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小时候背过古诗词、千字文和三字经的孩子现在学习好吗?

可爱365


这个疑问,源于不相信传统智慧。

这个疑问,源于不相信传统智慧。

背书有甚么好?

我们还是先问一问:「怎样才算是『学习好』?」

二十世纪上半叶每一位被公认文笔好的作家,清一色都会告诉后学,学好中文的不二法门是多多背诵经典名著,包括文言文和诗歌等等。例如季羡林大师就给二十一世纪中国小孩定了最起码的背书目标,就是五十篇古文和二百首诗,这是最低的要求。《千字文》是四言诗,《三字经》是三言童谣,都属于诗的范畴。

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中国文坛多了一些文字功底普普通通却又能名利双收的作家,于是多背诵经典诗文的传统智慧就受到冲击。

反对让小孩背书,在香港最先是大学入面教育系的老师提出,他们机械式的移植欧美的教育理论,中文系的老师就较少作如是观。实情是凡背书,都要先听师长读,然后小孩自己朗诵,再记忆,再背诵。中间就训练了小孩聆听和讲话,以及记忆力。这些锻炼带来的好处,不容易用「学习成效」来检验有甚么好处。老师能够设计合适的测验或考试来评核吗?能够量化背书对文史哲的学习有几多好处吗?能够量化背书对数理化的学习又有几多增益吗?

背诵经典诗文,除了锻炼语文运用之外,还同时是上了中国历史、文化、风俗、伦理等方方面面的课。这些可以提升个人品德修养的学问知识,对于一个顶尖儿科学家毕生的学习有甚么好处?我们只能够等到这位科学家临近退休的年龄,然后才去找他详谈,那时才可以得到一位学有所成中国读书人的亲身体验,从一个侧面去印象中国读书人为甚么要多背诵经典诗文。


[潘国森],已刊行单行本30余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研究者,精通金学,认为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并与我沟通交流。


潘先森说


小的时候背过大量蒙学经典的孩子现在是不是都好,我并不清楚,但是我想他们也应该不会过得太差,那我就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下吧。

我的网名叫许多多,是一名不务正业的英语老师,目前正在一所高校教大学语文和写作。在网络上常常有人怒气冲冲地评论道,小编的语文是英语老师教的吗?给你个板砖试试硬度……这看得人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因为我就是那个教语文的英语老师。

我为什么能够从一位资深英语老师轻松地转行成为资深的中文教师?我估计这与我家里的教育氛围是分不开的。

幼年时的家教氛围

我大约就是题主口中那种从小诵读经典的孩子之一。年少时,我家里就有很多的书籍,除了四大名著、四书五经的原文加注解外,还有各种中华书局出品的诸子百家和各类文集,我的父母并未要求我多背书多读经典,从三字经千字文开始背诵。

可是我闲来无聊、打发时间的最好办法就是把书架中的《三言二拍》、《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书籍再三翻阅。读熟了这些拟话本话本故事之后,我再读四大名著就如摧枯拉朽开挂一般,章回小说如行云流水,诗词对子如寒夜明珠,非但难不倒我,反而觉得古人的诗意盎然,心中充满向往思慕。

从英语老师到双语老师

虽然大学的专业是英语言文学,之后也读的也是应用语言学,可是我对古典文化的热情依旧一日盛过一日,闲暇时分就喜欢翻阅古文观止、各类诗文集。当我所在的学校因为中文教师考上了公务员而外聘讲师时,我奋不顾身地毛遂自荐,并开始双语教学的生涯,我一面教大学英语,一面教大学语文。

虽然不是中文系的专业出身,可是为了教好大学语文,我开始大刀阔斧地改善自身的缺陷,先是戒口,在语文课堂坚决排斥英文;其次大量地浏览语文教学书籍,翻看各种视频影音书籍等资料,精心备课;再次,我常常找机会旁听学校其它语文教师授课,在不断的积极学习模仿中找到自己的出路。

简单评价我的大学语文课则是“创新共传统一色,狗血并鸡汤齐飞。”我善于用幽默生动的现代言语讲述千年前的传奇,受到明朝那点事的影响,我用大白话翻译文言文,解说历史故事,把一则则故事化成段子,一边抖包袱,一边强行解说,常常逗得学生前俯后合、乐不可支。

