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武则天杀朝廷大官,为什么放过程咬金了呢?

feigary


武则天虽然不是历史上第一个独揽大权的女人物,但她却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是个为了权利不择手段,她的功过很难评判,她的手上沾满了淋漓的鲜血。为了登上皇位,杀了无数的大臣,但是有一人她却动都不敢动,那就是混世魔王—程咬金。可是为什么权势倾天的武则天不敢杀程咬金呢?



第一,做事比较低调

虽然程咬金有混熟魔王的称号,但是此人一点也不混,程咬金可以说是十分低调的一个人物,程咬金做事一直比较小心,武则天称帝,他也不附和别人反对武则天,不过也不说支持 。从来不公开挑衅武则天的权威,这也让武则天抓不住程咬金的把柄,毕竟程咬金是四朝元老,也不能给个莫须有的借口将其杀掉,如果这样肯定会引起朝中诸多大臣的不满。


第二,功劳较大

程咬金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战功无数,死后还进入了凌烟阁,成为二十四功臣之一。程咬金还是四朝元老,在朝中声望巨大,不是那种可以随随便便杀掉的人物,就凭他的功劳,在老百姓心中都是神一样的存在,因此这样一位功臣,武则天也不会随便杀掉这样一位功臣。

程咬金在唐朝是少有的长寿名将,程咬金差不多活了七十多岁,程咬金在李世民在世的时候就曾救过李世民多次,在大唐的危难之际,也一次有一次的帮助大唐化险为夷,可以说是大唐不可多的的福将。

本文由楼笙发布


楼笙侃史


林语堂先生在《武则天正传》里说到:武则天一共谋杀了93个人,这93个人基本都是有名的李唐宗室、自己的亲属和朝中大臣,其中还不包括受株连的亲属。

从各类文献记载可知,武则天是一个霸道女总裁,胆大心狠,为了达到目的,遇佛杀佛。她那性格,像是王莽和吕后的合体。

事实上,武则天从来就没有放过谁,是程咬金自己通关先走了。

程咬金是大唐开国元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九的卢国公。

程咬金王者荣耀拜卢国公那年,武则天还是个十三、四岁刚进入职场的黄毛小丫头咧!

武则天比程咬金嫩了整整35年。等媚娘熬成婆那年,武则天已经32岁了,作为皇后,此时才是她的王者时刻。

这一年正好是公元656年,67岁高龄的程咬金为了发挥余热,临退休前最后搂一把,他以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的身份,带兵讨伐西突厥。

没想到正是这最后一次出征,让程老总阴沟里翻船,晚节不保了。

出征胜利还朝后,朝廷论功行赏时,以逗留不进、不努力追敌、杀降利财的罪名,将程咬金减死免官。

也不知程老总是不是故意的,自此以后,他远离了朝堂,完全不给逐渐膨胀的武则天弄他的机会。后来,40岁的武则天与高宗二圣临朝,50岁时当天后,60岁当皇太后,67岁称皇,成了真正的荣耀王者,可以想杀谁就杀谁了。

而我们的“三板斧”程老总在武则天41岁那年就在家中悄悄去逝了,享年76岁。

程咬金在《隋唐英雄传》中的形象特别鲜活,是一员“福将”,武功不足,搞笑有余,深受大众喜爱。

事实上,程咬金还圆滑得很,是有名的老滑头,年老的他,没了年轻的莽撞与锐气,是不会和大权在握的武则天对着干的。

这么来说,即使他俩碰见,武则天也不会对程咬金下狠手,毕竟人家还是功在千秋的开国元老呢!

这题目,应该是题主玩《王者荣耀》被程咬金虐后,突发奇想含愤而提出来的吧?

