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愿意穿着汉服出门吗?

鹏Voice


我不会。

为什么?很简单,我嫌别扭。

而且我不认为,历史上真存在什么“汉服”。

我记得有一年一个重要的国际峰会在上海举行。这个峰会有个习惯,就是在哪个国家召开,与会领导人就穿这个国家的民族服装。在中国召开的这届峰会,中外领导人们穿的,竟然都是唐装。

“唐”这个字,是外国人对中国的旧称,好比世界各地的华埠,多称“唐人街”,就是海外华人的聚居地;所谓唐装,也是外国人对中国民族服装的刻板印象。

可是,那种立领连袖盘扣、对襟或斜襟的短衫,名为唐装,实为满式服装;唐装从前胸到后背,像“九纹龙”史进一样,浑身团团簇簇,绣满富贵吉祥图案,色调以大红为主,看起来土气加老气,哪能代表我大中华形象?“民族服装”拿唐装来对付,实在是尴尬。

(这位大爷右手上再搭条毛巾,直接就变伙计“店小二”了。说实话,我真不喜欢唐装,毫无美感/皇帝不称朕)

如今唐装主要是老年人穿,偶有年轻人举办“复古”(实际上也不古)婚礼,也会穿一穿。现在想来,那时“汉服热”还没热起来,如果峰会搁今天举办,大概各国领导人就会穿上所谓“汉服”了。

不过也未必。

因为“汉服”也有问题,主要在一个“汉”字上。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汉族虽然人口最多,但“汉”到底不能与中国划等号。

而且所谓汉服,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汉民族服装。“汉人”本身就是一个大熔炉,是无数次的民族大融合形成的;孔子说夷狄右衽,华夏左衽,拿衣服领子就能区别“华夷”,真那么简单吗?显然不是,也不可能。战国就有胡服骑射,唐代更盛行唐风,明朝号称“驱逐鞑虏”,可明初的服装,处处点染着“胡意”。

(《明宣宗行乐图》中的明宣宗君臣,他们的服装就很有“胡服”的意味/皇帝不称朕)

自经过清朝统治,汉人全体“剃发易服”,个个脑袋后面拖条大辫子,还说什么“中华衣冠”!晚晴、民国以来,汉族人的衣服,融合了满式、苏式、西式等特征,却没有任何复古的味道。

中华文明五千年,中土“华夏衣冠”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比如孔子时的衣服,跟汉代时就有很大不同,汉代时的流行服装与唐代又截然不同,宋、明服饰也迥然有别。也就是说,所谓“汉服”,根本就是个伪命题(且还不谈“汉族”的概念只是到现代才形成的)。

(唐人吴道子画的孔子,孔子所穿的衣服,未必真是孔子所穿,多半出自吴道子的想象。而且这身衣裳,也不是日常所穿,不能代表那个时代的流行服饰/皇帝不称朕)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唯有人口最多的汉族没有自己鲜明的民族服装,这让一些人觉得很不应该,于是随着九十年代以来,国学热、复兴传统文化热在大陆的兴起,不少人开始打出“复我衣冠”的旗号,复制出五花八门的“汉服”。

其实,10亿人口以上的当代汉族人,没有自己统一的民族服装,太正常不过了,有啥不好意思的!而且如前所述,“汉服”也是根本无法“复原”的,历代汉人服色完全不同,先秦、魏晋、秦汉、唐宋明,到底哪一朝哪一代的汉人衣冠能够代表“汉服”呢?

而从实践来看,当代所见流行“汉服”,极少有考古学的依据,多是美工画出来的、影视剧版本的、“淘宝风”的汉服,穿起来给人“买家秀”的低劣感,与当代中国人应有的气质,并不太符合。

硬作出来的东西,自然是很生硬的,舞台上伴着音乐起舞可以,如果到生活中来摇摆,就太独特了,感觉另类和别扭。日本韩国的民族服装,也不是每天穿着买菜挤地铁的呀!



(这是本人用p图软件做的古装照。这一身是明代士人常穿的道袍,它并没有“汉服”的名称。穿古装,在手机上玩玩,朋友圈里秀秀,都没问题,但我不会穿着走到街上/皇帝不称朕)

但有些人真的很喜欢复古服装,时不时就能看到一些女子(就我所见,主要是女性,男子穿古装在街上摇摆的,似乎非常少见),穿着长袖飘飘的衣裳,在街上漂过……虽是见多不怪,却也不免让人多看她一两眼。

穿什么衣服,是每个人的自由;社会习俗和法律只管你不穿衣服裸奔,却不管你穿马褂还是汉服。人家穿汉服,或以自己穿的仿古装扮为“汉服”,那是他们的自由权利,不必旁人多嘴非议。但我是不会穿的,除了上面讲的原因,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不喜欢穿着怪异,与众不同,在人群中行走,还是普通点好。

