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新房一价清,未必能成就你的小确幸

新房一价清,未必能成就你的小确幸

昨天楼市突发重磅新闻,上海住建委发布《关于加强商品住宅及其附属地下车库(位)等设施销售监管的通知》,上海新房推行“一价清”,除房价、车位价格外,不可收取电商费、团购费、茶水费等其他费用,不得有捆绑搭售或任何附加条件,实行价格承诺现场备案。如有问题,暂停开发商网签,情节严重,取消开发资质,构成犯罪,移交司法机关。

其实一线楼市已近平稳,不用补刀,但上海还是作为第一个一线城市跟进重庆、西安实施一价清,调控进入新高度。一价清制度一把打掉开发商的暗价,也清除了政府放水的退路。事情正在变化,人最怕就是身处在漩涡中,却意识不到环境的变迁。

承认吧,楼市的后牛市时代已经来临。参与者都必须接受新的游戏规则,价格也许会有松动,但要是以为只靠刷刷手机,就能实现买房小确幸,那就想多了。1

牛奶经济的故事转个段子。

杰瑞是生活在米国乌有城城郊的一位奶牛场主,不知何故,方圆数百里就这一家奶牛场,汤姆的奶牛场有2000头奶牛,每月产奶2000吨,这些牛奶供应乌有城的市民和周边农村的农民。牛奶售价是每吨500美元,每吨牛奶的生产成本是300美元。因此汤姆一个月可以赚40万美元。

在大学读MBA的儿子杰瑞正在对当地牛奶市场进行调查,这是老师布臵的寒假作业,意在巩固并实际应用课堂上学到的供求理论。

经过一个月的调查,杰瑞向父亲指出了他的一个惊人发现:“这些年你平均每个月损失130万美元!”。

这话让老汤姆很不高兴:“危言耸听。”

“我反复核实过了,情况的确如此。让我给你解释一下吧。” “说来听听。”

“咱们每月生产的牛奶卖给乌有城市民1000吨,乡下的农民1000吨。乌有城市民平均收入是乡下农民的两倍多,对这些市民来说,牛奶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并且花在牛奶上的钱占其整个生活支出的比重很小。”

“这我知道。”

“我的市场调查表明:即使奶价翻两番,即每吨2000美元,乌有城市民对牛奶的需求也基本不会下降。”

汤姆了解乌有城居民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凭多年的经验和生活直觉他觉得儿子的这个调查结果很可能是真的。不过他立刻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

“可乡下的农民很穷,根据我的经验,每吨500美元,也就是每公斤25美分,是他们能够承受的上限,超过这个价格他们就不会买牛奶了。而我们每月的牛奶产量是2000吨,城里只能销掉1000吨,为了全部卖掉这些牛奶,我们只能卖500美元一吨。好在这样每月也能赚40万美元。”

“要是能够卖给城里人2000美元一吨,乡下人500美元一吨就好了。”

“这不可能,乡下人会把我们的牛奶转手卖到城里,2000美元的价格不可能维持。”

“我知道,那为什么你不只卖给城里人呢?2000美元一吨!乡下人我们就不供应了。你想一想,每吨卖500美元,卖2000吨,一个月才赚40万美元;而每吨卖2000美元,虽然只能卖1000吨,可是一个月要赚170万美元。”

“可这个月我们已经生产了2000吨,要是买2000美元一吨,多余的1000吨难道倒掉不成?”

“是啊,倒掉很可惜!可是倒掉它们,我们还可以赚140万美元,不倒掉它们,我们就只能赚40万美元;毕竟赚钱才是我们的目的。而且你也只能倒掉,否则没人相信你真的会卖2000美元一吨。

老汤姆知道杰瑞的分析是对的!犹豫再三,他终于痛下决心:倒掉1000吨牛奶!

可能这一决定对他的冲击太大了,他的脑子有点转不过弯来,竟说出了后来自己也觉得颇为可笑的一段话:

“那以后怎么办?难道要每个月生产2000吨,倒掉1000吨吗?”