玩过《王者荣耀》的都知道,程咬金就是个浪货,回血速度奇快,听说还爱搂武则天的裙底。

武则天是个脆皮法师,程咬金是个重装战士,武则天还没成型时,程咬金就嗖嗖的通关了。临通关出门前,程咬金不忘丢下一句:想杀我,门都没有。

武则天不禁叹道:是啊,想杀程咬金是不可能了,这辈子都不可能。

叹罢,武后留诗一首: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看我把你削。

南宫寻欢


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杀了一些挡路的是不假。

但武则天再怎么说也是个正常人,正常人有一个特征就是不会无缘无故去针对跟自己没什么利益冲突的人。

程咬金,就是这样一个跟武则天没什么牵扯的人。何况他还是名列凌烟阁的开过老臣,心智正常的武则天是不会无缘无故树此强敌的。

根据程咬金的本传

显庆二年,授葱山道行军大总管以讨贺鲁。师次怛笃城,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知节屠城而去,贺鲁遂即远遁。军还,坐免官。未几,授岐州刺史。表请乞骸骨,许之。

显庆二年是公元657年,在此之后程咬金就强烈要求辞官,高宗皇帝也允许了。

之后在大唐政治场上,程咬金就基本没有亮过相,一直到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去世。

而武则天当上皇后是在永徽六年(公元655),离程咬金最后一场军事秀都没两年了,而且她当皇后前几年还是挺安分的,没怎么故意搞事儿。

一个刚刚好不容易当上皇后,一个已经是要退出政治场的老人,两人之间没有冲突,武则天为什么要对付程咬金呢?

题目用放过这个词,让人很难接受,程咬金又不是那种直臣得罪过武则天,谈不上放过不放过。


总之就一句话,这两人压根没仇,武则天没必要害老程。


凤妖




纵观武媚娘万丈光茫,盛世凌云,威风凛凛,享尽荣光,天上人间独一无二的女王皇权。



但武媚娘背负李治对她无比的信任和誓爱,义务反顾背叛了李家复兴的大唐王朝,开辟了新城帝国名号,所以武媚娘背负很多争议,她一身为了自身政治视野,推翻了大唐,同时背叛了最爱他无数宠爱的李治。

武媚娘为攫王位,都能够做到抺杀结束李治家王朝,试想,武媚娘杀无数政敌开国功臣残忍又何仿,亲儿子他也不惧伤痕累累沾满血迹,如媚娘所生弘儿聪明至极,656年时改立弘为太子,殿下资质敏睿,精通于礼,深得民心,在与武则天夺权失败被女皇赐死。



武媚娘天孑之路,读来让人掩面惊叹,所思忧痛。从古到今,为争皇位无不用尽残忍,限杀忠良不留余地,那么武媚娘为何沒动手程老干岁一家了,以媚娘娇橫撒野之态势,有一个活政党,一个也不会放手不顾,那么是什么原因促进武媚娘不杀程老千岁的直接因素了,下段充分言表。

而根本恰是程老干岁聪明,做人谦虚有礼,也不会冒然公堂反抗武氏天下,程咬金小心行事,避免与武氏利益发起直接冲突,所以程咬金自身卫护被杀恶运,而程老干岁对政权莫不上心,这也正是正是老干岁幸勉遇难原理所在,程老更沒成为武媚娘政敌主客。在武后锋芒毕露时,程逐惭隐身远离事非之地,归田园生活,所以沒冲突便沒杀身之祸。


蔚风清云上青天


武则天为了皇位,确实对许多大臣痛下杀手,长孙无忌,上官仪,褚遂良等人都直接或间接死于武则天之手。

程咬金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一个有勇无谋的“粗人”,作为唐朝的开国功臣,手握重兵却得以善终确实让人觉得比较意外。

那么武则天为什么放过程咬金呢?

程咬金没有反对武则天

首先这些被武则天惩处的大臣,大多是公开反对武则天的人,像长孙无忌,上官仪等人。而看似粗鲁的程咬金却表现得非常低调,自始至终都没有反对过武则天,所以武则天也没有杀他的理由。

程咬金懂得急流勇退

在征讨突厥之时,程咬金默认手下屠城劫财,因此被免官,程咬金更是利用这次机会彻底告别了政治舞台,虽然此后朝廷表示再度启用程咬金,但是程咬金却上书“乞骸骨”,拼命推辞。

