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信用卡业务将坐收消费金融的政策红利

信用卡业务将坐收消费金融的政策红利

今年以来,各家银行明显提高了对信用卡业务的推广力度。小编每天坐在办公室里,都能享受到几起信用卡推销的上门服务。

“额度最高5万元,可取现”、“审批快,1分钟开卡,3天内送达”、“办卡还送新秀丽旅行箱,更有积分抵现”……各种开卡促销短信更是让小编蠢蠢欲动。

随着网络场景的丰富,信用卡拓新不再局限于商超、扫楼等传统方式,逐渐演变为从网页、公众号、客户端等渠道获客。线上渠道已成为信用卡客户的主要来源。

与此同时,信用卡促销也从礼品赠送等小恩小惠,升级为与流量平台合作,发行异业信用卡,嵌入消费场景,大大提高了客户的体验和参与感。

“信用卡业务赶上好时代了”,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成都分中心负责人刘超(化名)认为,管理层已多次表态,金融业务需要持牌经营,如果这项政策能落实到位,信用卡将在消费金融场景中发挥更大作用。

那是否如这位负责人所言呢?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尝试从业务空间、利率优势和政策支持几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行业空间大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到2017年底,全国信用卡的发卡量约为5.88亿张。按人均2张信用卡的保守估计,我国信用卡人数还不到3亿。在《信用卡代偿平台的野望》一文中,我们说过,目前国内信用卡的渗透率还不到30%,而美国早已超过80%。

以互金业务为例,过去五年,国内互金交易规模从几十亿元增长到5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0%。互金业务的快速增长也反映出人民的金融需求很大。

互金业务的野蛮开拓,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信用消费的市场教育功能。相信随着居民信用消费习惯的逐渐养成和和风控水平的提高,银行信用卡业务也会覆盖到更多客群。

利率有优势

信用卡利率,固定的18%(日利率万分之5)。说起这个利率,放在几年前,让人觉得非常之高。然而,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看各家网贷平台乱七八糟的高利率,再对比一下信用卡的利率,会觉得信用卡是非常之良心。就是国家规定的网贷综合年利率不得超过24%的政策红线,比起信用卡利率来说,也高出一大截。

说到这里,小编想起潜水的某个媒体群里,有一日几位同行吐槽信用卡利率脸红心黑,引起共鸣,许多人傲娇的表示马上去注销信用卡。这时有人幽幽的说了句,信用卡能有网贷黑吗?这句话马上就把天给聊死了。因为他说的是事实,大家无从反驳。

可以看到,作为竞品,在消费金融领域,信用卡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虽然蚂蚁借呗也有日利率万分之5、万分之4.5的产品,但说实话又有多少网贷平台能如蚂蚁借呗这般家大业大呢?如果哪天国家规定网贷行业的年综合利率不得超过18%的话,估计绝大多数网贷平台即刻就得关门了。

信用卡业务将坐收消费金融的政策红利

政策红利可期

目前国内消费金融牌照总共只有20多张,大都由银行发起成立。随着互金风险整顿延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持牌经营成为网贷合规终极解决方案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央行两任行长周小川、易刚等学者、官员都在不同场合发声,表态金融业务持牌经营是大势所趋。在这种背景下,各家银行加大了信用卡业务的推广力度,坐等政策红利释放。

以平安银行、浦发银行为例,两家银行去年在发卡数量、总交易额、贷款余额等关键指标的增速上,遥遥领先其他银行。另外,光大、中信、平安和民生等银行2017年信用卡手续费收入在占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均超过10%,对收入贡献比较大。

曾几何时,场景缺失是信用卡业务发展的瓶颈。借助互联网东风,与电商、快递公司、游戏动漫等IP跨界合作,已成为银行开展信用卡业务的标配。

再依托银行本有的商户资源,给予用户更多消费权益,信用卡业务也能在消费金融服务中取得越来越大的市场占有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