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展现个体关于成长的记忆

在侯孝贤迄今为止所导演的十几部故事片中,《风柜来的人》《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恋恋风尘》《尼罗河女儿》,以及《千禧曼波》和《最好的时光》等,都是展现个体关于成长的体验与记忆的影片,或者是以较大篇幅来反映个体成长这一题材的。他的好多电影表现的都是海边小镇的青少年进入高雄、台北等大城市以后的那些令人不愉快的遭遇。进入大城市前,这些小镇青年对大城市的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和憧憬,可是不久,他们就感觉到了幻灭的苦涩滋味。《风柜来的人》中的少年刚到了大城市,就被一个城里人以观看“欧洲成人电影”为诱饵骗了一笔钱。《恋恋风尘》里,男主角阿远进城不久麾托车就被城里人偷走了。《千禧曼波》里青年人的命运更惨,男主角小豪吸食毒品死于他命,女主角则醉生梦死,都迷失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之中,不知人生之归宿在何处。侯孝贤用电影胶片观察和记录着每个青年人个体生命成长的心路历程,流露出了淡淡的的青春流逝和岁月如梦的惆怅与感伤。他在谈到《千禧曼波》的主人公时,说:“年轻的凋零迅速一如纷落的银杏叶,一整片银杏叶的散落看似无他,也或许令人感伤,但如果你仔细的凝神关注在某一片叶面,将那一瞬间的时空冻结,叶面的肌理与当下的状态,其实有着更为丰富且深刻的含义。”[xv]他看重的“更为丰富且深刻的含义”是,台湾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人的异化现象与“文化失调症”。做为个体的青少年,在社会的大转型中,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充满了痛苦和无奈。他更多地揭示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总是以人性的日渐缺失为残酷代价,令人充满了成长的困惑与矛盾,充满了无限的惆怅与忧伤。

展现个体关于成长的记忆

风柜来的人

展现个体关于成长的记忆

恋恋风尘

贾樟柯的电影《小武》《站台》《任逍遥》也是对一个青年或一个一群小县城青年成长记忆与体验的真实记录。但他与侯孝贤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善于通过社会巨变中渺小卑微的个体生命在亲情、友情和爱情方面的失败,来提示个体成长与社会发展的紧张关系。《小武》就是从一个留守乡村的无业游民、“小偷”的视角,表现出了在这个时代与社会大変革中,青年人在友情、爱情的亲情方面的一步步失败,最后,小武因歌手胡梅梅分手祝他“万事如意”的pp机音响被抓,拷在众目睽睽的街道树旁,把他的最后一点情感幻想都剥夺了,充满了贾樟柯对人性之复杂性、多面性,以及人之善良和情义的理解与敬意。《站台》以山西汾阳县城文工团在1979至1989年十年间的命运变迁作为影片主要表现对象和叙事动力,以史诗般的风格塑造了一群中国小城青年在80年代的成长和蜕变,再现了个体生命在时代大浪潮中命运的起伏转折与无奈失望。《任逍遥》关注的更是个体生命在社会大转型的荒废残败空间中“逍遥”而无望的青春。青年人的血气方刚与英雄想象在坚硬的现实面前充满了“气短”的悲怆感一尽管国家在进步,但这些小城青年却无法纳入这个“共享”的进程中,下岗待业,前途无望,唯一安慰心灵的就是对流行文化和经典文化带有自我麻痹意味的理解与阐释。

展现个体关于成长的记忆

小武

展现个体关于成长的记忆

站台

[xv] 高远:《‘千禧曼波’:变与不变的侯孝贤》,《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第96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