炮擊支援。步兵一律上刺刀快速奔跑衝上對方陣地,在最後時刻要扔出一排手榴彈和開一排槍,然後才衝進戰壕裡。

由於,雙方主要都是單發栓動步槍,一旦對方衝進30米距離,手榴彈已經扔出來,那麼,迎上去拼刺刀是唯一可以阻止住對方的戰術,栓動步槍再開槍已經來不及了。

日軍打仗從來都不講究什麼武士道精神,這都是地攤文學瞎編的,日軍是,能放毒氣就放毒氣,能下細菌就下細菌,能以多打少,絕不以少打多,可以隱蔽起來陰對手,絕不出來打正面。可以趁對方睡覺,搞夜襲,絕不早晨吃完飯才出來打仗。

在近戰,日軍也一樣開槍,不僅是步槍,機槍擲彈筒迫擊炮,在日軍衝鋒近戰的時候都是對目標的後方和側面全速射擊的。日軍為了怕傷人,講究武士道,退子彈?這種謠傳也有人相信?講究武士道,講究公正原則,還能濫殺無辜婦孺?


深度軍事


為什麼抗日戰爭中,一方拼刺刀另一方也要響應拼刺刀,難道是沒子彈了還是有其它原因?

拼刺刀,就是常說的白刃戰、肉搏戰;肉搏戰在人類戰爭史中一直存在,已有幾千年歷史!

二戰期間,中國軍隊總體來說武器裝備落後。在全面抗戰爆發後,很多軍隊由於武器彈藥的缺乏(基本平均3人一杆槍),還有槍械射程不如日軍的情況下,只能想方設法的節約彈藥;有時候與日軍肉搏也是無奈之舉!

日軍武器先進於中國軍隊,火力也強;中國軍隊想要對日軍規模性的殺傷,只有近戰、夜戰、埋伏戰來才能消滅日軍。在兩軍短兵相接,打成一團時,槍炮基本上已經失去了它的作用,肉搏是最好的戰法。

二戰時期,中日雙方士兵基本都是用步槍,而步槍穿透力較強,如果開槍會傷害的自己人;且步槍基本是拉一下槍栓打一槍,在連續開槍的時間上也不允許,這也是拼刺刀的主要原因之一。

對於我方來說,在當年最重要的還是武器彈藥的缺乏,補給跟不上,有些時候寧願用人去拼、也不願去消耗過多的彈藥;如果有足夠的武器裝備,誰願意拿人命去拼!凡是能用武器解決的戰鬥,誰又願意用拳頭來解決戰鬥呢!

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我有和小鬼子一樣的武器,誰願意拿戰士的生命去拼,我們一人一挺機關槍直接突突就好了!


中國從清末八國聯軍入北京開始,就一直在消耗國力,大大小小的戰爭就沒有停過。

國家滿目瘡痍,工農生產基本停滯,只有消耗沒有生產,到抗日戰爭時期,國力低下、技術匱乏,只能生產出一些低端的武器裝備,不僅武器質量差,而且數量也跟不上,在裝備不如人的情況下怎麼辦,只能想方設法的和敵人肉搏拼刺刀(都是被逼出來的)。


灌江口小二郎


為什麼在抗日戰爭中,一方拼刺刀而另一方也要和他們對拼刺刀,難道是沒有子彈嗎?還有什麼目的?

抗日戰爭中,拼刺刀其實大多數發生在我軍彈藥耗盡的情況下,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由於當時我國各種產業都處於落後狀態,所以我軍,特別是八路軍,經常會出現彈盡糧絕的情況,只能選擇拼刺刀,捍衛中國軍人最後的尊嚴。

其實在這個過程中佔據了絕對優勢的日軍是可以選擇開槍的。但是日軍沒有開槍,也絕不是處於什麼武士道。

在我軍彈藥耗盡、處於劣勢時,一方面日軍狂妄自大,看不起我們中國軍隊;另一方面就是,日軍出於鍛鍊士兵,並且激發軍隊的戰鬥力。所以才會選擇放棄優勢,選擇跟我軍拼刺刀。