大唐开国功臣余威犹在

程咬金在武则天掌权时期已经七十余岁,作为大唐开国元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没有“实锤”的前提下,想撼动程咬金也非易事。

武则天前期主要和反对她的人斗争,而当他真正掌权的时候程咬金已经死了,都没有给武则天留下动手的机会。


一点点历史


如果细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会发现程咬金是倒数第二个去世的,在他后面只有一个徐茂公。而且按活得年岁来看,他应该是活得最长久的一个,活了77岁,难怪后面演义小说里把他塑造成一个百岁开外的老寿星。

演义里的程咬金,外表粗犷,是个混世魔王,又是个福将,看着粗鲁实则精明,他武艺平平却绝少吃亏,足见其手段。这点如果对比历史上来看,还真有点接近呢。

程咬金初随李密,是瓦岗军一员,瓦岗军失败以后,跟随王世充。程咬金很快就发现王世充毫无君王气度,心胸狭隘,就拉着秦琼奔向唐王。而后程咬金追随李世民,李世民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矛盾越来越深,后来李渊派程咬金到外地当刺史,程咬金对李世民说,这是去掉您臂膀,请您快点自保。足见程咬金的政治敏锐性。李世民当皇帝以后,程咬金封卢国公,后来李治当皇帝时,程咬金还亲自护卫李治登基。李治在位期间,程咬金曾讨伐贺鲁,因讨伐不力被免官,后虽被任用,但早已远离权力中心。



而那武则天呢,本来只是唐太宗一个小小才人,因和李治交好,李治登基以后,服孝期一满,武则天就再度进宫,一年时间九升为二品昭仪,没过几年,李治就想废王皇后,立她为后,于是就有了与长孙无忌、诸遂良等的争斗。

表面看,长孙无忌他们的死,武则天确实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真正拍板的还是李治,李治恰好需要除掉前朝重臣的影响力,武则天又恰好可以帮忙。很多影视作品把李治塑造成一个软弱的形象,在我看来,李治弱是弱了一点,但是早期时候丝毫不软。

李治虽然也是李世民嫡子,但是这皇位来的有点意外。本来太子是他大哥李承乾,而李世民最喜欢是喜欢老四李泰,但是这两人相继作死。李承乾受李泰挑拨造反,李泰急于上位说了不该说的话,接连被废掉了。这时候嫡子就只剩下李治了,本来李世民觉得李治个性太过温和,还有所犹豫,是长孙无忌、诸遂良等一致力荐,李治太子之位才稳固下来。

要说这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哥哥,李治舅舅,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在李世民期间是十分懂得收敛的,曾经还主动要求请辞相位以避嫌。可是到了李治时期就不同了,估计一来看李治相比李世民软弱,二来他又是李治舅舅,三来可能觉得自己拥立有功,四来是李世民钦点的顾命大臣。他接连处置了与自己有旧怨的李恪、李道宗等王公大臣,在朝中也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上之势。

如果这样倒也罢了,李治心里虽然有想法,也不会拿他怎样。可是后面李治废王皇后想立武则天为后,两人知道长孙无忌威望,请他宴饮并给予他厚赐,结果他假装听不懂。后来更是支持激烈反对立后武则天的诸遂良。可以说他和李治武则天的矛盾已经十分表面化了。而后反对武则天的诸遂良、来济、韩瑗相继被贬,没过几年,长孙无忌被人告要谋反,直接免官,被赐自缢,抄家。这之后一年,李治风疾发作,武则天经常代为处理朝政,这时候才有了实质的权力。



而在这一系列斗争中,都没有看到程咬金影子,倒是他在瓦岗就结识的老朋友徐茂公一直参与其中,并且支持立武则天为后。就凭程咬金的政治敏锐性,他还会去瞎参活这些事嘛。长孙无忌死了以后,前朝元老硕果仅存就剩下徐茂公跟程咬金了。这程咬金又没整什么幺蛾子,李治干嘛要对一位老功臣下手呢,武则天跟他就更没有什么矛盾了,留着一位年老德高又没权的元老彰显皇帝恩德,不挺好的嘛。


一览众河小


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武则天杀朝庭大官。二是为什么放过了程咬金?

