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文化中总有头七一说,这是怎么来的?

农夫老岳


头七、三七、五七

“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

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该于魂魄回来前,给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必须回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睡不著也应该要躲入被窝;如果让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

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民间传说人有三魂七魄,死后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尽,七满魄尽。

头七、三七、五七最为重要,会有很多仪式,但是各地风俗不同。

为什么是七

七,本意是切割,是了结的意思。最大的阳数,再进便为阴了,新的轮回。

七,也是佛教用语,有圆满的意思。

传统文化里,七,也有圆满和“和”的意思,因为数字“七”是阴阳和五行之和。

按阴阳学说,七是由阳转阴的分界,故人死后,每七天一祭,俗称“七”,至七七四十九日,称为“满七”

一周是七天,也暗合这个意思。


疯哥哥l


我是良知见在,一名哲学专业的文科男,懂知识,有理想,欢迎关注我。“做头七”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其中的传说很多,一般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于魂魄回来前,为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亦有说法认为,家人应于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着这架“天梯”到天上;还有一种说法基于唐宋以后佛道文化的影响。佛教认为,除罪大恶极者立即下地狱,善功极多的人立即升天,灵魂一般并不能够马上转生。没有转生的亡灵不是鬼,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中的一种身休,等待转生机缘的成熟。所以,人死之后七个七期中,孝属或亲友如采能请僧人来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处。从死者卒日算起,丧家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七次,俗谓“烧七”。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较重要,亲朋也要送来些锡箔、纸钱和香烛。传统的习俗礼仪认为人死以后,其魂魄犹存,在七七四十九天前,死者的阴魂要回家一次,届时,丧家把香烛酒食摆好,在地上铺一层炭灰或草木灰,用以检验死者回来的足迹。用一根竹竿,隔一尺贴纸饯一张,立在门口台阶上或插于死者落气之屋的房檐下,据说阴魂见此就会进屋。用土罐装一煮熟了的鸡蛋避于房屋角,以此贿赂殃神(俗称鸡脚神),让死者鬼魂在家里多待一会儿。这时,一家老少躲得远远的,待规定的时间过去之后,先将一串爆竹丢进屋内,爆完才可以进家。满百日和周年时,还要烧纸祭奠。在人死后的半年或一年时,再给死者做一次道场,就是做法事。“做七”期间的具休礼仪繁多:各地做法略有不同。在岭南地区,旧丧俗中的第五个七天,必须由外嫁女回来,这一天的费用完全由外嫁女负担,如果死者没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作“大七”。在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习俗,就是说在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儿和媳妇们,每人各自提一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飞似地赛跑,争取第一个跑回家,俗称“争英雄”,认为这样死者灵魂能庇佑降福。因为人们认为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仍然和活人一样有情感。这些习俗当然只是一种历史沿袭下来的传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大多已经摒弃,但“做头七”的礼俗在许多地方仍然盛行不褒。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





良知见在


头七,是中国人的丧殡习俗,是根据死者去世的时间,再配合天干地支计算出来的日子及时辰,然习惯上大家都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头七”习俗。

人死后的第七日其魂魄会回来家中以作最后的怀念,家人会为逝者准备其生前最喜爱的食物及物件以作最后的致意,中国人称这天为头七。 头七,中国人的丧殡习俗,是根据死者去世的时间,再配合天干地支计算出来的日子及时辰,然习惯上大家都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于魂魄回来前,为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便须回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觉,睡不著也要躲入被窝;如果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亦有说认为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于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着这趟“天梯”到天上。


今古杂坛


在我国民间各地都有丧葬过头七,只是因为各地风俗方式不一样。按照风俗习惯,人们认为头七就是人过世之后的第七天,是先人亡魂最后一次还阳回家看望亲人之后就正式踏上黄泉路,在这天,死者的魂魄会回到家中,家人不得来回走动,最好就是躲在被窝里睡觉。并且还要为死者准备好生前喜爱的饭菜,饭菜中是不可有牛肉和马肉的,因为先人头七魂是由牛头马面小鬼差护回家的,一旦出现,属大忌。

