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红楼梦》中金钏儿死了,林黛玉真的不会将衣服给她么?

君笺雅侃红楼


为什么不会?

只看后来宝玉祭金钏:在凤姐儿的生日宴上,宝玉私自离家,跑去庵里祭奠金钏!且看黛玉的反应:“这王十鹏也不通的很,不管在哪里祭一祭也就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来做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管哪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

首先,宝玉哭金钏,黛玉是明白且认可的,是支持宝玉去“尽情”的!整段话说下来,没有一点儿反对“尽情”的意思!

黛玉反对的,是宝玉跑去庵里的行为,这是对宝玉的关心,因为宝玉在凤姐儿生日宴上私自出门,贾母等长辈是很担心且迁怒的,“再一会子不来,都反了”“花姑娘都急疯了”!所以,黛玉对他这种行为,是不以为然的!

“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也就尽情了”!支持宝玉去祭金钏,就是黛玉对金钏的情分啊!在黛玉的价值观里,情是远大于物的,情分都给出去了,还舍不得两套衣服么?

再看黛玉对宝玉的情分,宝玉对金钏之死是极为愧疚的,宝玉的这份心思,黛玉心知肚明,给金钏两身衣裳,也是对宝玉的安慰,黛玉怎么会拒绝呢?


黛玉跟金钏是不熟的!她不像宝钗,对王夫人是“每日省候两次”,也就是每日见金钏两次!“她素日也穿过我的旧衣裳”,这是宝钗跟金钏的交情!这份交情是黛玉比不上的,黛玉跟王夫人,极少交往;即便偶尔见面,也必不会太多关注金钏一个丫鬟去!

但是,黛玉对金钱物资一贯散漫,给四儿的赏钱是“随手抓了一把”,对于衣服之类,必不会太在意!

那么黛玉对死人有忌讳吗?只看“幽淑女悲题五美吟”一回。对于那早已作古的五位美人,黛玉是在自己屋里,设炉点香,传瓜传果,亲自祭奠,又亲自作诗,哪里有什么忌讳呢?

自己的屋子都能舍出来,给五位历史上的死人作祭!何况两身衣裳,给的又是认识的女孩子,怎么会舍不得?


所说的黛玉忌讳,这其实只是王夫人的托词罢了!即便黛玉肯,王夫人也不会也不该去拿黛玉的!

她要拿衣服做面子,第一是探春,那是她名义上的女儿!但探春的衣服明显富裕的不多,探春穿的,好像大多是府里给小姐们的月例或年例!至于额外的衣服,她从哪里来?

若说富裕,有着贾母的体贴,黛玉的衣服肯定有富裕的,所以王夫人才下意识之间,拿黛玉做托儿吧!

黛玉的生日,是花朝节!金钏死时,是端午节前后,黛玉的生日早过了!王夫人如此说,只是为借用宝钗的衣服做铺垫!

除了黛玉,也就宝钗肯定有新衣服了!宝钗是薛家嫡女,即便不穿,按例也是不少做的!宝钗素日又不穿新衣服!薛蟠说“妹妹如今也该添些新衣裳”时,宝钗说的是“连那些衣服我还没穿遍了”!在说黛玉之前,王夫人已经打定主意要借宝钗的衣服了,说什么现做,五月正热的天气,金钏又在井里“泡的那样粗”,哪里等的及新做衣服!


悠然庐


黛玉的确是以小心眼而著称于荣国府,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她的小性子小心眼儿往往会出现在她自己觉得受伤害的时候。

比如说王熙凤将她比作小戏子,又被史湘云说破的时候,林黛玉非常不高兴,贾宝玉只是瞅了湘云一眼,林黛玉就跟他发起了小脾气。但后来,林黛玉拿王玉开玩笑,误伤彩云,贾宝玉直接看了黛玉一眼,黛玉感觉到自己伤害了彩云,暗自后悔。