武则天杀朝庭大官这事,本质上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争夺权利,也就是对国家政治的主导权,谁影响了她掌握国家权力,主导国家政治,她就杀谁。但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不同,情况也有所不同。

高宗主政的时候,武则天所杀之人,或是所排挤打击的人,与高宗实际上是一致的。只不过是在后世小说家的演义之下,把贞观之后的政治斗争演义成武则天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而打击贞观旧臣。但实际的情况恐怕与此有此不同。高宗上台之后,辅助他的大臣太宗的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为代表,他们的政治倾向肯定是延续贞观政治。但李治上台之后,他需要自己掌权,因为权利掌握在谁的手里,也不如掌在自己的手里。

所以,高宗继位之后,长孙无忌以及褚遂良的倒霉,是历史的必然。与康熙皇帝整倒鳌拜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虽然长孙无忌是高宗的舅舅,但舅舅终归不如老婆亲。这一段时间的斗争,是上层核心的权力争夺,程咬金做为武将,不在上层核心圈子之内。所以,也波及不到他。在高宗执政的这一段时间内,无论武则的行为多么猖狂,多么为儒学之士看不惯,但他是皇帝的老婆,只要皇帝惯着她,别人没办法。对武则天来说,只要不和我做对,我也没必要把所有人都拿下。这不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的选择。

武则天从贞观朝的才人爬到高宗朝的皇后以至最终夺了李家的权,一路走来,都是有人反对的。但是,当她与高宗联手收拾了长孙无忌与褚遂良等人之后,与她做对的就没有重量级的选手了。当收拾李世民的子孙的时候,他所收拾的,其实也是她自己的子孙。在儒家重视人伦亲情的文化背景之下,反对她更成为不可能成功的事。

这是简单的说一下武则天杀大臣。下面,我们就说一说程咬金。其实前面已经提到过,武则天杀的人,都是挡她道的。程咬金没有挡着她的道,所以,她也没有必要去找程咬金的麻烦。

唐高宗继位之后的第三个年头,也就是永徽二年,李治为唐太宗李世民服孝期满,武则天进入后宫。五年之后,武则天弄死自己的女儿污谄王皇后。高宗李治以此为借口欲“废王立武”,这是武则天向权力迈进的关键一步。朝庭上的斗争由此展开。这个时候,程咬金还是朝庭重臣。但做为武将,立皇后之事,大概与他关系不大。他也没有去趟这个混水。因立皇后而倒霉的人有长孙无忌,于志宁,韩谖,来济等。史书上虽然没说他的态度,但当时名将李靖的态度却是可以参考的。当李治问李靖对于“废王立武”的意见时,李靖说:“此陛下家事,何必问人?”李治的询问,当然是摸他们的态度,而李靖的答复,明确的是置身事外。于是,李治就可以动手收拾反对的人了。

当上皇后之后,武则天在权力的路上谁也挡不住了。此后到麟德二年的665年程咬金去世,武则天也就是皇后。李治还没有去世,诛杀李世民后代的事情还没有发生。所以,在程咬金生前,他对武则天的态度大概与李靖相同。“此陛下家事,与我无关。”他既没反对武则天,武也没有必要找他的麻烦。而武则天临朝称制,是在程咬金死后19年的事了,到她称帝时,程咬金已经死了25年了。

现在认为武则天可能与程咬金发生冲突的看法,不是从正史中解读中得出的结论,大概是看演义小说的结果。在演义小说中,程咬金一直活到很大年纪,历仕三四朝。这其实是小说家言。与历史上的程咬金是不一样的。

小说中的程咬金是一个勇武质朴,又有点聪明滑头的人物。这与历史上的他,大体相似,又有点不同。程咬金与秦叔宝常常被相提并论。秦叔宝在小说中被描述的大仁大义,武功高强,程咬金的水平似乎比他要差了些。但历史上的程咬金,大概比秦叔宝是要厉害些的。演义上秦叔宝的儿子招了驸马,生了个儿子叫秦应,还有秦应扫北的故事。但这是假的。而程咬金的儿子却是历史上真实的驸马。而且他的三个儿子都是高官。长子叫程处默,袭封为卢国公,二子程处亮,娶了李世民的女儿清河长公主为妻。小儿子叫程处弼,官至右金吾大将军。