以日軍用我中國平民當靶子,練刺殺的殘忍,是不會放棄這樣的機會的。

至於說,在拼刺刀時,日軍會退子彈,這應該只是影視作品裡的表現手法。

在拼刺刀時,因為日軍“三八大蓋”初速較高,穿透性強,所以極易穿透人體,對戰友造成傷害,並且因為子彈變形、變相等原因,傷口更大,且極易留在人體內,危害更大。所以在日軍《步兵操典》裡,有明確要求,在肉搏時,使步槍處於安全狀態,其實也就是關保險就行了。

所以,在影視作品中,將子彈退到地上,只能是一種表現手法。

至於在日軍處於窮途末路時,我軍與之進行白刃戰。也是出於這樣的目的,讓很多新兵擺脫對日軍的恐懼,只有經歷真正的戰鬥考驗,才能成為合格的戰士。

我是春秋百曉生,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今天的人們為了懷念在抗日戰爭中死去的先烈時,會拍攝一些相關題材的電影和電視劇,就是為大家再現一下當年對抗外來侵略者時的艱苦鬥爭。

但是大家在看這樣一些戰爭題材的片子的時候往往也會發現,劇中的小鬼子特別喜歡拼刺刀,這似乎也成為了日本鬼子的一張名片。

小鬼子的形象不用多說大家也都知道,穿著黃色的軍裝扛著一把長槍,上面還裝著一把刺刀,到處燒殺搶掠,在中國的領土上幹了不少的缺德事。

但是日本人畢竟是跋山涉水地來入侵我們國家,根本就佔不到太大的優勢,而在戰場上,當小鬼子打不過中國部隊的時候往往都會選擇和我們拼刺刀。日本人會選上一批不怕死的士兵,把槍裡的子彈全都拿出來以免誤傷自己人,隨後就大批衝鋒迎著炮火用刺刀和中國軍肉搏。

有人就會問,小鬼子衝上來的話就用槍炮打的他們衝不上來啊,為什麼要和他們拼刺刀呢?原因有這麼幾點:

子彈寶貴,拼刺刀能節省彈藥

在抗戰還處於初期的時候,我們國家的軍事力量還不夠發達,只有國民黨的一部分軍隊能夠擁有先進的槍支,而八路軍等軍隊根本就沒有太好的武器配備,都要靠自己去繳獲,或者依靠別的渠道獲得。而在幾十年前的中國,一顆子彈的價格甚至都要比一隻羊貴,很多土豪地主都不捨得用子彈來保護自己的家財,更不要說在戰場上盲目地射擊,一槍一彈都是錢吶!

中華武術的歷史久遠,也不怕小鬼子拼刺刀

小鬼子的劍道和各種文化本身就是從中國傳過去,可以說在過去的幾千年中我們一直都讓日本乖乖低頭服軟。就算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也流傳著用中國砍刀劈砍日本鬼子腦袋的事蹟。日本鬼子敢在戰場上和我們比試拼刺刀,就是對中國武術最大的諷刺,中華大砍刀分分鐘教他們做人。

最為重要的一點,戰場上誰更勇敢誰就贏,狹路相逢勇者勝

在打仗的時候,除了要把握作戰的時機,更重要的還是要鼓動將士們的士氣,這樣才能在氣勢上壓垮敵人。小鬼子要和我們拼刺刀,那就和他們拼,在他們最擅長的事情上讓他們徹底服氣,也能夠讓他們心中崇拜的武士的精神徹底崩塌,再也不敢隨便向中國挑釁。所以在抗日戰爭後期的時間裡,許多日本士兵都出現了怯戰的心理,從內心深處抵制打仗,這也是我們能夠取得戰爭的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天這個時代,武器已經發展到了十分先進的地步,我國的軍事實力已經排在世界的前列,已經擁有了保護自己與保護他人的軍事力量,但是冷兵器仍然沒有被淘汰,也是足夠威懾敵人的存在,希望我們的祖國更加的繁榮昌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我是籬上青,期待你的關注!


