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沿着丝绸古道踏进江苴 在古老而朴素中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

沿着丝绸古道踏进江苴 在古老而朴素中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

有人说:“芒种是最赋有诗意和文学味道的季节,她让人憧憬着未来”。在这个赋有诗意和文学味道的节气里,我们沿着丝绸古道再次踏进带有历史烙印的江苴古镇。古镇属半山区,位于腾冲市曲石镇东北方,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距腾冲城41公里。国土面积2.16平方公里,海拔1600.00米,年平均气温15.00℃,年降水量150.00毫米。有居民200余户,1000余人。居民收入以种植、养殖业为主。

沿着丝绸古道踏进江苴 在古老而朴素中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

沿着丝绸古道踏进江苴 在古老而朴素中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

史料记载:“江苴驿站古街曾是‘西南丝绸之路’由永昌经怒江双虹桥、翻越高黎贡山后进入腾冲的第一大驿站,为保腾古道中线南斋公房西坡主要驿站所在地。驿站古街位于主村落内”。“驿站最早由唐代南诏王阁罗凤‘西开寻传、南通骠国’所设。此后长期成南诏大理国统治者经营永腾驿道的重要基地。元代以后,虽然驿道改行南线,但从此线往返马帮行人并未减少,由此带动驿站商贸活动的长期繁荣,逐渐发展成为古道上一个重要的商业集镇”。

沿着丝绸古道踏进江苴 在古老而朴素中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

沿着丝绸古道踏进江苴 在古老而朴素中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

漫步在历经岁月磨砺、布满伤痕、两边卵石镶砌、中间一块青石板(灯芯石)铺筑的古镇街道上,流年斑驳、感受时光老去。岁月悠悠,收获夏粮,播种秋实,对应的是古老而朴素。江苴驿站古街内,百年建筑比比皆是。如:建于清光绪年间(1892年)的文昌宫,老街子两旁的马店、商铺,抗战期间的临时县政府……。《玉观音》《大马帮》《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优秀影视剧均在古镇取景拍摄。由于古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13年被列为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6年被确定为“云南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村”。

沿着丝绸古道踏进江苴 在古老而朴素中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

古镇的每一座老宅,像是上了锁的大门,里面装载着历史和回忆,等待着人们去开启。古道自北向南横穿过街心,民居坐东向西,街道呈“乜”字形,宽5—6米,长约350米。触摸远去的历史,“夹路成街”幢幢带有古典韵味的楼房、商铺擦肩而过。不经易间,一个历经岁月磨砺、表面布满伤痕的青黑色大石头映入眼帘。据说,古镇像一条龙舟,该石是古镇的“镇街之石”;此石在,船不翻,人们安居乐业。已故作家聂正科(江苴人)曾在《腾冲文化》刊登过一篇文章。文中写道:“江苴古镇在明清时非常繁华,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中转站,每天南来北往的商人、马帮或从高黎贡山下来,或从州城到此,已劳顿不堪,都要在此歇脚。然后启程入缅甸、进印度或翻越高黎贡山,前往保山、大理。鼎盛时期,街上来往人马不绝,通消喧闹。街道两侧有店铺30余幢,为传统中式瓦屋,前面为店铺、客房,后院设有马厩。店铺20余家,经营百货、餐饮、土杂、粮油、中药材等。规模较大的马店客栈6家,每天来来往往的马匹多达五六百匹,赶马人有百人以上。街上人流不断,生意兴隆,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古道被废后才逐渐冷落下来……”