程咬金是非常有政治眼光的人。看人也很准,当初在王世充手下的时候,是他劝秦叔宝一起投奔李渊的。在“玄武门之变”中,他是劝过李世民动手的少数几个人之一(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他比秦叔宝更有政治眼光。

唐之前,武将和文臣还是有分别的。聪明的武将懂得保身之道,就就是尽量不参与到政治的旋涡中去。李靖和程咬金大概都是这样的聪明人。


七月流火140400643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杀戮,武则天是杀过一些朝廷大官,那为什么放过程咬金了呢?

有书君认为程咬金是两朝元老,一是武则天不是杀臣狂魔,被杀者大多是她权欲路上的拦路虎。

而程咬金一没挡武则天再次进宫做李治妻子之道,二没参与反对李治立武则天为后之事,武则天没必要杀他。

二是程咬金表面是混世魔王,实则老谋深算,懂得保全自己,武则天没理由杀他。

一、武则天不是杀臣狂魔,被杀者大多是她权欲路上的拦路虎,武则天没必要杀程咬金

武则天是一代女皇,是精明强干的政治家,性巧慧,善权术,但绝不是杀臣狂魔,她是杀过不少大官。

如长孙无忌支持褚遂良竭力阻止高宗废后,又阻挠武则天为后,成了武则天称后的拦路虎,当有人告发时,武后借高宗之手,让长孙无忌自缢身亡。

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要废了武则天的皇后之位,这些权臣都是因为成了武则天争权夺利的挡路石,逼得武则天对他们动手,因为政治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今天我不清算你,明天可能就是被清算的对象。

反观程咬金,是个武将,对皇家的家事从不趟这浑水,程咬金一没挡武则天再次进宫做李治妻子之道,唐朝有鲜卑族血统,父死子娶母为妻的传统,皇上爱娶谁娶谁。

程咬金没参与反对李治立武则天为后之事,一个武将自然只管前朝打仗之事。

武则天又是个弄权高手,自是不会无端树敌,对不反对自己的中立的开国老臣,没必要多此一举去惹众怒。害人害己的事,武则天是绝对不会犯此低级错误的。

因而从武则天的立场看,程咬金对她不构成任何威胁,不是她的政敌,她没必要杀程咬金,自惹麻烦,所以放过了程咬金。

二、程咬金表面上是混世魔王,实则老谋深算,懂得保全自己。武则天没理由杀程咬金

程咬金其实是个识实务之臣,是个有政治远见之人,当年弃王世充,投奔李唐,成为开国元勋,又在玄武门之变中为李世民冲锋陷阵,成为凌烟阁24功臣之一。

程咬金表面看似混世魔王一个,其实懂得避其锋芒,对天下形势看得透亮。

656年,67岁的程咬金征讨贺鲁大获全胜,任由副大总管王文度以密旨为名杀降敌夺财物而分之,谁知王文度却是矫旨,回朝后被杀。

程咬金也因此事受牵连,被罢官。

难道程咬金真老糊涂了,皇上任他出剿贺鲁,会相信另由副总管拿了密旨,夺他的指挥权。

应该是程咬金嗅到了政治斗争的气味,要知道此时武则天已为皇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老臣已被武则天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程咬金身为老臣,感到兔死狐悲,需要离政治权利中心远一点,自己露个破绽,正好被贬,好请辞回乡养老。

不能不说程咬金是个老谋深算的权臣,懂得离权力越远,越能保全自己,功高盖主才是死路一条,伴君如伴虎,远离虎穴则安全系数高。

程咬金对高宗与武后唯有服从,尽君臣之道,尽人臣之礼,高宗和武则天留下这位德高望重而又俯首帖耳的老臣,以示皇恩,程咬金留住自己的性命,得以善终,此事双赢,所以武则天没理由杀程咬金。

