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有句話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你是怎麼看的?

雲在雲上飛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是一句已經被人傳爛了的話,很多人把這話當作至理名言,因為這話的解釋的確有一定的道理,大致意思是說:年紀大了的人不宜看《三國演義》,因為《三國演義》講的是三國逐鹿中原的故事,通篇都是權謀、算計和戰爭、殺戮,年老之人再看這些只會變得更加內斂、深沉,再者《三國演義》講述了“是非成敗轉頭空”的人生哲理,容易讓老年人更加哀傷,於身心不利。年輕人不宜讀《水滸傳》,因為《水滸傳》裡講的都是好勇鬥狠的江湖好漢殺人越貨的故事,血腥味太濃,難免有教唆年輕人犯罪的嫌疑,容易讓年輕人誤入歧途或者變得衝動勇武。

但實際上,老年人不妨看看《三國演義》,因為老年人要想讓自己變得更加睿智,就應該多學學《三國演義》裡的一些有益的權謀和變通之策,以防不思變通、墨守成規。同時,也應該通過《三國演義》看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豁達,人生百年不過轉瞬,還有什麼看不透的呢?這樣,老年人就更平和、豁達,更知道惜福,好好安度晚年。

年輕人不妨讀讀《水滸傳》,看看《水滸傳》中的北宋社會是怎樣的黑暗腐朽,殺人越貨習以為常,好勇鬥狠為家常便飯,看看這些好漢是如何一怒之下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就知道什麼叫“衝動是魔鬼”了。就更應該知道在當下這個法治社會該如何自愛、自重,更應該珍惜如今這個平安穩定的大好環境,好好努力工作,好好珍惜家人。

看看武松在孟州聽了“金眼彪”施恩的唆使,就為他出頭打了蔣門神,勒令蔣門神退出孟州地界,結果,強出頭的武松被施恩利用,當了“黑吃黑”的惡霸打手,掉進這個旋渦,以致引火上身。蔣門神背後的黑惡勢力張團練和張督監聯合起來算計武松,險些害了他的性命。也正因此武松才有了一生唯一一次的濫殺無辜:血濺鴛鴦樓,殺死無辜人命十幾條,成為武松一生的一個汙點。年輕人看了這個故事,應該引以為戒,這難道不是《水滸傳》給年輕人的有益教訓嗎?

最後,其實人的修養和素質真的提高到一定境界,不論在什麼年紀都可以看《三國演義》或《水滸傳》,不論看什麼書都能夠“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把糟粕的東西摒棄,從中吸取有益的養料。人之所以會犯錯,罪過豈能在書?罪過的根源還是在人自身的素質、修養不夠而已。所以,“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句話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它的不合理之處,關鍵還在於個人自己把握。


喬鞅


少時就聽說長輩閒談時說,老不看三國,少不讀水滸。當時年齡小沒多想,隨著歲月磨礪,略有感悟!

三國是群雄並起,各為其主,謀求霸業之時,各種計策發揮到淋漓盡致,如王允的連環計,周瑜的美人計,諸葛孔明的空城計,曹操的離間計等甚至有死諸葛害死活司馬之說,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精彩紛呈。成年人在創業和應付各種場面時通過讀三國與實際相結合,而得到教益,在某種程度上有助於其事業的發展。而老年人應安於晚年,寬於心,不應該看那麼多的爾虞我詐,再看三國對於晚年的人沒有多大的意義,尤其是現在處於太平盛世,更不能有太多的心機和心計,安享天倫,其樂融融,何樂而不為呢?

那為什麼少不看水滸呢?水滸中的所謂英雄多是義字當頭,看重私交,打打殺殺,一言不合便草菅人命,不計後果,做事沒個度,當然在某方面也與當時社會現狀有關。在現實生活中,少年還未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很容易受到故事情節的感染,遇事熱血沸騰,學起裡面的江湖習氣,拉幫結派,特別是在當下和諧穩定法制的社會中更不適合那一套,於人於己於社會都無益處,所以少年不宜看水滸,更不能沉溺於裡面的故事情節!


