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為守護一座22人的烈士墓,他和兒子接力69年,臨終遺言讓人落淚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全國解放人民迎來了一個期待已久的新中國。然而就在這普天同慶的一刻,其實國內仍有一部分城市、地區未能獲得解放,湖北省的黔江縣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主人公,也正是在這片土地上,十年如一日,完成了常人不可想象的壯舉。

為守護一座22人的烈士墓,他和兒子接力69年,臨終遺言讓人落淚

他叫程紹光,1949年11月黔江縣城解放時,他還是個26歲的小夥子,當時解放軍成功攻破了國民黨所組建“川鄂湘邊防線”,斃俘1000餘人。可是,一場戰鬥,無論規模大小,總會有人犧牲。黔江縣解放後,在軍民的努力下,22位烈士的骸骨在三元宮集中安葬,因為程紹光就住在附近,所以當時村裡安排他來看守墓地,每個月會給他補貼2元。

對於上頭的安排,程紹光並沒有多想,也並沒有覺得看守墓地是件難事,因此也就爽快答應了下來。然而,有一件事卻改變了程紹光的看法,也可以說,這件事改變了程紹光的一生。

為守護一座22人的烈士墓,他和兒子接力69年,臨終遺言讓人落淚

當時這22名烈士中絕大多數都是年輕小夥子,因為條件有限,下葬時甚至連件像樣的衣服、棺材都沒有,村裡的老人在得知後,竟紛紛捐出自己的棺材,年輕壯實的則幫著挖土抬棺,這讓程紹光很有感觸,父母去世早,他從早就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如今解放了,他卻有了自己的田地、還娶妻生子,這在以前是他根本不敢想象的。

深有感觸的程紹光雖然沒念過書,卻懂得一個理“做人要懂得感恩。”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如今的生活是先烈們用命換來的,如今他們長眠於此,自己就該為他們好好守墓。

為守護一座22人的烈士墓,他和兒子接力69年,臨終遺言讓人落淚

恐怕他自己也沒想到,這一句承諾,竟延續了69年。

1951年,程紹光把看守烈士墓的任務交給了妻子羅素香,而自己則遠赴朝鮮作戰。在丈夫離開時日裡,羅素香帶著兒女堅守著這片不大的烈士墓地,兒女從小耳濡目染,也時常幫著母親在墓地裡除草打掃,大女兒後來曾回憶說,常看到母親一人對著墓碑偷偷抹淚。在等待了5年後,程紹光終於榮歸故里,可即便如此,他還是堅守著自己的職責,帶著妻兒一邊耕田一邊守墓,1982年,當地政府將墓地進行了修繕,新增了紀念館、陵園等,為了更好了照看陵園,程紹光索性搬進陵園,日夜守候。

為守護一座22人的烈士墓,他和兒子接力69年,臨終遺言讓人落淚

2006年,已經83高齡的程紹光,體力大不如從前,但陵園的看護工作依然是他最擔心的事,為此他把自己最小的兒子程祖全從外地叫回,教他如何打掃、為紀念碑的字補漆。在程祖全回來的一年多的時間裡,每次程祖全打掃陵墓,程紹光都會倚坐在一旁,看著兒子幹完他交代的每件事。

為守護一座22人的烈士墓,他和兒子接力69年,臨終遺言讓人落淚

2007年,在程紹光彌留之際,他最擔心的還是陵園,跟兒子多次囑咐:“把我埋在陵園對面,死了我也要能看著烈士墓。”

父親去世後,陵園的看護的重擔就落在了程祖全夫妻身上,一晃11年,他們的女兒也早已嫁人,但女兒依然沒有忘記這份職責,時不時的會代替父親去掃墓,用她的話來講:“父親老了,還有我,我和他們一樣,會繼續守護好這22名烈士的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