籬上青說歷史


手動步槍的年代,日軍端著三八大蓋打一槍也不容易,拉槍栓、瞄準、射擊這個步驟所耗費的時間相對自動火器真是太長了。

下面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哪些情況下戰鬥一方或者雙方不得不選擇拼刺刀。

首先自然是彈藥不足的情況,這個沒辦法,戰鬥沒結束,沒有子彈,那也只有咬咬牙,衝上去拼刺刀。

而在雙方自動火器裝備水平都很差的前提下(八路軍甚至都不能保證人手一把槍,槍械的水準也比較落後),比如在中國抗日戰場上,如果日軍和八路軍對陣,在距離很近的情況下,選擇刺刀衝鋒往往更有效率,也更具殺傷力。

拼刺刀也是拼雙方士兵的心理素質,畢竟拼刺刀是個殘酷的場景,試想,當對面幾十個幾百個漢子端著明晃晃的刺刀不要命地大吼著衝過來,見人就捅,你怕不怕?或者你作為進攻一方,馬上要衝進敵人的陣地裡,突然對方戰壕裡躍出許多端著刺刀的大漢反衝鋒,你要不要跑呢?

那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捅死一個夠本,捅死兩個就賺了。

在雙方短兵相接的時候,由於自動火器的匱乏,拼刺刀成為雙方必然的選擇。

日軍普遍裝備的三八大蓋,射速高,射程遠,口徑小,如果有不怕死的日軍敢在近距離戰的時候還用手動步槍,估計剛放出一槍就已經被對方士兵給刺了個對穿,或者是剛端起步槍就已經被對方給砍了。另外在短兵相接的時候,三八大蓋的步槍子彈可能在射穿人體後繼續亂飛,傷到自己人,而如果沒有射中敵方人員的要害部位,那對方同樣還是可以揮起大刀把你給砍了。

而在抗戰初期,由於當時派往中國戰場的日軍大都為甲等師團的主力部隊,戰鬥力強,基本上近身肉搏時,三個中國兵才能對付一個日本兵,在短兵相接時如果選擇步槍射擊對日軍來說簡直是賠本買賣,而且在亂糟糟的格鬥現場,射出的子彈也很容易誤傷到自己人,所以,日軍索性選擇退出子彈後拼刺刀。

而八路軍在對敵鬥爭中,苦於裝備和子彈的不足,一般對日作戰以伏擊小股日軍為主,採用運動戰、遊戲戰等戰法,不斷消耗敵人有生力量,並尋求繳獲裝備物資。例如亮劍裡的李雲龍,就選擇在日軍的必經之路上進行設伏,與鬼子的距離非常近,往往具有居高臨下的優勢,等鬼子進了“口袋”,就手榴彈和各種火器一起招呼,有條件的話可以事先佈置一些地雷炸彈什麼的。然後在很短的時間內,趁鬼子還沒完全反應過來組成防禦隊形,就迅速向日軍發起衝鋒,攻入日軍隊伍中,而這種情況下日軍往往只來得及開一槍後就要迎接拼刺刀,隨後雙方就攪和在一起了,這樣日軍的航空兵和炮兵也沒法為友軍提供支援。

隨著日軍在各條戰線上節節敗退,日軍在中國大陸的老兵打的也差不多了,補充上來的兵源層次不齊,日軍的戰鬥力也不斷下降,士氣不斷低落。而八路等武裝力量無論生活水平還是裝備水平都不斷提升,基本上到了戰爭後期,八路軍可以做到和日軍一對一拼刺刀了。

當然,在其他戰場上,日本人就沒有拼刺刀的機會了,當日本士兵高呼“板載”衝向美軍和蘇軍的時候,蘇軍以步坦協同作戰的鋼鐵洪流配以近距離作戰使用的衝鋒槍,給諾門坎狂妄的日軍當頭一棒,日本人很少有接近蘇軍近身肉搏的機會,基本上就一片片倒在了陣地前。

