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經營打金鋪26載,殘疾單親媽媽誠信“金不換”

在番禺區新造鎮有一家名為“林致碧首飾店”打金店,患小兒麻痺症的林致碧既當掌櫃,又當打金師傅,她的名字已成為這家街邊打金店最好的招牌。

在打金這個行業中,女性師傅鳳毛麟角,林致碧更是其中佼佼者。左下肢因患小兒麻痺症而殘疾,她並沒有向命運低頭,學了一手打金好手藝。26年前,她在新造鎮開了這間打金店,靠著“情”與“信”兩個字,讓打金店成為遠近聞名的誠信店。

說起經營秘訣,林致碧有句口頭禪,“做事開店要像手中的戒指鐵一樣,實實在在。實在待客,才有更多回頭客。”

经营打金铺26载,残疾单亲妈妈诚信“金不换”

▋不向命運低頭 錘鍊成打金女匠人

林致碧今年47歲了,她從小因患小兒麻痺症而導致左下肢殘疾,屬肢殘四級,但是她並沒有向命運低頭,初中畢業後,她進了一家首飾廠打工。她從最基礎的做起,對每一件產品,只要有一點不順眼,便會在休息時間重新做。

在打金行業,女性師傅鳳毛麟角,林致碧因下肢殘疾,學習打金更加有難度。“當時,老師傅是從香港來的,很驚訝我是女性。因為要用力去彎曲金片,我比較吃力,而且要用腳踩,腿腳不便會有影響。”林致碧回憶起那段甘甜的學藝時光,告訴記者,“但是,一些要求細緻的工序,座位女性就有優勢了。”

林致碧勤學苦練,經過五年的磨礪,她掌握了可以自食其力的勞動技能,首飾加工技術樣樣都行。

所謂“工字不出頭”,一向爭強好勝的林致碧決心單幹做老闆。於是,她辭掉了首飾廠那份工作,回到新造鎮開了一家打金店,開始了開店創業的日子。

林致碧的事蹟也引起了番禺區殘聯的關注。在殘聯的推薦下,從2000年開始,她在國內參加一系列殘疾人勞動技能比賽,並取得了驕人的成績。2002至2011年期間,林致碧先後代表廣東到全國各地參加殘疾人職業技能比賽,均獲得珠寶製作項目比賽第一名。其中,2003年8月、2011年她先後被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授予“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2012年代表中國參加在韓國首爾舉行的世界殘疾人職業技能比賽。一連串的榮譽接踵而來,讓林致碧成為新造一帶小有名氣的打金匠人。

经营打金铺26载,残疾单亲妈妈诚信“金不换”

▋撐起打金鋪:一把小錘已敲過26年

林致碧成名了,但她仍默默的在新造鎮經營著這家打金店,每天坐在簡陋的操作檯前等待著顧客的上門,依靠一雙手維持著生計。在女兒4歲大的時候,她離婚了,除了照顧打金店,撫養女兒的重擔落也在她一個人身上。近日,記者在打金店見到了林致碧,她正忙碌著招呼客人。一張不足半米長的工作臺上,放著噴火槍、戒指鐵、錘子、銼刀、鑷子、模具等30多件工具,她笑著介紹說,不少物件都是上個世紀的“老古董”,從她最初創業一直用到現在。

“每一件工具都有生命,用慣了的東西才能打出稱心如意的飾品,不捨得更換,這把小錘子就陪我26年了。”林致碧說。

在林致碧苦心經營下,26年來,這間打金店也一點點發展壯大。記者瞭解到,打金店最初只有一張工作臺,現在變成了60平方米的工作室。過去只經營首飾加工的加工檔口,現在擴展到兼營金銀、玉器銷售的首飾鋪。

“又照顧孩子,又經營店鋪,她是很強大呀!”街坊趙阿姨如此稱讚林致碧。不過,說起小店與自己的成長,林致碧反過來一個勁的感謝街坊,“靠街坊幫襯,我的店才堅持下來。沒有街坊們,就沒有我和打金店的今天。”

▋經營“秘訣”:靠“情”“信”兩字

“認識碧姐20多年了,一直在這裡打金飾,不僅手工好,還可信,就是把金子放在這裡一星期也放心。”街坊玲姨說。記者瞭解到,來打金店光顧的不少是新造街坊,甚至有人搬走了,還專程回來找林致碧打金飾。

“有信譽才有回頭客,生意才能長久。很多顧客變成了朋友,有喜事都回來分享,比如添孫子了會拿姜醋過來。”林致碧說。

林致碧說,做打金店這一行靠的就是“情”與“信”兩個字。“情”就是鄰里情,能給街坊優惠就給優惠,有了“情”就就有了老顧客,“信”就是誠信經營,街坊送過來的金銀首飾都能按時完成,不偷工減料、缺斤少兩。

正因為堅持兩個字,林致碧首飾店在番禺新造鎮已成為一個“金字招牌”。記者瞭解到,“林致碧首飾”店裡的金銀飾品都是親自買料打造。打造完,金飾都送由廣東省金銀珠寶檢測中心鑑定過的,每一個都套有相應重量、條形碼的標籤。每一件金飾,林致碧都老老實實套上相對應的重量標籤,絕不會為了多賺些錢而弄虛作假,標大重量。每當顧客購買時,她都是當面用精準電子秤重,讓顧客放心。

記者瞭解到,本地街坊們都很喜歡找林致碧打金、維修金飾,老顧客更是十分相信她的為人,也不問做工價格,吩咐她改什麼款式,直接放下金飾,就離開了。大家都相信她不會“偷金”,不會坐在那兒盯著她做。

“做人做事開店更要像手中的戒指一樣,含金量實實在在。實在待客,才有更多回頭客。”交流中,林致碧總是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经营打金铺26载,残疾单亲妈妈诚信“金不换”

▋故事:一份工收一分錢 婉拒感謝費

這間小小的打金店總是很忙碌,特別是節假日,業務量更是大增。為免耽誤街坊們吉日送好,林致碧往往會早到、晚退,並壓縮吃飯時間,專心敲敲打打,經常忙到晚上八九點,把街坊的活做好了,她才結束一天的工作。

一次年關時間,當天的活兒特別多,林致碧忙活到晚飯也顧不上吃飯。剛忙活完,準備和女兒一起關鋪,吃上一口飯時,一位顧客很急地走進店裡,拿出一條斷了的金項鍊說:“師傅,這條項鍊急著明天送人的,買回家後被家裡的小孩當玩具玩扯斷了,看怎麼弄才好呢?”林致碧看顧客這麼急,跟女兒說了一句:“坐著等媽媽,很快好了。”話音一落,她又開始工作了。

林致碧仔細看了項鍊的款式,以她的經驗,這條項鍊不用整條熔了重新打造,稍微燒熔斷開的兩頭,加上她的銜接技術就能補救好。一焊、一敲、一打、一磨,時間慢慢過去,最終金項鍊修復如新,她完全沒有發現已到了晚上10點多了。

最後,顧客覺得自己來的時間太晚了,耽誤了她下班的時間,感到很抱歉,說要多給她50元表示歉意。林致碧婉拒了,她說,“做人要公道,該收多少就多少。不能為了一點小利益,就壞了規矩與信任。”

文、圖: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肖桂來廣州參考·廣州日報編輯 張鴻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