当然,如果有机会穿着古装(我只称其为古装,而不称汉服)拍个照,玩一玩,比如文中我的古装照片,逗个趣,还是可以的。(皇帝不称朕答题)


皇帝不称朕


第一次穿着汉服上街,一路收到不少打量的眼光。我以为我不会遇到奇葩,事实证明我太天真。从超市出来,一个长相非常菲律宾的男人上来跟我打招呼,开口就是“撒哇地卡”。我头顶黑人问号,没搭理。结果他不依不饶,直接上来拦车子,问我,你是中国人吗?当时我就心头一把火。心想这人傻逼吧。我说我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他说,你这穿的是朝鲜服吧,你这中国话说的挺好啊。我说这是汉服!看清楚了,这是中国人的衣服。最后临走我教育他,以后出门看见穿这种衣服的人不要再问她是不是中国人了!这是汉服!中国人穿的!

希望列表的小哥哥小姐姐小弟弟小妹妹以后在路上看见穿这种衣服的,能知道这是中国人的汉服,不是朝鲜的,也不是棒子的,更不是鬼子的。


芥末读书


从高中毕业后爱上了穿汉服上街,一开始是觉得新鲜有趣,后来是享受这种灵动飘逸的感觉,遇到过很多女孩子说很漂亮,但是我问她们愿不愿意和我一起穿结果却都是否定的,原因是这样会引人非议。日本和韩国都有穿和服和韩服过节、结婚的传统,而中国如此美丽的汉服却被大多数人束之高阁,甚至避之不及,我们生活在古韵古香的大中国,那么多诗词歌赋,亭台楼阁,穿着汉服漫步其中,体味千百年前古人抚琴吹箫之乐,不也是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方式吗?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的特色,下摆宽松,方便走跑嬉戏,穿着舒适,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认知汉服,我们大中华绝对不输日韩啊!


专属人生调教师


昨天我和我的,一个朋友穿汉服出去,我觉得挺不错的,穿自己的民族服饰出去,可是呢,我穿出去的时候却被别人说这个是朝鲜服吧,然后我说不是,这是汉服,我中华的汉服,然后我和我一个朋友去爬山,她也身穿着一个汉服,他和我一样,也是挺喜欢汉服的,可是那爬山爬到一半有个大叔说,你穿的这个是朝鲜服吧,然后我说不是,然后我说是汉服,有好几个人都这样问我,你穿的是什么服饰,然后我说穿的是汉服呀,应该是现在有太少人了解汉服了,所以才有这个疑惑










那时花开5683


如果条件允许我是非常乐意的。

汉服这些年真的是越来越火了,人们对汉服的认识也越来越多了。

说一个我身边的事,每天早上如果我出门早的话就会碰到一个穿汉服的姐姐,头发简单束起,平底鞋,看着很舒服,让人忍不住想多回几次头。下班时间如果出门时间点对的话也会碰上她,真的太美了,我没看清过她的脸,但是她的装扮和举止让人忍不住赞叹。她应该是我们这一块回头率最高的女子了,有些人可能是好奇,而我纯粹是羡慕,真羡慕!

看到很多人说穿汉服被误解,我觉得汉服也就是服饰的一种而已,就像人们穿西装,穿裙子一样,不必要大惊小怪,也不必觉得穿汉服的人,会有某种很重的情节什么的。


老娜年方十八


超级喜欢汉服,一般都是有活动的时候会穿,有一次穿上街被一堆人行注目礼,




觉得以后结婚了也要穿汉服


徐小胖的吃货生涯


我会穿汉服上街的。

刚开始,买了没敢穿出门,怕被人说奇装异服。后来读大学,看到学校里挺多人穿的,我也就渐渐穿出门了。

第一次穿汉服上街还是很羞射、很不自在的。说实话,路上回头看我的人突然多了好多,我有点怕怕……不过好在大家都挺包容的,至少没有在我面前说不好的话。(反正我没遇到)

慢慢的就放松了许多啦。

穿多了就自然了。😂

有时候还会跟同穿汉服的朋友一起去浪~

我并不是强烈的汉服推崇者,可能对于许多人来说,她只是一件漂亮的衣服而已。我们穿出去,让“穿汉服上街”变得更自然,让更多的人知道汉服,我的目的就达到了。至于别人要不要穿,那就看他的意思了。

汉服,美美的~

●v●



香草味冰淇淋w


请大家认真看,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穿汉服出门的经历。个人非常愿意穿着汉服出门,因为我是一名汉服日常党,有机会就穿着汉服出门溜达,平时上课也会穿着汉服。接触汉服五年多快六年了。