而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則普遍裝備了手槍,來對付日本人的拼刺刀,手槍作戰靈活,可以任意轉向,裝藥少射程近,也不易貫穿誤傷自己人,但是它的威力是遠超刺刀的。美軍還三人一組,如果一人手槍子彈打空了,另外2人可掩護其裝子彈。

在2004年5月,伊拉克巴士拉以北地區,一支20人的英軍巡邏車隊遭到100多人的什葉派武裝伏擊,英軍建立防禦陣地進行還擊,但很快子彈耗盡,而空中支援還不能及時到達,指揮官就下令全員上刺刀對什葉派武裝進行衝鋒,雙方距離約為100多米,20多名英國人端著刺刀直接衝過這100多米的開闊地帶跳進了什葉派的塹壕裡進行白刃戰,什葉派武裝迅速崩潰,很快敗逃。

這場戰鬥中,英軍3人受傷,什葉派武裝20多人陣亡。

綜合來說,拼刺刀的前提是雙方或對方的近戰火力不強,再配以士兵們強大的心理素質,才能一衝到底,絕處逢生。


雲中史記


並不是沒有子彈,而是在能產生刺刀戰鬥的距離上,再使用步槍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一方如果成功的發動了刺刀襲擊,那麼另一方如果不接招拼刺便只能退卻,這樣便會陷入陣地丟失,還被對方尾隨追殺的境地。

何況面對狂衝而來的對手和滴血的刀尖,你能射出幾槍?又能射中幾槍?初中女生的50米跑優秀成績是8秒,刺刀白刃發起距離普遍在30-15米甚至更近,按照抗戰的操行,30-15米距離上絕對會迎來一批手榴彈的攻擊,手榴彈炸完人都衝跟前了,就算你開槍打倒第一波,第二波刀尖眨眼就捅在你身上。

所以在大部分陣地戰中,如果雙方交戰距離開始增進到犬牙交錯的地步,部隊便得考慮是否需要安裝刺刀,以抵禦對方突如其來的近距離突擊,免得措手不及。

刺刀戰術從火槍剛開始運用便開始出現,早期火槍金屬工藝低劣,所以連續射擊的次數不多。又因為敵方冷兵器部隊很容易想辦法拉近距離,通過近戰給火槍部隊造成傷害,故而火槍兵們逐漸裝備了刺刀,通過這種刀具將火槍變為長矛,繼續結陣戰鬥,不至於面對敵人束手無策。

隨著火槍的普及,戰爭形勢發生了轉變,火槍上的刺刀成了最重要的第二武器,歷經拿破崙戰爭、普法戰爭,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刺刀戰術仍然是重要的步兵戰術。敢不敢於拼刺、拼刺水平如何甚至可以決定一支部隊的作戰水準。俄國名帥蘇沃洛夫就在著作《制勝科學》中寫下了:“刺刀見紅,是步兵的靈魂”這句名言。

二戰時刺刀的作用開始下降,但中國戰場上輕武器仍然佔據著主導地位,無論是缺槍少彈的中國軍隊,還是耀武揚威的日本軍隊,統統都離不開刺刀戰術。

白刃戰其實是一種近距離的突擊戰術,一旦白刃戰取得了戰機併成功發動,雙方人員混雜在一起會形成難解難分的局面。所以不光是二戰那些單發的栓動式步槍,就連現在的自動武器在白刃戰中也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

有人說衝鋒槍是白刃戰法寶,此言差矣,衝鋒槍同樣很難應付白刃戰。固然連發具有優勢,但亂七八糟的場面中除非你敢下手將戰友與敵人一同掃死,否則很難以非肉搏的形式加入到戰陣中去。現代刺刀戰術式微是因為戰爭中輕武器火力密度的上升、戰術地位的下降,以及排兵佈陣方式的變化造成的。

故而白刃戰開始後,槍械的功能被降到最低,唯有通過拼刺能力和投入兵力來戰勝對方。二戰時代的步槍威力過剩,穿透能力超強,一槍過去能打穿好幾個人,誰敢亂用?

