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從文到理,專業跨度究竟有多遠?

從文到理,專業跨度究竟有多遠?

在高二分科的時候,我跟大多數同學一樣,內心很糾結。在當時,我的文理科成績均衡、興趣均衡,物理、化學、歷史、地理都學得很好,而所有理科科目裡生物稍弱,文科科目裡政治稍弱,放棄任何一邊都有些不忍心。在高一的那個暑假,做了各方面的權衡和比較之後,最終決定向高考低頭,選擇了文科。那時的我滿懷理想,我想要在大學學習文史哲之後,將來寫一本《社會哲學的數學原理》。基於此,作為文科生的我選了當時以為和哲學相關的幾個專業,最後我被廈門大學的國際政治專業錄取了。

大學初體驗:無法理順的專業頭緒

九月,我頂著炎炎烈日,來到了廈門大學的漳州校區報到。大一上半學期除了公共基礎課,我們還有兩門專業必修課:國際政治概論和政治學原理。國際政治概論課,老師要求我們看《國家間政治》,並且在每週四下午六點前要針對一章內容寫讀書筆記交給老師。直到現在我還記得那時每個週四的下午對我來說多麼煎熬。而政治學原理的第一節課,我們花了一個半小時討論“政治”的定義。然而在那一個半小時中我卻始終在想:不管最終怎麼定義,定義中又會出現一些新的詞彙,這些新的詞彙又該如何定義呢?

在我看來,當時的學習就像是在扯一個巨大的毛線球:我從一屋子的毛線裡面扯到了一部分,然後開始試著整理這些凌亂的毛線。但是因為找不到毛線的起始點,扯著扯著就有地方無法理順。於是我又抓起另一部分來繼續扯,等到扯清楚了這部分,剛才那部分又亂了。很長時間過去之後,我都沒有一個可視化的收穫——哪怕是像高中文綜考試成績有所提高的這種收穫,都是看不到的。

理性抉擇:將目光投向了數學專業

其實,骨子裡我是一個非常理性的人。想要寫《社會哲學的數學原理》這本書,也是因為在我的價值觀裡,只有寫成數學原理,才是“學問”,才是突破國界、民族和時空的真理。這種想法不一定正確,但最終促使著我將目光投向了數學專業。

幸運的是,我從開學第一天就開始旁聽工科專業的高等數學課。在近兩個月的學習中,不斷對兩邊思維方式、作業、考核方式進行對比,最終確定數學的學習方式與內容更適合我,從而逐漸敲定了轉專業的主意:我要從純文的國際政治專業,轉到純理的數學專業去。

轉專業考試在大一結束的那個暑假。我從大一上學期的12月開始準備,寒假之後正式進入備考軌道,放棄了國際政治專業第二學期所有的專業課。由於背水一戰的處境和知識難度的提高,我的備考過程比高三更加艱苦,好在最終的結果是完美的:我以轉專業考試第一名的成績成功轉入了我夢寐以求的數學專業。

方向對了,從頭來過也無懼

轉專業之後,我的理想又變成了我小學一二年級時最初的那個理想:成為一名數學家。第一年我決定按照數學知識的學習規律自降一級,與大一新生一起從最基本的數學分析、高等代數和解析幾何學起。

由於有轉專業考試的基礎,我順利跟上了進程,並且重新找到了高中時候那種良性循環的學習節奏。平時寫作業、練習和考試的過程中,在解答具體的題目時我每每都要感嘆數學之嚴格,感嘆每一步都能找到嚴格的理論依據。當然,數學專業的學習也並不是全都那麼美好。每一門課都配有相當數量、相當難度的作業,有時候需要寫到半夜;各種考試與國際政治專業的考試相比,準備起來的難度大、花費精力也多;受制於課業壓力,參與學生活動的時間就被自然壓縮了。

如今我在數學學院的學習非常順利,大部分專業課學得也很好。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也不時地回憶之前專業的學習,最終堅定地留在了數學專業,並且準備為之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