几年下来我的大学语文课程得到了所有专家教授的认可,参加比赛也拿到了省里的一等奖,而学生们更是把我看成他们的知心朋友。我不单单用现代的语言讲解古代的历史,用现代的段子描述古典故事,而我希望带着孩子看更大、更广阔的世界,因为“见识”的增长都需要不断的淬炼。

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儿童古文的学习常常有两类,一类为读经,一类为准备应试。前者从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开始,直至背诵四书五经等;后者则多读背一些考试范文,准备和学习与考试格式相似的习题范例。

但这两类古文学习均有短板,读经是成人希望孩子接触自己眼中的“经典”,儿童理解有限、似懂非懂;让孩子大量复习准备应试资料,则是成人希望孩子在不断操练后取得好成绩,很多时候违背了孩子自己的意愿。两者皆从成人的主观角度出发,高举“一切为了孩子”的大旗,却忽略了孩子的自然心性与阅读需求,即便一时效果明显,后继却砰然无力。

让孩子生记硬背成人经典而不求甚解,孩子快乐吗?让孩子有口无心和尚念经地背经,孩子会发自内心地喜欢上古文吗?将应试资料往孩子脑中生搬硬塞,孩子将来就能成为一个丰富学识幸福快乐的人吗?

面对这样的困惑,我的建议和解决方式就是,选择一些有趣生动的经典文本,通过家长传神地讲解描述,为孩子们带来千百年前栩栩如生的场景,让孩子心醉其中,自然而然地爱上古文。

古人的谦谦君子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的精神气质与底蕴的增长,不单单取决于他周围的环境,还包括他接触到的人、事、物,他阅读过的书,听过的课和理解的故事,这些都会成为他心中极其精深的一部分,对他的气质见识都有潜移默化的推动。

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小古文的阅读鉴赏,打开孩子的心灵、启迪孩子的灵性,让孩子感受到千百年前的古典风貌,传承古典文化的精髓,让孩子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走向更加幸福的人生。


大澄小澄故事多


小时候背过古典诗词的孩子,长大了学习好不好?这不是一个必然联系,但毋庸置疑的是,小时候引导孩子背诗文,能够激发孩子的记忆敏感区。人的大脑发育在孩子小时候发育比较快,如果这个时候,能够用背诗文方式触动脑细胞,无疑,对孩子大脑发育有帮助。虽然有人说孩子背诗囫囵吞枣,背的快,忘的也快,但这些背过的内容,当多年以后,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再接触,变成二次咀嚼,自然是利处多,对学习有帮助。


诺妈家有男宝


这是古时启蒙之必读书,无奈现代人多数并未能通读一遍,好不好,让我们学习一篇萃辰天心书院的《千字文》共修吧。

大家好!欢迎来到萃辰天心书院365家庭共修之经典诵读栏目,我是雷磊老师。今天我们继续《千字文》的学习。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将今天的内容诵读三遍:


世禄侈富,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盘溪伊尹,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微旦孰营。


世禄侈富,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盘溪伊尹,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微旦孰营。


世禄侈富,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盘溪伊尹,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微旦孰营。


今天《千字文》说的是将相公卿的子孙世代领受俸禄,奢侈豪富,出门时轻车肥马,春风得意。朝廷还详尽确实地记载他们的功德,刻在碑石上流传后世。周文王在磻溪遇见了姜尚,尊他为“太公望”;伊尹辅佐当时的政治,商汤王封他为“阿衡”。周成王占领了古奄国曲阜一带地面,要不是周公旦辅政哪里能成?


世禄侈富,车驾肥轻。古代贵族的爵位是世袭的,就是爵位可以继承。只要后代子孙没有违纪犯法,爵位没有被削去就可以世袭子孙。禄是根据爵位的等级不同,国家予以的配给和补贴。

古代的俸和禄不是一个概念,俸是薪俸,相当于现代的工资、薪水,干活才有薪俸。禄是配给,相当于现代的福利,只要有爵位或名分,不干活也有禄给。侈是奢侈、豪华、奢靡过度;富是富足、财物殷实。这些人世代享受国家的供养,生活奢侈富足,无忧无虑。


战国以前,车马是连用的。没有无马的车,也没有无车的马,因此上古时代驾车就是御马,乘马就是乘车。驾是拉车的马,肥轻是肥马轻裘的简称,出自《论语·雍也》篇,孔子说:"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孔子的学生公西华代表鲁国出使齐国,孔子说他骑着高头大马,穿着狐皮大衣,神气活现的。"肥马轻裘"已成为一个成语,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白居易有《秦中吟》诗十首,其中之一就题为《轻肥》。


