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国产芯片缺芯 国产操作系统更是难上加难!

不用谷歌度娘,你能说出一个国产电脑操作系统的名称吗?

最近,一段央视财经频道的陈年视频在微博上被诈尸了。

国产芯片缺芯 国产操作系统更是难上加难!

在这段主题为「实力比拼:国产系统 PK 国外系统」的节目里,主持人进行了一场不同系统运行速度的现场「盲」测比拼。参赛选手是美帝老江湖 Wintel 组合,和纯国产血统的飞腾CPU X 麒麟系统。

之所以给「盲」字加个引号,是因为除非被这段「伪科学」的视频封印双眼,不然实在找不出什么理由让我信服现场观众看不出哪个是 windows 界面。

我们复盘一下现场测评,在未告知电脑配置的前提下,节目组邀请两位观众上台操作电脑,打开同一网页以对比加载速度。国产系统不负众望,秒开网页。最终「强行」得出一个结论:

国产系统 X 国产CPU的运行速度完胜 Windows…

看着一切都还算合理?

可是你有没有注意看看浏览器……我说大哥,你好歹也控制一下变量因素的干扰啊,给国产用 Chrome ,Windows 却是祖传痴呆的 IE,这样的实验设计不被吐槽伪科学才怪。

国产芯片缺芯 国产操作系统更是难上加难!

当然对待节目组的结论不用太较真,毕竟硬件、现场网络、甚至操作手速这些变量信息,我们吃瓜群众们都无从查证。

但无论怎样,这个视频又把一道「送命题」摆在了大家面前——在掌握命脉的国产操作系统领域,我们又被甩下了几条街?

国产芯片缺芯 国产操作系统更是难上加难!

中兴的警钟

如果说芯片是互联网的大脑,那么操作系统就扮演着神经网络的角色。

前不久美国商务部一纸禁令扒掉了电子行业的虚假繁荣,暴露出我国在芯片上的软肋,但更致命的在于操作系统。

国产芯片缺芯 国产操作系统更是难上加难!

说到国产芯片,我们多少还有些听着耳熟拿得出手的产品。前有「国字号」的紫光国芯、大唐电信带头领跑,华为、小米也推出了麒麟、澎湃、松果等一系列智能芯片。虽然市场占有率无法和老牌大厂 Intel、高通等相提并论,而且制造工艺也不太过关,10mn 制程只能找台积电来代工,但相比此前一款商业化芯片都没有的境况,已经让人看到了一丝曙光。

国产芯片缺芯 国产操作系统更是难上加难!

回头看看国产操作系统…

说起来,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也有 20 多年的历史。1999 年左右,借着 Linux 的东风,一度涌现了不少操作系统厂商。然而历尽大浪淘沙,20 年后的 2018 年,国产操作系统几乎仍是一片荒原

一项数据显示,2017 年全球销售的智能手机中,85.9% 的手机搭载了安卓系统,14% 是苹果 ios,两者相加吃掉了智能手机市场 99.9% 的份额。仅剩的 0.1% 中,则被 windows phone 和 blackberry os 或是「钉子户」的塞班、火狐所占据。

国产芯片缺芯 国产操作系统更是难上加难!

和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一样,PC 端的操作系统也被两家所垄断。

自从 1985 年微软发布第一代 Windows 以来,在此后的 30 年中,这个小窗户的 logo 就统治了全球的大部分电脑,Windows 系统的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 PC 端首位,到 2017 年,这个数字更是高达 91.41%。其余的不到 10%,则是 MacOS、Linux、UNIX、ChromeOS 的天下。

国产芯片缺芯 国产操作系统更是难上加难!

操作系统市场被微软、谷歌、苹果三分天下,挤压殆尽。无论还是,都难觅国产系统的身影。

现在的国产系统,是个伪命题

在上面这些可被统计市场份额的操作系统中,没有任何一个能被打上「中国智造」的标签。

国产芯片缺芯 国产操作系统更是难上加难!

有人举出小米的 MIUI、华为 EMUI、魅族 Flyme 的例子来反驳这种说法。但拔掉这些系统身上的马甲,其本质不过依旧是给安卓操作系统换了一身更贴合用户体验的 UI 界面设计。

电脑操作系统也是如此。

说回到开头的视频。

在现场测试中完胜 Windows 的系统叫做 Ubuntu Kylin「优麒麟」。称它是「国产系统」实在有些牵强。它代表了几乎所有国产 PC 操作系统的模式——基于 Linux 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对操作系统局部的模块进行改进,再套一层新颖但用不惯,或是符合使用习惯却又高度重合的 UI 设计——一个新系统就诞生了。

国产芯片缺芯 国产操作系统更是难上加难!

但这个所谓的新系统有价值吗?

