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射雕三部曲”《倚天屠龙记》,竟会与前两部时间相差一百多年?

“射雕三部曲”《倚天屠龙记》,竟会与前两部时间相差一百多年?

“射雕三部曲”,是金庸在巅峰时期创作的三部巅峰巨著,是金庸生涯重要的代表作。不过,细心的读者肯定会发现,虽然《倚天》与前两部存在着一些的联系,不过,把《倚天》列入《射雕三部曲》,总体来说还是有一些勉强的:《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的关系犹如孪生兄弟,而《倚天》则像是后儿子,与前两部兄长的关系,总是那么若即若离。

今天老雷跟大家探讨的话题就是:为什么《倚天屠龙记》位列“射雕三部曲”,却与前两部若即若离呢?在老雷看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把最美好的“容颜”留给读者

《神雕侠侣》的结局,虽然郭襄与杨过的分离让人黯然神伤,不过总体而言,《神雕》一书的结局,还是比较圆满的——蒙古大汗被杨过打死,大宋赢得了几十年的和平;重新华山论剑,确定了新的江湖五绝;更重要的是,杨过与小龙女,这对完美恋人,历经十六年之后,最终得以团聚,实在是皆大欢喜。

但是,如果接着往下写,其实结局并没有那么的美好,甚至可以说是极度悲惨——再过几年之后,蒙古大军卷土重来,靖哥哥与蓉儿壮烈殉国,继而南宋灭亡,整个中华大地,尽入胡虏之手。这种结局,真的没有人愿意接受,但是却是事实。依稀记得《天龙八部》萧峰自杀的时候,老雷都是热泪纵横,如果看着郭靖和蓉儿乃至无数的仁人志士全都壮烈殉国的那一刻,这种结局又有多少人能够接受呢?

二.金庸的创新精神

不创新毋宁死。创新,是一个人、一个家族、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灵魂。

在武侠圈流传着很多说法,其中比较著名的两种说法,一个是“武侠三宗师”,一个是“武侠双子星”,前者是指金庸、古龙、梁羽生,后者则只有金庸和古龙。简单而言,也就是说,梁羽生的地位,要低于金庸和古龙。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简单总结的话,就是金庸和古龙一直在追求创新,而梁羽生的文章,那是“老子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再孙子”,创新力度方面,确实远远不如金庸和古龙。

掉过头来,我们继续说金庸的“射雕三部曲”,在这三部著作之中,《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关系极度密切,但是,只要是真正读过原著,并且是真正的武侠迷,就会知道,《神雕侠侣》的艺术性,那是远远不如《射雕英雄传》的。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神雕》创作的时候,由于年代距离《射雕》太近,金庸处处受到《射雕》思维的影响,所以,《神雕侠侣》原著读下来,真的是远远不如《射雕》一书的。

再然后,写到《倚天》一书的时候,金庸先生肯定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为了不再受到前两部书过多的影响,金庸直接把《倚天》的年代往后退了一百年,当然,结局也比较圆满,《倚天》一书的艺术性,其实是远远高于《神雕》,甚至某些方面,也是不下于《射雕》的。

三.风云激荡的“大时代”

金庸的著作,总是半在江湖,半在朝廷。所以,金庸著名的武侠小说,总是让江湖和朝堂紧密结合,越是风云激荡的大朝代,金庸越是能够妙笔生花。尤其是《天龙八部》一书,书中描绘了大宋、契丹、西夏、大理、吐蕃以及将要崛起的女真族六个政权,堪称是《六国演义》,被金庸先生写的那是妙笔生花,活灵活现。

回过头来看《神雕》,神雕之后,华夏大地尽入夷狄之手,这种情况之下,金庸其实写不出来什么国家大事和民族大义。但是,如果《神雕》一书的时代往后推了一百年,那么,中国历史就进入了元末明初的时代——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大元政权,还有神秘莫测的张三丰和武当派,这种风云激荡的朝代,正好给了金庸先生无限发挥的可能性。

所以,各种因素加起来,也就有了“射雕三部曲”的第三部——《射雕英雄传》。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