魏峰81


說明了學生忙上學,老人打麻將,都沒有時間看小說。


社會主義小書童


老不見三國,少不看水滸。應答,越是受歡迎的書不外乎四個字,怪,力,亂,神,老不看三國是這部書卻實寫得好,把三十六計都融合進去了,老人本就成熟再看看三國就更精了,意思是人學奸了,少不看水滸,這部書在四大名署中是比較次的,動不動就打怕官府就上梁山,年青人本就衝動,怕有些年青人仿效,弄出不好的事來,大至就這個意思。


9紫氣東來


少不讀水滸,並非章回小說藝術特點不強,也不是故事情節不能引人入勝,我個人認為,全書突出的是一百單八將造反的故事,人格塑造的人物性格大多直率並有明顯的反派意識和暴力傾向,對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來說思想上是某種蠱惑,正如孔子所說,年輕之時血氣方剛戒之鬥,因此,要有指導性的幫助他們閱讀。

老不看三國。三國演義充滿著智慧和權謀。


夢臻


其實也不盡然,我爺爺是個高中語文老師,從小我就在他的書櫃裡看完了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還有像狄公案,包公案,海公案等。我看水滸傳覺得主要看的是快意恩仇,打抱不平,但也沒說看完了就出去惹事揍人,但相比於水滸,我更喜歡三國演義,小時候覺得諸葛亮和司馬懿的鬥智鬥勇非常精彩,也讓我瞭解到如何與身邊的人相處。其實看水滸也好,看三國也好,主要先把目的定好,那就是對生活和學習工作有什麼參考和幫助,帶著目的去看,帶著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看,我覺得無論年齡這些作品沒什麼不能看的!


時胖紙說詭事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指的是四大名著裡面兩個名著人物的年齡和和所做的事。會引致在老和少之間對發展影響不會的引導。

為什麼怎麼說呢?

三國故事看上去都是紛爭,戰鬥,陰謀詭計,分分合合。但是你要多看三國幾次,你會發現看到一點,三國重要人物,出場年齡都是很年輕的,比如馬超(19歲)大破曹軍,關羽,張飛,也是很年輕就出場了,趙雲也就很早就出場跟著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了,還砍能帥旗。而蜀漢算,劉備出場年齡就已經很大了,28歲,單身狗沒事業,諸葛亮也是比較晚的一個。少年姜維也算一個吧

呂布更是一個案例,年紀輕輕成名,獨戰三英和七雄,還抱著貂蟬。人生巔峰啊!!

好了,再看看孫策吧,死的時候26歲,孫權是他的弟弟,才多少歲,就管理江東了,還能抵抗曹軍,更不用說甘寧,淩統這些猛將了吧。

那曹營裡面就不用說了,曹家父子都是很早就出來成名的,手下猛將也是很多,但是基本出場的時間沒其他家的早,但是也很年輕的。後期的鄧艾,鍾會都是很年輕就獨擋一面的人物。文官系統楊修更是年少成名。

想想你老了,身體各種不好的時候,你的激情不在了,哪裡還能看三國這種熱血最強的故事。那種年少衝動,殺個七進七出,過五關斬六將,戰三英檔七雄。就都算了,還是睡睡的好。

少不看水滸,是因為水滸的故事。更像一些現在社團的故事,小年輕如果看多了,會出現一種模仿的影響,特別裡面的義氣,和動不動就砍人的情結,一定要有家長指引的,要不就會出事,特別會走歪了。社會的根基就會腐蝕,變得有點亂,控制不住。