日軍在甲午戰爭後全面推行了國家的義務教育,這種教育與我們今天的坐課堂上課不一樣,包含了劍道、兵器、弓道、軍事化訓練和武器掌握等內容,甚至還要訓練捱餓能力與爬山、野外生存。

刺刀格殺被稱為“銃劍術”,在日本軍國主義教學中屬於再正常不過的內容,因此身體矯健的日本精兵從小就在進行這種訓練,所以他們並不懼怕打白刃戰,相反日軍還很鼓勵這種刺刀見紅的行為,因為這能很快瓦解敵人鬥志,並提升一支部隊的血氣膽氣。這與林副主席在平型關後總結的:“敢於刺刀見紅的部隊才是過硬的部隊”完全相合。

在抗戰相當長的時間裡,日軍精銳部隊的單兵基本是吊打中國軍隊,他們一般通過武器和訓練優勢從遠距離炮擊和射殺中國軍人,不斷消磨你的士氣。中國軍人破爛的步槍難以反擊,遠距離對射消耗彈藥過大,趴著不動又活活挨炸,只能寄希望於拉進距離,通過白刃戰取得更高的交換比,並抵消掉日軍的火力優勢。

一方不把對方看在眼裡,想渴飲對方的鮮血來提升自己的血氣、打殺對方的勇氣,一方不願意將最大的短處長時間暴露給對方,希望通過白刃來拉平與對方的差距,雙方使用的又大都是舊式陣地戰與栓動式步槍,兩相碰面,哪有不刺刀拼殺的道理?

這也就是李雲龍所說的“逢敵必亮劍”,對方刀子都殺到身前了,狹路相逢勇者勝,只有勇敢的頂上去,用意志和身軀與敵人碰撞,用靈魂戰勝對手,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所以在抗日戰場上常見的白刃戰,到太平洋戰場就變了個樣子,根本不忌諱彈藥的美軍讓日軍在正面對戰中吃盡了苦頭。日軍遠距離對射,美軍能拿輕重武器掃出去上千發子彈。難打的、打不著的敵人美軍乾脆就喊炮喊飛機轟炸。

遇到中近距離的對射更慘,美軍霰彈槍、衝鋒槍、班機、擼子、火焰噴射器狂噴。最後日軍總結出來了:不行,不能再正面胡打了,必須依靠叢林狙擊,或者埋伏製造機會白刃戰。

所以同學們,為了以後揍小日本,還得讓國家更加富強。落後不光捱打,連換命都換不過別人。要知道某個狼子野心的國家讓小孩至今還在練拼刺刀呢。


王司徒軍武百科


千萬不要相信影視劇中為了突出主角光環而設計的種種劇情,比如一個壯士在快要死的時候顫顫巍巍的靠近追殺他的鬼子,全體鬼子便一臉懵逼的注視著他,在背景音樂和慢動作渲染下他緩緩抽出刀,然後畫面定格,切換為快動作,一頓亂砍讓幾個鬼子領了盒飯。


這時鬼子們手中都有槍,但他們並不用,甚至這群二貨還退掉了子彈,簡直是聖母般的仁慈。然後背景音樂再次響起主角在身中數刀後站起來又倒下,站起來又倒下,日本鬼子的鋼刀都斷了也沒砍死他。

當背景音樂結束時,男主角居然奇蹟的殺死了所有鬼子兵,注意,這時候對面的日本鬼子頭目絕對不會死,而且不會受傷。他罵了一句八格牙路,你妹的你剛才怎麼不上?等你的人死光了你才反應過來。



然後鬼子戴上手套,雖然他身上彆著手槍,身邊有很多步槍,但他堅決不用!他抽出象徵皇權的武士刀,與男主角展開殊死搏鬥,最後兩個人筋疲力盡,但鬼子依舊佔領上風。在殺了男主角之後仰天大笑,剛想走就被躺下的男主角撿起地上的手槍一槍斃命,兩人同歸於盡!


