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莊嚴承諾在凝心聚力中“迸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四年前,蘭考縣委、縣政府牢記向總書記作出的“三年脫貧,七年小康”的莊嚴承諾,堅持提高政治站位,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改革創新的思維破除脫貧攻堅中的體制機制障礙,以“釘釘子”的韌勁嚴格督查、狠抓落實、促作風轉變,切實把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轉化為推動縣域科學發展和有效治理的自覺行動。

經全縣上下積極探索、合力攻堅,2017年2月27日,蘭考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牢記囑託,不忘使命。退出貧困縣序列的蘭考幹群深知:脫貧摘帽只是及格分,同步小康還任重道遠。從四年前奮力推進脫貧攻堅,到現在的穩定脫貧奔小康,蘭考幹群持續弘揚焦裕祿同志對群眾的那股親勁、抓工作的那股韌勁、幹事業的那股拼勁, 在凝心聚力中提升著“蘭考速度”,創造著“蘭考經驗”“蘭考做法”,用實際行動兌現著下一個承諾。

專項扶貧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找準“窮根”、對症下藥,真正扶到點上、扶到根上。在專項扶貧中,蘭考縣按照“支持有產業發展能力的群眾發展產業、幫助沒有產業發展能力的群眾在產業發展中穩定就業、鼓勵沒有穩定就業能力的群眾力所能及地勤勞致富”的總體思路,真正把“精準”要求落在實處,惠及每個貧困群眾。

大力發展產業。產業是強縣之本、脫貧之基。該縣立足本地優勢,深入研判產業發展前景,堅持招大引強,突出龍頭帶動,重點培育壯大以產業集聚區品牌家居為主、鄉鎮產業園區配套支撐、農村木材粗加工的家居製造產業,以雞、鴨、牛、羊、驢全產業鏈發展和飼草配套種植為主的食品加工產業,以循環經濟和高新技術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全縣穩定脫貧奠定了基礎。蘭考縣整合上級和本地的產業獎補資金,創新金融扶持方式,精準使用到戶增收資金,支持群眾立足本地特色,在主導產業鏈條中創新創業。圍繞蜜瓜產業鏈延伸,建成蜜瓜產業園48個,“蘭考蜜瓜”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圍繞木製品加工,培育堌陽鎮徐場、南彰鎮周莊、紅廟鎮青龍崗等木製品特色專業村28個;圍繞畜牧養殖,建成規模以上養殖場624個、養殖示範基地147個;圍繞小雜果種植,建成種植基地30個。該縣通過發展特色產業累計帶動1.25萬戶貧困戶脫貧。

積極引導就業。穩定就業是貧困群眾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該縣分析不同年齡階段貧困人群的特點,實施了一系列就業幫扶計劃。針對18~45歲的青壯年勞動力,引導其在縣內龍頭企業穩定就業,逐步吸納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成為縣城人口集聚的新生力量,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針對45~55歲人群,引導其在鄉鎮特色產業園區和群創產業中就業,實現在家門口穩定就業;針對農村留守婦女和55歲以上不能穩定就業的人群,因地制宜推進“巧媳婦工程”、開發美麗家園管護員等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同步建立全縣就業人員信息庫,開展技能培訓、勞務推介,三年累計實現貧困勞動力就業3.8萬人、轉移就業3萬人、幫扶就業1.4萬人。

強化政策保障。精準施策是精準脫貧的關鍵。該縣在落實上級政策的基礎上,針對不同貧困群體,研究制定了12項具體幫扶措施,為駐村扶貧工作隊有效開展精準幫扶提供了遵循和抓手。對已脫貧戶,實施保險、產業扶持、外出務工補助、大學生補貼等6項政策,確保穩定增收不返貧;對一般貧困戶,除享受以上6項政策外,增加了醫療救助、分階段教育補貼、光伏扶貧3項政策,確保能夠穩定脫貧;對兜底戶,除享受以上9項政策外,將兜底人員全部納入低保等,確保兜得住、兜得牢。三年累計投入專項扶貧資金3.69億元,受益貧困人口7.43萬人。

經過三年脫貧攻堅,蘭考縣城鄉統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產業佈局基本形成,在穩定脫貧奔小康的新徵程中,普惠金融的紐帶作用日益彰顯,政策紅利正在不斷釋放,群眾奔小康的信心更加高漲!

