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 雲南尖葉木樨欖盆景造型栽培養護管理經驗

尖葉木樨欖是雲南的特色樹種,是製作盆景的上佳素材。

它是屬木樨科木樨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樹高3-10米。小枝褐色或灰色,近四稜形,無毛,密被細小鱗片(雲南俗名鬼柳)。單葉對生,葉柄長3~5毫米,葉片草質,狹披針形至長圓形、橢圓形,長3~10釐米,寬1~2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窄,葉緣稍反捲(圖1)。圓錐花序,花白色,雙性,花冠長2.5~3.5釐米。果實橢圓形或近球形,長7~9毫米,徑4~6毫米,成熟時呈暗褐色。花期4~8月,果期8~11月,原產雲南、四川、廣西海拔600-2800米林中。

尖葉木樨欖枝密葉濃,葉面光亮,樹形美觀,具有速生、長壽、耐修剪、萌牙力強、適應性強、抗熱性高和耐寒性好的特點。是雲南極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盆景樹種之一。

雲南尖葉木樨欖盆景造型栽培養護管理經驗

一、速生性 尖葉木樨欖可用種子和枝幹扦插繁育,取帶2~3個節的枝條,長5~10釐米,於3~10月扦插,給予全光照,短時噴霧,成活率可達90%以上。1~2毫米的小苗經5年地栽,幹徑可達5~8釐米,十分適合盆景的批量生產,從而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

二、萌芽力強 尖葉木樨欖有超強的萌芽力,在雲南大部分地區,每年1月、10月均可採植和移栽,可以做到全裸根種植。老幹繁育也有較高的成活率。其枝幹和根基部都會有簇生芽,此時為保證樹體的成活率,最好不疏芽,待新芽生長到30天左右形成開枝芽時,再根據造型和樁壞的需求選留。

雲南尖葉木樨欖盆景造型栽培養護管理經驗

三、適應性強 尖葉木樨欖原生地多為喀斯特地貌,熱帶和溼帶河谷地區偏多,但海撥2800左右的山區亦有分佈,如雲南蒙自地區梨託山海拔2300左右,亦有分佈。整個南盤江流域,紅河流域,烏江,金沙江等河谷地區都有分部。

經過人工種植和園林綠化應用,現已經擴繁到兩廣地區,並能良好地生長繁育。2016年初,在雲南大部地區處於-6~-10°C低溫的條件下,也沒有大面積死亡。而在廣西、廣東地區的亞熱帶和海洋氣候它也能完全適應和生長。

四、裁培及造型要點 尖葉木樨欖有許多常綠樹種無法比擬的樹性,如木質堅如鐵,在自然界中經歷火燒、墜石砸壓、砍伐而形成天然舍利枝幹,可百年不腐,形成樹木枯榮相濟的老辣樹態。利用這一樹性,栽培過程中可根據樹木造型的需求,對樹樁下部進行深度的剪截。

雲南尖葉木樨欖盆景造型栽培養護管理經驗

截剪生樁枝幹時,要細心觀察樹木本身的生長點,只要一截到位,一般都能發芽到位。截口用石蠟封口最佳,也可用植物癒合劑封口,為以後上盆觀賞打下基礎。

生樁用1份紅壤土與1份腐葉土混合的培養土種植最佳。種植時宜淺種高覆土,當開枝芽長到60~80釐米長時,將高覆土分1~2次拆完,以防產生高浮根。高浮根除造型所需外,應一律剪除。

我在尖葉木樨欖造型中,除借鑑嶺南盆景截幹蓄枝的技法外,又自己總結出了第一級託用金屬絲定向蓄養,二三級枝的脫葉留下生長點再造型的方法,使得二三級枝的培育時間更短、出枝角度更佳、樹樁成型更早。在開枝芽長度在30~50釐米時對小枝進行人工牽引,定出方向,同時也可用金屬線蟠扎定型,生長旺盛期約經40~50天,即可解除金屬絲,以免陷絲。解除金屬絲後,應及時用竹棍托住生長點,使其挺直向上,這樣枝的生長速度會增快且生長平衡,更不會產生失枝現象。

生長期枝條生長一年可達2~3釐米的直徑,對需要大直徑的枝幹,可連續2~3年讓其生長到70%時再截幹蓄枝,週而復始,連續蓄養出三級、四級枝後再細剪、控肥、控水,加速枝幹的老化,取得滿意的效果。

雲南尖葉木樨欖盆景造型栽培養護管理經驗

五、造型中適用技法及管理 尖葉木樨欖喜陽,應加強光照和通風,對生長過密的枝葉應及時疏剪,以有效防止蚧殼蟲、煤煙病等病蟲害的發生。

每2~3年換土一次,用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即可。翻盆換土時可將原植株的老根和病殘根剪除,並將高位浮根大幅地修剪和蟠扎理順,為下一步煉根打下基礎。為加快植株生長,可上大肥,但忌大水,要做到乾透澆透,不能積水。不然輕則影響生長,重則植株死亡,為加速定向枝的生長,可增強定向枝方向的光照,增加生長空間,多放枝葉生長,可事半功倍。

枝幹的老態培養可用縱切到木質部或人工揉捻等方法。造型中要根據國畫、書法的點線變化和留白等細節做出合理佈局。我自己對樹木乾和枝的對應角度有了一些心得:如瀉枝取銳角,留白取前點。飄枝看主幹,前折後曲。乾枝出點線,景自出眼前。枝勢空間背大枝一側動枝,託枝宜向上,切忌雙側都大枝和動枝。前枝宜短精,側後多留白,大飄配主幹,還要顧點線。

此文刊登於《中國花卉盆景》雜誌2017年02下半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