策功茂实,勒碑刻铭。策是文治,是谋略规划;功是武功,上阵杀敌。茂实,是丰富而真实的意思。将相公卿的文治武功,多而真实,所以才能享受上面的待遇。他们活着时,享受良好的待遇,逝世之后还要勒碑刻铭。

勒碑,是刻在石头上的;刻铭,则是刻在金属上。刻碑为什么要叫勒碑?因为“勒”是磨勒的意思,白板背面上要用朱砂磨肋上石,然后才可以镌刻。“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刻在商汤王盘上的铭文,提醒他要每天不间断地除旧更新。


盘溪伊尹,佐时阿衡。“盘”通左边石字旁,右边轮番的“磻”。磻溪是在渭水河畔(在今陕西宝鸡附近)的一个溪潭,水旁有一块大石头,“磻”就是大石头,姜子牙曾坐在上面钓鱼。姜尚,他的祖先曾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他以地为姓,故又称吕尚。姜子牙是一位很有才能、很有抱负的人。但在纣王的统治下,他怀才不遇,后来听说,文王姬昌思贤若渴,便来到陕西岐山脚下的渭水河边,那时他已八十七岁了。他坐在磻石上用直钩钓鱼,不但不用鱼饵,鱼钩还悬在水面上三寸。有人问他这样能否钓到鱼,他回答说愿者上钩。后来文王访贤,在渭水遇到姜子牙,两人谈论之后,文王大喜,说:"我的先祖曾经预言说,将来会有圣人帮助周国振兴,我的祖先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于是称姜子牙为"太公望",立为国师。文王死后,武王继位,姜太公辅佐武王伐纣。


伊尹,他辅佐成汤灭了夏桀,开创了殷商六百载的天下。伊尹的手艺是烹调,他本来就是汤王的御厨,是厨师的鼻祖。他根据烹调的道理,纵谈天下大事。成汤听得大喜过望,知道此人绝非等闲之辈,经过几次长谈以后决定拜伊尹为宰相。商朝宰相之位的官名叫做阿衡。


奄宅曲阜,微旦孰营。"奄宅曲阜"的意思是说,取得曲阜这样的居住地,作为安身之地、食邑之所。奄是时间副词,有一下子、突然之间就如何的意思。宅是动词,居住的意思。曲阜就是今天山东省的曲阜市,古代鲁国的都邑。微旦孰营,微是假定副词,是如果没有、要不是就如何的意思。周公名字叫“旦”,这里的"微旦孰赢"是一个设问句,意思是:除了周公旦,还有谁人有资格得到这样的封地呢?为什么言外之意说除了周公以外,谁也不配拥有曲阜鲁地,原因何在?


我们要知道,曲阜曾是神农氏的故都、黄帝的出生地、少昊氏之墟、商殷故国、周公旦的封地、孔子的故乡,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

中国的传统文化实质上就是周代的文化,周公整理了周以前的文化,在此基础上发展并形成了周的文化,也为后世的儒家学说奠定了基础。周公是历史上第一位集中国文化之大成者,所以作者才说,除了周公之外,还有谁有资格拥有鲁地呢?接下来的孔子又出生在曲阜,继承了中国文化的血脉传承,又一次整理中国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所以孔子是第二位集中国文化之大成者。因为他们的故乡都在曲阜,曲阜也就成为集中国文化大成之地。


最后,让我们再诵读一遍,回顾一下今天所学:


世禄侈富,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盘溪伊尹,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微旦孰营。


今天的经典诵读就到这里,萃辰天心书院,让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我们明天见!


萃辰天心书院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发达而快节奏社会,似乎很少有人会去吟诗赏月,甚至连背古诗都是强迫才去做的。那为什么会强迫呢?当然是因为有意义!

这个问题是“小时候背过古诗词、千字文和三字经的孩子现在学习好吗?”笔者现在来正式回答这个问题

——学习不一定好!但一定有益处!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深厚的文学积淀的人,自然是不一样。

我就讲一个自己的故事吧!