杰瑞哈哈大笑:“怎么会这样!倒掉牛奶只能是这一次,以后我们就不需要生产这么多了,所以倒掉这个月多余的1000吨后,我们接下来宰杀掉1000头奶牛,辞掉部分工人,把多余的牧场和养牛场租出去,这样每月的生产成本可以降到30万,销售收入200万,每月纯利润就是170万美元了。”

第二天,汤姆的奶牛场做了一件让人目瞪口呆的事:把1000吨香喷喷的牛奶倒入了海中,然后宰杀了1000头奶牛,并且将牛奶的价格翻了两番。自然,汤姆挨了不少骂。可是除了骂,人们也无可奈何。对于穷人来说,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喝牛奶了。而城里人仍然购买汤姆的牛奶,尽管对这样的大幅涨价也很不满,可也没办法,方圆几百里只有汤姆一个奶牛场。

牛奶也好,新房也好,不都是刚需紧供么。老板们想得特别明白,控价惜售才能利益最大化,一场博弈游戏而已。2

苦逼又牛逼的开发商要说今年以来楼市里最苦逼的人是谁,那一定是在一线城市卖房的开发商。

前两年刀口舔血,高价拿地,辛苦盖房,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哐当遇到高潮迭起的调控。出于某些原因,新房备案价格受到特别关照,能够拿到预售证的都是低价项目。以上海为例,今年以来共计开盘119个项目,同比去年大幅减少了26%。在能够上市的楼盘里,单价5万以下的低价项目达到79%,几乎全部都在近郊。新房备案后,价格只能往下调整,不能涨价。严格的管理,只为控制房价过快上涨。这次一价清再补刀,只是之前政策的延续而已。

但是如果以为开发商看上去苦哈哈,就可以趁火打劫、低价捞房,那就是大错特错了。人家的日子其实是低调多金。连续两年的牛市,快速去化销售,让他们赚的盆满钵满,从各家龙头房企已经公布的财报来看,普遍采取了类似于恒大的做法,在资产端囤积海量的现金,同时在负债端积极举债,把资产负债表做的极大,但流动性管理颇佳。牛逼的许家印们信用极好,虽然债多了点,但是3000亿的现金压在那里,几年内高枕无忧。另一边,东方不亮西方亮,一二线楼市虽然进入深秋,可三四线楼市可是炙热之夏,在去库存光环的照耀下,三四线交易量不断放大,也为房企产生新的收入补血续命。

所以,新房市场的供求注定了是一场持久战。过去十几年的带血经验告诉我,买房从不能指望开发商降价,大部分人是没有那个缘分的。我看到更多的是,有些人错过10%的差价之后,破罐破摔,从内环三房摒到外环两房,最后高位接盘。

人生的路很长,可关键的就是那几步。自明自醒,当机立断,说的就是这种。3

该怎么办先考虑二手。

目前新房比二手溢价普遍都在20%以上,部分楼盘溢价50%以上。高溢价已经透支新房未来几年的涨幅,投资上不合理。

从博弈上看,一个脑袋也比一千个脑袋难对付得多。新房市场上,对手是开发商,对方有统一的价格体系和竞品调查团队,要想讨个便宜,虎口拔牙,那便是千难万难。相反到二手市场上,只要你愿意看房两百套,一定会遇到好心房东的,大力出奇迹。

当然,我不是鼓吹让大家都去买二手。我明白有人是有初房情节的,怀有风险的忧虑,这些也不在少数。我时常对身边打算买新房的朋友说,调整好心态最重要,把房子当做一个挚爱的消费品,别太在乎价格,实现占有的欲望。就好比,我们去银楼买黄金首饰,金价每克都是明码标价,然而还要另算一份不菲的人工费。看上去是投资品,其实更多的是消费品。我们买到的不只是那些泛着黄光、会升值的原材料,收获的是更多是满足的质感和体面的享受。

我并不BS初房情节者,也不强推二手房。世界的多样性让生命变得更加有趣,哪怕意见略有差异,我也希望朋友们能交到好运。对于真心想买新房的,看中就要落手,因为它的珍贵在于“新”,错过就是永远的遗憾,买到心情好比啥都强。有了这个好心态,现在放眼过去都是好机会。

我最受不了的,是很多人涨的时候都是刚需,跌的时候变成观望;买之前号称是自住,买完最关心却是涨跌;平时说只淘笋盘,看完样板房立马下定。

这个世界太浮躁,不能听一个人说什么,只能看他做什么。赢家的道路很难被证实,那些人人都能复制的成功学,只是说说而已;但这条路很容易被证伪,朝秦暮楚、趋利避害就妥了。活到现在这个年纪,会发现人生其实是在做减法,每一步都在做出取舍。怕的是多年投入,回头发现下错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