黨建保障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越是進行脫貧攻堅戰,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該縣堅持把加強黨建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築牢基層基礎,帶強黨員幹部,扛穩壓實責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有效破解部分村幹部帶富能力不足,基層黨組織戰鬥力、凝聚力不強的問題,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夯實基層基礎,築牢戰鬥堡壘。該縣深入開展“雙提升工程”(提升基層組織服務能力、提升村集體經濟實力),著力打造脫貧攻堅的堅強堡壘。持續運用“六步工作法”(選派整建隊伍、吃透村情民意、聯合會診定案、開展集中整頓、評估驗收問責、建立持續機制),三年來共轉化提升軟弱渙散村135個。圍繞脫貧攻堅、基層黨建、產業發展、美麗村莊等農村重點工作,每半年開展一次“四面紅旗村”評選表彰。投入4700餘萬元,按照規範化建設“七項標準”(健全便民服務網絡、拆除圍牆大門、統一場所標識、建設文化廣場、實施綠化亮化、配齊文體器材、設置診所超市),對全縣所有村級黨群服務中心進行新建改建。制定22項扶持措施,投入5480萬元扶持資金,使有集體收入的村由2014年的不足20個增加到現在的188個。

建強過硬隊伍,打造“尖刀力量”。該縣把幹部優勢轉化為推進脫貧攻堅的政治優勢。每年開展一次“百日住村”活動,縣級幹部帶頭每週在貧困村住上一天,帶動鄉鎮幹部、駐村幹部掏真勁、下真功。選優配強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全縣符合“三有三帶”標準的村黨支部書記佔68.5%;建立1465名優秀黨員和人才組成的後備庫,補足“源頭活水”。選派345名縣鄉幹部組成115個工作隊駐貧困村、335名鄉鎮(街道)幹部駐非貧困村,實現駐村扶貧全覆蓋。用好焦裕祿幹部學院和縣委黨校、“蘭考講堂”、“紅色e家”、“焦裕祿精神體驗教育基地”四大陣地,採取“小班額”培訓、“過篩子”考試,大規模高密度培訓黨員幹部。制定《駐村第一書記管理辦法》《駐村工作考核細則》,以“三亮三比三查三評”(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比工作作風、比群眾認知度、比工作成績,鄉鎮日常檢查、組織部定期抽查、縣領導聯村督查,鄉鎮測評、部門考評、縣領導點評)考準識準駐村幹部,先後評選兩批70名“駐村扶貧工作標兵”。2014年以來,共提拔重用幹部249名,其中扶貧一線幹部132名。

層層傳導壓力,夯實工作責任。該縣開展“三聯三全”活動,54名縣級黨員幹部、567名科級幹部、3000多名機關在職黨員與150個重點項目、115個貧困村、5747戶貧困戶開展聯繫幫扶。發揮督查局“利劍”作用,全程督促檢查,落細落實精準扶貧要求。脫貧攻堅期間,3名鄉鎮正職、3名駐村第一書記、15名村黨支部書記因工作不力受到組織處理。

脫貧不是終點,小康才是目標。結合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該縣開展“支部連支部、加快奔小康”活動,454個機關黨支部與農村黨支部結成對子,1036名優秀年輕幹部組成穩定脫貧奔小康駐村工作隊,通過“固定黨日5+N”(重溫入黨誓詞、誦讀經典、過集體政治生日、交納當月黨費、開展志願服務,結合活動主題開展N項活動),堅持組織共建、黨員共管、人才共育,構建以城帶鄉、城鄉共建、共同發展的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為穩定脫貧奔小康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蘭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在穩定脫貧奔小康道路上,蘭考幹群正全面凝聚起幹事創業的決心和幹勁,拼搏進取,迎難而上,紮實工作,向全縣人民交出一份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答卷,為加快建設拼搏、創新、文明、美麗的新蘭考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行業扶貧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加大財政、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強交通扶貧、水利扶貧、金融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扶貧行動。在行業扶貧中,該縣針對部門之間協同配合不夠,幫扶政策推進慢、落地難、不夠精準等問題,由縣委改革辦對程序繁瑣的行業扶貧政策進行程序簡化,由紀檢監察部門牽頭,建立行業部門扶貧臺賬,逐村逐戶進行落實,切實打通服務貧困群眾“最後一公里”。