所以黛玉的本性是善良的,她的攻击性往往体现在她感觉到自己受伤害时。我们可以想象,假如王夫人让她把自己的衣服给金钏装殓,黛玉不但不会忌讳,也许还会有被信任的感激。

但是王夫人会一定不会这么做,对黛玉,她不能说不好,但一向是充满了戒备的。她不能理解黛玉各种情绪化背后的东西,只会简单地认为这个小丫头不好打交道。所以她跟黛玉说话,口气总是客客气气的,能不惹她就不惹她。与其说这段话是说黛玉是怎样一个人,不如说它表现了在王夫人眼里,黛玉是怎样的一个人。王夫人对林黛玉是这样的敬而远之,可以想象,她一定不会支持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婚事的。


闫红说


这是王夫人下的圈套,为什么金钏死,要用林黛玉生日的衣服,贾府会没有一两套新衣服,匪夷所思!

而“林妹妹那个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

王夫人对林黛玉这句话“有心眼”,是指向了林黛玉的缺点,也是她的优点,这个人聪明!

王夫人对于黛玉的恨可见一斑!


金钏与宝玉调情说了一句,江湖黑话:“金簪子掉进井里,有你的只是有你的”

很难解释吧!

但:“金簪”这个字眼是不是很熟悉,是和“宝钗”有关!

宝钗的判词“金簪雪里埋”

那么“掉进井里”,是指宝钗有了什么坏的遭遇!

联系《红楼梦》,就在这之前,

元妃托张道士给宝玉做媒,金玉良缘。

贾母反对,宝钗的金玉良缘暂时没有成功!

王夫人暂时忍了下来!

这就是“金簪子掉进井里”

而金钏下一句“有你的只是有你的”

这是指宝玉你放心,

黛玉还是你的人,

木石前盟的婚姻还是稳当的!


而金钏作为王夫人首席大丫鬟,

不应该把这些内幕消息告诉宝玉,

所以金钏的死和黛玉有关,

而王夫人也恨黛玉

他们要让黛玉难堪!

可是,王夫人还是动摇的,

因为黛玉聪明,

可能会找理由拒绝

她最终没有提出这样的过分要求!

而作为宝钗,她冷静接受了一切,

她感谢王夫人的动作,支持“金玉良缘”

她给这件事情做了了解!

同时也可以看出她对金钏的冷漠!!!


陈说红楼


当然不会。

还记得“慧紫鹃情辞试莽玉”,中间穿插了雪雁的一小段话,说赵姨娘向雪雁借月白缎子袄儿,给小丫头送殡穿,被雪雁拒绝了。雪雁的理由是他们自己有,“往脏地方去,恐怕弄脏了,自己的舍不得穿,故此借别人的。”什么是“脏地方”,除了不清洁之外,还有秽气一层意思,因为是去死人坐夜出殡的场合。雪雁接下来说,赵姨娘没什么好处到自己身上,所以不肯借。也就是说,不肯出借有两层意思:去秽气地方、平日没有好处。


雪雁是黛玉带来的丫头。虽然不比紫鹃知心,也大体反映了黛玉的性格特点:忌讳、因人处事。

先说忌讳。宝玉得罪了黛玉,赔罪时屡屡发誓,被黛玉啐骂“大清早起死呀活的,也不忌讳”(第二十八回)。她是的确讲究忌讳的。

再说因人处事。黛玉在情榜上的判词是“情情”,她只爱所爱的人,除在宝玉以外一概不放在眼里。就是爱情之外,教香菱写诗是为了兴趣,而不是顾忌面子;给佳蕙赏钱是正好碰上了,不是收买人心。她根本不考虑给谁面子,怎么会违背本意、把自己的新衣服给本来就交往不多的、又是跳井横死的金钏做装裹呢?


老却英雄似等闲199


作为一个同样爱红楼的人,我也说一下我的看法。

金钏死了,林黛玉究竟会不会把自己的衣服给她?——我的观点是:会给!

