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遏制參與非法集資人數上升態勢 亟待出臺處置非法集資條例

近年來,非法集資案件持續高發,參與集資人數持續上升,跨省案件持續多發,形勢嚴峻。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及各地政府,持續多年,不懈努力,但要從根本上扭傳、遏制非法集資,亟需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儘快出臺《處置非法集資條例》。

案件總量仍在高位運行

據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介紹,近兩年非法集資案件持“雙降”勢頭,但案件總量仍在高位運行,參與集資人數持續上升,跨省案件持續多發,涉及多個省份乃至全國的重特大案件仍時有發生。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新發涉嫌非法集資案件5052起,涉案金額1795.5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8%、28.5%,2018年1月至3月,新發非法集資案件1037起,涉案金額269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6.5%和42.3%,“雙降”明顯。

來自最高人民法院的數字同樣說明問題之嚴重。據其介紹,2015年至2017年,全國法院新收非法集資犯罪案件同比分別上升108.23%、36.7%、6.13%;2015年至2017年審結非法集資犯罪案件同比分別上升70.1%、76.2%、22.2%。非法集資犯罪案件自2015年以來呈井噴式增長,雖然增幅有所放緩,但案件數量仍保持高位運行,審判任務繁重。

而且大要案高發頻發。像“e租寶”、“泛亞”等跨省區的大案、要案不斷出現,涉案數額不斷攀升,從幾百萬、幾千萬到幾十億、數百億,甚至上千億元;集資參與人數量和規模也不斷增大,從幾萬到幾十萬人、上百萬,甚至幾百萬人。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新發非法集資案件中,跨省案件190起,集資金額超億元案件345起,集資人數超千人案件235起。像“e租寶”案,涉案金額達762億餘元,集資參與人達115萬餘人,涉及全國31個省市。

從批捕審查起訴的檢察機關的數據來看,2017年,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6409件8961人,同比分別下降0.5%和5.1%;批准逮捕涉嫌集資詐騙案871件1255人,同比分別上升19.8%和19.7%。

新發案件遍佈所有行業

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分析發現,當前全國非法集資新發案件幾乎遍佈所有行業,呈現“遍地開花”的特點,投融資類中介機構、互聯網金融平臺、房地產、農業等重點行業案件持續高發。大量民間投融資機構、互聯網平臺等非持牌機構違法違規從事集資融資活動,發案數佔總量的30%以上。

最高人民法院稱,犯罪案件已從實體產品轉向金融產品。從案件情況看,非法集資組織化、網絡化趨勢日益明顯,線上線下相互結合,傳播速度更快、覆蓋範圍更廣,大大突破了地域界限,涉案地區快速從東部向中西部擴散,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蔓延。除江蘇、浙江、河南、山東等原有的高發地區外,北京、河北、陝西、重慶、貴州、新疆、雲南、安徽等成為新的高發地區。

犯罪分子假借迎合國家政策,打著“金融創新”“經濟新業態”“資本運作”等幌子,從種植養殖、資源開發到投資理財、網絡借貸、眾籌、期貨、股權、虛擬貨幣轉變,迷惑性更強,“金融互助”、消費返利、養老投資等新型犯罪層出不窮,互聯網+傳銷+非法集資模式案件多發,層級擴張快,傳染性很強,金融監管、防範打擊難度加大,極易形成跨區域大案。

部際聯席會議認為,在新形勢下非法集資的手段花樣翻新,近期出現了完全藉助微信群等開展非法集資等行為,隱蔽性更強。此外,非法集資與傳銷、詐騙等犯罪相互交織特徵在一些領域和地區更加突出,農村地區非法集資“口耳相傳”“熟人拉熟人”現象明顯,這些都給防範和打擊工作帶來更大困難。

例如借用P2P模式的各類金融信息服務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將互聯網金融的新概念與新手法複製到線下,以高額回報為誘餌,通過發放宣傳單、打電話、口耳相傳等方式線上線下推廣並用,大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聯合懲戒機制卓有成效

據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介紹,2017年,部際聯席會議及各成員單位,積極配合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對涉金融嚴重失信人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將非法集資人納入涉金融嚴重失信人名單。經梳理彙總,2017年聯席會議辦公室共向發展改革委移送各省區、市報送的非法集資嚴重失信人13983人,發展改革委將分批在“信用中國”網站公佈,實施聯合懲戒。

在聯席會議框架下,進一步推動發揮京津冀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協調機制作用,加強信息互通、聯防聯治。加大綜治考評力度,利用綜治考評推動重點工作開展和疑難問題解決。

在積極推動案件處置化解方面,緊抓大案要案協調督導。聯席會議辦公室積極會同公安部、最高法院、高檢院等部門,協調大案要案處置工作。2017年,“e租寶”案件主案已在北京市順利審結,主犯丁寧、丁甸被判處無期徒刑。

積極推動陳案處置工作。2017年,各省區市梳理尚未處置完的陳案1.3萬餘起,聯席會議將陳案化解工作作為今後的重點工作,部署地方制定陳案處置計劃,實行臺賬管理和銷號制度,力爭用3年時間扭轉案件越積越多的局面。

同時,紮實推進監測預警。鼓勵各地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多種手段開展監測預警,截至2017年底,已有14個省份建成大數據監測平臺並投入使用。

指導地方摸排防控風險隱患。先後部署各地對國有企業內部集資、重點領域涉嫌非法集資隱患等進行全面系統排查整治,及早防範化解。

積極開展風險提示。配合人民銀行研究“ICO”等相關風險並進行提示。近期,又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就防範“消費返利”風險發佈風險提示。

在舉報獎勵方面,截至2017年底,31個省份均已出臺舉報獎勵實施細則並向社會公佈。2017年全年,全國共收到群眾舉報線索5.4萬餘條,對其中的有效舉報線索實際兌付獎勵資金64.82萬元。

應當儘早出臺處置條例

在強化地方責任方面,部際聯席會議多次強調落實責任。下一步工作還將是進一步推動地方政府落實主體責任。據悉,目前除個別縣市外,各地均建立了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領導小組工作機制,有的省份(如河南省)還將處非工作隊伍延伸到了鄉鎮(街道辦事處),進一步加大防範和打擊工作力度。

但是,對地方政府真正有約束力的還在於有法可依。據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介紹,《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已列入今年立法工作計劃,期盼早日出臺。

無疑,這部法規的出臺,不僅將明晰非法集資的概念界定,同時會明確各成員單位及地方政府的責任及失察追究機制,同時對案件的起訴、審理等也都將起到重要作用。

據瞭解,2017年以來,條例草案已多次向各省區市和有關部門徵求意見,並於2017年8月至9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隨後,聯席會議辦公室積極配合原國務院法制辦逐條梳理有關意見建議,充分研究討論,做好條例的修改完善工作。

部際聯席會議仍將條例的出臺作為下一步重要工作。他們提出,推動《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儘快出臺。深入研究新問題,總結規律,積極推動和配合有關部門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制度。

就各成員單位,還有一些法律制度亟待完善。比如,作為成員單位的證監會,推動法律法規修訂出臺工作更是其一項重要任務。證券法待修訂,期貨法待立法,推動制定《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研究起草《股權眾籌試點管理辦法》,推動省級政府完善地方各類交易場所監管規定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