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南方地區省力化現代桃園栽培技術

有專家認為為南方現代桃園應該遵循三大基本要求:一是栽培模式省力化,以改善光照、提高品質,方便機耕,推行寬行栽植、高冠栽培的技術措施;二是樹體管理簡單化,以簡化修剪、簡化樹形為主樹體管理栽培措施;三是土壤肥水省力化,以緩釋肥、肥水一體化、生草栽培,以草養地,推行管理機械化。在滿足三大基本需求的基礎上,現代桃園的省力化栽培技術包括:

南方地區省力化現代桃園栽培技術

1 高標準建園

桃是忌重茬的樹木,新建桃園應選擇在過去沒有種過桃樹的地塊。定植溝挖寬80 cm、深40 cm。

2 樹體管理簡單化

以簡化修剪、簡化樹形為主的樹體管理栽培措施。簡化樹形、寬行栽培,採用多主枝向少主枝轉變:

(1)從簡從輕

密植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群體的優勢實現早結果早豐產。離開這個目的,密植就失去了意義。密植樹的樹體不大,單株的負荷較輕,不需要建造複雜而強大的多級骨架,樹形結構大大簡化,修剪量輕,有利於提早結果。稀植樹則必須首先培養好龐大而堅固的樹體骨架,從屬關係嚴格,修剪量不能不大。稀植樹輕剪長放同樣能提早結果,但樹體的擴展緩慢,單位面積產量低;而且骨架軟弱,承載力差,以後也難以高產。

(2)促控結合

“長樹靠促,結果靠控’。稀植樹的個體空間大,必須促使樹體充分擴展,才能充分利用土地與光能,所以稀植樹的前期管理基本是隻促不控。密植樹主要靠群體利用空間,個體的擴展有限,所以密植樹的管理是既促又控(春促夏控、根促冠控;下促上控、內促外控;主促輔控、弱促強控,等等)。只促不控結果遲,只控不促產量低。只有先促後控,既促又控,促控結合,才能恰到好處,達到早結果早豐產。

南方地區省力化現代桃園栽培技術

(3)夏剪為主

冬剪是促勢修剪,有利壯樹,稀植樹的骨架培養主要靠冬剪。夏剪是緩勢修剪,有利結果。密植樹對骨架的要求不嚴格.著眼早果豐產,因此主要靠夏剪。

(4)注重群體結構

稀植園前期的空間大,個體間的影響較小,單株相對獨立,自成一格,更強調的是樹體結構,而不急於考慮群體結構。密植樹的群體大,個體間的相互影響也大,且群體結構的演化迅速,除樹體結構外,必須及早考慮群體結構。採用“寬行密株”的密植方式,就要把一行樹看成一株樹。可以採用的整形方式:寬行主幹形整形、籬壁形整形、一邊倒整形、Y形整形等。

3 桃樹Y形栽培關鍵技術

(1)採用Y形整形需要園地光照充足,向陽,背風,土質疏鬆、排灌設施齊全,交通便利的緩坡、平地建園。坡度大的不適宜採用Y形。

(2)栽植:

時期:秋季落葉後定植,儘量不要到翌年春。(栽培成活率高,促保生根)

行向:南北行為佳,或依據地勢進行。

密度:1.2 m×4.5-5 m,每667 m2栽110-122株。

栽植處理:苗木莖粗1.0cm,苗高70 cm,修剪根系後,用50%多菌靈500倍+50%辛硫磷1000倍,殺滅根系帶的菌源、蟲源。過根時間10秒。

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搭配比例以4~5∶1為宜,山坡地按對角線式栽植授粉樹,平地按縱式隔3~4行栽一行授粉樹。

(3)疏枝

對新栽成品苗,將主幹上的一年生枝全部疏除,對苗木中幹不短截、不定幹,緩放生長。

(4)搭架

新栽幼樹第一年用竹竿或木棍固定扶正,培養牢固主幹,第二年7~8月份,當幼樹幹達到2.5~3.0 cm時,按“Y”字型整形的要求角度和方位,將幼樹用粗竹竿固定後引縛至與垂直向成25度~30度夾角為宜,做到一次成形。

南方地區省力化現代桃園栽培技術

(5)追肥

按照N∶P∶K=3∶1∶4施肥,前期以氮肥為主,後期以鉀肥為主,有機肥按照“1斤果2斤肥”於秋季9~10月份施入,在果實生長硬核期至二次膨大期要嚴格控制氮肥用量,防止裂核發生。(根據地力情況進行調整)

(6)灌溉

桃樹耐旱、怕澇,澆水宜小水勤灌,切忌大水漫灌,秋季多雨季節還應該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桃園積水死樹現象發生。

(7)整形

夏季短截、回縮、疏枝:第1年修剪,在主幹50~60 cm處定幹,然後選留兩個間距10 cm的新稍培養兩個主枝,距地面50cm以下新梢在萌芽初期抹除,其餘新梢在長度為15~20 cm時,一律摘心控制,使選留的兩個主枝夾角保持50~60度,使兩個主枝保持自然生長。冬季修剪時,兩個主枝延長頭保持50~60 cm全部去除結果枝,保持頭部直立,旺盛生長,通風透光良好。同時結合初夏短截、秋季扭梢控制。

冬季少截-長梢疏剪為主:冬季修剪時,結果枝剪留30~50 cm,保持異側相距15~20 cm,同側相距30~40 cm,其餘1年生枝一律疏除。第3年冬剪,主枝延長頭在前兩年短截基礎上,第3年進行長放修剪。對主側枝上所留小枝每15~20 cm留一結果枝,使同側結果枝保持30~40 cm以上。

以上就是南方現代桃園省力化栽培技術的全部內容,南方地區種植了桃樹的朋友真的可以好好思考一下,希望這篇內容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