拥有自己的第一套汉服是在15年的十二月,后来陆陆续续买了好多套汉服。我觉得穿着汉服出门可以有很多不一样的体验。首先就是可以跟人分享我穿的是什么,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汉服,原来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汉族也有这么漂亮的衣服,也有这么棒的文化。





其次,穿汉服出门可以收获很多不一样的体验,刚刚说的让更多人认识汉服。经常走在街上会有人说,唉姑娘穿的很好看,是少数民族吗,在给他们解释的过程中可以收获他们的理解和微笑。还会有人因为你穿的很好看要求合照。最近一次穿汉服出门去了泉州,在闽台缘博物馆前,一个萌哒哒的小姑娘看到我们就不肯走了,要跟我们一起逛博物馆,他爷爷就只能让他跟着我们走了了。右边是我,左边是那个偶遇的小姑娘。拉着我的手跟我一起逛博物馆。



最后一点是,汉服好看啊,穿着出门可以让自己更有气质,会提醒自己不能做不合常理的事情。得注意形象。





芷汉衣兮文化


你愿意穿着汉服出门吗?当然愿意啊。

大学开始关注汉服,后来开始慢慢去了解它,然后一发不可收拾,深深热爱它,好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它背后的文化很吸引我。

我虽然是个会看场合选择是否穿着汉服的人,但是,我肯定是有勇气、也是愿意日常穿出去的,其实我是经常和朋友一起穿着汉服出去玩耍的。

坐标广州,这边的人们包容性很高,偶尔也在地铁上看到到过同样穿着汉服的人。

我是大二开始,慢慢入手汉服,其实大学期间直接穿去上课的频率还挺高。

大家都知道的,大学嘛,氛围比较开放,各种穿衣风格都能被包容的。

刚开始不太有勇气,后来,被舍友鼓动了,一起穿去上课。踏出了第一步,后面就好办了,其实也并不会有太多异样的目光,原来都是之前我想太多。之后穿的频率越来越多,想穿就穿,完全无压力了。

不过其实也会有“麻烦”。

记得当时上课,民俗学,老师刚好说到民族服装,提及到了汉服。于是老师当然就是提问了:你怎么看待汉服?你觉得人们应该在日常穿着汉服吗?

我是属于那种不喜欢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然后同班一个活泼开朗的妹子(小欧同学),积极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说着说着,目光看向了我:“我们班里也有一些女孩子很喜欢汉服,平时也会穿,大家在日常穿汉服完全没问题的。”

当时我心里略慌:不是我今天穿的是常服,这问题我就不回答了吧。

老师还是注意到了小欧同学的目光,看向了我:“这位同学,你喜欢汉服对吧,那你肯定很希望它复兴,希望它被大家认可,那你觉得该怎么做呢?”

猝不及防!完全没准备,而且还紧张,只能硬着头皮强答了,于是个人solo了一番:“可以多举办相关汉服活动,在学生当中多推广,从传统文化抓起...."balabala乱说了一通。

最后老师还发表了他的想法,给我拓展了很多相关建议,真的是一次愉快的交谈,大概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这让人心情愉悦的“麻烦”。

就随手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我穿汉服外出这么多遍,都没遇到过有路人主动问我这是什么呢,大概是我长得不好看,别人不来搭讪我吧,怎么突然有点忧伤。


清绥姑娘


我毕业的大学每年4月中旬都会有樱花节,然后学校里有汉服社,姑娘和帅小伙们就会穿着汉服在学校里拍照或者举行一些社团活动,很养眼,是一道别致的风景。

汉服

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一种,是中国礼仪之邦的体现,而且汉服真的很漂亮,女孩子穿起来飘逸、柔美,男孩子穿起来非常儒雅,我觉得如果可以穿着汉服出门,别有一范味道,只是现在并没有被接受,穿着汉服出门,大街上的人都会投来异样的目光,华服日活动,积累和宣传的还不够,好多人都不知道,希望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这样大家认可度高了,穿着出去也不会被人侧目了。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的樱花

学校的樱花真的很漂亮,可以说是北京赏樱花的另一个好去处,每年都有很多人来观赏,樱花种类特别多,各种颜色都有还有珍稀的绿色樱花,学校的樱花是日本人所种,因为学院的前身是北京维尼轮厂,维尼轮厂的前身是日本侵华期间修建的,这些日本人因为思念家乡,所以从日本本土运来了一批樱花树,每到4月中旬,是樱花开的最烂漫的时候,相当惹眼,今年的樱花节就在4月15号,还会有鼓乐表演、糖人、风筝、剪纸等传统手工艺展示,热闹非凡,欢迎大家前来参观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