  1. 小时候,学校里组织了一个活动,叫古韵今诵。就是把古诗分成不同的类别让参加活动的学生分别朗诵。我记得第一次开始这个活动的时候是四年级,因为活动办得很成功,所以一直到六年级每年都会举办。因为需要筹备的时间很长,所以参加活动的每一个同学都对整个活动需要朗诵的一百多首古诗词倒背如流,所以从四年级开始,我们就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耳熟能详,就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颇有体会。要知道,这些可是高中才学的古诗词啊,尤其是在我们全国二卷地区,这些都是高考必背古诗。对于我们从四年级就耳熟能详的古诗,我们真的是在备考古诗这一部分的时候信心满满啊!

  2. 此外,在写作文的时候这些诗词也是加分利器!一个会背高中诗文的小学生,在小学和初中的作文中随便引用一句,就是超越别人的利器啊

  3. 除了在语文方面的巨大好处之外,这些古代经典对一个人性格和气质的熏陶也很重要。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的人设,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啊。而且,真的是胸藏万汇凭吞吐。与人交流或平时随便写写都能自然而然的冒出经典来岂不是逼格很高?


以上就是笔者的一些根据亲身经历发现的好处,但是至于学习好不好还是要看很多其他的因素,古典诗文的积累在学习层面上的体现只是对语文有着直观的影响,其他方面还是有个人差距的。笔者倒是因为从小学习诗文对历史很感兴趣【害羞】

有一句鸡汤送给你们——请让未来的自己,感谢今天努力的你。

从小努力背古典诗词,长大以后,是真的不会后悔!


诗见


首先,先问下,小时候,有多小?

如果是幼儿园时期,那么对不起,等到中小学学习,忘记差不多了,重新背吧😄。

我家孩子,我们不刻意教,他自己听,问,看,比一般孩子能背诵的多,目前学习成绩挺好,老师觉得有潜力。


第二,现在小学到初中都在背古诗,背课文,不被没法学习好。

如果家里有孩子的都知道,现在语文多重要,古诗,千字文,三字经,都是基础,能背诵,没什么,要背诵的多着呢。


我们知道语文学习,全靠积累,全靠理解记忆,然后融会贯通。语文好,是学习好的基础。

第三,小时候能背能学的,现在也能学,至少有“学霸潜质”。

小时候能背诵,说明孩子有专注能力,有可塑性。

只要继续保持学习热情,发挥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不会差到哪里去。


白沙踏歌队


当然有帮助,但不是绝对的,并且和学习好坏没有直接关系。

首先,背过古诗词,千字文,三字经,对于孩子的世界观肯定有帮助。随着心智不断成熟,对于道德修养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洗礼。

提倡背,但不是绝对事事亲为。有余力而为之,则最佳。


荆十二


不明白幼儿读经,为什么得到这么多人的反对。。古人三岁启蒙,都是用的千字文,三字经。他们不也创造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文化吗?为什么到了我们这一代,就成了制约孩子发展的毒瘤了呢?

个人认为,不管什么时候,书都是读的越多越好,从来都是听说孩子因为读书多而成绩好的,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孩子因为背书多而变得成绩差的!!!


乐宝宝的天使


读书不一定会成为好人,不读书却能成为文盲。同样读了圣贤书不一定完全懂得做人,却是给他们一个基本的概念。你不可能指望给他们一个概念就能成长为参天大树,孩子的人生才开始,他们的思想是一张白纸,所以才需要家长的教育,言传身教很重要,读书学习古人的经验也很重要。三字经确实很实用的一本书,千字文不错。弟子规却是我不想教的,可能在古代这些行为规则是没错的,可是有些已经不适合现代生活的行为了。古代的道理有好有些不适合,所以才需要大人来引导,不然还要你做什么?还需要老师做什么。当然,凡事过犹不及,需要适当的压力,却不能要求过严。如果压力过大,孩子也会承受不了的。

总归来说,这些书只是浓缩的归纳,还需要他们在成长 的过程中再学细学深才能真正成材。学习是终身的事情,要有耐性。


jimmyshows


大部分的小孩现在的学习是比较好的。因为他们比较守规矩。他们从小,学习的时候可能还不太明白。这些文章里面的含义。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他们心智不断的成熟。这些文章,就慢慢的潜移默化了他们的心思。是他们对社会的认识,比较深刻。对人情的把握也比较拿捏的分寸。可能由于生活的原因或者工作的原因。有些人慢慢的,往别处发展了。使他们不再前进了。但是以前的积淀对他们还是有好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