“扶貧先扶智”。該縣各行業部門對貧困戶開展針對性技能培訓5.8萬人次,確保有勞動能力的扶貧對象“每戶掌握一項技能,每戶有一人就業”。該縣教體局自籌資金5300萬元,對全縣貧困家庭在校學生給予每生每年300~5000元不等的資助,保障貧困家庭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縣衛計委、人社局、民政局等部門聯合推出“369”扶貧新模式,實行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等一系列健康扶貧措施,這些措施的實施不僅有效解決了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還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看病費用報銷手續的辦理。

創新思路求突破。該縣始終堅持以創新的舉措破解脫貧攻堅中遇到的難題。圍繞涉農資金整合,三年來整合10.49億元,完成涉及群眾生產生活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56個,集中實施了一批群眾急盼的民生工程。圍繞金融扶貧,充分利用國家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各項政策,探索推出“三位一體”“四位一體”等模式,為貧困群眾發展產業提供資金支持。圍繞脫貧路上“零風險”,引入保險機制,縣財政拿出2000多萬元,與中原農險合作,對全縣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財產、人身、種植業三大類進行保險。圍繞扶貧資金有效運行,在全省率先實行“先撥付、後報賬、村決策、鄉統籌、縣監督”的扶貧資金分配運行模式,提高資金使用效能。縣紀檢監察機關緊盯扶貧領域政策落實開展督查巡查,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部門聯動齊參與。2014年以來,該縣22個行業部門共實施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3類扶貧項目462個,投入扶貧資金8.7億元,著力改善貧困戶生產生活條件。

社會扶貧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調動各方力量,加快形成全社會參與的大扶貧格局。該縣堅持“黨建引領、黨群融合、自力更生、勤勞致富”的原則,充分發揮工青婦、工商聯和民政部門作用,探索出以愛心美德公益超市為平臺,以“巧媳婦”工程、人居環境扶貧、助學扶貧為支撐的“1+3”社會扶貧模式。

打造愛心美德公益超市,確保供需對稱。該縣動員156個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募集資金450萬元,在全縣設立31家愛心美德公益超市,將社會各界捐贈物品送到愛心美德公益超市,變被動給予為按需挑選,實現了社會捐贈與貧困需求的有效對接,進一步激發了貧困群眾勤勞致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改善人居環境,激發群眾內生動力。該縣動員154個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捐贈資金2200萬元,對全縣1715戶居住條件差、缺少精氣神的貧困家庭,充分利用舊磚、舊瓦、舊木材,改廚、改廁、改水、改電、改房、改院、改習慣,改變了舊面貌,重樹了生活信心。

開展“助學扶貧”,點燃家庭希望。針對部門之間貧困學生信息難共享、資助不均衡現象,該縣建立貧困生信息庫,定期徵集貧困學生微心願,開設四點半課堂,創新建立了“三幫一”幫扶機制(一名科級幹部、一名教師、一名愛心人士共同幫扶一名貧困孩子)。目前,已有134個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累計捐贈資金407萬元,惠及學生896人。

抓實“巧媳婦”工程,讓群眾既安居又樂業。該縣整合資金2300萬元,新建、改造“巧媳婦”標準化廠房139座,1.34萬名留守婦女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實現既掙錢又顧家、既安居又樂業,成為蘭考縣產業興旺、鄉村振興道路上的一支生力軍。看著婦女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市委書記侯紅感慨地說:“巧媳婦們守住了家,留住了媽,看住了娃,樂開了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