當然,現場上絕對不會發生這種事。如果真的是一個壯士遇到一群鬼子兵,而自己又身負重傷沒有子彈,那他的鏡頭只有一個:“壯士,卒。”或者被抓回去嚴刑拷打,戰場上沒有那麼仁慈,誰先沒子彈誰先死。


歷史密探


在抗日戰場上,基本上都 是槍炮對槍炮的戰鬥,極少出現拼刺刀的情況。

戰爭本來就是消滅敵人的藝術,消滅對手是目的,怎麼消滅對手只是手段。

在戰場上出現拼刺刀的現象,有時也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種情況,就是敵我雙方距離太近,射擊反而不如拼刺刀。

第二種情況,就是確實沒有子彈了,只有拼刺刀。這對中國軍隊來說還是比較常見的,因為軍事工業不發達,雜牌軍的子彈供應又不充分,出現打著打著子彈沒有了的情況還是不少的。

一方拼刺刀而另一方也要他們對拼刺刀,這樣的事往往出現中電影電視中,在實戰中並不多見。

上邊我談到了,戰爭是消滅敵人的藝術和遊戲,為了多消滅敵人,最大限度的減少傷亡,雙方都會發揮自己的優勢,限制對方的優勢。

對方沒子彈時和你拼刺刀,你有子彈也拼刺刀,這樣的人基本上是SB。有一個笑話說,一個教官在教士兵練習空手奪槍,士兵學會後,教官問士兵:如果在戰場上,我們有槍,敵人沒槍,應該怎麼辦?士兵說:把槍交給他,再空手奪回來。

如果在現實戰爭中,按士兵說的操作,就成了一個大笑話了。

比如在抗戰的歷史上,中國軍隊和日軍軍隊拼刺刀是很吃虧的。小日本人吃的好,身體結實力量大,訓練有素,加上他們的槍和刺刀也長。戰場上,武器一寸短一寸險,因此中國軍隊吃的差,身體差,訓練跟不上,真正拼起刺刀是很吃虧的。

當然也有拼刺刀成功的案例,比如長城抗戰時的二十九軍,二十九軍是西北軍舊部改編起來的軍隊,西北軍因為比較窮,子彈槍支少,所有隻能練習大刀,因此大刀反而成了二十九軍將士的強項和優勢。在長城抗戰中,二十九軍將士白天要躲避日本人飛機轟炸炮轟,晚上就開始出去偷襲日軍,用大刀片子招呼小日本,經常日本人在夢中不知不覺就回去見日本天皇了。按照小日本的傳說,掉了腦袋的人的靈魂只能成惡魔,不能進祖墳的。二十九軍將士的大刀片子戰術嚇傻了不少日本人,天天哭也沒有用。

在二戰中,日本人是最重視拼刺刀的,早在二十世紀初,日本陸軍發放教材陸軍操練寶典,跟葵花寶典差不多,特別強調拼刺刀動作的訓練和標準化,並且作為日本陸軍日常科目之一。

小日本拼刺刀一是日本傳統尊敬武士道精神,強調軍人的犧牲精神和戰鬥精神,強調意志品質在戰爭中的作用,因此二戰中日本人經常發動玉碎戰術,就是一個人開車或飛機,或者抱炸藥包衝向對方的陣地或軍艦或飛機,象恐怖分子一樣同歸於盡。

但剛開始吃了虧的美國大兵,馬上就總結經驗,用自己的優勢武器,結合火力配置,360度無死角完美地招呼小日本子,讓對方的人肉炸彈衝鋒派不上用場。

當美軍接近日本本土時,小日本更是瘋狂,連女人都派出來攻擊美軍,往往美軍看到是個女人或小孩沒在意,結果吃了大虧。最終激怒了美國人,為了減少傷亡,用了兩顆原子彈招呼了日本人吃了大餐,小日本才最後投降。

在戰場上,就是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消滅敵人,而不是一方拼刺刀而另一方也要他們對拼刺刀,那是不合格的軍官才做出的決定,是SB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