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日习经典《论语》随时随地省察自己

曾仕强教授儒道易行

王道管理咨询

日习经典《论语》随时随地省察自己

季氏篇第十

原 文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注 释

思:是用心思虑的意思。

难:指患难、祸害。

义 释

《四书集注》:视无所蔽,则明无不见。听无所壅,则聪无不闻。色,见于面者。貌,举身而言。思问,则疑不蓄。思难,则忿必惩。思义,则得不苟。程子曰:“九思各专其一。”谢氏曰:“未至于从容中道,无时而不自省察也。虽有不存焉者寡矣,此之谓思诚。”

《四书蕅益解》:字字箴铭。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君子思不出其位。与此参看。

《论语新解》:忿思难: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故思难也。见得思义:义然后取也。

本章次第,就其与外相接言。先以视听,次以色貌,次接之以言与事。有事斯有疑,有忿,有得,皆于事举其要。容之静谓之色,容之动谓之貌。九思各专其一,日用间迭起循生,无动静,无内外,乃无所不用其省察之功。

日习经典《论语》随时随地省察自己

今 译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用心思虑的事情:看的时候要想看得明白,听的时候要想听得清楚,脸色要想表现得温和,容貌要想到谦恭,说话要想到忠实,行事要想到认真,疑惑要想到提问,发怒要想到事后的祸害,看见财利时要想到合不合理。”

主 旨

孔子论述君子随时随地省察自己。

引 述

孔子主张学与思并重,主要用意在不停滞于现状。应该站在先前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发展,以求“温故而知新”,从旧的当中领悟出新的。

“思”的意思,是运用自己的智慧,用心思索,想要有深一层的体会和新的发现。思在这里,可以解释为“用心”。“视思明”,看的时候用心,想要看得更加清楚明白。听的时候用心,想要听得更加完整而没有错误。耳聪目明,才是真正的聪明。

这样类推,脸色用心表现温和,容貌用心显得谦恭,说话用心保持忠实,行事用心认真负责,疑惑用心提问,生气时也要用心避免惹来后患,看见利益的时候,尤其要用心,想一想应不应该获得。

生 活 智 慧

(一)孔子比较重视人的内心,不很重视人的外表。因此对“敬”的要求,相当严格。敬要从自己做起,称为敬己,也就是自爱自律。这里所说的“九思”,便是从这九方面来以敬修己。

(二)眼睛可以看,却经常看错了。耳朵可以听,却往往听错了。原因有生理的、心理的,也有物理的。用心的意思,便是努力排除这些可能的妨碍因素。

(三)“见得思义”,警惕我们利字当头的时候,大家很容易忘记义的约束。我们最好把这一句话和《里仁篇》所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合起来想,自己要做君子,还是要做小人,决定于见得思义,或是见得忘义。

建 议

从现在开始,不断自我警惕,不要不合理的利益,应该追求合理的利益。

日习经典《论语》随时随地省察自己

別 裁

这九个条件,完全讲到思想问题。在我们生活思想上,以伦理道德为作人做事的标准,孔子说有九个重点。这一节,如在文字表面上来解释,就不必再讲了,如“视思明”,当然看东西要看得清楚,但这并不是指两个眼睛去看东西,现在眼睛看不清楚也没有关系,街上眼镜店多得很。这是抽象的,讲精神上对任何事情的观察,要特别注意看得清楚。同样听了别人的话以后,也要加以考虑,所以谣言止于智者。我经验中常遇到赵甲来说钱乙,钱乙来说孙丙,我也常常告诉他们说,这些话不必相信,只是谣言,听来的话要用智慧去判断。脸色态度要温和,套用现代的话,是不可摆出神气的样子。对人的态度,处处要恭敬,恭敬并不是刻板,而是出于至诚的心情。讲话言而有信。对事情负责任。有怀疑就要研究,找寻正确的答案。“忿思难”的“忿”,照文字上讲是忿怒,实际是情绪上的冲动,就是对一件事情,在情绪上冲动要去做时,要考虑考虑,每件事都有它难的一面,不要一鼓作气就去做了。最重要的是“见得思义”,凡是种种利益,在可以拿到手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是否合理,应该不应该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