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突发!传央妈暂停逆周期因子,人民币汇率已经跳贬

1月9日,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中国央行近期已通知中间价报价行暂停逆周期因子。1月9日下午,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52关口。离岸人民币过去20分钟内急跌约150点,最低至6.5237元;在岸人民币过去半小时也跌约100点,接近6.52关口。

突发!传央妈暂停逆周期因子,人民币汇率已经跳贬

不愿具名知情人士对彭博称,中国央行于近期通知部分中间价报价行,对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中的逆周期因子参数进行调整,调整后相当于不进行逆周期调节。

参数调节后,各报价行不再对上交易日的日盘波幅进行逆周期过滤,该调整已于近日生效。其中两位知情人士表示,形成机制其他参数未进行调整,央行未在通知中说明此次调整原因。知情人士不愿具名,因信息未公开。中国央行暂未立即回复彭博寻求置评的传真。

逆周期因子回顾

2017年5月26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消息称,中国确实考虑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加入逆周期因子目的是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存在的“羊群效应”。   

逆周期因子根据宏观经济等基本面变化动态调整,有利于引导市场在汇率形成中更多关注宏观经济等基本面情况,使中间价报价更加充分地反映我国经济运行等基本面因素,更真实地体现外汇供求和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

恰在逆周期因子引入之后,人民币兑美元开启了2017年的大涨之旅。从6.86附近一路升至2017年年内最高的6.4345,三个多月升值超过4000个基点。2017年全年按中间价计算的人民币累计升幅超6%,一改过去三年连跌走势,并创出九年来最大年度升幅。

实际上,央行引入“逆周期因子”后,外界始终不乏质疑之声,质疑的焦点在于逆周期因子是否决定了人民币汇率走势,以及是否合理地引导了投资者的市场预期。有市场人士认为,引入“逆周期因子”是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的倒退,比2016年透明度降低了,央行没有公布“逆周期系数”的具体计算方法。

高盛认为,如果投资者“忤逆”新中间价所蕴含的指引——比如说当天推动人民币汇率朝着相反的方向移动,那么中国政府有可能直接入市干预、更加清楚地表明立场。

汇率撑不住了?

再看一则新闻,今日中证报头版文章称,专家表示,2018年美元指数的走势对人民币汇率仍有较大影响。未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仍是大方向,预计将进一步推进。此外,通过利率调整来影响汇率等间接干预方式将被逐渐采用,应加快推进外汇市场与货币市场、国债市场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各种调控手段。

市场改革是大方向,对比下国内外资产价格,市场化什么结果大家都知道。而央行暂停逆周期因子,或许由于人民币升值够多了。就像微博大V巧克力chocolateuir所言美元弱势是主要是因为欧元强势,欧元强势是因为欧洲现在经济复苏情况良好,主要欧洲发达国家的制造业PMI指数,好的不得了,外加美国四季度暴雪非农就业一般。大家都预期欧央行要退出宽松政策,炒作一下,美元自然就跌了。但是这不等于人民币也应该同样强势。

但是中国现在经济景气指数在临界值上下波动,资本持续外流,跟着欧元装强势,人家去杠杆彻底,流动性也不泛滥,经济持续复苏。人民币啥都没做却还想靠着拉拉汇率装强势。对付老百姓可以,对付国际资本就是天方夜谭。资本外流没止住,血流了一滩,实体经济还挨了一闷锤。还是老老实实尊重市场规律,多关心下实体经济吧。(本文汇总自新浪,中国证券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