没啥价值~

MIUI、Flyme、EMUI等是基于安卓打造的更为易用的UI,但他们绝对不敢号称自己是国产操作系统,从某种程度上他们对安卓系统做的定制和影响力也远超于那些所谓的国产系统,但他们只能叫安卓,因为他们的整个生态都是一致的。

而像视频中出现国产系统又是怎么回事呢?

众所周知,Linux 是一个开源的系统,但是 Linux 官方只会提供一套内核的代码,任何人都可以拿去用来做自己的系统。其中会有一部分人,在其上构建一套完整的桌面环境、软件管理等,像是 Ubuntu、Archlinux、Redhat 等等,各有各的区别,而这些都是 Linux 发行版。而作为发行版,他们也需要支持开源协议,也就是说,依旧可以免费使用或是修改。

国产芯片缺芯 国产操作系统更是难上加难!

那这样倒手了几遍的系统真能被称作国产系统么?没有任何技术壁垒,一些极客也能定制的倒手系统就是我们的骄傲?

其实一个真正的系统并不是只是一套可运行的代码,更是一整套完整的独特的生态体系。如果全身都是别人的基因,别人的生态,那这并不足以被称之为国产系统。

国产操作系统有救吗?

其实没有自研操作系统的这根软肋,是除美帝之外的全球性通病。

完善的系统需要时间的积累,完善的生态也是如此,没有开发者愿意在一个没有前途的平台上耗尽心力,Symbian、Meego、Windows Phone系统的死亡也正是佐证了这点。

国产芯片缺芯 国产操作系统更是难上加难!

国产芯片缺芯 国产操作系统更是难上加难!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操作系统也非凭空冒出来的,而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并且经过几十年研发与技术积累的产物。Google 安卓的核心是 Linux ,苹果 iOS 则是基于 FreeBSD 和 Unix 的二次开发,而继续追根溯源,Linux 和 iOS 的祖宗都是Unix。

操作系统的开发周期极长,从 1985 年发布的 Windows 1.0 开始,微软经历了 16 年的迭代演化后,才于 2001 年推出了经典的 XP 操作系统。

而且操作系统只是一个外壳,如果没有足够丰富的软件生态进行支撑,这个外壳是毫无意义的。试问如果我写了一个操作系统,上面连微信都没法装,你会用吗?

国产芯片缺芯 国产操作系统更是难上加难!

目前而言,国产操作系统的上的软件极匮乏。WPS 这类的办公软件处理个文件表格没啥大问题,可是一旦涉及到更高的图像视频处理、或是娱乐游戏需求,没有LOL、不能PS、看在线视频也得开浏览器……国产系统没法被大众所广泛接受,这种与现有软件生态不兼容的操作体验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而软件生态的搭建又需要第三方厂商的配合。这就形成了一个「鸡不生蛋,蛋也没法生鸡」的死循环。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低,没有厂商愿意投资 10 万开发一个只为 100 人服务的软件,而反过来,得不到第三方支持,只能造成操作系统用户人数的进一步流失。

国产芯片缺芯 国产操作系统更是难上加难!

这个死循环有多大的破坏性呢?想想老罗刚刚发布的 TNT 和已经官宣死亡的 Windows Phone 就懂了。即便财力、人力与技术积累强大如微软,依旧无法打破这个死循环,在别人的市场上抢到哪怕一点点羹汤。

即便我们有耐心等到国产操作系统和其生态的成熟,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依旧需要面对重重阻力。适应新系统带来的时间成本,更换平台造成的财务成本,都是在躺在新系统与用户之间的障碍。

但从这个角度,几乎就就封死了消费级真·国产系统的所有出路。而对于行业或者说国家级的操作系统来说,可能无需太多的生态构建。那重写一个系统可行么?

国产芯片缺芯 国产操作系统更是难上加难!

依然非常困难。

一个桌面级的操作系统代码规模在千万行数量级,而雷军当年执掌金山软件重写百万行级别的WPS大约用了3年时间。

而且开发完成后的反复调试也是一个极为耗时的过程,基于开源成熟的 Linux 内核代码进行定制开发反而是最为可行的。

另一方面就是资金,微软在开发 Windows Vista 时所花费的研发费用超过了 200 亿美元。而与它大约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国产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其在内核方面的自主技术的比例算是比较高了,但研发经费也仅为4000万人民币。

国产芯片缺芯 国产操作系统更是难上加难!

从各个角度讲,国产操作系统在现在看来就是一个伪命题。

然而基于 Linux 内核代码定制就是国产系统不争气的代名词么?并非如此,大多数的国产系统并非是基于 Linux 内核定制,而是基于 Linux 的发行版进行定制。

这个怎么说呢,就像是把别人做好的饭菜再回锅热一边

不会种菜,理解。但要只会加热就叫自己厨神?您还请洗洗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