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羽毛球旋轉的奧義

羽毛球是圓的,所以我想羽毛球技術多半跟旋轉有關,因此做了一些研究,寫下了這篇文章,希望對一些迷茫的愛好者有一點啟發!!!

<<<<<<<<<>>>>>>>>>>

慣性: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運動狀態的性質

這是很小的時候就明白的一個道理,也是之後要談到的旋轉理論的基礎,下圖的牛頓擺是具有典型意義的慣性作用,兩側的球體來回傳遞著能量,保持著動量守恆。

羽毛球旋轉的奧義

牛頓擺

在高級物理學裡,這個理論在羽毛球技術領域就要上升到角動量守恆定律

角動量:物體以旋轉的方式移動而產生的動量值,這個值跟旋轉半徑旋轉速度以及物體本身的質量(重量)有關。

角動量守恆定律:在一個轉動體系中整體的角動量保持不變。

羽毛球旋轉的奧義

角動量守恆

1)角動量守恆應用之一:自轉變速效應

自轉物體最大半徑的變化轉速反比,也就說當地縮小自轉物體的最大半徑,轉速就會變快,反之,擴大旋轉半徑,轉速就會變慢

感興趣的愛好者可以用家裡轉椅體會一下,如下圖旋轉後當啞鈴回到中間,半徑縮小,轉椅會加速,反之,則會減速

羽毛球旋轉的奧義

自轉變速

這個理論在花樣滑冰高臺跳水中經常被用到

花樣滑冰表演者先打開大腿和手臂自轉,然後收起手臂轉速就會變快,產生漂亮的自轉動作,完成動作後再打開手臂和大腿幫助減速剎車

跳水運動在起跳後收攏身體,產生快速的轉體動作,入水前打開身體轉速就會變慢,便於掌控入水形態。

2)角動量守恆應用之二:螺旋加速效應

基於角動量守恆定律,在

一個旋轉體系裡,頭部物體後產生角動量,並向尾端傳遞,尾端的旋轉速度會越來越快。這個過程將需要2個必要條件:(比如鞭子、雙截棍、三節棍)

第一:物體在傳遞動量後線速度降為零

第二:被傳遞的物體質量逐漸縮小

羽毛球旋轉的奧義

旋轉加速效應

下圖中明顯可以看到雙截棍的另一段,速度已經快到肉眼無法看清

羽毛球旋轉的奧義

雙截棍

對於羽毛球技術,很多人稱之為甩鞭效應

羽毛球旋轉的奧義

甩鞭仿真圖

3)角動量守恆應用之三 陀螺穩定效應

陀螺穩定效應是指物體轉動時產生的角動量可以抵抗重力外力的影響,並維持自身的平衡

陀螺儀就是因為這個原理被廣泛應用在各行各業,從玩具(比如:陀螺、溜溜球)到日常生活(比如自行車、汽車、手機的定位和感知功能)甚至運用到航海、航空、航天等等(每個飛機輪船都有一個非常大的陀螺儀來維持海上和空中運行時的平衡)。

羽毛球旋轉的奧義

陀螺穩定效應

(注:上圖中奇特的反重力現象都是因為旋轉產生的)

<<<<<<<<<>>>>>>>>>

第一個旋轉(自轉加速):從側身架拍開始(雙臂打開),經蹬地轉胯弓背展肩非持拍手臂下壓並貼向身體),到扭腰轉肩持拍手臂向上甩出並靠近運動軸)結束。

這個旋轉以身體為軸,縱向轉肩時,手臂收攏,縮小了縱軸方向的旋轉半徑,旋轉被加速(也就是轉肩加速

羽毛球旋轉的奧義

第一個旋轉

第二個旋轉(螺旋加速):從轉體弓背開始,經過收腹(向上甩出大臂、收緊小臂)、向上甩出小臂到內旋手腕擊球結束。拍頭在經歷鎖肩、鎖肘、鎖腕後不斷的進行加速作用。

羽毛球旋轉的奧義

第二個旋轉

第三個旋轉(陀螺儀):從屈臂展腕開始到手腕內旋擊球結束,目的在於穩定拍頭,更好的傳遞力量,前兩個旋轉同樣有穩定身體和滯空的作用。

羽毛球旋轉的奧義

第三個旋轉

第一個旋轉以蹬地轉胯開始,主要作用肌:下肢、臀大肌、腹外斜肌,是羽毛球最主要的核心肌群

第二個旋轉以展肩卷腹開始,主要作用肌:腹肌、胸肌、背肌,是羽毛球最重要的發力肌群

第三個旋轉以旋臂開始,主要作用肌:手臂肌肉,是羽毛球最重要的控制肌群

<<<<<<<<<>>>>>>>>>

知道了原理,我們就需要循序漸進的進行分解訓練,幫助掌握每一個部位的發力

基礎力量訓練

動作練習:側身微屈持拍腿,蹬地轉胯,鎖跨展腹。

力量練習:以腿部臀部肌肉為主的提踵、靜蹲、負重深蹲,以背部肌肉為主的背屈伸

這一步主要體會腿部和臀部以及腰背部的發力

羽毛球旋轉的奧義

主要力量訓練

動作練習:卷腹夾胸,向上甩出手臂

力量練習:以腹部肌肉為主的平板支撐側卷腹

羽毛球旋轉的奧義

關鍵力量訓練

動作練習:內旋擺臂,甩出小臂

力量練習:以小臂肌肉為主的腕部彎舉、以大臂肌肉為主的胸前彎舉頸後屈臂伸、以胸部肌肉為主的俯臥撐、以背部肌肉為主的各種平舉

羽毛球旋轉的奧義

(注:力量練習不限於文中所述之方法;為了便於肌肉記憶,這個四個過程均可以結合負重進行練習,但是切記,為避免受傷,負重練習時不可以太用力,且動作不能太快,僅以慢動作體會肌肉做功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