时辰到了之后,死者必须返回阴间,还有众多地方,在家中烧一个梯子状的东西,寓意是死者以此走到天上。

总之在历史上,因地区文化的的不同,民族习俗各有较大差异。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丧葬文化的习俗不同,还有些地方,认为过世的人,会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头七那天来到家中,因此人们如果看到活物进入家中,千万是绝对不能去赶的,更不能随手便打。否则让死者之魂看到,会舍不得离开,从而影响投胎转世。

给亡者过头七,是历史流传的习俗,相信科学的人和现代的年轻人,会认为是无稽之谈和迷信,因为人人都知道人死如灯灭,什么都没有了,那来的魂魄。其实专家告诉你,头七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在我国的古代,科学没有现代发达,人有时候会出现假死的状态,也就是留点机会看看他是不是假死的状态,也就是留点机会看看他是不是真死,但是实际上,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在头七的时候,早就入土为安了。

还有一种历史说法,头七的由来是因为扁鹊,医治一位太子的时候,因为太子已经死亡,扁鹊便说七天之后太子会醒,而扁鹊当然知道,太子只是医学上的假死。只要经过治疗,肯定会醒的。虽然说如今头七已经不能看出死者是否真的死了,因头七的时候,死者早已下葬,就是假死也没人知道,但是死者要停尸三日,在这期间,人们就可以分辨的一清二楚。


徐国华


头七,是一种古代留传下来的丧殡习俗。

习惯上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该于魂魄回来前,给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

丧殡习俗盛行于儒家文化,孔子讲究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种习俗起源应该是在周朝甚至更早,盛行于战国后期,然后随着后来儒家道家佛家的发展在这里面有加入了更多的一些东西。现在的一些讲究应该跟孔子那个时候的礼仪有许多的不一样的地方,因为孔子是敬鬼神而远之。而现在却是敬畏鬼神而近之。

最初头七的仪式应该是与人出生时有关。降生七日多恋父精母血,出生三年不免父母之怀。而一些祭奠仪式上讲究有始有终。又说人去世后七日还要讲究回阳间看看以免投错胎。后来随着西晋时期佛家盛行以及道教的一些讲究,让这个仪式添加了更多的一些迷信色彩。像在家中烧一个梯子一样的祭物和在桌面上洒灰,这些都是属于道教仪式。

任何的仪式都是传承与发展。所以现在的东西形式肯定跟以前的形式有些不一样,但是它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告诉我们。不要忘祖。同时也是让我们思考一个人生的终极目标,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字字之名


中国丧葬文化中会有头七,三七、五七等风俗,是依据逝者死去的时间再加上天干地支综合算出来的,一般都是死后第七天!

其实,这些丧葬祭拜的这些风俗,多来自于佛教文化。佛教认为七这个数字是一个轮回,在死后的每七天之内,都可以找到下一世的缘分,所以每逢七日就要进行祭拜和超度,如果在七个七天以内没有找投胎转世的路,就只能变成孤魂。

但是万事万物都是有变化的,在之后的历史中,这个习俗进行了演变。人们都认为死者的灵魂会在死亡的第一个七天,也就是“头七”那一天回到生前的家中。在那一天,亲人们需要对亡灵进行祭拜,包括烧纸钱和备下饭菜。

有了纸钱,亡者可以打赏给他带路的鬼差们,等到了孟婆桥上,还可以用这些银钱买一碗孟婆汤,忘记今生的苦痛和对家人的思念。而给他备下的那一顿丰盛的饭菜,也可以让亡灵在走上黄泉路的最后一刻吃上一顿饱饭。寓意这一生也有了个善始善终的结局。

那么在一个人死去之后,他的亲人们难道不会对他抱有怀念之情,他也不会想念自己的家人吗?当然会。想念又如何?但在习俗中,头七这一天,即使亡魂回到了家中,也绝对不能看见自己的家人,不然便会留恋尘世,不舍自己的家人,从而影响到鬼魂的投胎转世。

相对的为了让亡灵有更好的下一世,他的家人需要在烧好纸钱备好饭菜之后躲起来,不能让他碰见。

虽然让亡魂和自己的家人无法相见,不能最后解那一点思念之情,听起来有些残忍,但是在习俗的观念之中,这样残忍的行为是为了让这些亡灵们有更好的归宿,这一行为的实质也就是爱。



步六孤氏


有,就是死者去世后的第七日,死者魂魄会头七回家,家人应该在魂魄回来前,为死者准备一桌好饭菜,家人必须回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