沿着丝绸古道踏进江苴 在古老而朴素中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

沿着丝绸古道踏进江苴 在古老而朴素中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

古镇居民姓氏繁多,有聂、宋、蔡、李、革、姜等姓氏,他们的祖先大多是明清时代因商贸移居到此定居。据说,古镇早期居民不是汉人而是傣夷民族,旁边的摆夷河、田心坝的彝族就是最好的佐证。在恬静的街道上行走,看到几个历经沧桑、斑驳痕迹、弥足珍贵的铺台子(店铺),铺台子(店铺)的正前方是一个长方形的大木柜台,柜台后面是买货的窗口,店主在里边卖货,客人趴在柜台上购物。一切都原汁原味,没有被历史洗刷干净,感觉是如此的亲近。铺台子(店铺)的旁边,几个年轻人将一个年近90的老奶奶围坐在中间,老人用纯正的腾冲方言讲述着她平淡的人生。原来老人一家是城里人,1942年腾冲沦陷,居家迁往古镇。解放后,子孙们都到城里工作,只有老人不愿回城,老人在古镇一住就是七十余载。我问老人:“现在城里的条件要比这里好得多,您老为何不回城”?老人笑着说:“在山里住贯了,舍不得,城里乱,这里静”。说完,从袋子里摸出几本《三国演义》连环画,打开扉页,秀丽的钢笔字印入眼帘,“1953年7月6日购于新华书店”。从老人淡泊名利、不问世事、安逸乐道、质朴率真的言谈中不难看出,从历史到现在,无论时局如何变迁,古镇总是与世无争,依旧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如果离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古镇的一切将无从谈起。

沿着丝绸古道踏进江苴 在古老而朴素中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

沿着丝绸古道踏进江苴 在古老而朴素中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

历史的车轮时常伴有悠悠的神韵,幽静而古老的偏居小镇,远离尘世的喧嚣,淳朴的民风、厚重的历史文化,曾经与马帮商旅辗转而繁华……。在留有历史印迹的街道上寻觅,不知不觉走进了与古镇血脉相连,散发着历史文化芳香的文昌宫。文昌宫为江苴早期的文化源地,曾唤醒过无数懵懂的灵魂,也散发过滇西抗日正义的种子。《腾冲县志》载:“1942年5月,日寇侵占腾冲”。“6月5日,预备二师副师长洪行在江苴召开爱国士绅会议,成立临时县务委员会,推选刘楚湘为主任”。“张问德等20余人为委员,办公地点设在高黎贡山脚的寺山村”。刘楚湘振臂高呼“腾人不幸,宗邦之沦,凡我炎黄神明之胄,应誓与倭寇不共戴天,富者输财,贫者输力,协助国军,义无反顾,以复此山河也!”群情激昂,同仇敌忾,全县千余名爱国乡绅聚集古镇,见证了临时县务委员会的成立。临时县务委员会代行县务,集中人力物力,筹办训练乡镇保甲长和失学青年及本县爱国青壮年;组织物资调度委员会,以抢运沦陷区之货物而救济难民;组织民众武装配合军队在腾北开展游击战,共图收复失地大业。至此,抗日的大旗在沦陷后的腾越大地上高高竖起,旗下聚集着不愿做亡国奴的数万腾越百姓。腾冲军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云贵监察史李根源先生赞道“腾人死复活,江苴不可忘。江左中兴业,努力一大匡。”

沿着丝绸古道踏进江苴 在古老而朴素中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

沿着丝绸古道踏进江苴 在古老而朴素中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

历史和现实在时空中交融,青石板上残留着马锅头的余温;街道两旁古老的店铺见证了古镇的繁荣;临时县务委员会的墙壁上有抗日将士流下的血和泪;卵石镶砌的街道铺满了江苴人民对幸福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恐惧。铅华洗尽,含蓄蕴藉,江苴没有其它古镇的雍容华贵,有的只是沧桑和酸楚,但它的历史意义是无可言喻的。在交通不便的年代,马帮通过江苴这道大门,驮来财富与文明,才使腾冲富裕,古镇繁华。今天的古镇,喧嚣繁华与战争早已远去,村旁清澈的河水依然蜿蜒流淌,雄伟壮丽的高黎贡山依然滋润着古镇。

沿着丝绸古道踏进江苴 在古老而朴素中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

沿着丝绸古道踏进江苴 在古老而朴素中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

文图:杨家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