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黄埔有故事丨重见天日!这条走了几十年的阶梯下竟藏着这些宝贝……

走了几十年

每天进进出出走过的阶梯

竟藏着宝贝!

最近长洲下庄村的村民

在善安横街8号旁的阶梯

挖出十几块旗杆夹石

黄埔有故事丨重见天日!这条走了几十年的阶梯下竟藏着这些宝贝……

现代大部分年轻人都没有见过旗杆夹石

旗杆夹石是什么?

在古代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旗杆夹石知多D

中国古代是通过科举制度来选拔官吏,凡是村里有人考取了功名,为光宗耀祖、流芳千古,都要在本村本姓的祠堂门口立一对旗杆石。

黄埔有故事丨重见天日!这条走了几十年的阶梯下竟藏着这些宝贝……

旗杆石两块对称,一块有字,另一块无字,每块旗杆石上都有一个方形小孔,用来穿一条木制横杆,横杆中间可以绑扎一根旗杆,横杆上可挂彩旗,故称旗杆夹石,又称旗杆石或旗杆夹。

无意发现 重见天日

村民曾绍然参与了挖掘工作,他告诉小编:“2015年,有人发现阶梯上这些石碑有字,当时以为只是墓碑石,个个都没有在意,2016年,我们修族谱,2017年完成后,有人发现石碑上有‘举人’这些字眼,便提议将这些石碑拿出来,之后再整理修复。”

黄埔有故事丨重见天日!这条走了几十年的阶梯下竟藏着这些宝贝……

黄埔有故事丨重见天日!这条走了几十年的阶梯下竟藏着这些宝贝……

黄埔有故事丨重见天日!这条走了几十年的阶梯下竟藏着这些宝贝……

原来担心挖出来会对周边居民的房屋有影响,没有马上动手,但这次挖掘发现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周边村民都很支持。5月14日,下庄村联社社长曾国强组织村人挖掘这些旗杆夹石,整修之后,大家还给字刷上了红色漆,目前全部放在下庄梅庄曾公祠内。

黄埔有故事丨重见天日!这条走了几十年的阶梯下竟藏着这些宝贝……

黄埔有故事丨重见天日!这条走了几十年的阶梯下竟藏着这些宝贝……

| 刚挖出来的旗杆夹石 | 重新修整后的阶梯

考证来源 追溯先贤

据了解,这次总共挖掘出十多块石碑,其中5块是有字的,其它是没字的,里面有些还是残缺的。5块有字的旗杆夹虽然也不够完整,但碑上的字却是完整的,清晰地刻着五位先贤名韦。其中,“同治”一块旗杆夹记载了同年中举的两位先贤,而“光绪十四年戊子”则有两块一模一样的旗杆夹石,为什么会有两块一样的呢?村民们还无法解释。

黄埔有故事丨重见天日!这条走了几十年的阶梯下竟藏着这些宝贝……

挖掘出来后,下庄村民也跟村里的老人核实、查族谱、跟同宗亲查证资料,考证旗杆夹更详细的历史来源。目前发现其中一块记载着“咸豐元年辛亥 恩科中式第三拾壹名举人 曾贯忠立”,是同支同宗兄弟村送来做纪念的。

目前根据花都赤坭荷塘村曾氏提供的资料显示,“咸丰元年间,乡祠前面竖立起一块举人功名碑,曾氏族人曾贯忠,在恩科乡试中,考取三十一名,成为荷塘村立村以来,‘崇德乡祠’修建后,乡村第一位举人”。这段描述与此次挖掘出来的“咸豐元年”碑上的记载十分吻合。

村民曾绍然介绍,“据我们了解,当时曾贯忠是荷塘村曾氏立村以来第一位举人,为了显示光宗耀祖,虽然那时花都很远,但荷塘村曾氏族人还是大老远将旗杆夹送给同支同宗、而且人比较多的村子做纪念。”截止到目前,村民继续在考证,暂时没有其他新发现。

黄埔有故事丨重见天日!这条走了几十年的阶梯下竟藏着这些宝贝……

目前通过这些旗杆夹石,可以了解到,清末时期曾氏族人中,至少有举人四名(文举人三名,武举人一名)、贡生一名。而根据村里的老人家回忆,下庄村的旗杆夹石大概六七对。

黄埔有故事丨重见天日!这条走了几十年的阶梯下竟藏着这些宝贝……

黄埔有故事丨重见天日!这条走了几十年的阶梯下竟藏着这些宝贝……

“咸豐元年辛亥 恩科中式第三拾壹名举人 曾贯忠立”、“同治癸酉年 乡科第十九名举人曾熊 五十四名举人曾国樑”

黄埔有故事丨重见天日!这条走了几十年的阶梯下竟藏着这些宝贝……

“光绪五年己卯科 顺天乡试中式第三十二名副魁 曾廷棟立”

黄埔有故事丨重见天日!这条走了几十年的阶梯下竟藏着这些宝贝……

“光绪十四年戊子科 乡试中式第十五名武举人 曾傅忠立”

弘扬文化 永续传承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祠堂改做学校,这些旗杆夹石也被拆了拿去铺路,慢慢地,随着老一辈逝去,也没人知道在哪。对于中青一代来说,自然没见过这些。曾昭明老伯现年已88岁,他是村里为数不多见过这些旗杆夹石的,他说“小时候就在祠堂前玩耍,以前大祠堂前有旗杆夹,前面还有池塘。”

据悉,下庄曾有新旧两座曾氏宗祠,这次挖掘出旗杆夹的阶梯离两座宗祠都很相近。其中,新宗祠于上世纪50年代已拆毁,而旧宗祠如今仍在,位于下庄善安坊。根据对旧宗祠的考究和村里老人的回忆,这些旗杆夹石以前是立于旧宗祠前的。

黄埔有故事丨重见天日!这条走了几十年的阶梯下竟藏着这些宝贝……

如今这些旗杆夹石又重新被挖掘出来,又有什么用呢?曾绍然笑着说:“2002年开始,我开始跟进乡村建设,现在都提倡村文化的保护,我们也是想将村的文化发扬下去,我们不去发掘,也没人知道这个情况。”

坐在一旁的曾昭球补充说:“现在下庄只有这个梅庄曾公祠,我们希望能重建大宗祠,以凝聚村民,我们建村有几百年历史,趁着老人家还在,还记着这些,再过些年,以后就没人知道,这应该是全村人的遗憾。”

黄埔有故事丨重见天日!这条走了几十年的阶梯下竟藏着这些宝贝……

这两年,下庄村修族谱,修缮祠堂,如今又意外发现这些旗杆夹石,他们希望能修好祠堂、继续找到剩下的旗杆夹石、完善村史,将村文化传承下去。

延伸:古代科举考试小知识

清代正式科举考试仍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三年一科,于子、午、卯、酉年举行,称为“正科”,若遇皇帝即位或其他大典加试者谓之“恩科”。乡试共分三场,取中者为举人,前五名称为五魁或五经魁,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应考者为举人,考中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名次的排列分为三甲,一甲三名,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均赐进士及第。

旗杆夹石

不仅是古代科举文化的见证

更是先贤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

激励后辈奋发图强

注:由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发起的“黄埔有故事”持续征稿中,欢迎小伙伴们投稿~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黄埔有故事丨重见天日!这条走了几十年的阶梯下竟藏着这些宝贝……

素材来源丨微社区e家通幸福长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