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6 《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查尔斯·汉迪

无论是动物、人或是由人所创造的产品,最终都难逃一个“生命周期”的自然规律,都会经历从诞生、成长、衰退,到最后结束的过程。

如果想基业常青,那我们就需要挑战正统,有一点梦想,超常思考并且敢于尝试不可能。这正是隐藏在第二曲线原则背后的思想起源。

第二曲线要传递的思想就是,在生活中为了向前发展,有时候彻底的改变是必要的,这意味着开辟一条与当前完全不同的新道路,这通常要求人们对熟悉的问题拥有全新的视角,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将其称为“范式转移”。真正的问题是,当第一曲线仍在继续时,改变就必须开始。这就意味着掌控着第一曲线的人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未来,或者更常见的是让其他人来领导新的曲线,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会问自己,一切都运转良好,为什么要改变呢?当危机逼近时,改变更容易被接受,但此时资源和时间的枯竭会使得改变更难以实施。

例如,马云的企业从最开始的阿里巴巴到淘宝再到支付宝、菜鸟裹裹和盒马,无不践行着一个又一个第二曲线,雷军从手机业务到数码界的无印良品,就是一次典型的第二曲线。

然而,个人力量有限,充分发挥团队优势才能走得更远,最总要的是通过信任和结果来管理,而不是靠控制与过程。没有人是傻瓜,只是不感兴趣或不觉好奇。需要激发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真正的学习始于好奇心,从一个疑问、一个挑战或者一个你需要回答的问题开始。其次是搜索观点和信息,这反过来又能形成一个假设或可能的解决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