说林黛玉如何的小性子、行动爱恼,那只不过是王夫人、薛宝钗一党“黑”林姑娘而已。她们的共同目的是制造舆论压力,把我们真正的大家闺秀林姑娘孤立起来而已。

观《红楼梦》原文,我们可以看出黛玉的大方和通情理之处。比如在宝钗派薛家的仆妇送燕窝时,黛玉豪爽的抓了两把钱给薛家的老妈子,要她买酒去吃。还有一次丫头坠儿给黛玉送东西,赶上黛玉给自己的丫头分钱,也随手抓了一把给坠儿。这两件事,不仅说明了黛玉豪爽,不是那种鼠肚鸡肠、斤斤计较的人,更说明了黛玉的博爱,要知道,坠儿只是怡红院里一个粗使的小丫头,黛玉并没有半点低看她,而是给了她足够的尊重。

对于金钏的死,我想黛玉知道了,更多的是“物伤其类”。虽是千金小姐,只是寄人篱下的日子并非自己所愿。如果王夫人用了黛玉的衣服,我想黛玉心里不会有半点不快,甚至会是很欣慰的,黛玉一个那么通透了悟的人,不会因此而有半点不愉快。相反,如果宝钗真的光明磊落,作为黛玉“互剖金兰契”的知己情深,也应该此时替黛玉美言几句,而不是那么急着表白自己的大度和大方。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点浅见。


永芳1325


从本心上来说,林黛玉会将自己的衣服给金钏装殓的,因为她的心地纯良,个性真纯,对生命充满了关切和爱,哪怕是鹦鹉、燕子等小动物,哪怕是飘零的落花。她并没有太多的上下尊卑观念,对丫鬟们其实也都是很好的,日常对紫鹃和雪雁自不必说,就是对其他的丫鬟也都是友好相处的,而且她并不吝啬,将自己的东西送人也是常有的事。对金钏的遭遇,她必然也是充满同情的。

但是,如果这件事情背后又有什么隐含的意义的话,那么林黛玉可能就会生气了。毕竟她很敏感,她寄人篱下,没有父母兄弟姊妹可以傍依,她很在意大家对她的态度。所以她会把很多事情做过分的解读。如果大家提出来,要把她新做的衣服给金钏装殓用,她就会以为别人的衣服是不会拿出来做装殓用的,偏她的衣服要被拿出来,那么是不是大家对她就有一种比较轻贱的态度呢?是不是有意在欺负她呢?这是她最不能容忍的。

不可否认,古代迷信盛行,各种蛊术和下咒,都会对当事人产生不利的影响。就算是搁到现代,自己新做的衣服给一个死人穿,也是有几分晦气的。这也是大众的普遍心态,何况林黛玉本身身体又弱,她对自己的地位又非常敏感。别人向她提出这种要求,她肯定也是很反感的。

还有就是从人际关系上来讲,主动的和被动的获知信息是完全不同的。宝钗和王夫人的关系那样亲近,每日晨昏定省都严格执守。同时又是亲戚关系,何况薛姨妈和王夫人这对亲姊妹天天在一起聊天,本身这样知根知底,彼此就会毫无芥蒂。发生金钏跳井这样的事,宝钗自然会主动提出来将自己的衣服给金钏儿穿,一则这是表现她大度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二则她也知道此举毫无轻贱她的意思,反而更加体现了她对王夫人的体贴。

可是林黛玉就不同了,林黛玉和王夫人的关系本身就非常隔膜,仅仅是因为贾母、因为贾政,才有的那么一点姻亲关系,再加上平常也很少有单独来往,种种迹象也表明,王夫人并不特别喜欢林黛玉,或者说,也仅有表面上的关心,总的感情是比较淡薄的。那么大家心里怎么想,特别是王夫人对林黛玉是怎样想的,林黛玉是决然不知的。在这种信息缺失和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忽然提出来用林黛玉的衣服装殓金钏,那林黛玉对此的解读,就会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了。

所以,很多时候偏见和误解,既是因为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待人处事的方式不同,也因为彼此亲疏关系不同造成的。

我是冰珊醉红楼,从自己的视角析红楼,欢迎关注品评。





冰珊醉红楼


我想你林妹妹那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她原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她过生日,这会子又给去人妆裹,她岂不忌讳!

