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2 师生沟通障碍事出有因

师生沟通障碍事出有因

人的感觉本身实际是不可传达的,比如饥饿、沮丧、疲惫等感觉。当我们想要向外传达我们的感受或困扰我们的事,我们会借助于语言等方式,也就是选择一个”代码“。如果把一切语言信息比作”代码“--与我们的感觉或情绪相当的语言,但却不是感觉或情绪本身。

老师收到学生传达的信息,理解学生信息意思的过程叫解码。如果老师无法看穿学生的内心,靠猜测、推理,则解码过程可能出现偏差和错误。

假如一位学生阅读能力很差,要赶上来得付出大量精力和时间,他正为此忧心忡忡。他有这样的问题,想要尝试解决。显然,他无法向老师说明内心的烦闷,他选择的”信息代码“可能是:

学生:”我们很快就要考试了吗?“

老师的理解若是,“他在担忧考试”,那么老师的解码正确;老师的理解若是,“他想快点考试”,或“他忘了考试是在下周举行”,那么老师的解码错误。

以下例子说明了学生所使用的语言即代码不能反映学生内心在发生什么,什么困扰他,或他的感受是什么。

1、他的语言代码:“我们为什么非得学文言文这些东西呢?”

内心感受:对即将来临的考试忧心忡忡。

2、他的语言代码:“我今天必须上体育课吗?”

内心感受:害怕 不能被选入篮球队。

3、他的语言代码:“这玩意儿太难了,我无法理解它。”

内心感受:被繁重的作业压垮。

4、他的语言代码:“班长是个彻头彻尾的势力小人。”

内心感受:被拒绝、不被喜欢。

5、他的语言代码:“我讨厌美术,失败者才喜欢美术。”

内心感受:对一次美术课程感到失望。

如果教师不能理解弦外之音,就可能误解学生的本意,通常这也就意味着老师帮不了学生,因为他不知道困扰学生的原因,此外,这传达给学生另一个意思:老师不理解他,这将导致师生关系进一步恶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