由此可见,武则天驭权有术,程咬金不与自己为敌,没必要杀之。

程咬金老谋深算,远离权力中心,唯皇上皇后马首是瞻,没理由被杀,因而得以寿终正寝,享年77岁,死后陪葬昭陵。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首先,当时的程咬金并不是什么实权人物,对他的使用,高宗和武则天有绝对的选择权。说用就用,说废就废,程咬金本不是他们夺取权力的阻碍。

其次,程咬金是一个纯粹的武人,纵观史书,程咬金除了当了一段时间刺史,其他时间要么赋闲,要么打仗,而且没有自己的亲军,对于高宗和武则天来说,没什么威胁。

第三,在高宗和武则天从关陇集团争夺权力的最后时刻,程咬金早已经退休回家了。他在此之前,被封为左屯卫大将军,带军征讨叛乱的贺鲁,结果到了那里,当地人献城投降,程咬金反而黑心黑肺下令屠城,并将城内金银珠宝洗劫一空而返,因此朝廷怪罪他打仗时长期逗留该地,将他免官,因为当时程咬金只是五路人马中的一路,其他几路已经跟突厥人接上火了,他的军队还在屠城,搜刮金银财宝。

被免官以后,没多久,接着朝廷又给了他一个岐州刺史做,他却表乞骸骨,也就是申请退休,朝廷也准许了。

这是显庆二年的事。到了显庆三年,高宗和武则天就对关陇集团动手了。你也可以说程咬金事前得到了什么风声,躲了。

但是,程咬金在打仗过程中做出屠城这种事,在高宗和武则天眼里,也只是一个莽夫吧。而且程咬金好好的干嘛屠城?也是一个令人费解的事,也许他是故意为之?从而故意获罪,躲过即将到来的对关陇集团的清洗?

总之,在武则天对太宗功臣大加挞伐的时候,程咬金已经是闲人一个,年老力衰,没什么太大威胁了,除不除已经没什么影响。


西堤君


简单说,高宗、武则天对长孙无忌集团等出手(659年)前,程咬金就已经离开军队,退休回家了。

这里我是为了强调两点。

一是对长孙无忌集团出手,是高宗、武则天共同决策的。高宗一开始又不知道武则天的野心会越来越大,最终危害唐室;对他来说,长孙无忌这个舅舅才是更大的威胁。高宗649年即位,653年长孙无忌就把吴王李恪、房遗爱、高阳公主等亲贵一锅端了。之后又直接干涉高宗的皇后问题。当时明眼人一看,都知道整个一大家子谁说了算。

所以,高宗将武则天立为皇后的过程,首先是自己寻求与勋贵的合作,确立自己的权威。当时大多数勋贵的态度也很明确,李世𪟝讲得很清楚:这是你家里的事,我们无权过问。表面上是不置可否,但实际是在说:皇上你自己决定,我们支持你。

程咬金的态度,我们不知道。但他当时是禁军的高级将领,本来就不应该参与这个的敏感的事情;从他后来的经历及子孙在武则天朝的仕宦来看,对武则天立后一事,他完全没有立场。

二是高宗·武则天似乎注意到了程咬金的军权,及可能构成的威胁。657年,西突厥犯塞,程咬金出师。一方面当然是请老将出马,另一方面,程咬金已经主持禁军14年之久,以这个机会调离京师,也给高宗·武则天重构禁军领导权提供了机会。刚好此战,程咬金无功,索性被免职了。朝廷照顾重臣,才给他一个岐州刺史养老。这就到了658年,程咬金已经70岁了。古人七十致仕,就是要退休了。于是,程咬金索性申请退休,解甲归田了。

表面上虽然波澜不惊,高宗·武则天就解除程咬金的禁军军权,第二年就直接出手,铲除长孙无忌集团了。不难看出,高宗·武则天对长孙无忌出手时是非常慎重的——毕竟程咬金和长孙无忌常年共事,玄武门之变时就已经生死与共了……万一有所举动,就有重现玄武门之变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