看重点:王夫人这段话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说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说明王夫人了解黛玉心思细腻,担心她有想法。金钏之死,本就给王夫人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而且她的个性也是喜静不喜动,能不惹麻烦就尽量不惹,所以不希望在这件事上去和黛玉做过多解释。

其二,黛玉本来身体不好,新衣服还没上身就拿给死人穿,确实忌讳,王夫人是信佛之人,更觉得是忌讳。所以,这段话的重点是第二层意思:王夫人自行否定了要用黛玉的衣服,原因就在于忌讳,不希望带给黛玉的身体添负担。之所以会提到黛玉,是恰好当时只有黛玉有现成的新衣服。王夫人心实,说话不懂拐弯,当时是什么情况就实话实说了,并没有考虑黛玉是否愿意的意思。

而且,从语境来看,即使黛玉愿意,王夫人也不会同意,她绝不会为了一个丫头给黛玉招来灾祸,这正是王夫人对黛玉的体谅和爱护——不让她多心,免了黛玉的心理负担,不让她招灾,免了黛玉的身体负担!




浮生漫读


如果王夫人问,黛玉绝对会给。黛玉是个孝顺孩子,又“心较比干多一窍”,王夫人如果问了她,她自然也会设身处地为王夫人着想,怎会拒绝,让长辈为难呢?



黛玉重情义,并不忌生死。七十九回,宝玉为晴雯写芙蓉诔,修改时,“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一句,似影射黛玉,黛玉只是“心中狐疑,外面却不肯露出”,有此胸襟,岂会忌讳一两套衣服?



林妹妹从来也不小家子气。第二十六回,宝玉让小丫头给潇湘馆送茶叶,“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他们的丫头们呢,见我去了,姑娘就抓了两把给我,也不知多少…”四十五回,宝钗派一个婆子给黛玉送燕窝,黛玉就命人给了她几百钱,相当于一个三等丫头大半个月的月钱了。



当然,王夫人不问,林黛玉也不会上赶着去过问这件事。倒不是冷漠,而是金钏之死,实在不宜张扬。君不见,除了宝钗,其他人无一上前,即使王熙凤,王夫人的亲侄女,荣国府的管家人也不例外。


萍风竹雨123


林黛玉虽然清高、傲气,但并不是吝啬之人。小说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借宝玉房中小丫头佳蕙与红玉(跟了王熙凤改名小红)的对话,让读者看到黛玉对自己的丫鬟有多好,对府中其她丫鬟也是不错的。原文佳蕙告诉红玉:“我好造化!才刚在院子里洗东西,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花大姐姐交给我送去。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他们的丫头们呢。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我,也不知多少。你替我收着。” 在另一回宝钗让人给黛玉送燕窝,黛玉也让紫娟给赏钱与其打酒。

金钏是王夫人的贴身丫鬟,假如王夫人向黛玉提出这样的要求,林黛玉应该是会同意的。

王夫人之所以有这样的顾虑,反而可以看出王夫人把林黛玉还是没当做自家人,也没想认真去关心、了解这个侄女。而林黛玉孤傲的个性,也不会攀高枝主动去亲近舅妈,这也造成彼此间的疏离,说话做事有所顾忌了。




whitedeer


先来模拟一下场景:

如果王夫人派人去征求黛玉意见,她肯定会问道:“是单问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问过了?”

如果那人回答:“可巧正赶上姑娘生日做了两件衣服,就想拿来给金钏装裹用。”

黛玉必定冷笑道:“我就知道,我的新衣服只配拿来给死人用。大观园里那么多女人连件新衣服都找不出来吗?你们想用拿去用就行,何苦又来咨询我的意见?我一个弱女子,无依无靠,说了忌讳管用吗?”

传话的人听了,必定一声儿不言语,灰溜溜走开。



黛玉其实也就是嘴上厉害一点,真性情嘛!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从来不会掩饰。

但我们不能因此说黛玉没有爱心,也不能说她冷血心肠,因为一个花瓣的零落都会让她哀伤半天,更何况是一个身份卑微的丫鬟。



只是如果真的把衣服拿给金钏用了,黛玉又免不了一番伤春悲秋,想想自己的身世,想想如今的境遇,总是又免不了痛哭一场,眼睛必定肿得像个铃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