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 新田:養牛棚搬出古村落 興了產業靚了環境

新田:養牛棚搬出古村落 興了產業靚了環境

新田:養牛棚搬出古村落 興了產業靚了環境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7月12日訊(通訊員 蔣軍君)“溪自牆邊淌,門朝水上開”,這是新田縣河山岩村曾經的獨特景觀。由於村民自行發展養殖,村裡的環境不同程度受到破壞,為此,今年村裡籌集資金,將各家各戶的牛棚全部搬出了古村。

河山岩村是中國傳統村落,山水環抱,風景優美,古建築和村落格局至今保存完好。 由於部分村民在自家宅基地內設雞舍、牛棚,養殖家禽、家畜,對村內的水環境造成汙染。此外,古村還存在不少旱廁,衛生環境較差,既有損於村落形象也不利於村民健康。

今年以來,村裡結合環境衛生整治和產業扶貧工作,籌集 70 多萬元資金,在村外的山地建起了高標準的肉牛養殖場,通過“公司 + 合作社 + 養殖戶”模式,不僅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還改善了生活環境。“我們這個場地是規劃了兩千平方,養殖牛是500頭,通過養牛這個項目,一頭牛一年大概可以達到5000元以上的純收入,我們把養牛這個產業做大就能夠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駱忠發辭去了村支書的職務,現在只擔任河山岩村支部委員,一心一意專抓旅遊和產業工作。

養殖場剛建好, 村民駱新華就將自己的12頭牛趕進了進來,看到這麼好的場所,他準備還要多養些牛來增加自己的收入。村裡其他的十多戶養殖戶也都全部陸續搬了進去。此外, 河山岩村還將所有的旱廁改造成乾淨衛生的旅遊公廁。通過一系列舉措,昔日“溪自牆邊淌,門朝水上開”的獨特景觀又回來了,而那些廢棄的牛棚還可以發揮作用。“我們村裡面現在規劃將這個古民居里面進行改造,結合村裡面的古民居一起,統一通過村委會對外進行招商,把它辦成民俗賓館,將以前的牛棚辦成牛棚咖啡。”駱忠發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