再看看


靜心匠道


少不看《水滸》,因為水滸所描寫的都是一群亂七八糟的各類豪傑,殺人放火,雞鳴狗盜無所不包。因少年者尚處於是非不辨的童萌狀態,及易沾染各種不良習氣而走入歧途。

老不看《三國》,是因為老年人很脆弱,當老年人看到昔日的英雄豪傑結局都是那樣不幸的時候,難免傷感。尤其昔日諸葛謀略蓋世,結果只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哪個看到這些都難免心情沉重,乃至於潸然淚下。雲長義薄雲天,死時身首異處。翼德忠勇無雙,死得可惜。這些都不是老齡人所能接受的。後來更加慘烈,諸葛死後,人們都寄厚望於姜維,不想姜維及關、張、諸葛之子結局各個不幸。更何況人們看三國都會感情傾向於劉備,不想偏偏天不助人願,劉家結果不佳;不僅未能匡扶漢室,還痛失三分天下。所有這些都不是人們想要的結果啊!

所以老齡人看了《三國》難兔會悶悶不樂長噓短嘆而影響身體健康。畢竟老年人經不起感情的折騰!


禎石藏山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還有另一句匹配其的俗語:男不讀西遊,女不讀紅樓。如此四大名著倒是被民俗文化給“評價全了”。

民間民俗文化也需要載體,於是利用四大名著托起自己影響力,這是一種文化存在和拓展方式。

中國民間民俗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很強的傳播力。本題便是非常典型的“民文化”傳播特點,例如:少不入川,老不出川,或老不入廣等等,文化的傳播藉助影響大的平臺,說自己的道理,且這個道理不說死,按照不同人的需求可以自主理解。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一般解釋為,年輕人愛衝動,說出手時就出手(不是指見義勇為),那不成天打架鬥毆了嗎。老不看三國,指老來多謀多疑,再看相鬥謀略之術,就過不了消停日子了。於是傳說有老者看了三國,挑水回家,前面一桶水倒水缸裡,後面一桶水倒掉不要了,怕自己看不見被人下毒(民間文化也誇張)。

另一種解釋,少不看水滸,是怕年輕人到處結交朋友,不務正業。這反應了農耕文化自給自足的侷限性,而如今工商文化主流之下,廣交朋友(正路朋友),是有能力的表現,互知互聯才能順利發展自己的事業。老不看三國,是怕上年紀的人,感受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傷感,以及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悲哀。

其實,人哪有那麼脆弱,文化的免疫力就那麼低嗎?這麼好的書,怎麼就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呢?問題出在信息相對匱乏時代,現在人會疑問,讀一本書會有那麼大影響力嗎,實際情況可能我們想象不到。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那個時代此書的“推手”,利用民間文化,玩了一出文化式的“苦肉計”。用以激起人們好奇心,以及喋喋不休地爭論,持久擴大書的傳播力,也未可知。




小林作家


民間說法,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道理是什麼?現在,文化室或文化站都提倡多讀書,學校寒暑假也讓學生讀幾本古典名著。民間說法不能說不對,既然形成說法,就一定有支持說法的道理。少不讀《水滸》,因為水滸這部書,一百單八將,都是無政主義,殺殺打打。聚義廳是哥們義氣拉邦給派的楷模。全書貫穿個人英雄主義,不服天朝管,天不怕,地不怕的自由主義。民間說法不無道理,怕青少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未確立,不成熟,缺乏識別是非能力,怕讀水滸把青少年引入歧途,這種擔心也是有必要的。另一個方面,老不看巜三國》,俗話說看三國掉眼淚,替古人擔憂。《三國演義》是一部漢蜀吳三足鼎力相助之間的戰爭體裁,充滿著爾虞我詐的陽奉陰違矛盾和鬥爭,老年看三國容易失眠,被劇情起伏不定所幹擾,看到三國人與人之間的算計,你整我,我整你的處世哲學,會引起老年人想起年輕時一些不愉快的經歷,會傷感和痛心,沿河水勾起了老冰排。所以,老不看三國,應該是減少鬧心事,少一些煩惱。但是,無論是青少年讀水滸,還是老年人看三國,都應該讀一讀,看一看,以批評的角度去讀,吸收其精華,剔除其糟粕,對任何書籍採取揚棄,不能一概肯定或否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